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提琴練琴中易犯的錯誤及解決方法

2014-03-11 19:59李雯雋
音樂生活 2014年6期
關鍵詞:弓法琴弓運弓

文/李雯雋

小提琴練琴中易犯的錯誤及解決方法

文/李雯雋

小提琴是弓弦樂器的一種,它可以拉奏,也可以撥奏,還可以用弓桿擊弦,本文討論研究的主要是拉奏的方法。闡述我們日常演奏中常用的如“慢長弓、快弓、跳弓、拋弓”等弓法易犯錯誤和正確的練習方法。

小提琴運弓 弓法練習常見錯誤

1.引言

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習練小提琴者的練琴時間卻日益減少,導致今天的學生練習基本功的時間越來越少了。那么如何利用好這短暫的練習時間成了我們應該在這個時期十分關注的問題,為此筆者的這篇文章旨在尋找檢查平時日常練習中易犯的右手錯誤并找到解決方法,養成良好的自查自檢的好習慣。

在小提琴的運弓中由于演奏者的生理條件各有不用,握弓的方法不可強行規定統一,原則是學習者感到基本舒適即可。但在運弓時弓根部分手腕過分突出或過低,肘部抬得過高或過低,大臂的平面與運弓動作不平衡,換弦運弓時外形上棱角感甚大,這些不足和錯誤可以通過老師的指導和學生認真練習逐步克服。

筆者認為目前大量的學生在小提琴練習中右手手指和手腕等關節部位都養成了僵硬等不良習慣,或者說是力量不夠通達、不通暢,使得學生的練習運弓速度快時發音不清晰,慢時發音不含蓄,力度變化十分勉強,強不起來,弱不下去,聲音干枯嘶啞、缺乏共鳴、沒有穿透力,我們大多數老師會說這是因為該學生演奏時身體整體狀態太緊,不夠松弛,當然這個觀點是正確的。但是究其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學生不清楚在練習運弓時的力從何來,他們可能認為運弓的力就是右手將琴弓向下壓迫琴弦而發出聲音,但是卻忽視了運弓時腰部力量的引導作用,忽視了右手指關節、大魚際、小魚際、肘關節、肩關節等肌肉群的放松,沒有能將身體整個放松下來,這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理念,確實是每個小提琴練習者都會遇到的并且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2.具體弓法的練習

小提琴的弓法十分繁雜,因為一名成熟的演奏家在忘我的演奏中高超的右手技巧總是讓人眼花繚亂。在這些大師來看,他們的心中已沒有了“弓法”的概念,他們需要怎樣的聲音效果,右手就會下意識地做出相應的反應,這種高超的、脫離了技巧范疇的演奏不在我們討論的范疇之內。其實再高超的運弓技巧也需要平時我們大量的基本弓法練習作為基礎,單一弓法練習的重要性可見一斑,下面筆者將有選擇性地分析一些單一弓法練習。

慢長弓:這種緩慢的長弓是我們右手技巧中最難的,也是最復雜的,幾乎其他所有的弓法都是由慢長弓而派生的。在音樂表現中,我們所試圖表現的那種柔美、沉思、想象、寄托的意境都離不開慢長弓的應用。練習好這種弓法必須要遵循以下兩點,一是保持右手手臂的絕對放松,二是要保持琴弓的運弓軌跡呈現完整的“曲線運動”,使運弓的每一個回合軌跡形成完整的側立的橢圓形。許多學生總是抱怨自己在拉奏慢長弓時總感到力度不夠,手部加大壓力卻又產生了許多不良效果。我認為這是由于他們首先缺乏了由腰部而起的力量,缺少了腰部運動而產生的肩部的旋轉力。其次他們沒有人體“勁源”的概念。所謂“勁源”就是指力量、內息的發源地,在人體有兩處,一處位于脊背后面兩邊肩胛骨下連線正中,另一處在手掌心偏上的中指指根處,背部力源是全身力量的集散之地,我們右手運弓每一個動作的力量都要由此而來,經手臂通向手部,當你運弓時,就應有催發的內勁流過肩、臂、手通向琴弓的止點,力達此點后此力便馬上消失,即“一通即空”。緊接著第二波、第三波力照此循環不止。這種一送一收的概念我們應該嘗試著應用到右手運弓練習中。我們一般的練習者只需在手臂放松的情況下靜心體會后背力源的使用,經過不斷體會,有心者自會領悟到手部“勁源”的運用方法。相比背部,手部“勁源”更加微妙、復雜,如果說掌握背部“勁源”是基礎的話,那么掌握好手部“勁源”的力量轉換就是右手運弓技巧的完美表現了。當你弄明白了其中道理并仔細練習,就會熟練駕馭樂曲千變萬化的速度與節奏,演奏出神鬼莫測的音色效果。

分弓練習:分弓練習的重要性在小提琴演奏中是至關重要的,它與慢長弓一起組成了演奏任何一首作品的最基本的部分,任何一種特殊的弓法都是由此兩種弓法發展而成的。我們仔細分析這種分弓弓法就會發現,在用基本相同的弓段做下弓各和上弓時存在著練習者手部不同的垂直動作,如果此時增加了換弦技巧,這種垂直方向運動的幅度就會更加明顯一些,如果我們想盡量柔和地表現這種垂直運動就會發現,我們的右手是沿琴弓運動方向不停地畫著一個又一個圓圈的,這就是分弓弓法的基本運動要領。以上這些是我們在學習階段接觸到的傳統分弓的演奏方法。在我們需要演奏顆粒性強、力度強的連續快速音樂段落時,最好使用“羅德弓法”。羅德弓法是一種右手近乎僵直,大臂保持穩定,小臂橫向快速動作,手腕基本保持不動的快速反復運動。這種弓法和快速跳弓一起組成的快速樂段,極大地豐富了快速度段落以及樂章的內容。請注意,羅德弓法中“近乎僵直”不過是說明了這種弓法的獨特性,是為了那種特定的音色而量身定制的。我們要知道羅德弓法不是僵直的,僵直是無法運弓的,僵直將破壞你的身體外部姿態,迫使那些本不該參與的身體部分參與進來,使你的快速演奏不能較長時間地保持下去,沒有持續性。我想說的是,即使是分弓弓法中獨特的羅德弓法,也必須遵守運弓的基本法則——放松以及圓形運動的概念。

頓弓和連頓弓:顧名思義,頓弓就是一種在演奏時音與音之間有明顯停頓的弓法。演奏頓弓是運弓的瞬間在琴弦上施加壓力后即刻迅速釋放,使樂器產生一個短暫、干凈的聲音。演奏頓弓時,右手放松,右臂外旋使右臂的重量通過食指給予琴弓壓力,此時手臂的外旋動作使右手食指和拇指產生一個反向力量,這時我們快速向外旋轉右手手腕,同時右臂主導向下劃向外的弧線,之后琴弦上的壓力自然停止,一個漂亮的頓弓完成。這里強調的還是手腕和手臂的旋轉動作,這種運弓動作中的旋轉理念,我們每個學生都應該去努力體會。所謂連頓弓,這種絢麗的弓法難倒了諸多的小提琴演奏者,甚至有些小提琴教師也不能完美掌握這種高級技巧弓法,甚至有些人會說連頓弓不是一般人能掌握好的,是需要先天的特殊能力的。這種論調嚴重地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使大家還沒練習就心生畏懼。說到連頓弓,其實就是長弓與頓弓的組合而已,我們之所以覺得它難,主要是一直以來大部分演奏者認為這種弓法需要以痙攣、僵硬的方法來進行演奏,這種違反人體基本活動的理論雖然也偶爾成就了極個別的演奏者,但是顯然,這種方法是不太適合大眾人群的。

在這里,我們嘗試以放松的手握弓,手腕、手臂以逆時針方向向下劃圓,弓子不抬起,繼續以逆時針方向向下劃圓,如此循環若干次就演奏出一個標準的下弓的連頓弓。如果我們從弓尖開始,以順時針方向向上劃圓,并循環至弓根,也就形成了一個連頓弓的往返。在練習連頓弓時琴弓相對琴弦的突然壓迫和突然放松是至關重要的,這種連續的放松使你在放松后積蓄了下次加力的能量。相信演奏者掌握了演奏連頓弓的基本理念,通過由慢到快,由少到多的練習,一定會熟練掌握這種技巧的。

小提琴的右手技巧的練習是個十分困難的題目,因為已經有無數的前人、學者、專家從各個方面進行了這個問題的研究和探討,業已形成了小提琴運弓技術的基本技術輪廓,我們后來者也只是從不同的角度去使這個運弓技術更清晰而已。撰文僅供大家參考,如有謬誤,請批評指正。

李雯雋(1981—)女,沈陽音樂學院藝術學院講師。

猜你喜歡
弓法琴弓運弓
二胡琴弓形制規范數據化探究
一只鳥叫出兩只鳥的叫聲
十九世紀低音提琴琴弓
談二胡演奏弓法技巧
小提琴演奏中的技巧與藝術的關系分析
琴弓“父子兵”占領世界八成琴弓市場
淺析二胡運弓技術與方法
杠桿力量作用下大提琴演奏的教學研究
論二胡右手運弓技術在現代二胡曲中的運用
談二胡演奏時的運弓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