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生態文明建設與發展低碳經濟的協調性分析

2014-03-29 02:07于丹丹郝晨光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年3期
關鍵詞:文明生態經濟

于丹丹,郝晨光

(赤峰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區域生態文明建設與發展低碳經濟的協調性分析

于丹丹,郝晨光

(赤峰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生態文明建設與發展低碳經濟是現今社會發展與經濟發展的主流方向,為推動區域經濟的健康發展,建立科學完善的生態文明體系,就必不可少的會涉及到低碳經濟的發展.生態文明建設與低碳經濟的同時發展會使區域經濟的發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結合內蒙古自治區區域經濟的發展特點,對二者協調發展提出了相應建議.

生態文明;低碳經濟;區域經濟

1 生態文明建設和低碳經濟的發展背景

1.1 生態文明建設與低碳經濟的相關理論

1.1.1 生態文明

生態文明就是人類在自身發展過程中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進步而做出的各種努力和取得的各類成果的總和,包含人類的環保意識、為實現保護自然目標而制定的法律、政策、制度,以及各類研究機構、政府非政府組織采取的各種實際行動.建設生態文明,實質上就是要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1.1.2 低碳經濟

低碳經濟理念是在氣候變化背景下產生的,從20世紀70年代的科學行動,到聯合國框架內的國際氣候談判曲折前進,再到全球范圍內的政治行動廣泛開展,關于發展權與排放權的討論不斷升級,對國際氣候博弈本質的認識日益深刻,最終催生了低碳經濟理念.習慣上將低碳經濟定義為:“以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為基礎,以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轉變發展觀念為核心,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創建清潔能源結構為目標的新興經濟發展模式”,發展低碳經濟是繼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后的又一大進步,是一場涉及人類生存模式、生活方式、價值取向和國家權益的全球性革命.

1.2 生態文明建設與低碳經濟發展的國際背景

生態文明概念的提出實際上是人們對可持續發展問題認識深化的必然結果.人類作為大自然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活動對整個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有著廣泛而重大的影響,特別是第二次產業革命以來形成的以化石燃料為基礎的碳基能源體系和以其為基礎形成的各類產業結構,決定了人類經濟活動的快速發展必然要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出現溫室效應,氣候在短時期內的急劇變化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帶來巨大的挑戰,同時也意味著把保護環境建立生態文明的問題擺在了各國政府的面前.再此背景下,低碳經濟理念應運而生.

1.3 生態文明建設與低碳經濟發展的國內背景

在我國開始社會主義建設的很長時間里,環境保護始終沒有得到重視.人民曾喊著“人定勝天”的口號,毀林墾荒、圍湖造田,認為人類是不可戰勝的,是大自然的主宰.其實早在改革開放初期,就有專家呼吁:“中國不能走西方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高速發展幾乎都是以環境污染加劇、能源大量消耗及生態破壞為代價的,高能耗、低產出、重污染的經濟發展方式越來越嚴重地制約著經濟的發展.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們黨和政府也及時認識到建設生態文明,保護自然環境的重大意義,并積極參與到國際社會關于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行動中來.建設生態文明的正式提出是在中共十七大上,而黨的十八更是在報告中將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環境提高到“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的高度.

2 建設生態文明與發展低碳經濟的關系

2.1 生態文明建設與低碳經濟提出的背景相似

生態文明的出現是人類對幾百年工業文明取得的成就和造成的后果進行深刻反思的結論,是繼工業文明之后一種新的人類文明形態.工業文明不僅提升了人類從自然界中獲取物質資源的能力,也給人類社會帶來了空前嚴重的環境問題:溫室效應、臭氧層空洞、酸雨、沙漠化、生物多樣性銳減等等,只有盡快創建一種新的文明形態才能延續人類的生存,生態文明應運而生.為了應對不斷惡化的氣候狀況與能源短缺問題,人類必須努力尋求一種低碳節能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低碳經濟理念被提出來.兩者都是在經濟發展受到自然生態系統約束下的產物.

2.2 二者的發展目標具有一致性

生態文明作為一種文明形態與低碳經濟作為一種經濟發展模式,兩者有著共同的核心價值,其關注的對象和尋求的目標具有一致性,都是為了在世界經濟發展日益受到環境與資源的約束下,尋求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存共贏的價值觀念,來應對日益嚴重的生態危機和能源危機.在其價值體系中,低碳經濟不僅體現了生態文明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的實質,還蘊含著遵循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

2.3 在實現途徑和措施上具有通用性

低碳經濟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政策指導來實現其經濟模式的建立和發展.而減少碳排放,降低能耗保護生態環境的生態文明建設則依賴于生態化、低能耗化的低碳經濟模式.二者在其發展和建設過程中均需要高新技術的支持、原有產業政策的轉變以及各國法律政策的出臺.

3 區域經濟發展現狀和特點

區域經濟是在一定區域內經濟發展的內部因素與外部條件相互影響而形成的綜合性的經濟概念.它受到該區域的自然條件、資源開發和利用狀況、社會經濟條件以及經濟政策等各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近些年來,受西部大開放影響,西部中部原來的邊遠地區也充分利用各自的地區特色,逐步發展壯大,成果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支獨秀,其中內蒙古自治區的發展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雖然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取得很大進步,但是在建設生態文明,保證經濟可持續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體要求下,部分嚴重影響區域經濟健康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對建設生態文明、發展低碳經濟起著巨大的阻礙作用主要表現在:

3.1 工業經濟高碳消耗的產業模式根深蒂固

長久以來,工業經濟的發展對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人類享用著工業文明帶來的各種便利和服務,高能耗、高排放的產業模式難以改變,工業經濟的影響力根深蒂固.我國目前正處于快速發展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的過程中,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仍是一條帶動經濟發展、推進城鎮化進程的重要方式,對各類化石能源的需求也處于快速增長階段.“富煤、少氣、缺油”的資源條件,造成了中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低碳能源開發落后,造成了未來可替代能源選擇有限的尷尬局面.生態文明建設,低碳經濟的發展,低碳產業的培育任重道遠.

3.2 部分地區經濟發展結構單一,對自然資源依賴程度過高

產業結構單一,經濟結構單一是不少地區經濟發展中共同面臨的問題,內蒙古自治區中個別資源富集地區,如赤峰市的煤炭經濟發展方式,沒有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延伸產業鏈條,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產品附加值,資源開發仍舊延續初級的資源開采形式,出售低端產品或直接出售資源.這種生產方式雖然表面上增加了地區的GDP等經濟指標,但經濟發展對資源開采的過度依賴為地方經濟發展帶來不穩定因素,甚至出現個別地區經濟狀況受國際國內資源價格波動影響巨大的尷尬局面.鄂爾多斯等資源豐富地區,在資源類產品價格較高時,地區經濟形勢表現良好,一旦受到價格波動、金融動蕩等因素影響資源價格下跌,地區經濟形勢便嚴重下滑.單一的資源型發展方式和經濟機構不但不利于地區經濟的健康和長遠發展,而且容易造成對有限的自然資源的過度開采和浪費.

3.3 地區經濟發展對新技術的應用率過低

在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在產業發展和創新中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經濟發展到從科研投入到科技成果轉化再到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已初具模型.但在內蒙古自治區經濟不發達地區,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偏低,地區重要的支柱型經濟產業的發展沒有步入從產業投入到科技推動再到產業壯大發展的良性軌道,依然維持著低端產品、低端市場、價格低廉、產品缺乏競爭性的循環模式.

3.4 部分地區經濟發展錯過了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黃金期

部分地區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對經濟結構調整認識不足或調整不及時,造成原有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緩慢,嚴重影響甚至制約區域經濟持續發展.根據地區資源特色和產業結構布局準確預見經濟轉型最佳時期,從產業銜接、人才儲備、科技成果研發、政策規章出臺等各個方面提早做好經濟轉型準備,爭取在原有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完成經濟轉型,既有利于區域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又有利于部分老產業向新產業的平穩過渡..

4 建設生態文明、發展低碳經濟,促進區域經濟健康可持續成長的幾點建議

4.1 科學技術創新是建設生態文明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保障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每次人類文明的進步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重大突破和積極推動.發展低碳經濟,降低單位產值能耗,轉變現有經濟發展方式,減少有害物質排放,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首先需要加大科研投入,鼓勵開發新能源、清潔能源,研發新技術,解決新能源技術、節能減排技術、新興材料技術、脫碳、富氧燃燒、溫室氣體捕集等科技難題,為生態文明建設和低碳經濟的發展提供科技基礎,其次要加快科學技術到社會生產力的轉化速度,提高科技轉化率和利用率,縮短科學技術“變現”的時間,通過國家和社會投資,建立健全科學技術驗證到投產的轉換機構,加快科學技術“變現”速度和效率.

4.2 轉變傳統的發展和消費觀念是建設生態文明、發展低碳經濟的前提

價值取向決定行為方式.長期以來,工業文明倡導的高消耗、高排放的發展模式和消費觀念已根深蒂固,人民已經習慣了現有的生活方式并對其產生巨大的依賴,人民普遍認為低碳的生產方式仍然處于理論階段,尚是一種新興的消費觀念,對現階段高碳排放、環境污染的程度認識不夠,對發展低碳經濟、保護生態的思想認識嚴重滯后.為提高人們對建設生態文明、發展低碳經濟的認同和參與,各國政府通過信息宣傳培訓等手段幫助國民轉變觀念,比如丹麥政府通過提供信息、咨詢和培訓等方式,提高國民的低碳意識;日本發動全社會力量構建低碳社會.我國積極制定節能減排目標,并確保其實現,均取得了顯著效果,建設生態文明發展低碳經濟的社會氛圍愈加濃厚.面對公眾大力開展低碳宣傳,引導低碳社會生活方式,倡導公眾節能減排、低碳消費、低碳經營的理念,引導公眾選擇低碳生活方式,在私人消費中大力倡導使用節能型、低碳型的產品和服務,以公共服務來替代過多的私人消費,提倡消費小型汽車、小排量汽車,以便用較少的能源消耗和碳基排放達到較高的生活滿足.對于企業,則要推行低碳經營的理念,強化企業環境責任,建立清潔生產機制和精益生產方式,開展環境公益項目,提升企業形象.同時,健全發展各種環保組織與協會、低碳經濟協會,營造低碳消費的良好社會風尚.

4.3 建設生態文明、發展低碳經濟需要對現有的社會管理制度進行創新

從產業結構調整、區域布局、技術進步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著手,推進低碳經濟發展.出臺鼓勵企業進行低碳創新、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法規,采取考慮減免稅收、財政補貼、政府采購、綠色信貸等措施,引領企業開發先進的低碳技術,研究和實施低碳生產模式.對新能源、提高能效、生態基礎設施等低碳經濟產業實行政策傾斜.同時要加大環保低碳立法,建立健全社會和企業發展的硬性約束機制,將促進生態保護低碳排放的目標責任化、法制化,具體落實到各個行業、各類企業,針對企業和地方政府完善現有的環境監督和碳排放評價體系.是要建立并完善保護生態和發展低碳經濟的激勵機制,對發展低碳技術有重大科技創新貢獻的企業和個人給予獎勵,對加快低碳新技術轉換的專業人才、團隊、企業進行獎勵,鼓勵科研機構、企業和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到低碳環保技術研發和轉換中來,逐步形成新技術研發迅速、科技轉化率高、生產企業參與積極的良性循環.

4.4 建設生態文明、發展低碳經濟需要我們加大低碳產品消費市場的培育力度

低碳市場的發掘需要以下三個因素的共同配合:首先低碳產品的消費需要人們具有較高的低碳生活意識和合理的低碳消費能力、需要社會企業具備低碳產品的消費能力和高度的環保責任感;其次低碳市場的發展需要充沛的商品供應,而低碳環保的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需要科技發展的大力支持;再次低碳市場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各類市場管理制度的出臺和法律體系的建設完善,健全的政策體系和法律體系是保障低碳消費市場和低碳商品市場健康運行的重要依據,是發展低碳經濟,建設生態文明的行為底線.

4.5 鞏固現階段節能減排工作成果,進一步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結構轉型進度

一是繼續開展節能減排工作,加大節能減排技術研發投入,不斷健全管理制度,通過技術更新,制度約束等措施鞏固多年來節能減排成果并不斷擴大.二是因地制宜,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合理布局三大產業分配比例,提升低碳產業在三大傳統產業中的比重,借助經濟結構調整的歷史契機,逐步培養低碳經濟在整個社會經濟機構中的主導地位,使其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不斷提高.

〔1〕徐玖平,盧毅.低碳經濟引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吳航.論生態文明觀下我國產業的生態化轉型[J].生態經濟(學術版),2009(02).

〔3〕董樹彬,張啟發.科學發展觀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J].唐山學院學報,2010(04).

〔4〕成思危.新能源與低碳經濟[J].經濟界,2010(03).

〔5〕鄭國柱.發展低碳經濟推動我國可持續發展[J].經濟師,2010(09).

X22

A

1673-260X(2014)02-0126-03

《北部邊疆歷史與現狀研究》項目(BJXM 2012-36)

猜你喜歡
文明生態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請文明演繹
“生態養生”娛晚年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漫說文明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對不文明說“不”
文明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