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批判》對現代學術期刊之啟示

2014-04-05 03:47盧妙清
關鍵詞:辦刊刊物學術期刊

盧妙清

(肇慶學院學報編輯部,廣東 肇慶 526061)

翻開《文化批判》——這一份距今八十余載的期刊,卻驚訝地發現:它散發著異常強烈的現代氣息。從封面設計、目次編排到版面結構乃至投稿規約和廣告刊例等,既顯現出明顯的時代印跡,又不乏現代期刊元素?;仡櫰滢k刊歷程,總結其辦刊經驗,在期刊改革已達風口浪尖的今天,《文化批判》給了我們許多啟示,對現代學術期刊有諸多可資借鑒之處。

一、清晰的辦刊理念

《文化批判》的辦刊理念相當清晰:把各種純正的思想與學說陸續介紹過來,加以通俗化[1];貢獻全部的革命的理論,給與革命的全戰線以朗朗的光火;以全國覺悟的青年為對象,致力于偉大的啟蒙[2]。目的是讓讀者運用辯證法的唯物論,去解決種種活生生的問題。而文藝家的任務是從全部的批判開始:在意識形態上,清查和評價一切封建的、腐朽的和落后的思想及其代言人;在文藝上,清查一切麻醉人們社會意識的糖衣炮彈并暴露其真相。

清晰的辦刊理念是刊物生存和發展的風向標,也是一份刊物有別于其它刊物獨一無二的所在。在其理念指引下,《文化批判》以宣傳和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主(尤以辯證法唯物論為重),輔以革命文學理論介紹和革命文學創作,同時選登《〈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哲學的貧困》和《費爾巴哈論綱》等內容,還附有專門解釋一些新詞匯的“新辭源”專欄,如布爾喬亞意德沃羅基、印貼利更追亞等,以助于初學者的學習和查考。所以,《文化批判》一面世,便一掃當年《禮拜六》等娛樂、休閑雜志的頹靡之風,以其富有質感的內容和全新的風格博得讀者的青睞??锩科谇懊嬗芯硎渍Z,后面有編輯手記,加上馮乃超、李初梨、彭康、李鐵聲、朱鏡我等編者又正值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青春年華,給刊物注入了澎湃的激情和活躍的生命力。所以,讀者一接到《文化批判》,便如久旱逢甘霖般如饑似渴地品讀不舍,這一期還沒讀完就盼著下一期的到來。

清晰的辦刊理念是刊物立足和發展的前提,但返觀當下,很多學術刊物卻在急躁的競爭和追名逐利中亂了陣腳,一些刊物辦刊理念不清晰,一些刊物棄辦刊理念于不顧;部分學術期刊目前定位不明確,管理體制比較混亂,商品化、功利化現象嚴重[3]。尤其是轉載量成為衡量期刊優劣的一項指標后,有些學術期刊源于生存沖動,唯轉載馬首是瞻、本末倒置,使學術期刊辦刊宗旨偏離了以學術為本的正途,迷失了方向,助長了學術腐敗,敗壞了學術風氣。鑒于此,學術期刊唯有厘清辦刊理念,并圍繞發現和推出學術精品這一核心任務,認真地組織、選好每一篇文稿,不斷地推出學術精品[4],才能使其步入正軌,真正地為繁榮我國的學術研究服務。

二、編創一體,學者型辦刊模式

編創一體,是20世紀20年代眾多刊物的共同特征,如茅盾與《小說月報》,魯迅、周作人與《語絲》等。馮乃超、李初梨、彭康、朱鏡我、李鐵聲等留日學子提前結束在日學業,應創造社元老成仿吾之邀回國創辦《文化批判》月刊。他們既負責組稿、策劃、編排、校對等編校工作,又是主要撰稿人。據統計,其中80%以上文章都來自《文化批判》的編輯團隊,他們依托自身不同的專業基礎有序分工,如彭康、朱鏡我主要負責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方面的文章,馮乃超主要介紹革命文學理論和創作革命文學作品(小說、戲劇、詩歌等)以及翻譯一些國外代表作,李初梨主要撰寫和翻譯革命文學理論及其作品。期刊的學術質量主要取決于所發表論文的學術水平[5],由于都是在自己所熟悉的專業范圍內撰寫和翻譯文章,較為得心應手,刊物的質量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證,如彭康的《科學與人生觀》、馮乃超的《藝術與社會生活》、李初梨的《怎樣地建設革命文學》、郭沫若的《留聲機器的回音——文藝青年應取的態度的考察》等一篇篇精品力作橫空出世,在文藝界掀起了軒然大波,這也是《文化批判》受到讀者歡迎的主要原因之一。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的管理尚未規范,馮乃超、李初梨等人也沒有取得編輯資格證,但這并未妨礙他們辦好刊物?!段幕小返木幣偶扔幸幝捎植皇ъ`活,如每期開篇都是富有激情和鼓動性的卷首語:《祝詞》《打發他們去》《維持我們對于時代的信仰》《知識階級的革命份子團結起來》等,接下來依次是理論文章、文學創作、讀者的回聲、新辭源等,最后是編輯初記、編輯雜記、編輯后記、編輯余談等,編輯在此有針對性地對本期所刊載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點評并呼吁讀者支持,但是穩中又有變,如讀者的來稿較多時,編輯會增設“讀者的戰壘”專欄;此外,隨著刊物的發展和壯大,每一期的頁數都在逐漸增加,從第一期的104頁到第五期的190頁,頁數幾乎翻了一倍,刊物的社會影響也在與日俱增。

現代意義上的學術期刊發軔于學術團隊的互相交流,缺乏學術團隊建設能力和學術團隊支持的學術期刊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但是今天,嚴格的編輯資格準入制度,使學者與期刊日漸疏離。學者對期刊的參與度、影響力非常有限。而沒有強大的學術團隊支撐,學術期刊就很難建設學術影響力和話語權[6]。所以,如何提高學者對發展和壯大學術期刊的參與力度,如何出臺一些學者辦刊的鼓勵措施,這些是值得我們去研究的問題。像《文化批判》這樣的學者型辦刊模式,值得今天的學術期刊借鑒。

三、特色鮮明,強烈的現實針對性

“特色”是刊物安身立命的根本[7]。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社團林立,刊物眾多,光創造社屬下的刊物就有《創造季刊》《創造月刊》《創造周報》《創造日》《洪水》《文化批判》等18種之多。在眾多刊物中,沒有特色,何以生存?一個刊物只有豎起自己的旗幟,并牢牢地抓住話語權,才能在文化界站穩腳跟,擁有屬于自己的一方領地?!段幕小分阅苊摲f而出,首先是因為其鮮明的特色:結合社會實際,宣傳以唯物辯證法為主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當時學術落后的中國,敢于率先介紹先進理論,第一次輸入很多新詞匯,如“辯證法”“唯物辯證法”“布爾喬亞汜”等,一時間激起了眾多青年讀者的強烈求知欲;同時,在文學方面,倡導革命文學理論和革命文學創作,促使文學革命向革命文學的轉變?!段幕小穼Ω锩膶W的倡導和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介紹無疑切合了那個時代的需要,在客觀上其積極意義和貢獻是不能抹煞的[8]。其次是因為《文化批判》的強烈現實性和濟世意識。辦刊者不是站在高處俯瞰和觀望塵世,而是設法把刊物融入到現實社會當中,致力于成為進步青年的思想和行動的指南[9]。編者們極其歡迎各種反映實際生活尤其是反映農民與工人的實際生活調查的稿子,其目的是要將社會的內容做一番明確的分析后呈現于大眾,陳述大眾所向往的民主的性質及如何克服小資產階級的領導,并說明現象必然的發生,必然的發展與必然的沒落。

學術期刊要與時俱進,必須認識時代的特征[10]?!段幕小肪幷哒亲プ×藭r代的特征,洞察了當時眾多上進青年苦于救國無門的困惑所在,一方面敢于直面腐朽、落后的中國舊社會并勇于揭露日本等帝國主義的丑陋面目;一方面介紹先進理論來鼓舞人心,指明奮斗的方向,所以才得到了讀者的熱烈響應:“我們中國的覺悟青年,不,世界的覺悟青年,一定站在我們真理的旗幟之下,一齊引吭高歌,一齊沖鋒陷陣,把那要去的舊社會,趕緊驅逐它去;把那要來的新社會,趕緊歡迎它來?!盵11]扎根現實土壤,發揮自身特色,這是一切學術期刊保持生命力的根本。在轉企改制的當下,占據9800多種期刊半壁江山的學術期刊體制改革能否順利進行,將直接關系到報刊體制改革的成敗[12]。只有立足現實,發揮地域文化和專業特色,奪得話語權和發言權,學術期刊才能充滿生機和活力。

四、不求營利,大力扶植新人

市場經濟體制下,期刊按照自身的運作規律,在以社會效益為首的前提下盡量提高其經濟效益本無可厚非,但是舉國上下近萬種學術期刊,不應都是為了謀利而生存,應該有適當比例的期刊是為了鼓舞學人繁榮學術發展文化而存在。

與今天絕大多數學術期刊收取高額版面費不同,《文化批判》非但對所登來稿分文未收,而且還一律給付稿酬:“創作與論說最低每千字二元,翻譯與雜篡最低每千字一元”。處處為讀者考慮,對于讀者初次接觸的用語,除隨時隨地附記意譯之外,還另辟“新辭源”一欄專門解釋。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大家接受其公開的誠意,“共同來培植些新生命的種子”。

正由于《文化批判》致力于扶植學術新人,而非一味謀利,所以對讀者來稿來信非常重視,對其所提要求更是盡力滿足。例如,第一、二期出刊后,許多讀者要求增加“新辭源”的字數,編者便決定從下期起實行;對有些讀者要求減價的意見,編者是這樣回復的:本志本不是以營利為目的,故凡有便于讀者的,莫不竭力舉行;然在目前的經濟狀況之下,遽行減價,還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我們,一方面,只得增加頁數,充實內容,以求愛讀者的原諒,他方面,積極地籌劃實行減價,務于最近期內實施可以滿足愛讀者的希望的低價。其真誠之意、懇切之情溢于言表。而從實際來看,《文化批判》從第一期的104頁發展到第五期的190頁,頁數幾乎翻了一倍,內容充實了許多,但定價未加分文,這其實就已經是“減價”了。第四期還特辟“讀者底戰壘”一欄,“專登讀者的論稿及有希望的創作”,更顯其扶植新人之旨意,這也使得《文化批判》贏得了更多讀者的支持,除了深受大陸讀者歡迎,新加坡、日本的讀者也表示“對于此刊的同情及歡迎”,這又反過來堅定了編者的信心,“獲得向新時代走的青年的激烈的支持,使本志有進入應走的方向的機會。這真使我們感到無限的光明和不撓的勇氣”[13]。

沒有社會價值的學術期刊,其社會存在是不可思議的。發表學術成果更主要的,或者說重頭戲是其發表后的社會效應,包括社會效果、社會反應及其社會影響力[14]。期刊的成功莫過于受到讀者的歡迎,其價值取向受到社會的肯定和認同。作者的成功莫過于所發表的文章得到社會的積極響應,二者相輔相成,成功的學術期刊可提高作者的知名度和學術影響力,而成功的作者則可大大提高期刊的社會價值和附加值。而淡化功利,一心一意致力于發現、扶植、培育學術新人和發表優秀學術成果,這是學術期刊和編輯的使命所在。

《文化批判》之所以能在20世紀20年代末的眾多刊物中脫穎而出,成為一份傳播先進理論和創作的優秀刊物[15]。就是因為其編者能遵行辦刊理念、緊抓刊物質量、凸顯刊物特色以及致力于扶植學術新人,不斷創造社會價值,真正做到以讀者為中心,以服務社會為旨歸。今天,有些學術期刊無視學術操守,辦刊宗旨、價值目標異化,路越走越窄,《文化批判》以上的辦刊經驗值得大家仿效和借鑒。

[1]編輯初記[J].文化批判,1928(1):103-104.

[2]成仿吾.祝詞[J].文化批判,1928(1):1-2.

[3]張耀銘.中國學術期刊的發展現狀與需要解決的問題[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1(2):28-35.

[4]張小路.學術期刊發展面臨的幾個問題[J].江西社會科學,2005(10):215-219.

[5]王立名.科學技術期刊編輯教程[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7:107.

[6]趙楓岳.我國學術期刊發展困境和成因研究[J].編輯之友,2012(2):52-59.

[7]杜紅琴,孫俊青.高校學術期刊改革之思考[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130-134.

[8]盧妙清.成仿吾與《文化批判》[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28(5):49-56.

[9]盧妙清.20世紀20年代創造社的啟蒙刊物《文化批判》[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27(1):44-50.

[10]胡天乙.學術期刊的功能定位及其創新[J].編輯學報,2004,6(2):13-14.

[11]會赤.擁護真理[J].文化批判,1928(5):174-176.

[12]朱劍.我國學術期刊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兼論學術期刊改革的目標與路徑[J].傳媒,2011(10):7-10.

[13]編輯雜記[J].文化批判,1928(4):161-162.

[14]鄭英隆.學術期刊的社會價值與作用[J].江西社會科學,2005(6):226-232.

[15]盧妙清.論《文化批判》之編輯思想[J].編輯之友,2013(9):101-104.

猜你喜歡
辦刊刊物學術期刊
2020年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獲獎證明
我刊獲評四川省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期刊
《糧油食品科技》辦刊理念視覺表達
刊物賀詞
學術期刊引證指標
學術期刊引證指標
系列刊物介紹
論蒙古語內部期刊辦刊難題及解決方法
行業刊物介紹(十七)
堅持開門辦刊,講好行業故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