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問題及解決對策

2014-03-29 02:07黃陽陽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年3期
關鍵詞:貧困生心理咨詢資助

黃陽陽

(廣州航海學院, 廣東 廣州 510725)

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問題及解決對策

黃陽陽

(廣州航海學院, 廣東 廣州 510725)

隨著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貧困生的比例也隨之增多,由于家庭、文化、經濟等原因,高校貧困生整體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研究并解決這些問題,對高校學生管理和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有利于促進校園的和諧穩定.

心理健康;心理教育;貧困生

1 引言

我國從1999年起開始對高等教育實行了大規模的擴招,高校在校生人數不斷增加,地區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和家庭經濟收入差距的逐漸加大,伴隨而來的就是高校出現相當數量因家庭經濟困難而無力支付或難以支付教育費用和學生在校生活費用的貧困大學生,給高等教育帶來了很大壓力.

國家高度重視高校貧困生的資助工作,近年來,國家對高校家庭困難學生資助政策新體系得以逐步完善.數據表明,高校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較為良好,這跟高校較為健全的貧困生幫扶制度是分不開的.但有14%的貧困生依然存在一些心理問題,且貧困生心理問題較非貧困生突出[1].高校貧困生因為經濟上的窘困,比其他學生面臨著更大的心理壓力,更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及人際交往等多方面的心理問題.如果不能正確處理好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問題,將給高校的持續發展和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極大的不穩定因素.

2 高校貧困生心理特征分析

2.1 自卑

自卑是貧困生最為突出的心理健康問題[2].自卑是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或自我意識,自卑感是一種消極情感.“自不如人”就是一種典型的自卑感體驗.自卑表現為對自己的品質、能力等評價過低,同時可能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緒體現,諸如害羞、不安、內疚、憂郁、失望等等.貧困生自卑感的產生,其根源就是他們運用了不正確的標準或尺度來衡量自己,而相信或假定自己應該達到某種標準或尺度.如“我應該如此這般”、“我應該象某人一樣”等等,這種追求大多脫離實際,容易滋生很多的煩惱和自卑,使自己更加抑郁和自責,從而容易產生前面所說的種種不良的消極情緒.

2.2 嫉妒

嫉妒是指因人勝過自己而產生的忌恨心理,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提出自尊是每個社會人的正常需求.與一般學生相比,經濟困難學生獲得他人的尊重的需求更為強烈、更有迫切感,同時,心靈也更為敏感、更為脆弱[3].

同學之間的貧富差距往往體現在大學的日常生活中,而這種差距,容易導致貧困生產生嫉妒心理.出于維護自尊心的心理,部分貧困生容易出現攀比行為,盲目追求高消費和高享樂的生活,甚至有些同學省吃儉用,就是為了購買高消費品向同學炫耀,以達到滿足自我虛榮心的目的.這種與自己經濟能力極不相符的高消費往往又給實際的生活造成了更大的壓力,形成了惡性循環.這種惡性循環容易使他們心生妒忌、憎恨,甚至表現出對他人、對社會不滿情緒,甚至走向極端,做出傷害他人、危害社會的行為,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和校園穩定.

2.3 焦慮

焦慮是由心理沖突或挫折引起的復雜情緒反應,是在日常生活中,因預感到困難將要到來或有禍事降臨,感到沒有把握、無能為力而又無法有效地加以預防和解決,從而產生的一種擔心、緊張的情緒[4].

高校貧困生面臨的壓力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體現在經濟壓力,他們要為學雜費、生活費而擔心。貧困生相對來說家庭經濟能力較差,自身起點較低,往往認為努力學習是改變現實命運的唯一途徑,因此大部分貧困生的學習定位都比較高.但在現實大學生活中,往往事與愿違.為了緩解經濟壓力,他們不得不斷地在外面兼職,勤工儉學,占用了大量的學習時間,而定位較高的學習目標需要付出更多的學習時間.時間上的沖突使貧困生身心俱憊,長期處于精神緊張和焦慮的狀態,導致學習壓力加重,容易使貧困生對學習、生活、人生產生懷疑,失去信心,由此產生的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嚴重者甚至出現人格分裂,導致精神崩潰,出現精神病癥.

2.4 人際交往的自我封閉

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大學生保持心理健康重要條件.據調查,有60%的貧困生感到羞愧難當;

22.5 %的貧困生感到自卑,不愿意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處境,并不可抑制地抗拒師生善意的同情[5].

貧困生在自卑心理的影響下,往往擔心被別人看不起而害怕同學得知自己的的情況,特別是家庭和經濟情況.他們出于對自己的保護,不愿參與或者從不主動參與同學們的集體活動,常常采取獨來獨往、自我封閉的方式.貧困生大多來自農村,他們文化教育、藝術特長培養方面相對缺乏,大學前,他們可以通過努力學習、提高成績來贏得別人的尊重,贏得較高的社會評價和自我評價.但在大學多元化的學生評價標準下,他們不再擁有這一種優勢,使得貧困生的自我評價過低,容易產生孤僻的心理,久而久之,在同學群體中顯得更加孤立,產生嚴重的人際交往障礙,甚至喪失與人交往的勇氣和信心.

3 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問題成因分析

3.1 經濟因素

經濟因素是影響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表明,人只有滿足了生理需求才能向更高的要求前進.貧困生由于家庭收入不高,昂貴的學費讓家庭感到很吃力,他們每年都要為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四處奔波,有些同學經常被學校催繳學費,自尊心受到打擊,總是有“低人一等”的感覺.由于擔心經濟問題,總是處于一種緊張焦慮的情緒當中,思想壓力大,煩躁不安,連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解決不了的情況下,必然容易引發很多心理問題.

3.2 主觀意識

部分貧困生錯誤的給自己貼標簽,覺得自己是貧困生就是個“特殊人物”.一種情況是錯誤的認為自己的家庭經濟不好,學校、社會和同學們理所當然的要關心自己、要給予無條件的幫助.可當他發現,學校和同學并沒有把他當成“特殊人物”來對待,自己沒有得到特別多的關心和照顧時,失衡,憤怒、嫉妒的情緒隨之而生.另一種情況是認為自己是貧困生,擔心其他同學看不起自己,于是產生了攀比心理.貧困生大多來自偏遠地區,受社會背景、家庭傳統,教育環境以及文化培養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的綜合素質相對較弱,而非貧困生接受的教育相對全面,在第二特長、社會認知方面具備一定的優勢.這種綜合素質的對比,容易讓貧困生感到自己各個方面都不如別人,錯誤給自己貼上了標簽,因而容易產生自卑感和抑郁感.

3.3 就業壓力

隨著高校學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越來越突出,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特別是貧困生的就業問題,已經成為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工程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國高校畢業生擇業制度、就業制度還不夠完善,畢業生在擇業、就業上存在著不公平的情況,社會資源成為了畢業生找到一份好職業的重要條件之一,而大多貧困生得不到必要的社會資源的資助,他們在擇業、就業上往往處于弱勢.由于他們大部分來自農村,既沒有可以依賴的人際網絡關系,也沒有足夠的經濟作為就業過程中的經費支持,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就業形勢中“單打獨斗”,面臨的就業壓力更大,心理上便容易產生焦慮、緊張、神經質等問題.

4 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對策

4.1 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進一步健全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

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多次指出資助貧困家庭學生工作關系高校和社會穩定,體現社會公平,要高度重視,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認真解決好這個問題.我國基本已經建立起比較多元的貧困生資助體系,采取學費減免、助學貸款、獎助學金等政策但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貧困生數量隨之增多,暴露出原有的貧困生資助體系的問題與不足,如政府經費投入不足、國家助學貸款政策不夠規范、缺乏人文關懷等.國家需要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引進個人誠信體系,建立完善的助學貸款機制,加大對貧困生的人文關懷,從情感上關懷學生,為學生解除心理憂慮.

解決高校學生貧困生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僅靠國家的資助還遠遠不夠,高校自身也務必建立有效措施,認真解決貧困生的學習、生活等問題,如設立各種校級獎助學金、成立愛心基金、設立勤工儉學崗位、發放生活補貼等制度.同時,高校應該引進企業、行業獎助學金,爭取各種社會資源,設立資助基金,全方位地資助貧困學生.通過國家、學校、企業等社會資源,以“獎、助、貸、勤、補”為依托,“減、免、緩”以及社會資源的全方位資助相結合,建立新型、合理、規范、全方位的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切實解決學生的經濟問題,從而解決學生因為經濟困難而出現的心理問題.

4.2 開設系統的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課程,加強大學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系統化是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有效途徑之一.目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多數高校來說,都僅僅是停留在一兩門課程上,部分院校甚至只是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選修課,缺少了系統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高校應該根據學生在校的不同階段,開設各種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課程和素質拓展課程.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康與衛生保健》、《“三觀”教育》、《誠信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學》、《心理學概論》《大學生素質拓展訓練》,《大學生職業規劃》、《就業指導課》等等.系統的大學生心理、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學習和訓練,有利于在大學生當中普及心理知識,有利于貧困大學生了解心理發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方式,增強心理調控能力,從而有利于解決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理論教育和素質培訓相結合,通過影片、音樂、圖片、互動體驗等等直觀形式,強調學生個人的心理感受,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貧困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敢于表達自我、敢于面對自我,敢于挑戰自我,從而起到幫助學生緩解心理壓力,增強學生心理素質、解除貧困生心理障礙的作用.

4.3 充分利用高校心理咨詢機構,做好心理咨詢工作

心理咨詢的目的是保證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高校開設心理咨詢機構,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幾乎所有的高校都開設了心理咨詢中心,但由于投入過少,咨詢資源缺乏,沒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咨詢環境,導致大多數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對心理咨詢“望而卻步”.高校貧困生大多來自農村,他們普遍存在性格內向、不善言辭、性格孤僻的特點,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咨詢環境,往往不敢直接說出內心最真實的想法,這不利于及時掌握貧困生的心理狀態,不能有效地解決貧困生的心理問題.因此,高校應該加大人力、財力、物力等各種資源的投入,建立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構建多元化的心理咨詢體系,采取團體教育和個體輔導相結合、理論咨詢與拓展輔導、現場咨詢與網絡咨詢、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健康問題.

高校在學校范圍內可以通過專題櫥窗、校報、校內廣播、網絡等渠道,加大心理咨詢的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心理咨詢環境,及時發現并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既不利于學生自身的成長成才,也不利于和諧校園的建設,已經成為一個社會關注的突出問題.高校應該高度重視貧困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在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建立多元化的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的基礎上,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詢體系,為高校貧困生的健康成長成才做好服務.

〔1〕鄭雅銘.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4):173-174.

〔2〕鄒娟,吳根甫.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現狀及教育對策研究[J].管理觀察,2011(8上):128-129.

〔3〕余華俊.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心理健康教育路徑[J].企業技術開發,2009,6 (28):161.

〔4〕李萬倉.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分析及對策[J].教育探索,2007(5):97.

〔5〕陳斯祁.高校貧困生心理障礙與調試[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4);142-143.

〔6〕辛海娟.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對策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2(11).

G441

A

1673-260X(2014)02-0120-03

猜你喜歡
貧困生心理咨詢資助
高校資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徑分析
“隱形資助”低調又暖心
法科大學生心理咨詢案例研究
心理咨詢:架一座心靈的彩虹
美國防部資助研發能垂直起降的無人機
高校心理咨詢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2600多名貧困學生得到資助
“貧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心理咨詢廣播節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十年籌資千萬元 資助八千貧困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