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語文教學中要“以讀為本”

2014-03-22 10:55王麗紅
教育學 2014年4期
關鍵詞:以讀為本語文閱讀教學

王麗紅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占有重要地位,因為閱讀教學的質量與語文運用能力有直接關系。因此,要以讀為本。讀,就是要閱讀文章的整體感知,讀出內涵,讀出個性,讀出精彩。因此,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至關重要。

關鍵詞:以讀為本;語文閱讀;教學

一、“讀”引領,以博其“趣”

文言文語言精辟洗練,曉暢準確,而又神形兼備。流傳至今的文言作品,都是經歲月“過濾”的典范文獻。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經得起推敲,耐人回味。但是,很多老師卻認為它晦澀難懂,從而產生畏難情緒,這是成人認知的一種誤區。實際上對于兒童來說,閱讀之初,他們并沒有文言比白話難讀的成見,他們完全可以像閱讀現代白話文一樣自然而然地進入文言文閱讀中。在教學中,我們只要做到“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引發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學的情感”即可。而意趣叢生的范讀最能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由于于老師自己對課文早就爛熟于心,所以“當范讀的時候,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聲調里曲曲傳達出來,讓學生耳與心謀,得到深切的了解”。范讀中,教師或巧盼,或蹙眉,或舉手,或投足,讓學生感受到文言文之樂趣;教師語言中那獨特的節奏、音韻、停頓,更是讓學生領略到文言文之意趣,從而對文言文產生極大的閱讀興趣。正所謂文章不是無情物,一字一句總關情。其實,文言文同古詩文有相近之處,教學時教師的范讀是很有必要的,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學生較好地感悟到文言文的音韻、節奏、停頓。在大量的、反復的朗讀中,讀出語感來,在日積月累中產生對句讀的感覺。教師的范讀就是最直接的教學范本。

二、“讀”中有“量”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文章的精髓都是在字里行間體現出來的。書讀不好就感受不到其中包含的氣韻與見識。那么,如何做到“讀”占鰲頭呢?首先,朗讀是眼耳口鼻并用的活動,將“死”的文字變成有聲藝術,學生通過有聲藝術把對文章的感悟表現出來,并在其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悟。一篇課文的閱讀階段分為感知、精讀和誦讀,相對應的是感知、領悟與表達。自讀感知排在第一位,學生要想感知文章就要做到“讀”中有“量”?!八雷x書不求甚解,每會意,欣欣然”,“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些話說的就是讀書貴在自悟。然而許多教師卻不敢相信學生會在讀書中感悟到深刻的哲理和意蘊。因此教師要以學生的閱讀實踐為主,將讀書思考的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多閱讀、多領悟,教師只要做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就好。

三、“讀”中悟,重在“巧”

閱讀不能停留在自悟之上,要積極引導學生咀嚼文字或動腦筋,養成揣摩比較的習慣。自古以來便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說,“讀”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領略文章意境,感知文章情感。教學應該在“讀”上下工夫,充分發掘“讀”的重要性。新課標指出,在教育的基礎上讓學生掌握并鞏固讀、聽、說、寫等基本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階段,不能只停留在讓學生掌握文章大意之上,要對學生進行系統性的閱讀指導,讓學生掌握閱讀技巧。精讀作為閱讀教學的第二步,是讓學生通過抓住關鍵詞句來了解文章內容,并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從而提升閱讀效率。同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結構,分析作者為什么安排這樣的情節,并將所要探求的問題一一列舉出來,這也正是分析、理解思路的具體表現。由于課文的思想內容是通過學生自讀悟出來的,但這只是初步的感知文本而非揣摩。這時就需要感悟文字內蘊,體會文字的情感。學生在“讀”中悟,重在一個“巧”字,也可以說成是適時的引導。畢竟學生的感知力有差異,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加以指導和點撥,讓學生揣摩文本布局、品味佳句好詞,在領悟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的同時感悟作者立意的獨到之處。而教師的點撥要以學生的領悟為基點。

四、“讀”想象,妙“趣”橫生

“對古詩詞的學習重在讀,讀中構建意象,反復地搞解釋是沒有意思的?!蓖瑯拥?,文言文教學也要把握一個教學的根本———誦讀。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唯一正確途徑,是學習文言文的一把鑰匙。文言文的教學重在采用豐富多樣的誦讀形式,讓兒童在充滿情趣的誦讀中、在反復的誦讀中加深對文意的理解,不知不覺讀通、讀熟直至能背下來。正所謂“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創設生動有趣的誦讀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引導學生讀出文言文的情趣。

五、誦讀的基調在于“情”

“讀”是提升閱讀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閱讀教學中“讀”占據的比重很大,只有讀才能讓學生有更廣闊的的自由空間。培養學生感受、理解、評價及欣賞能力是“讀”的重點。不僅要讓學生會“讀”,也要讓學生“讀”得明白,“讀”出一種情感來表達內心的觸感,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讀明白了自然就有收獲了。

“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真正的閱讀就是在完成學生、作者及文章之間的對話,走向一個精神融合的過程。教師的講解和感悟往往是引起這項融合的聯系點。一篇文章中的情感是通過有情感的誦讀表現出來的。只有學生展開想象才能“讀”出味道、“讀”出情感、“讀”出真諦,達到“讀”中的美妙境界。語文教材精選的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蘊藏著豐富的知識寶藏。

語文閱讀是一個長時間的學習過程,離不開正確的方法指導。教師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應該用有效的引導、激勵,讓學生充滿解讀知識的欲望,從而實現學生閱讀能力與教學質量比翼雙飛。

參考文獻:

[1]王玲. 激發興趣 以讀為本——談閱讀教學方式[J]. 黑河教育,2013,03:42.

[2]王潔.閱讀教學,以讀為本[J]. 新課程學習(下),2013.

[3]辛春華.在閱讀教學 “以讀為本”[J].新課程(上),2013.

猜你喜歡
以讀為本語文閱讀教學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以讀為本”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以讀為本 關注生成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路徑探究
淺析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功利性問題
閱讀反思:新的小學語文教學視角
對古詩詞教學的幾點思考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教育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