?

教育變革不能“等待超人”

2014-03-03 05:50楊東平
基礎教育論壇 2014年23期
關鍵詞:決定論變革改革

楊東平

理論上勢在必行 現實中寸步難行

我個人認為現階段教育的主要問題有三個方面:第一個在教育公平方面存在突出問題。第二個是嚴重的應試教育。第三個是教育行政化,就是體制對教育的束縛。

我們對于教育改革的希望非常高,也不斷制定各種各樣的規劃,發出各種各樣的號召,但是教育改革理論上是勢在必行,現實中是寸步難行。什么原因?我想我們今天已經意識到實質性的教育改革并不完全是政府的一紙文件、一個號召就能夠實現的,它有兩個重要的前提,第一個是形成一種關于教育理想的共識,什么是好的教育?我們有沒有共同的目標?很多人都對現在的教育不滿,但是對于我們向何處去并不是很清楚。很多家長的觀念是功利的追求,只要我的孩子能進重點學校就OK了,進重點學校就是我們的教育理想嗎?清華北大就是我們的教育理想嗎?顯然不是,如果這樣的話我們就無須改革,所以什么是好的教育,這是個需要反復討論的問題,從而確定我們的追求方向。

第二個問題就是要探討教育改革現實的機制、動力機制。它要回答的問題就是教育能改變嗎?對這個問題我相信我們在座的所有人心中都是一個很大的問號,應該改變是毫無疑問的。而為什么沒有改變?如何改變?這個問題在當前的中國非?,F實、非常迫切。

起跑線上的競爭工具化、功利化

我們先來討論一下第一個問題,也就是更新我們的教育文化、教育軟件。我們的教育已經在整體上進入了全民教育,高等教育大眾化,知識經濟和網絡的時代。但是我們從一些表現可以看到,我們整個教育的體制,教育的軟件還是停留在計劃經濟的精英教育階段。我們的軟件并沒有相應地更新,所以迫切需要建立一個全民教育、終身教育時代的新的價值。需要恢復常識、正本清源,首先是教育的正?;?,然后再追求所謂的現代化。

家庭教育中如何做父母、如何教育子女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我們知道中國教育的問題不僅來自于政府、來自于學校,同樣來自家庭。家庭教育基本為應試教育所綁架,家長只知成功不知幸福,甚至不惜以犧牲兒童的身體健康,心智的健全為代價追求所謂外在的成功。

學校中的反教育現象比比皆是,我們在脫離了高度政治化的教育以后,馬上陷入了高度工具化、功利化的教育。

所有的家長、老師都有一個揮之不去的魔咒,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嗎?起跑線上的競爭導致了中國家長集體的焦慮和瘋狂,而這種焦慮伴隨著商業化的鼓噪而更加加劇,伴隨著課外培訓市場的火爆。但是今天我們已經非常清楚地知道,起跑線上的競爭對孩子是毫無意義的,而只有對劉翔是有價值的,也就是說,只有對短跑是重要的。我們已經知道人生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在起跑的時候快幾步、慢幾步、快幾圈、慢幾圈都不是關鍵。中國的孩子要避免這種贏在起點輸在終點的命運,我們需要比較的不是某時某刻可以炫耀的成就,而是一個孩子終身的成才和幸福,這點非常重要。但是我們很多的家長在現實中會迷失這個價值,他認為今天上一所名校,獲得一個好的成績是最重要的。這種教育是貫穿著他從小到大的教育當中的。就是以同桌為敵人,完全沒有包容理解、寬容的精神。

我們真正需要關注的其實是認識你自己,發揮自己的特長。有一個老師用木桶理論,講要把你的短板補齊,但是教育不是灌水,教育真正需要的是培育你最強的那個神經,把你最擅長的事情做得最好,而這種觀點獲得了最新教育學研究的支持,就是哈佛大學加德納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論,他把我們過去偏重于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這兩種智能拓展為八種智能。所以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一個精彩的自己,這個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培養個性和轉變“丈母娘經濟”觀念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如果我們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么還有同樣重要的一個命題,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我們在最近這些年的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當中看到了很多異類的身影,這些人就是從小被認為是絆腳石的差的學生,但他們的興趣是成就他們的極大作用因素。在我們過去強調集體主義計劃的教學當中,個人的興趣是無足輕重的,你只要上個好大學,國家給你安排一個工作。我們今天有很多人的思維還停留在這個階段,只要上一個好大學,找一個鐵飯碗就算完成任務了,但這是對真正人才的極大浪費。我們很多的學生,考大學的時候一片茫然,不知道我真正愛好的是什么,想要做什么。大學畢業了還是一片茫然,不知道何去何從,接著考研究生,研究生畢業了還是一片茫然,他們實際上經過了20年的教育還是沒有找到自己真正適合干什么,真正喜歡干什么,這是非??杀?。

這一點我們作為一個教育者,作為一個家長都需要非常非常地重視。而這種對個性的培養和發現,恰恰是家長的責任,是學校教育不能代替的。為什么呢?因為一個學校面對成百上千個孩子,一個班主任面對幾十個兒童,他只能進行共同性、基礎性、一般性的教學,而對于每一個孩子細微的變化和他個性的認識和培養就是家長的任務,在這個方面很多家長是失職的。

我們同樣要轉變的價值觀念就是從科舉教育時代遺傳下來的望子成龍、出人頭地、讀書做官、“丈母娘經濟”,有房有車這些東西。對于我們這一代的青少年,他們的人生悲劇不僅僅是從小被驅趕到應試教育的狹窄的道路上,他沒有樂趣,沒有快樂而言,還有就是當他終于大學畢業,走上社會的時候,又被“丈母娘經濟”逼到了追求有房有車的狹窄的人生道路上,一結婚就要你買房,就要成為房奴等等,非??杀?,沒有給一個孩子留下一點去實現他的理想和夢想的機會。

制度決定論、環境決定論的問題

第三個問題就是教育改革的認識,教育改革的動力機制。關于教育能改變嗎?在這個問題上有一些流行的理論,比如說制度決定論。教育制度是一個社會制度的子系統,所以它不可能獨立于社會制度之外,也就是說,教育的所有問題稍微推導幾步都可以推導到體制性的問題,行政體制、官本位等等。所以很多人的態度只能等自上而下的、整體性的體制變革。當然自上而下的、整體性的體制變革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等了幾十年還要繼續等下去,怎么辦?因為這個整體性的體制變革什么時候到來不是我們說了算的,上帝決定的,在這個背景下我們真的是毫無作為嗎?

我覺得這種制度決定論或者叫總體決定的思維,就是說希望一次自上而下的、整體性的變革,改天換地、舊貌變新顏,這個想法本身實際上是有局限性的,也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上并不是特別真實的,因為整體性的制度變革需要一個技術性的力量。它并不會從天而降,實際上它是社會各種力量生長和博弈的最后結果,而這種整體變革的思維,它有一個非常大的誤區就是解除了每一個公民的責任,把每一個公民變成了看客,我只要批評和等待就可以了。你的責任是什么?沒有。就是等待變革,這種認識論肯定是有問題的。

還有一種環境決定論。剛才講教育是社會環境的一部分,所以在大環境沒有改革的時候,要求教育自我完善也是不可能的,包括腐敗問題,教育腐敗、教育不平等是社會不平等在教育領域的一種折射,在存在嚴重差距的情況下,要求教育本身潔身自好不現實。這個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為什么我們要特別強調,我們特別認識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就是因為教育它跟其他的經濟系統的確不太一樣,因為它是社會文明的一個源泉,人力資源的源泉,所以源頭活水如果被玷污了,后果其實更為嚴重,所以一方面教育不可能完全地潔身自好,一方面對教育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仍然是必要的。

盡管上述決定論都有某種合理性,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跳出了決定論的實踐。我們看到在很多無論是地方政府、學校,還是體制內外的各種各樣的改革實踐已經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例證。

不需要等待超人力所能及改變

我們可以來初步歸納一下行之有效的教育創新的路徑:

地方政府的教育創新。地方政府并不是鐵板一塊,尤其是義務教育的管理權是在地方,是以縣為主,所以理論上這個縣的教育官員有改革的理想,有改革的行動力就可以有效實現你的抱負。

學習型組織和學習型個人。我覺得具體的教學模式能否復制是第二位的問題,第一位的問題還是我們講的教育家精神,勇于改變現實,在具有很多約束的、不盡如人意的環境下還是能夠有所作為,這就是真正的教育家。

對外開放促進教育創新、社會組織促進教育創新、互聯網促進教育創新、企業促進教育創新。

我們剛才看到的這些途徑如果歸納一下的話,并不是自上而下的整體改革,而是自下而上的分散的、局部的、草根的、自主的改革,我們要特別認識自下而上的改革為什么是重要的,幾年以前比爾蓋茨投資拍了一部教育紀錄片叫《等待超人》,其實比爾蓋茨面臨的問題跟我們是一樣的,他講我們的社會已經進入了一個知識經濟的互聯網時代,但是我們的學校教育還是按照工業化時代傳統模式來締造的,完全不符合現在的社會需要,怎么辦?我們總是希望等待一個超人出現,來破舊立新,但是等不到,等不到這個超人,一個有效的社會變革并不是靠一個超人,一個強人,靠一個從天而降的新的力量來改天換地,不現實的,還是要立足于現實做力所能及的改變。他這個故事講的是在華盛頓特區聘用了一個新的學監,是一個韓國人,他進行的艱苦的學校改造,講的還是自下而上的改造。

要特別重視自下而上的改革

日本著名的教育學者佐藤學出了一本書《寧靜的課堂革命》,有的翻譯成《靜悄悄的革命》,他認為發生在教育內部的變革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是從一個一個教室當中生長出來的,以學校和社區為基點進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一個學生的多元化、個性的革命,促進教室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革命,最終使學校成為一個學習共同體。

這就要回到我們剛才講的命題,在官本位、行政化的體制下,我們的教師和校長真的是毫無選擇,無所作為的嗎?當然答案是否定的,即便在我們現在的管理體制下,校長還是有很大的施展空間。同樣一個老師對他課堂上的幾十個學生具有重要的影響力,你少布置10道題,你多表揚一下學生,讓學生每天多玩一個小時,多睡一個小時,需要中央體制改革才能夠完成嗎?都是學校和家長、教師可以做到的。最終形成一種所謂學習化的環境,而這種環境就構造了整體性教育變革的土壤。

對教育改革而言,它是知行合一,行勝于知。這是陶行知的名言。由于教育改革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所以要特別重視自下而上的改革,重視自主制和自發自覺,這跟我們為什么要實行市場經濟的原理是一樣的,因為經濟活動是一個超復雜的系統,沒有一個人能夠有計劃、規劃它,相信市場的自發自覺,相信企業家的創造性,最后它能夠達到一個比較理想的境界。

超越“總體解決”的思維,走向力所能及的微改變、微公益、微變革,這就是網絡時代給我們的啟示,網絡時代的學習方式和生存方式,也是我們在新的時代社會變革的力量。

猜你喜歡
決定論變革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備忘
變革開始了
改革創新(二)
對麥克盧漢“技術決定論”思想的再審視
氣象影響文藝:從結構決定論到文化生產論
新媒體將帶來六大變革
變革中的戶籍制度
創新IT 賦能變革
瞧,那些改革推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