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新課程目標變化之我見

2014-03-22 10:55陳琴
教育學 2014年4期
關鍵詞:新變化教學目標課程標準

陳琴

摘要:與以往的教學大綱相比,新的課程標準在教學目標上有不少新變化,總體上內涵更豐富,結構更合理。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教學目標;新變化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對教學目標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四個方面做出規定:要求學生能夠(1)獲得適應未來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2)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3)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4)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而這里一般能力主要包括:①學會學習的能力:②擴充并整合知識的能力;③溝通與交流的能力;④思考和推理的能力;⑤合作能力;⑥具有個人與社會責任感等?!稑藴省愤€對這四方面的總目標進行具體闡述,并提出了學段目標。

與以往的教學大綱相比,在教學目標上,《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有以下幾個新變化:

一、課程目標更加全面,有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

數學課程目標不只是使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還包括數學思維、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也就是說,數學教育不僅是要讓學生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更應該讓學生愿意親近數學、了解數學,用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自己所生活的環境與社會”,學會“做數學”和“數學地思考”,發展學生的理性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稑藴省钒阉膫€方面的目標并列作為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整體目標,保證了學生整體素質的均衡發展。

二、提出了發展性領域目標與過程性目標。

《標準》追求的最終目標是促使學生得到全面的、可持續的發展?!稑藴省访鞔_指出:應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數學學習環境,使學生獲得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此《標準》提出“發展性領域”目標,明確指出: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既不是與數學教學無關的教育目標,也不是數學知識教學的“副產品”,其本身就是數學教育的重要目的。

實現發展性領域目標的主要途徑應該是日常的數學教學活動。注重學生參與數學活動,在活動中重視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等能力的培養,發展性領域與過程性目標是《標準》的一個特點,也體現了課程改革注重學生全面發展與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趨勢。

三、提出了四個領域目標的學段具體目標。

學段目標與以往的各年級的教學要求相比更加粗泛,有更強的靈活性和選擇性,有利于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開發,也有利于小學數學教師根據學生特點和實際情況自主地、創造性地進行教學。

四、在“知識與技能”目標領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發生了變化。

《標準》雖然仍認為“雙基”是學生學習的重點,但對什么是學生需要掌握的“雙基”的認識發生了變化。以前被認為重要的卻不再需要學生掌握,以前未被關注的卻被認為是學生應重點掌握的。比如,對基本運算技能的要求,由于計算器的普及,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實際地用筆算的方式對大數目進行計算。因此,這方面的要求降低了.提出要重視對運算意義的理解,重視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在保證基本運算訓練的基礎上,鼓勵使用計算器。又比如,《標準》對“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提出了要求。這些都是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公民應具備的素養,都是需要重點掌握的。

五、在“數學思考”目標領域,關注學生進行數學地思考。

“數學思考”這個目標包括兩方面:思考數學與進行數學地思考。數學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會解各種的數學題,更重要的是在需要的時候,能夠進行“數學地思考,,也就是在面臨各種問題情境(特別是非數學問題)時,能夠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能夠發現其中所存在的數學現象并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去解決問題。

六、在“解決問題”目標領域,對“問題”有了新的理解,關注數學交流。

《標準》所指的“問題”,不僅是純粹的數學題,而且包括以非數學題形式呈現的各種問題,而這些問題又是學生需要通過“觀察、思考、猜測、交流、推理”等思維活動才能夠解決的。同時《標準》還鼓勵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與他人交流.數學交流可以幫助學生在非正式的直覺的觀念與抽象的數學語言符號之間建立起聯系。還可以幫助學生把實物的、圖畫的、符號的、口頭的以及心智描繪的數學概念聯系起來。交流還可以發展和深化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提供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去表達、傾聽、提出自己的想法。

七、重視培養學生的態度情感與自信心

《標準》的“情感與態度”目標具體包括:①興趣、好奇心、求知欲、主動參與及對數學學習的喜愛。②自信心和意志力。③學習數學的態度與習慣等?!稑藴省诽岢?,通過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等素質。這些素質是未來公民生存與發展所必需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質。在數學教學中,應注意學生這些方面素質的培養。

在數學課程基本理念指導下,數學課程目標發生了以上幾方面的變化,這些變化,影響到數學課程內容的選擇,也影響到教學方法的選擇。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

猜你喜歡
新變化教學目標課程標準
廣州市教育局邀請專家深入解讀《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
關于開辟版塊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課程標準下的計算教學怎樣教更有效
淺談俄羅斯“茶”文化及其在俄語中的反映
《孔乙己》連續性教學目標撰寫及教學活動設計
大數據時代新聞的新變化探究
新理念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策略
透過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圓周運動》 教學
論現代漢語外來詞的漢化及新變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