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地區高校人文素質教育面臨的新問題及對策研究

2014-03-29 02:07王升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年3期
關鍵詞:人文素質教育民族

王升

(赤峰學院 科技處,內蒙古 赤峰 024000)

民族地區高校人文素質教育面臨的新問題及對策研究

王升

(赤峰學院 科技處,內蒙古 赤峰 024000)

民族地區高校人文素質教育,在新的歷史時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新問題,只有認識到這些問題,才能去思索如何培養和提高民族地區大學生的人文素質.

民族地區;高校;人文素質教育

人文素質教育是一個常說常新的話題,在今天更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尤其是民族地區高校更應進一步重視人文素質教育,以使大學生適應新時代的需要.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們國家已經走向富強,在滿足了一定的物質條件的基礎上,更應提出更高的精神追求.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決定其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良好的人文素質教育能增強大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以及與此相適應的高尚的品質、頑強的意志、豐富的情感等.

高等院校具有四大功能:人才培養、社會研究、文化傳承和社會服務.大學生既是受教育者,同時也是育人者,肩負傳播社會正能量、以身示范的作用.民族地區高校相對于一般高校來講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無論是在地域上,還是民族構成上以及文化氛圍都有其獨特性,因此民族高校人文素質教育在新形勢下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在少數民族地區,如何把本民族的文化特色與人文素質教育結合起來,形成獨具特色的民族地區高校人文素質教育是非常值得重視的問題.

1 目前高校人文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

1.1 民族文化對民族地區大學生的影響

民族地區高校,都處在少數民族聚居區,更是各種文化交匯之處,各種文化對大學生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首先是本民族文化的影響,以內蒙古地區高校為例,蒙古族文化對高校的大學生尤其是蒙古族大學生具有深遠的影響.少數民族聚居區在歷史上長期處于相對封閉、落后的環境,對本民族文化有著獨特的熱愛.部分少數民族大學生受到本民族文化傳統的影響在與主流文化的對接中常常產生誤解或誤讀.他們喜歡用本民族特有的語言習慣、文化習俗、思維習慣甚至期望心理來閱讀、理解其他文化甚至主流文化的各種行為、社會活動等,在很多情境中由于文化心理的較大差異,他們對許多事物或行為不能理解,甚至反對.因此,對部分少數民族大學生來說,如何進行多元文化教育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是提高他們人文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

1.2 網絡文化對民族地區大學生的影響

在無網絡時代,大學生受到正統價值文化的影響,容易接受,因為沒有其他因素的干擾.在網絡時代,網絡對他們來說,既開闊了他們的視野,促進了素質的提高,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不利的影響.網絡上各種各樣的信息、各種各樣的評論,真真假假如泥沙俱下,各種價值評判充斥其中,但而涉世未深的少數民族大學生來說,有時給他們分辨正誤帶來困惑,令他們無法判斷真善美與假丑惡.尤其是某些言論抓住民族大學生的心理,對他們產生誤導.因此,如何提高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判斷是否能力也是當前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1.3 功利意識對民族地區大學生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轉型發展,大學生與社會的聯系日益增多,大學生面臨著與社會的迅速接軌,因此導致功利意識對大學生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現在的大學校園,學生們一方面接受課堂的教學,學習各種文化知識,學習某些實踐技能;另一方面則在選擇各種時機在社會接受培訓或進行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有的人如傳統大學生一樣課外教幾個學生,有的則在酒店、超市打工,也有個別有條件的會租某一小店在進行獨立的營業活動.當然也有一部分人可能凝神聚力地進行充電,準備考研或考公務員.還有一部分考證族,他們也知道將來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只要自己感覺好什么證都考.但無論哪種類型,他們的目的都是明顯的,就是為畢業工作提前進行了準備.受到生存壓力的影響,民族地區的大學生一般來講都有較強的功利意識.這種情況,一方面促進了大學生競爭的意識,有利于他們的成長;另一方面過強的功利意識,又容易使他們失去道德的底線,最終可能會形成極端的個人主義.因此,從這一角度來講,對大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也是社會的必然要求.

1.4 家庭因素對民族地區大學生的影響

目前,大學生已經進入一個特別的時代,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他們普遍有比較優越的條件,有父母無限的愛,在物質上能得到最大的滿足,在精神上能得到最佳的關愛,他們更聰明,也更獨立,但更有個性,如任性、偏執、過于以自我為中心.這使他們考慮他人太少,考慮自我太多.在同學中強勢的喜歡凌駕別人之上,甚至瞧不起其他同學,容易和其他同學發生沖突或矛盾,進而不能建立和諧的同學關系;在同學中處于弱勢的,一旦也其他同學不能很好相入,就轉向回到自己的內心深處,最終陷入孤獨狀態,甚至自封狀態,極端的會得抑郁癥,如果萬一和同學再次發生沖突可能還會引發命案.因此,如何引導他們處理同學關系、師生關系以及各種社會關系也是人文素質教育的應有內容之一.

1.5 學校課程設置對民族地區大學生的影響

目前高校課程設置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學生培養逐步轉向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與學術型相結合的道路.這是高校適應社會提出的改革方向,但與大學生的實際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民族地區高校.民族地區高校有兩個不利因素,其一是觀念轉變較慢;其二是有的高校還缺少適合新時期人文素質教育優秀的教師,無法開設滿足學生要求的優秀課程.這就無法更好對學生進行文化上的引領,導致民族地區大學生還處在相對落后的象牙塔之中,再加上學生本身的人文知識、科學素養等先天不足,其人文素質提高確實還需要一個過程.

2 民族地區高校進一步提高人文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2.1 加強民族地區高校人文素質教育,是新時期國家培養人才的需要,是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的需要

教育不僅僅是傳承文化成果,還擔負著塑造人類靈魂的作用.目前,全球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樣性、經濟發展模式也不盡相同,國際社會復雜多變,在這種新的歷史形勢下,國家需要高素質的人才隊伍,而對民族地區尤其如此.民族地區高校,要以培養優秀的人才為已任,要結合本地區的特點,把少數民族文化的優秀成果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有機結合,從而賦予民族文化新的生機與活力.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成果并運用到人文素質教育之中,這是民族地區高校新時期的責任,既有利于本地區國民素質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祖國的進一步發展.

2.2 加強民族地區高校人文素質教育,可以進一步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也有利于建設和諧的社會

我們的國家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五十六個民族共同組成了中華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習俗,而要實現各民族的和諧和睦,需要有文化的認同感.從各個民族的文化上看,都有著追求和諧的理念.中國古代哲學的“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思想,對各民族都有重要的影響或啟發.以“和諧”為中心的民族文化教育,可以增強各民族人民愛國的情感,可以成為增強民族凝聚力,保持國家穩定,保證社會不斷進步的動力.

2.3 加強民族地區高校人文素質教育,是迎接國際社會挑戰的需要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科學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但是各國之間的競爭,不僅僅停留在經濟實力與科學技術的比拼上,也不僅僅停留在軍事的較量上,也體現在各國文化底蘊、各國人民人文素質的競爭上.今天,我國在經濟、軍事日益強大的時期,也需要進一步加強人文素質教育.以增強文化素質為核心的人文教育至關重要,文化是一種影響,文化是一種力量,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核心象征,只有對大學生進行很好的文化引導,才能使他們擔負起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祖國的重任.

3 民族地區高校開展民族特色人文素質教育的方式探討

3.1 加強民族文化教育,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與民族的希望,他們承繼著祖國的優秀文化,擔當著祖國和民族的大任,因此必須加強對他們的文化引導.民族地區高校應開設民族文化教育課程,可以編寫本民族文化藝術為內容的教材,開設人文選修課.通過讓少數民族的學生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包括文學、藝術、哲學、宗教等內容深刻理解本民族文化的內涵.同時,教師把民族文化與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儒家文化進行比較講解,讓學生理解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民族文化的異同,理解民族思維的異同.通過生動活潑的講解,可以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同時也培養了他們比較的思維.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通過共同的研討進一步明確民族文化、民族藝術都是祖國的寶貴財富,理解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結果.通過研究探討可以培養民族地區大學生文化的認同感,進一步增強他們愛國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3.2 民族地區高校要加強對大學生明辨是非能力的引導

新時期大學生由于獨特的家庭環境,很多人在思想上不夠成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偏聽偏信,容易以偏概全,甚至思想產生消極或偏極的情況.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途徑,包括課堂教學、校園網絡、校內各種學生活動等對民族地區大學生進行正面的引導與培養.既要引導他們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又要培養他們如何在社會各種復雜的思想中,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惡,做到心中有數,做到以不變應萬變.只有通過這些方式,才能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審美意識,使他們走上健康、積極向上的前進道路.

3.3 以社團為中心營造民族團結的文化氛圍

民族地區高校要充分利用學生社團的作用,以社團為中心進行人文素質教育.首先,社團本身是某一專長學生發揮自己才能的舞臺,具有同一專長的學生不分民族、性別、家庭背景等聚集在一起,共同為愛好和興趣而努力,這有利于各民族同學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增進彼此的團結與友誼.其次,社團可以利用開展的一系列活動,融入人文素質教育.通過他們自身組織的活動,各民族同學共同參與,共同創造,共同展示,進而不斷形成合力,也自然而然會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增強愛國的情感.

3.4 通過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提高民族地區大學生的人文素質

人文素質教育還包括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目前,很多民族地區高校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但是還是需要進一步強化.對于高校來說,既要強化教師在理論上對學生的指導和引導,努力讓學生主動學習專業知識.但更要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培養他們服務地方、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當然,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如:田野調查、教育實習、科普宣傳等等.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假期,組織學生以“問題”為中心開展各種課題的調查研究.學生在參與這些活動中進一步了解社會,了解自我,了解他人,也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整個過程還需要高素質老師的點拔與引導.通過教師的指導,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的整體素質會得到一定的提高,這有利于大學生思想的成熟,有利于培養成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3.5 不斷提高民族地區高校教師的人文素質

教師是民族地區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核心力量,是整個教育的主導力量.因此,隨著時代與社會的發展,高校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不斷加強對各民族文化的學習,不斷加強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學習與理解,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收散自如,靈活有序地開展人文素質教育.通過他們的一言一行,通過他們在課堂和在各種活動中的表現,學生便會潛移默化地受到了人文素質教育.所以,社會的新發展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總之,民族地區高校在新的歷史時期要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面臨許許多多問題,但只要能認真研究問題的特點及產生的原因,就能解決問題并使人文素質教育不是僅限于口頭上,而是實事求是地落在實處,真正地促進了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從而有助于實現中華民族的中國夢.

〔1〕陳文逸.高校人文教育的現狀分析與設想[J].臺州學院學報,2008.

〔2〕論多元文化教育與民族團結、民族地區發展之關系[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2009.

〔3〕張存凱,金秀華.論高校人文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07.

〔4〕李崇輝.民族藝術與高校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建設的應用性研究[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8.

G641

A

1673-260X(2014)02-0230-03

本文系內蒙古自治區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十二·五”課題(NGJGH2012.76)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人文素質教育民族
我們的民族
大學素質教育的實施策略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人文紹興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人文社科
論美育中的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中的音樂教育
如何有效滲透素質教育理念
誰來教“醫學人文”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