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服裝業參與全球價值鏈競爭研究綜述

2014-04-07 22:33
淮陰工學院學報 2014年6期
關鍵詞:服裝業價值鏈競爭力

戴 婷

(東華大學 旭日工商管理學院,上海 200050)

0 引言

服裝業是參與價值鏈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其全球價值鏈在20世紀60年代已經形成。自世界銀行發起針對“東亞奇跡”的討論以來,以東亞地區為代表的價值鏈垂直分工引起相關經濟學者高度關注。從20世紀60年代起歐美把服裝生產基地先后轉移到日本,再從日本轉移到中國的香港、臺灣地區以及韓國,至90年代,世界主要的服裝生產基地已轉移到中國大陸和其他亞洲國家以及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

以發達國家企業為主導的國際產業鏈進一步加劇了南北貿易的不平衡狀況,成為了我國服裝業實施趕超的枷鎖。在全球價值鏈的“嵌入效應”下,我國難免會陷入“低端嵌入”的國際分工地位,且面對如今世界經濟形勢不穩、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問題時,如何突破“低端嵌入”向反向選擇跨國企業轉移,我國服裝業國際競爭力到底如何,一直是我國參與全球價值鏈的重要議題。

1 全球價值鏈及相關概念的演化

1.1 全球價值鏈的提出

“價值鏈”的概念由邁克爾.波特(1985)在《競爭優勢》一書中提出,他認為企業在創造價值的過程中,能夠分解為一系列不相同卻又關聯的“增值活動”,價值鏈的每一個環節就是一次“增值活動”,其綜合起來即構成了“價值鏈”[1]??苜ぬ卦诜治鰢H戰略優勢時使用了價值增值鏈,他認為價值增值鏈是由技術與原材料和勞動力的融合而形成的各種投入環節,結合起來形成最終商品,并通過市場交易、消費等最終完成價值循環的過程[2]。

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學者們開始關注全球價值鏈條的片斷化和空間重組問題??唆敻衤?1995)曾對片段化與空間重組進行過探討。阿爾恩特、凱爾科斯(Arndt and Kierzkowski,2001)使用了“片斷化”來描述生產過程的分割現象。他們認為企業將各個內部生產的環節在全球的不同地理位置與空間進行配置是一種全新的現象[3]。產權的分離是跨界生產組織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如果產權不能夠分離,跨國公司和FDI就有可能是一個首要選擇。如果產權能夠分離,委托加工等方式就會施行,而FDI就不會扮演主要角色。他們的觀點為之后生產的外包和跨國企業的全球采購提供了直接的理論依據。

伴隨全球一體化進程的深入,外包業務不斷發展,發達國家將核心業務仍留在自己國內,只外包一些非核心的環節,不僅能提高自身競爭力,還能鞏固國際地位,當然這一動作的實施讓發展中國家也有了進入全球價值鏈的機會?!叭騼r值鏈”的概念正是在早期的價值鏈、全球商品鏈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格雷菲(Gereffi,1999)和其他一些研究者將價值鏈的概念與產業的全球化聯系起來,提出了“全球商品鏈”的概念,由于“商品”一詞在西方語境中經常代表著實物的消費品,并沒有包括服務、機械設備等,因此格雷菲等人后來用“全球價值鏈”取代了最初的“全球商品鏈”這一概念[4],其在分析國際擴張和區域分工的供應鏈價值創造方面已經得到普及,格雷菲探討了治理和升級這種核心概念之間的關系,指出現代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動力及其影響全球生產和貿易包括:強調中國在全球價值鏈的整合和新地理價值創造中的作用;全球市場和單個標準的關鍵角色在農產品供應鏈;經濟危機如何導致終端市場的轉移和價值鏈的區域化[5]。

1.2 以發展中國家為研究對象的全球價值鏈理論

伴隨著全球化的生產體系的建立與形成以及全球化的產業轉移,發展中國家通過加入全球分工獲得了深入國際化的機會,加入全球價值鏈是實現產業升級的重要途徑。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組織學習提升技術、管理與創新,提高其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施米茨研究認為目前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下是俘獲型的,發達國家的企業是領導型的,發達國家可以依靠自身的市場勢力阻止發展中國家的企業獲得技術升級以及價值鏈的升級所需的能力,從而避免了發展中國家分享發達國家的核心競爭力[6]。發展中國家通過承接外包,獲得溢出的技術,企業通過技術的共享進入到代工企業的行列,發達國家通過壓低價格使代工企業收益更低,這種競爭只會使得發展中國家被“低端鎖定”。

針對發展中國家企業的問題,一些學者開始尋找改善產業國際競爭力的自身內部因素及方法。UNCTAD的研究結果表明,發展中國家將從承接外包等形式中獲得的技術“本土化”才是其參與國際分工、提升競爭力的關鍵因素[7]。施米茨對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經驗研究指出,先在國內市場發展壯大在進入,再進入全國市場的企業,通常在價值鏈中會表現出很強的功能升級以及部門升級等的能力[6]。

2 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

關于國際競爭力,研究較早的是世界經濟論壇(WEF)和瑞士管理發展學院(IMD),他們設計的國際競爭力評價原則、指標體系方法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波特最早在產業層次上研究國際競爭力,他提出生產直接相互競爭產品或服務的所有企業的集合即為產業,一項產業中所包含產品的相對競爭優勢接近。波特(1990)認為一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高低主要由六個方面的因素決定: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與輔助產業的狀況、企業策略、結構與競爭對手、機遇和政府,又稱為“鉆石模型”。此后學者們一直對國際產業競爭力進行更深入的探索與研究。

入世以后,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更是成為人們研究的熱點。理論層面,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波特的國家競爭力理論已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然而卻很難找到一套比較全面的應用評價體系。波特的“鉆石模型”雖在研究產業競爭力比較全面,但難以量化。

由于考慮數據的可獲得性,國內關于產業競爭力的評價基本停留在比較優勢的層次上,應用進出口數據進行研究成為實證中最廣泛的方法。具體主要包括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國際市場占有率MS、貿易競爭指數TC等6種評價指標,最常用的是RCA和TC[8-9],此外MS[12]、出口產品質量指數[15]、顯示性競爭優勢指數CA[10]、進出口價格比等。

衡量產業的生產率也是評價競爭力的有力方法,任若恩就已經運用“生產法”來衡量國家產業的競爭力,劉海洋、羅洋對高技術產業出口運用生產率法來衡量[11]。張凱竣、雷家骕在研究光伏產業國際競爭力時,其中一種方法是采納克魯格曼提出的生產率/工資率的生產率修正指標進行的進一步的分析。通過定性研究影響產業競爭力的多種因素也是一些學者常用的分析方法,由于沒有量化,其研究結果通常具有行業局限性。譬如:蔣美娟等在對我國羊絨產業國際競爭力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時,對成本與價格、生產要素、生產能力、產品質量、品牌與營銷、產業集中度、市場需求、政府扶持政策等多個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12]。

3 關于我國服裝業國際競爭力的兩種觀點

3.1 我國服裝業具有較強競爭力

大多關于服裝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的文獻都表明我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譬如:張小蒂、孫景蔚采用比較優勢指數進行實證得出,產業顯示出很強的國際競爭優勢[13]。任曉麗及余為麗等運用貿易競爭力指數、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等評價指標分析我國紡織業的國際競爭力[14-15]。由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配額等貿易政策的影響,有時市場份額這種指標并不能很好的反映競爭力,對于服裝業來說甚至導致一國在全球市場份額的下降。

針對上述問題,一些學者在研究我國服裝業國際競爭力時,主要采用進出口數據法以及多因素法。余萌、俞海山通過對企業網絡結構動態能力的分析,表明其對集群的效益、效率以及集中度帶來一定的正面影響,進而影響產業集群的競爭力。在利用浙江省紡織業集群進行實證研究的基礎上,討論了企業網絡動態能力與產業集群競爭優勢形成的微觀機制,明確了網絡動態能力在集群競爭優勢發展中的作用[16]。

3.2 我國服裝業國際競爭力偏低

也有一部分學者通過類似方法分析得出我國服裝業國際競爭力總體偏低的結果,如:張小蒂、危華以男式棉質襯衫為例估計并分析了我國服裝業在日本的市場勢力,研究表明我國服裝產業的國際市場勢力較弱且近年呈下降趨勢[17]。王雷、樊朝杰運用剩余需求彈性模型,測度了我國服裝產業在美國市場上的國際市場勢力,結果表明,我國服裝產業國際市場勢力總體偏低,并受到墨西哥、印度等主要競爭對手的威脅。在與之前學者們運用相似方法卻得出不同結果,究其原因可能是選取數據年份不同,口徑不同等[18]。

4 全球價值鏈與我國服裝業國際競爭力

全球價值鏈概念的產生為產業競爭力的評價提供了新的思路,以產業的邊界與國界來衡量競爭力,視價值創造為研究對象。依據全球價值鏈的理論,不僅可以定位本國某一產業在國際化生產鏈條上的位置,還能找到更高一級的分工定位及進入更高價值鏈的途徑和方法,為國際競爭力的躍遷指明新的目標。

4.1 全球價值鏈垂直分解與我國服裝業國際競爭力

全球價值鏈垂直分解是經濟全球化發展至今較為典型的經濟特征之一,Holger Gorg通過實證對愛爾蘭國家的外包進行研究,他認為垂直分解能提高當地的全要素生產率[19]。劉志彪、劉曉昶也運用Hummels的方法計算了中國的垂直專業化程度,并就垂直專業化戰略對東道國人才、資源、技術、產品、貿易和產業升級等方面的影響作了分析研究[20]。

國內對于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提出基于全球價值鏈理論較早的學者們們認為,在全球價值鏈的大背景下,對于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水平不應繼續停留在最終產品上,而是體現在某個中間品環節的價值創造上,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問題就轉變為某種生產經營活動的國際競爭力問題。

陳立定(2011)從全球價值鏈視角定性分析了浙江服裝產業,他認為浙江服裝產業只有量的競爭優勢,總體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低端。要提升浙江服裝產業國際競爭力,不僅要強化加工制造能力,提高面料檔次,實現價值鏈左端延伸,還要加強品牌與營銷渠道建設,促進價值鏈右端延伸[21]。

趙君麗通過運用投入產出表法進行實證分析,利用垂直專業化比重來衡量垂直分離程度,得出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從 20 世紀 80 年代加入全球價值鏈至今,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低端環節,但是加入全球價值鏈的程度在逐年加深,紡織服裝產業整體績效和各子行業的效率的提高[22]。

4.2 全球價值鏈治理與我國服裝業國際競爭力

馬紅旗、陳仲常對我國制造業垂直專業化生產與其全球價值鏈升級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顯示:我國制造業垂直專業化水平與其全球價值鏈升級呈倒“U”型關系。但是隨著垂直專業化水平的不斷加深,其生產環節遭遇發達國家價值鏈治理的“鎖定”,價值鏈的升級受到了抑制[23]。

孫琪(2008)定性分析全球價值鏈下貼牌針紡織業升級路徑,表明我國針紡織業以貼牌方式融入全球價值鏈并取得了快速發展,然而在整體上還處在全球價值鏈的低附加值的生產制造環節,正面臨著國際競爭力不強、利潤空間日趨縮小等發展瓶頸,亟待從OEM向ODM、OBM轉變[24]。

譚力文、馬海燕、劉林青從“企業”微觀層面分析了我國服裝產業國際競爭力現狀,并以Nike全球價值鏈作為實證,得出的結論是:現有的評價夸大了我國服裝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我國服裝產業處于全球價值鏈附加值最低位次,國際競爭力非常脆弱。中國服裝企業要堅持同時走兩條路,強化制造環節做強OEM是當務之急;積極主動地進行超越代工所需的額外學習,為實現OBM長期目標做好準備。打造中高檔、大規模的服裝生產企業,創建基于大國優勢的本土品牌是貼近我國當前服裝產業現狀的發展之路[25]。

5 結語

以往評價服裝業國際競爭力的文章大多基于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但是在此運用中凸顯了兩個問題:一是方法本身的缺陷,進出口數據法側重于研究產業的比較優勢,諸如RCA,出口產品質量指數等指標,往往忽略國內市場份額,并夸大加工貿易對出口額的虛增。二是,正如只研究影響競爭力的因素,研究產業的生產率等,以往研究方法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即不能辨認企業的“國籍”,因為任何國家不會忽略企業國別問題。

當下已有很多學者對于全球價值鏈視角下產業升級做過理論和實證研究,對于產業國際競爭力的研究還處于初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就全球價值鏈下兩大典型經濟特征即垂直分解和治理的角度對服裝業國際競爭力進行初探。全球價值鏈立足于全球,跨越傳統的產業邊界和國家邊界,為產業競爭力評價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且在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的過程中,各國基于自己的要素稟賦不斷深化片段化生產。所以在新形勢下基于全球價值鏈的視角進行服裝業國際競爭力的研究更具有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 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38.

[2] Kogut,B.Designing Global Strategies:Comparative and Competitive Value-added Chains[J].Sloan Management Reviews,1985,26(4):15-28.

[3] Arndt S.and Kierzkowski,H.(eds).Fragmentation: New Production Patterns in the World Econom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Press,2001.

[4] Gereffi,G.,“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R].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48.

[5] Gereffi, Gary and Joonkoo Lee. Why the World Suddenly Cares About Global Supply Chains[J]. 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12(3): 24-32.

[6][7] Schmitz H. Developing Countries Firms in the World Economy: Governance and Upgrading in Global Value Chains[R]. Duisburg: University of Duisburg, 2002:25,27.

[8] 朱彤,孫永強.中國紡織品服裝產業出口結構與國際競爭力的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0(2):25-31.

[9] 張凱竣,雷家骕.中國光伏制造業國際競爭力評價分析[J].管理世界,2013(2):62-68.

[10] 陳立敏,王漩,饒思源.中美制造業國際競爭力比較:基于產業競爭力層次觀點的實證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9(6):57-66.

[11] 劉海洋,羅洋.生產率與中國高技術企業出口相關性研究——基于異質企業貿易理論的視角[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12(2):58-94.

[12] 蔣美娟,孫致陸,丁麗娜,等.中國羊絨產業國際競爭力及影響因素研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3(1):63-67.

[13] 張小蒂,孫景蔚.基于垂直專業化分工的中國產業國際競爭力分析[J].世界經濟,2006(5):12-21.

[14] 任曉麗.中國紡織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實證分析[J].毛紡科技,2008(11): 59-63.

[15] 余為麗,王治.基于動態鉆石模型的中國紡織服裝業國際競爭力分析[J].國際商務-對外經貿大學學報,2006(4):79-83.

[16] 余萌,俞海山.網絡結構動態能力對中小企業集群競爭力的影響研究——基于浙江省紡織業集群的實證分析[J].科技與管理,2013(9):95-100.

[17] 張小蒂,危華.中國服裝對日本出口貿易的市場勢力分析——以襯衫出口為例[J].國際貿易問題,2008(7):33-39.

[18] 王雷,樊朝杰.中國服裝產業出口貿易市場勢力研究——以美國市場為例[J].國際經貿探索,2011(1):24-29.

[19] Holger Gorg, H.,and Aoife Hanley, Labor Demand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Outsourcing: Evidence form Plant-Level Data[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 Finance, 2005,14(3):102-106.

[20] 劉志彪,劉曉昶.垂直專業化:經濟全球化中的貿易和生產模式[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1(10):5-10.

[21] 陳立定.基于全球價值鏈視角的浙江服裝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 2011(16):152-153.

[22][23] 馬紅旗,陳仲常.我國制造業垂直專業化生產與全球價值鏈升級的關系——基于全球價值鏈治理視角[J].南方經濟,2012(9):83-91.

[24] 孫琪.論全球價值鏈下我國貼牌針紡織業的升級路徑[J].企業經濟,2008(4):95-98.

[25] 譚文力,馬海燕,劉林清.服裝產業國際競爭力——基于全球價值鏈的深層透視[J].中國工業經濟,2008(10):64-74.

[26] 劉林青,譚力文,馬海燕.二維治理與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培育——全球價值鏈背景下的戰略思考[J].南開管理評論,2010(13):59-67,76.

猜你喜歡
服裝業價值鏈競爭力
淺談低碳價值鏈構建——以A公司為例
基于價值鏈會計的財務風險識別與控制
醫療器械包裝發展價值鏈
論外賣品牌的競爭力
試析基于價值鏈理論的成本管理模式
日本競爭力
服裝業如何進行供應鏈管理
OEM服裝業的自主品牌戰略研究
論服裝供應鏈中的物流管理
“北上廣深”pk城市競爭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