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墾區玉米種植概況

2014-04-01 20:21張鐵強王翊王任杰王慧姜麗靜
吉林農業 2014年2期
關鍵詞:黑龍江墾區玉米種植模式

張鐵強+王翊+王任杰+王慧+姜麗靜

摘要:玉米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旱田作物,玉米種植面積超過5億畝,產量突破1.9億噸,僅次于水稻。黑龍江省種植面積超過9000萬畝積居全國之首,黑龍江墾區從2001年~2012年玉米種植面積從225萬畝發展到1160萬畝,占黑龍江省玉米播種面積的12.2%左右。玉米單產從410公斤提升到550公斤,11年增產25.5%,小面積最高產突破1000公斤。黑龍江墾區玉米生產采取機械化、標準化、規?;芾?,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關鍵詞:黑龍江墾區;玉米種植;面積;品種;模式

中圖分類號:S5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432(2014)-01-30-1

1地理位置與現狀

黑龍江墾區總面積5.62萬平方公里,現有耕地4320萬畝,下轄9個管理局、113個農牧場。黑龍江墾區集中分布在黑龍江東西兩大平原和小興安嶺地區。墾區北部有小興安嶺山脈,向東南方向延伸,北低南高;南部有長白山系的張廣才嶺、老爺嶺和完達山,西南高東北低,平均海拔高度在500~1000米之間。

墾區所處地域屬中、寒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墾區降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540毫米,年平均氣溫在1℃~5℃之間。無霜期平均為120天。全年日照時數為2400~2900小時,有效積溫1900℃~2700℃。

2墾區玉米種植面積

玉米在黑龍江墾區各管理局均有種植,分布于一、二、三、四、五積溫帶,其中紅興隆管理局玉米種植面積為300萬畝左右,牡丹江管理局為170萬畝左右,寶泉嶺管理局約有140萬畝,建三江管理局有92萬畝左右,北安管理局300萬畝左右,九三管理局200萬畝左右,齊齊哈爾管理局約有74萬畝,綏化管理局50萬畝左右,哈爾濱管理局約有13萬畝。

3黑龍江墾區各級溫帶玉米品種

第一積溫帶主栽玉米品種為先玉335和鄭單958;第二積溫帶主栽的代表品種有吉單27、鑫鑫2、先正達408;第三積溫帶種植品種有綏玉19、墾單10、綏玉10、鑫鑫1、綠單2;適宜第四積溫帶的種植品種有綏玉7、哲單37、德美亞3、墾單13、綠單1;第五季溫帶的主栽品種有德美亞1、德美亞2、克單14、利合16。

4黑龍江墾區玉米主要栽培模式4.1早熟密植栽培模式

適合黑龍江墾區第三、四積溫帶早熟玉米種植區。技術要求:采用比當地有效積溫早一個積溫帶的品種,增加密度1000株/公頃,保苗中早熟品種7.5~8萬株/公頃,適當調節施肥量,比常規種植增加10%~20%的施肥量。

4.2玉米寬臺勻密栽培模式

適合黑龍江墾區第二、三、四積溫帶玉米種植區,130厘米大壟用于中熟、中晚熟品種種植方式,110厘米大壟用于早熟、中早熟品種種植方式。

技術要求:采用130厘米(或110厘米)大壟,寬窄行密植,壟上行距50厘米(或40厘米)壟間行距80厘米(或65厘米)栽培模式。要求壟體深松、分層施肥,GPS定位秋起壟包肥。壟上雙苗帶播種,施肥水平(純量)270~300公斤/公頃,氮、磷、鉀比例為1.6∶1∶0.5~0.8。

4.3壟上行間覆膜栽培模式

適合于半干旱、地勢平坦或地勢較高、春季偏旱的地區。技術要求:選擇秋整地、秋施肥、秋起壟的地塊。壟底寬130厘米、壟頂寬90厘米平臺。采用60~65厘米寬膜,膜兩側各種一行玉米。壟上行間50厘米,壟間行間80厘米。密度因品種7~7.5萬株/公頃。播期為4月20~25日。種子分級、精量點播,滅草藥劑減半量,封壟前揭膜及時清理地膜。

技術特點:此模式有效解決了墾區春季干旱、氣溫較低造成的出苗困難的問題,利用機械化覆膜技術,使生態、農藝、農機有效結合到一起,起到了抗旱、增溫、保墑集水、增產增效以及降低籽粒水分防早霜凍害的作用,是北方寒地旱作農業的又一項創新型綜合栽培模式。

4.4原壟卡栽培模式

適合于有深松基礎,壟型保持較好,秋澇不能及時整地的地塊。

技術要求:在冬收壟型保持較好的地塊,原壟上進行卡種。剝離秸稈,播種時應安裝推開切割秸稈的裝置,這樣苗帶秸稈不堆積,有利于播種,此模式優點是耕作次數少,使土壤水分得以保持提高土壤保墑能力,同時減少了生產成本的投入使勞動率大幅提高。

4.5育苗移栽栽培模式

適合積溫不足的地區,育苗移栽可以爭取積溫200℃~300℃,用完熟品種提高單產,春季墑情好,在小面積創造高產地塊

技術要求:地塊選擇的要求是不容易受澇且肥力中等以上;品種的選擇要求是:生育期比當地主栽品種長15~20天,有效積溫高200℃;對肥量的要求是:施肥量要比常規施肥量調高20%;育苗地點:選在朝陽、背風且距離水源和移栽地較近的地方,做長12米、寬1.2米、厚度10厘米的苗床,床底刮平后撒一層沙子、爐灰渣做隔離層,便于起苗,然后將配置好的床土過篩混拌均勻鋪于床內。床土配方:農家肥草炭土、沃土各1/3,每床混拌二銨0.5~1公斤。每株占面積為6×6厘米;用育秧大棚,棚溫指標:出苗前25℃~35℃,出苗后為20℃~25℃,移栽前5~7天要揭膜練苗12℃~18℃。用育秧大棚和塑料育秧盤、營養缽來進行育苗,移栽時期在三葉一心至四葉一心移栽,機械移栽或人工移栽都要澆足水、施足種肥,培土時以不埋住生長點為限。

作者簡介:張鐵強,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作物遺傳育種。

猜你喜歡
黑龍江墾區玉米種植模式
黑龍江墾區預計糧食總產421億斤
玉米奪豐產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玉米的種植及田間管理技術
規范玉米種植技術 保障玉米增產增收
永續債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中學數學創造性教學的模式與策略研究
黑龍江墾區鬧春耕
黑龍江墾區北安管理局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的測算與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