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巫山神女傳說中的水文化①

2014-03-25 06:44秦素粉蔣濤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11期
關鍵詞:高唐神女巫山

秦素粉 蔣濤

(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水文化研究與推廣中心,重慶 402160)

據杜光庭所著《墉城集仙錄》,西王母幼女瑤姬攜狂章、虞余諸神出游東海,過巫山,見洪水肆虐,于是“助禹斬石疏波,決塞導厄,以循其流”[1](P178)。水患既平,瑤姬為助民永祈豐年,行船平安,立山頭,日久天長,便化為神女峰。神女峰特殊的美景和傳說,在我國民間及文學作品中傳誦不衰。伴隨著長江中上游流域文化的演進,神女峰呈現出不同的巫山神女形象。

一、巫山神女因水而生

有學者認為,《山海經·中山經·中次七經》最早記載了具有多重形象化身的巫山神女原型的蘨草神話:“又東二百里,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為蘨草。其葉香成,其華黃,其實如蕪丘,服之媚于人?!盵2](P124)由此,學者推斷,戰國時期的宋玉正是承繼《山海經》中的蘨草神話,在《高唐賦》、《神女賦》中,形象地描繪了美麗多情的神女與楚王相會的故事?!段倪x·高唐賦》李善注引《襄陽耆舊傳》云:“赤帝女曰瑤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陽,故曰巫山之女?!盵3](P875)可知,炎帝的小女兒即巫山神女化身,名瑤姬,未出嫁就死去了,被葬于巫山之陽,封作巫山神女。據北魏時期酈道元所著的《水經注·江水二》所記:“郭景純曰:丹山在丹陽,屬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謂天帝之季女,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陽,精魂為草,實為靈芝。所謂巫山之女,高唐之阻?!盵4](P221)學者們由此進一步推斷,巫山神女瑤姬的神話傳說,是《山海經》中所記載的瑤草神話的演變,歷經千年的傳承,隨著文人的故事創作和民間傳說的流變,神女逐漸演變成了助禹治水的仙人。

但有幾個問題仿佛不能忽略。其一,神女與楚王相會的故事發生于巫山山脈高唐地區,因有“高唐神女”之說,而又因高唐是楚地祭祀祖先的地方,在民間文學中被統稱為巫山,故高唐神女也就被統稱為巫山神女。其二,《高唐賦》中的神女“自薦枕席”,性情開放,而在《神女賦》中所描繪的神女,則是端莊貞潔型美人,她發乎情止乎禮,由此可見,宋玉要寫的神女并非僅有一個。其三,《后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世本·氏姓篇》先后記載了巴人關于廩君和鹽水女神的神話,研究者將廩君和鹽水女神的愛情故事,與楚懷王和神女著名的“巫山云雨”故事進行比較研究后發現,其人神相戀、“自薦枕席”等情節極其相似,故而很多學者認定,巫山神女的原始神話雛形就是巴族的鹽水女神神話。其四,根據《楚辭·天文》載,大禹治水經過江州時,與涂山氏“通之于臺?!?。晉《華陽國志·巴志》載:“禹娶涂山氏女之涂山,在江州涂山縣?!苯菁唇裰貞c。重慶南岸涂山下有個地名叫彈子石(誕子石),傳說是涂山氏所化,也是禹的兒子啟誕生之處。涂山氏與巫山神女的地理位置接近,同屬巴文化區,其故事均包括幫助大禹治水,故而巫山神女自然也有涂山氏的影子。筆者以為,上述問題的客觀存在可以確定:其一,巫山神女并非一脈單傳,古代長江三峽屬母系氏族社會解體較晚的地區,而在母系氏族社會,人類有關統治、繁衍、祭祀、司雨、治水等重要活動,均以女性為主導,因此,巫文化中多個神女,包括屈原著名《九歌》祭祀舞曲中的“山鬼”等形象,正是母系氏族女性主宰社會的文化投射;其二,巫山神女的神話傳說,始終與水的圖騰崇拜存在著深厚的文化淵源,云雨愛神、祭祀祈雨、助禹治水、三峽航運守護神等一系列巫山神女的形象流變,歷經千年,定格為因水而生,因水而興的峽江圖騰。

二、神話傳頌之水源說

袁珂等通過對《尚書·堯典》、《史記·夏本紀》、《孟子·騰文公上》等諸多古文獻相關記載的研究表明,在我國古代神話和先秦文獻中,多有堯時發生大洪水的記載,高唐是史前人類防御大洪水的遺跡。傳說堯曾經率領部落聚居高丘之處,以躲避洪水災害,“高唐”之名,可能就起源于堯時的那場大洪水。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云:“堯本謂高,陶唐氏以為號?!盵5](P374)經由多方古文字留存的信息考證,學者們認為,遠古的洪水意象,正是通過如“高唐”之類的文字符號,鐫刻在歷史長河中的?!案咛啤敝械摹案摺北会屃x為“巫山之陽,高丘之阻”之高丘、石臺、山坪?!疤啤奔础疤痢??!墩f文解字注》:“卂陂塘字,古皆作唐?!备哒T在《淮南子·人間訓》“且唐有萬穴”后注曰:“唐,堤也?!标翱撕拖壬难芯恳仓赋觯荷瞎艜r期,“塘”意即堤防、堤壩。[6](P426)在三峽地區,高山峰巒就像一道道天然堤壩,一旦洪水來襲,先民們便將山間向陽的高丘、高臺(坪),作為躲避洪水的圣地。在長江三峽一帶,自古以來的高唐、瞿唐等地名,正是史前大洪水之遺跡。

宋玉將神女故事的發生地定于高唐,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這個深藏三峽的古老地名,在遠古的洪荒年代和圖騰崇拜盛行的原始氏族社會時期,就已經存在?!案咛啤币辉~,與原始先民在同惡劣的生存環境的斗爭中,特別是在其與無法征服的洪水的抗爭中,所形成的母神崇拜、神靈觀念、宗教信仰以及民間風俗等,均有著深刻的歷史淵源。由此推測,高唐首先是人類防御史前大洪水的遺跡,而后才演繹成祭祀神靈的圣地。[7]由宋玉《高唐賦》“望高唐之觀”可知,巫山高唐建有廟觀。朱熹《楚辭集注》云:“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覡作樂,歌舞以娛眾神?!彪S著大洪水的消失,高唐從避洪水之地升華為祭祀之所。三峽巫山地區乃巫文化的發祥地,高唐觀有可能也是舉行巫術儀式的場所。目前巫山仍保存有與巫山神女相關的楚陽臺(高唐觀)、授書臺、斬龍臺等古代三臺遺跡。其中,在巫山縣城西北高都山,有相傳“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岨”的高唐觀,又稱楚陽臺;在巫山縣以東飛鳳山麓,則坐落著授書臺,相傳其因神女在此授予大禹治理峽江洪水的天書而得名;在巫山以西長江南岸錯開峽,建有斬龍臺,相傳其因一條惡龍開錯了峽,瑤姬在江邊的石坪上將其處斬而得名。雖然關于神女的文化內涵,學者們各有不同的解說和見解,但古籍中的載述,關聯的古遺跡以及世代傳頌的上古神話,證實了巫山神女因水而生。

三、多情巫兒專司祈雨

峽江地區自古巫風盛行?!秶Z·楚語下》云:“古者民神不雜。民之精爽不攜貳者,而又能齊肅衷正,其智能上下比義,其圣能光遠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聰能月徹之,如是則明神降之,在男曰覡,在女曰巫?!毕嚓P研究者如楊琳等指出,《山海經》中“蘨草神話”所記載的“尸”,即代神受祭者,“女尸”則是社中的仕女,通常被先民稱作“巫兒”。因此,帝女瑤姬即是由“女尸”化為蕃草的神女,是擅長用茁草施行巫術的女巫。囿于對自然現象的迷惑和不可解釋,侍奉神社的尸女在古代社會普遍存在,人們常常以巫術中所描述的尸女交媾感應方式求子祈雨。[8]又據《巫山縣志》記載,峽江地區崇鬼尚巫的傳統深厚,“俗不甚尚淫祀,近來仙侶、山女、媧神頗靈應,春間進香者日數百人,香火特甚焉”。

古代先民以為,要達到降雨、人畜興旺的目的,必須首先要讓神靈高興,即娛神;神和人一樣都喜歡俊男美女,因此充當娛神工具并肩負祭祀神靈之責的女巫,必須是貌美的女子;男女交媾可以引發天地的云雨行為。因此,巫術的交感原理寓意為:萬物因男女交合而繁茂,雨水因祭祀神靈而降臨。正如河伯娶妻的文化現象一樣,很多研究者認為,巫山神女傳說,充分反映了古代祭祀祈雨和繁衍后代的原始宗教習俗。因此,上古神話中巫山神女的傳說與上古時代的生殖崇拜、母神崇拜,以及原始宗教祭祀儀禮等特殊的文化現象密不可分。事實上,在巫風、巫事、巫人盛行的巫地,巫山神女最初只是專司祈雨的巫兒。她朝云暮雨的化身,大膽求偶的舉動,投射反映出遠古時期女巫祈雨的楚地原始巫術儀式。宋玉《高唐賦》“旦為朝云,暮為行雨”中多情的巫山神女,之所以與楚懷王纏綿悱惻,不過是基于宗教祈雨的目的罷了。[9]

三峽地區民間流傳的眾多神女,雖性格迥異,但均為人間專司祭祀祈雨的女巫。巴楚先民崇鬼尚巫的習俗,賦予了其巫山神女稱謂。雖然民間傳說流變至今,巫山神女己經沒有了身兼巫師獻身求雨的職責,但傳說中她挽救峽江干旱,淚水化作頃盆雨的“行云施雨”本領,與“朝云暮雨”的神女化身異曲同工。巫山神女已成為巫山民眾心中永遠的保護神。

四、助禹治水,化身航運守護神

巫山神女助禹治水的神話故事,早在東漢以前已經流傳民間,且影響甚廣?!渡胶=洝ご蠡哪辖洝吩疲骸按蠡闹?,有山名畭涂之山,青水窮焉。有云雨之山,有木名曰欒。禹攻,有赤石焉生染,黃本,赤枝,青葉,群帝焉取藥?!盵10](P260)大禹一路鑿山挖河,至巫山腳下,準備修渠泄洪,突然颶風暴起,地動山搖,層層疊疊的洪峰如連綿山巒撲面而來,令禹措手不及。帝女瑤姬敬重禹摩頂放踵以利天下的精神,憐惜背井離鄉、傾家蕩產的庶民,遂傳禹差神役鬼的法術,授《黃綾寶卷》防風治水天書助禹治水,并化作神女峰保行船平安。至唐末,杜光庭的《墉城集仙錄》進一步豐滿了神女相助大禹治水的故事。書中記載:云華夫人“嘗游東?!?,“時大禹理水駐其山下,大風卒至,振崖谷隕,力不可制。因與夫人相值,拜而求助。即敕侍女授禹策召百神之書,因命其神狂章、虞余、黃魔、大翳、庚辰、童律等,助禹斬石疏波,決塞導厄,以循其流。禹拜而謝焉”,“因令侍女陵容、華命出丹玉之笈,開上清寶文以授禹焉”,“而天賜玄圭,以為紫庭真人也……有祠在山上,世謂之大仙,隔峰有神女石,即所化之身也。復有石天尊神女壇,楚世世祀焉”。[1](P178)《巫山縣志·神女碑記·神女考》載:巫山縣翠屏峰青石洞中,有12條兇龍;一天,12條龍在巫山上空追逐嬉戲,攪動颶風,天昏地暗,山崩水嘯;西王母小女兒瑤姬駕彩云路過,立時用天雷將兇龍齊齊劈死;兇龍橫尸斷江,致田園城池被淹;大禹急赴巫山,開峽疏水,可是兇龍變成堅硬的巖石,怎么也劈不動;情急時,瑤姬授大禹《太上先天呼召萬靈玉篆之書》,并派侍臣助禹開峽治水。從巫山神女助禹治水的故事可以看出,神女“授禹策召鬼神之書”,“出丹玉之笈,開上清寶文以授”,使禹“遂能導波決川,以成其功,奠五岳,別九州”,成為大禹身后的治水英雄。在巫山神女傳說的歷史流變中,人們將瑤姬和云華夫人的神女形象合二為一,將巫山神女神話與大禹治水的英雄故事相結合,使巫山神女作為水的圖騰形象得以確立?!段咨娇h志·神女碑記·神女考》又載:疏通九水后,瑤姬站在巫山頂上遠眺,發現多有行船被險灘惡水吞沒,于是決定在此定居,佑護三峽黎民。從此,瑤姬化為神女峰,她的侍臣和侍女化成了巫山十二峰,其被人們尊稱為“妙用真人”。

峽江自古以來,便是中國通行能力最強,規模最大的內陸水道,但由于其灘險流急,舟船航行災患頻發,因此,以航運為生的峽江先民,便時刻渴望能得到神靈的護佑。巫山神女的形象塑造和傳說故事,不僅與中國母系氏族社會的母神崇拜、生殖崇拜和原始的宗教祭祀禮儀等有著深厚的淵源,更具有非常豐富的水文化內涵。巫山神女在上古神話中具有行云施雨、治理水患、佑護航運等功能,故而其水圖騰形象,自原始航運文化中應運而生。

參考文獻:

[1]杜光庭.道藏(第18冊)[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88.

[2]袁珂.山海經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李善.文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章培恒,安平秋,馬樟根.水經注選譯[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

[5]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6]臧克和.說文解字的文化說解[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

[7]劉不朽.三峽第一賦:宋玉《高唐賦》之文化詮釋[J].中國三峽建設,2009(3).

[8]劉不朽.宋玉《神女賦》解讀——巫山神女傳說之原型與演變[J].中國三峽建設,2003(11).

[9]林涓,張偉然.巫山神女:一種文學意象的地理淵源[J].文學遺產,2004(2).

[10]袁珂.山海經校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猜你喜歡
高唐神女巫山
醉美巫山賞紅葉
神女游
《牡丹亭》意象的精神分析式解讀
看桃花憶舊游
巫山
高唐老豆腐
巫山怪石——天巖記
重慶巫山縣高唐觀遺址
唐詩賞讀——清平調之二
唐詩接受巫山神女考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