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煮散的研究應用及開發前景

2014-04-05 10:24劉起華孫玉雯彭智平仝小林
世界中醫藥 2014年1期
關鍵詞:中藥飲片飲片藥材

劉起華 文 謹 孫玉雯 彭智平 仝小林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北京,100053)

中藥煮散的研究應用及開發前景

劉起華 文 謹 孫玉雯 彭智平 仝小林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北京,100053)

面對中藥資源緊缺問題,煮散這一古老的中藥形式又重新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本文對煮散的歷史、現代研究現狀及展望進行簡述,對其實現產業化提出建議。

中藥煮散;研究現狀;展望

2004—2010年,我國中藥飲片銷售收入保持了高速度增長,僅2010年中藥飲片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4.21%,達到702.20億元。從中藥飲片銷售收入占醫藥工業銷售收入比重來看,最近幾年均保持逐年上升的趨勢,中藥飲片行業在我國醫藥制造業中的市場地位得到逐步加強,但同時也面臨著中藥資源緊缺、藥材價格上漲等困境。中藥飲片是中醫臨床常用的一種用藥形式,而中藥煮散是將中藥材或飲片粉碎成一定粒度與水共煎,去渣取汁的另一用藥形式,具有飲片的可替代性與同質性。筆者針對煮散這一用藥形式的研究應用及開發前景進行探討。

1 中藥資源短缺,飲片改革刻不容緩

20世紀中期以來,隨著人口劇增及中藥產業的快速發展,中藥資源消耗巨大。中藥材不僅供醫院湯劑使用,還涉及到很多相關企業大規模消耗使用,如中成藥、保健品、中藥提取物等,每年中藥材消耗量巨大。據第3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統計,我國中藥資源種類12 807種,其中藥用植物11 146種,藥用動物1 581種,而栽培成功的藥用植物只有200余種,80%的中藥材仍然依靠采挖野生資源來滿足市場需求。雖然我國中藥資源種類豐富,但野生中藥資源依然短缺,分布范圍和資源貯藏量日益縮減。另一方面,由于生存環境的改變,一些藥用動植物瀕臨滅絕。我國處于瀕危狀態的近3 000種植物中,藥用類群占60%~70%。隨著國民經濟和人口的增長,中藥材的需求量將繼續加大,使中藥資源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當前,中藥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綜合開發已經面臨一個新的發展時期[1]。從宏觀角度上講,生態環境亦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生態環境與藥材資源息息相關,對于我國的中藥資源,如何合理利用與開發,減少生產環節中的浪費,維持生態平衡,保護資源環境,提高中藥材的加工技術水平,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簡單型向科技型轉變,提高中藥材自身的科技含量,對未來中藥事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 中藥飲片、配方顆粒、超微中藥存在的弊端,煮散的推廣價值

中藥飲片、配方顆粒、超微中藥是目前中藥在臨床使用的三種形式,飲片最為常用,包括常規飲片及小包裝飲片;配方顆粒正在推廣中;超微中藥作為新型形式,還在臨床試用階段。上述三種形式均存在一定弊端。中藥飲片的質量是保證臨床療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飲片的質量常得不到保證,有人對常用的100種中藥飲片進行了厚度測定,結果有1/3以上不合規定。由于飲片較厚且大,煎煮時間短了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煎煮時間長了,有些有效成分如揮發油、萜類、苷類、香豆素等容易揮發或被破壞,中藥療效明顯下降,藥材利用率大大降低。本課題組通過方藥量效關系研究發現,傳統中藥用藥劑量常不能滿足臨床的需求,處方使用量必然加大。配方顆粒為單味藥提取,缺少中藥飲片共煎過程中助溶與增溶、抑溶與沉淀、再吸附、生成新物質等物理化學反應,可能會影響臨床療效。超微中藥在生產制備時不僅能耗較高,且工藝復雜成本昂貴,如皮類含較高纖維,果實與種子含油脂,進行超微粉碎會導致達到所需要求粒度的粉體少,粉末收粉率偏低,剩余部分粉體還增加水提、制粒等步驟,而且由于超微粉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其氧化性、可燃性及靜電聚集力都很強[2],生產安全性的保障還需重視。煮散的推出能彌補三種形式的弊端,面對資源的稀缺,既能減少用藥量,又能保證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在達到相同臨床療效的同時避免浪費,使中藥能物盡其用,亦可體現中藥群煎的用藥特點,且生產工藝簡單,操作性強,安全性高,具有極大的推廣價值。

3 中藥煮散的歷史及現代研究應用

3.1 煮散的歷史沿革[3]中藥煮散比較完整的記載在漢朝,張仲景《傷寒論》如半夏散、四逆散方可煮散服用。在《金匾要略》中對煮散的記載更為詳備共9方?!爸笊ⅰ币辉~始于唐代孫思邀《備急千金要方》中卷八“續命煮散”,卷十二“茯神煮散”等11個煮散方。唐末至五代,連年戰爭,藥材供不應求,為節約藥材,提倡煮散。到宋代煮散更得到廣泛應用?!短交菝窈蛣┚址健饭?88藥方中記載239方中藥煮散。此外在宋金元時期所編著的大批方書中,均有大量的煮散記載,可見當時煮散應用已達全盛時期。明、清后中草藥已逐漸增多,并注重了外形美觀,以飲片代替了煮散,盡管如此,因煮散用藥量少,用法與湯劑相同,還能達到藥少而力宏,仍有不少醫學名家主張用煮散。

3.2 煮散的現代研究

3.2.1 藥物有效成分分析研究 任大偉[4]等通過對丁香、大茴、陳皮、薄荷、蒼術五種藥材的飲片和六個粒度等級的顆粒進行煎煮后測得4mm、2mm、0.9mm三個粒度的揮發油類物質煎出效果較好,其煎液中揮發油含量大于傳統飲片;馬雪瑋[5]等研究發現干姜煮散顆粒煎液中6-姜辣素含量是傳統飲片的1.58倍,干膏收率是傳統飲片的1.30倍;徐曉秋[6]等分別從鹽酸小檗堿煎出率和干膏收率角度出發研究發現,黃連煮散顆粒1 g的煎出效果相當于傳統飲片的1.57 g和1.87 g;周燦平[7]等研究結果表明大黃飲片粉碎至1 cm左右較為合適,有效成分煎出量和藥材利用率均較高,其用量只需要市售傳統飲片的70%即可達到相當的煎出量。鄭為騫[8]等研究以橙皮苷計,陳皮煮散1 g的煎出效果約相當于傳統飲片1.25 g;程鴻齊[9]等研究黃芪生藥袋包顆粒中黃芪總苷含量是飲片的1.46倍,是免煎顆粒的4.53倍。

3.2.2 藥效作用研究 劉漢青[10]等通過動物實驗,比較四妙勇安湯和二妙散的抗炎作用,小陷胸湯的祛痰作用,玉屏風散的增強免疫功能作用,結果四方劑袋包顆粒湯劑的藥效較對照組及其他兩湯劑組均有顯著提高;陳永輝[11]等實驗研究結果表明,麻杏石甘湯經改革劑型為煮散后,對2,4-二硝基苯酚致熱大鼠有明顯解熱作用,對二甲苯、蛋清液所致炎癥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且作用強而持久,說明煮散具有較強的解熱抗炎作用,是提高療效,節約藥材,簡便易行的有效方法。

3.2.3 臨床應用研究 李代英[12]等使用濁毒清煮散劑治療慢乙肝濕熱內蘊證具有良好的改善證候、護肝和抗纖維化的作用;鄧沂[13]等使用于己百教授增食煮散治療小兒厭食癥62例,總有效率100%;張曉平[14]等按湯劑藥量的1/3~1/2處方制成的袋煮散治療病毒性肝炎療效與湯劑相當;王力寧[15]等應用麻杏二陳湯煮散與飲片湯劑治療特稟質咳嗽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觀察,結果顯示1/3量的麻杏二陳湯煮散治療小兒特稟質咳嗽有著和飲片相同的療效。

4 中藥煮散開發的優勢及前景

4.1 煮散的生產制備 煮散可以從藥材凈選、悶潤、炮制、粉碎、干燥、滅菌、單味定量分裝密封等機械化聯動生產完成,生產工藝可根據各類藥材的特性來確定。對于易發生霉變、蟲蛀等變質情況的藥材可進行滅菌,以延長其保質期,避免了傳統飲片由于裸露貯存,容易污染,而且使每劑的重量差異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內,確?;颊哂盟幇踩?。同時適于工業化生產,降低了儲運成本。

4.2 煮散的調劑 飲片制成煮散顆粒并進行小包裝后,在每單味包裝上印有品名、重量、用法等,調配人員可按照處方將每小袋煮散顆粒核對后即可發給患者,調配使用簡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不僅方便了藥房人員的核對,而且患者也可自行核對,避免差錯事故的發生。與傳統大塊飲片相比,煮散顆粒具有均一性好的優勢,有利于保證臨床調劑的準確性。

4.3 煮散的使用 煮散分別按臨床分劑量存放于包裝袋中,供臨床配方使用。為方便臨床應用及調配,煮散的使用可分為二種不同形式:一是單味藥的袋包顆粒,一是復方的袋包顆粒,復方選用古代經典方、名方等,將方中藥物共同制成一定粒度的袋包顆粒,并分劑量包裝。配方時既可以多個單味袋包顆粒相加組成復方,也可以復方袋包顆粒與單味相加組成復方。這種方法最大的優越性在于便于臨床辨證論治隨癥加減,以及群藥共煎發揮方劑整體綜合效用,因此有利于保持中醫特色,發揮優勢。

4.4 煮散的經濟效益 煮散可從根本上解決中藥材長久以來在使用中形成的超劑量用藥現象,對于目前臨床的大處方可顯著減輕患者負擔,更能發揮中藥簡、便、廉、驗的價值優勢。2010年中藥飲片行業實現總產值702.2億元,若以煮散節省藥材1/2至1/3計,每年可節省藥材約200億元,減少了藥材資源的損失和浪費,同時也減輕了醫保負擔。中藥煮散既保留了傳統中藥的特色和優勢,又有利于中藥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推動中藥劑型現代化,推動中藥行業的科技進步,有利于中醫藥走向國際市場。

5 中藥煮散的開發及產業化推動

5.1 針對煮散研究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 目前煮散存在的問題包括含糖類、蛋白質、淀粉、膠質的藥材研成粗粉入煎易糊化,影響其他有效成分的溶出,同時又容易粘底燒焦,藥汁濾出較困難;藥物粉碎改變了原飲片的外觀特征,使外觀鑒別中藥產生了困難,容易產生品種混淆難以識別,給藥品質量監督增加困難;此外,煮散比飲片體積小,表面積大,易吸潮變質,所含揮發性成分易散失,在貯存及煎煮過程均易造成損失。針對以上問題,筆者提出以下解決辦法,首先煮散的顆粒粒度的選擇需既滿足有效成分最大煎出量,又避免在生產制備時損失過多,造成浪費,因此粒度不宜過細。筆者所在課題組還發現煮散有別于飲片的煎煮方法,需加入大量水煎煮,即在煎煮時加入藥材量12~20倍量的水,僅煎煮10~20 min,煎煮1次即可,這樣不僅不會造成煎液糊化、粘底燒焦現象,有效成分還能充分溶出。其次,煮散可根據藥典、飲片地方標準等制定相應的質量標準,從性狀、顯微、薄層鑒別、含量測定等方法進行質量的控制,而不是僅從外觀來分辨其優劣。再次,煮散可密閉小包裝,以減少與空氣、水分的接觸,避免吸潮變質,還可以減少揮發性成分的損失。

5.2 煮散產業化推動還需進行以下方面研究 首先考慮研究的品種,中藥材的來源有植物、動物和礦物類,植物藥根據藥用部位又分為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品種多、性質差異大,且中藥成分十分復雜,對于植物藥中花、草、葉類,屬于質地薄、輕的種類,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則不用制成煮散,而根及根莖、果實種子、皮類、礦物類等質地堅硬,組織致密、不易煎透的藥材,則可開發制成煮散,具體品種還有待篩選考察。其次,煮散的研究還包括粉碎粒度、粉碎機械和粉碎方法的選擇,同時建立煮散制備工藝的標準操作規程。再次,對于煮散的質量優劣,則必須建立相應的質量評價方法,其質量檢測包括:粒度、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重金屬、砷鹽、農殘、浸出物與微生物限度等檢查,以及顯微鑒別、對照藥材及指標成分的薄層鑒別,藥效成分或指標成分的含量測定等,其質量標準體系的建立能確保產品的使用安全與有效。最后,煮散在臨床使用時再制定相應的煎煮方法及操作規程,對于傳統飲片多年來無量化的使用方法,可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煮散還需制訂適宜劑量調節原則: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各味藥用量依據,根據文獻研究、化學成分比較、藥效學試驗及臨床對比研究結果,確定適宜劑量,以便于在臨床推廣使用。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飲片改成煮散顆粒小包裝,是實現中藥處方調劑現代化的一項切實可行的措施,盡管在具體實施時會遇到一些問題,但仍不失為中藥飲片改革的方法。中藥煮散具有質量可控、安全有效、服用方便、節省藥材的優勢,對于保持中藥臨床配方、隨癥加減的特色、發揚中醫辨證論治、療效獨特的優勢具有重要作用,應用前景十分廣泛,推動其產業化,對發揮中醫藥特色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1]黃璐琦,彭華勝,肖培根.中藥資源發展的趨勢探討[J].中國中藥雜志,2011,36(1):1.

[2]羅剛,陳立庭,周晶.超微粉碎技術在中藥研究中的應用[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1,26(2):108.

[3]郭玉勤,王玉璽,鄒存清.中藥煮散的研究進展[J].中草藥,1998,29(3):207.

[4]任大偉,董霄漢,董海峰.中藥煮散臨床應用研究(三)—5種含揮發油類藥材飲片和穎粒煎煮效果對比[J].河南中醫,1989,5:37.

[5]馬雪瑋,傅超美,劉婧,等.干姜煮散顆粒與傳統飲片在不同煎煮時間點干膏收率與6-姜辣素含量的對比研究[J].成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1(2):120.

[6]徐曉秋,傅超美,季寧平,等.星點設計-效應面法優化黃連煮散顆粒煎煮工藝及其與傳統飲片化學計量對比研究[J].中藥與臨床,2012,3(6):20.

[7]周燦平,王伽伯,肖小河,等.飲片粒度對大黃藥材蒽醌及鞣質類成分煎出量的影響[J].中醫雜志,2009,50(增刊):221.

[8]鄭為騫,傅超美,胡慧玲,等.陳皮現代飲片與傳統飲片煎出效果對比研究[J].中藥與臨床,2011,2(3):36.

[9]程鴻齊,丁青龍,狄永良.黃芪生藥袋包顆粒劑與免煎劑及湯劑的煎出效果比較[J].藥學實踐雜志,2000,18(6):384.

[10]劉漢清,丁青龍,蘇林通.復方生藥袋包顆粒生藥飲片及配方顆粒湯劑的藥效學研究[J].中醫藥學刊,2004,22(1):24.

[11]陳永輝,琚瑋.麻杏石甘煮散的解熱抗炎實驗研究[J].中醫研究,1995,8(5):20.

[12]李代英,李勇華,楊德全.濁毒清煮散劑的制備與臨床應用[J].中成藥,2010,32(8):1457.

[13]鄧沂,于善哉,張士卿,等.于己百教授增食煮散治療小兒厭食癥62例[J].中醫藥學刊,2003,21(6):863.

[14]張曉平.中藥袋煮散治療病毒性肝炎的臨床研究[J].邯鄲醫學高等??茖W校學報,2002,15(2):107.

[15]王力寧,馮春輝,陳金月,等.麻杏二陳湯煮散治療小兒特稟質咳嗽的臨床研究[J].中醫兒科雜志,2012,8(5):32.

(2013-11-15收稿 責任編輯:洪志強)

App 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erbal powder for boiling

Liu Qihua,Wen Jin,Sun Yuwen,Peng Zhiping,Tong Xiaolin
(Guang'anmen Hospital,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53,China)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are paid to Chinese herbal powder for boiling along with the shortage of resources,this article is to make brief comments on the history,research situation and the outlook of Chinese herbal powder for boiling,and some advices on the industrialization were put forward.

Chinese herbal powder for boiling;Status and prospect

R283.6

A

10.3969/j.issn.1673-7202.2014.01.003

國家“973計劃”項目(編號:2010CB530601);北京市科委項目(編號:Z121102001112010)

劉起華,碩士,主任藥師,從事中藥制劑及中藥質量分析研究Tel:(010)60214943,E-mail:gam-yaoyan@163.com

仝小林,博士生導師,973首席科學家,E-mail:xiaolintong66@sina.com

猜你喜歡
中藥飲片飲片藥材
河南道地藥材
道地藥材變成致富“金葉子”
基于電子舌的白及及其近似飲片的快速辨識研究
春季種什么藥材好?
藥材價格表
不同等級白芷飲片HPLC指紋圖譜
中藥飲片市場監管乏力
中藥飲片小包裝探討
中藥飲片鑒別真偽的意義及相關方法
易混淆中藥飲片安全用藥舉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