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助者應具備“資助者心態”

2014-03-11 06:19趙中草根NGO甘肅綠駝鈴發起人全球綠色資助基金會GGF中國顧問
中華環境 2014年10期
關鍵詞:資助者草根資助

趙中 草根NGO甘肅綠駝鈴發起人、全球綠色資助基金會(GGF)中國顧問

資助者應具備“資助者心態”

趙中 草根NGO甘肅綠駝鈴發起人、全球綠色資助基金會(GGF)中國顧問

“平等”不只體現在言語,更在于尊重并學習被資助者的經驗、知識、文化、傳統和習俗;在于懂得換位思考,避免以資助方和個人的判斷標準來評價對錯好壞;在于真誠的溝通,對被資助者發自內心的認可、賞識和鼓勵。

2012年9月,在草根NGO工作了8年后,我加入了一家國際NGO,負責其在中國對環保NGO的資助和能力建設。隨著職責和角色的轉變,離泥土和實務項目的距離遠了一些。但從“媳婦熬成婆”的那一刻起,我也能真切體驗到“資助者”——這一“公益圈”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生態位”,開始考慮應該成為怎樣的資助者。

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與北京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共同推出的旨在服務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首善行動”在京啟動。CFP/供圖

“平等”的心態

作為資源的掌控者,資助者能否平等地去對待NGO,能否平等地同他們溝通對話,尤其在解決分歧的過程中能否平等地同他們合作,都是極為重要的。大多數資助者都不承認自己有過“不平等”的對待,那么我們是否抱怨過被資助者能力不足,覺得他們“笨”?我們是不是厭煩于多次催繳報告,抱怨他們效率低、有拖延癥?我們是不是曾經威脅過“你再這樣以后不資助你了啊”?我們有沒有向被資助者妥協,是不是堅定的認為,“我比你懂得多,你應該按我說的去做”?

我們都明白,社會和環境問題的解決最終要靠當地的機構和當地人,那么資助者更應該以平等的心態與當地機構和當地人來一起努力?!捌降取辈恢惑w現在言語,更在于尊重并學習被資助者的經驗、知識、文化、傳統和習俗;在于懂得換位思考,避免以資助方和個人的判斷標準來評價對錯好壞;在于真誠的溝通,對被資助者發自內心的認可、賞識和鼓勵。

“理解”的心態

我的益友小軍有段分享:“我以前經常批評草根組織的不足,但當我自己開始做一家草根組織,理解到草根組織的艱辛和不易,便不再批評?!痹诖瞬皇且竺恳晃毁Y助者一定要有“草根”的經歷和背景,但資助者,尤其是對草根NGO提供資助的,至少應有一份對“草根”組織的理解。

從外部看,大部分NGO都是崇高而光鮮的,為了一份公益使命,為了個人的理想,奉獻服務于社會、環境和人民。但從內部看,卻多了一些“不是那么理想的理想”和“不是那么美好的美好”。如果用以下問題來批評草根NGO,估計沒有能免于“躺槍”的:

某組織只有熱情,沒有戰略規劃,沒有長期目標,沒有核心競爭力;某組織就是那么些人在自娛自樂,不從需求出發,不從問題出發;某組織的負責人個人英雄主義太濃,組織就等于他一個人,沒有人才培養也留不住人才,沒有可持續性;某組織連一個專業財務人員都沒有,賬目十分混亂;某組織從企業拿了一大筆錢,幫企業賣產品去了,變味了;某組織獲得了政府購買服務,還能不能獨立的監督政府,看來要被“招安”了……

不得不說,在NGO仍非主流化的今天,一些剛畢業的學生或者有企業、政府背景的資助方代表似乎無法理解:有些時候,草根NGO不是能力差,而是工作壓力大,太多的事情做不完,哪有時間去學習國外的先進理論;有些時候,NGO人員流動性大,那是因為許多資助方不支持或限制NGO人員工資,NGO有限的資源無法支撐員工將此作為個人的長遠發展而不得不忍痛將其“推出家門”;有些時候,NGO項目的拖延是因為NGO承擔著更多項目書以外的職責,NGO將其視為使命和社會責任的一部分,而無法拒絕;有些時候,NGO不是不要專業化、規范化,而是因為草根組織的初衷僅僅是所關注社會問題的解決,他們不懂管理、不擅于管理,更請不起職業經理人。

如果資助者理解了這些,那么相信工作中批評和指責會少一些,賞識和鼓勵就會多一些。

“信任”的心態

和朋友們討論國內外基金會的區別,其中之一是國際基金會資助的基礎是“信任”,而國內基金會資助的基礎是“論證以取得信任”。

個人認為,一些國內基金會總是帶著懷疑的態度對待NGO,資助前要求NGO證明工作人員的能力,證明項目運作的經驗,證明財務的規范,證明當地的資源和社會關系網絡等。這還不夠,還要簽“承諾書”、立“投名狀”。資助給出去了,還是不放心。一些資助者,會把“手伸得很長”,其實沒有必要。到底“伸多長”才是對被資助者適度合理的幫助和引導,“伸多長”會質變成資助者的“控制”和“干預”,這是一個“度”的把握問題?!岸取卑盐盏暮脡娜Q于資助者對被資助者是否信任,也取決于資助方代表的個人理念和職業素養。

資助方要信任合作伙伴,也要珍惜自身的聲譽,獲得伙伴的信任和認可。有些資助方似乎有些苦悶,錢沒少花,工作沒少做,卻換不回一個好口碑。2013年底“百家NGO眼中的基金會”排名讓一些“不差錢”的資助方非常尷尬。人與人、機構與機構、國與國之間的相處都是一樣的,給予真誠便能收獲真誠,給予尊重便能收獲尊重,給予信任便能收獲信任。若只是一味地給錢,那只能收獲一堆發票、收據、項目書和報告,最希望的認可和尊重卻得不到。

“包容”的心態

資助方會因為背景、關注、興趣、理念和使命的不同,對問題有不同的理解,進而對資助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向,這離“包容”還有很大差距。

和而不同,有共同愿景的小伙伴們一起愉快的溝通合作,對其他的小伙們仍以欣賞的眼光、謙虛的態度去學習和了解,這便是包容。

對于被資助者,即使對一些個人、一些組織不太熟悉,或是對他們的工作方式不太認同,甚至覺得他們不夠可愛、不招人喜歡,但資助方代表仍能從基金會策略和社會價值角度公正的評審資助項目,這便是包容。

一些組織最痛苦的事之一是資助方代表的變更,一旦遇上了那種有野心但沒實踐經驗的,則是痛苦中的痛苦,多數情況只好順著新任資助方代表的意向對項目進行緊急的臨時調整。資助方代表如果能拋棄個人喜愛和成就感等因素,能虛心接納前任的基礎和經驗,能保證資助方向的延續性和穩定性,這便是包容。

總之,一個資助者的能力有大有小,對社會的貢獻有多有少,但只要有了平等的心態、理解的心態、信任的心態、包容的心態,就是一個高尚的資助者,一個純粹的資助者,一個有道德的資助者,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資助者,一個有益于社會和環境的資助者。

猜你喜歡
資助者草根資助
王燕清:從草根創業到世界領先
接近正義:第三方資助國際投資仲裁的風險規制
高校資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徑分析
“隱形資助”低調又暖心
國際商事仲裁中第三方資助者與仲裁員的利益沖突與防范
國際商事仲裁中第三方資助模式的優勢與風險問題分析
校園“三劍客”
草根藝術家
關于感恩
草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