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英美霸權發展模式

2014-04-08 16:55秦元旭
紅河學院學報 2014年3期
關鍵詞:霸權英國發展

秦元旭,吳 鵬

(凱里學院,貴州凱里 556000)

試論英美霸權發展模式

秦元旭,吳 鵬

(凱里學院,貴州凱里 556000)

霸權以經濟力量為基礎,以軍事實力為支撐,以政治活動為表現形式,但霸權也有節制性和制約性。英國霸權和美國霸權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英國的霸權是以商業和對外貿易為目標,以大陸均勢政策為手段,以軍事力量為主導,以內部的體制改革和創新為保障的霸權模式。而美國霸權的建立,有其深刻的思想文化淵源也有其建立的歷史機遇。美國在建立霸權的過程中,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而不斷地調整著自己的政策,引領著世界新秩序的發展。

霸權; 英國霸權;美國霸權; 發展模式

我們對于“霸權”一詞耳熟能詳,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對它有一個描述,但要對它做一個人人都認可的表述,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英國霸權和美國霸權的形成和發展必然有其原因,對它的梳理和比較有助于我們更好的認識兩國的霸權之路,從而使我們在處理與英美關系和其他國際關系時更加明智,讓歷史照亮我們前行之路。

一 霸權

霸權的范圍包括了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學技術等等方面。通常,可以把它理解成“老大”、“領導者”、“帶頭大哥”、“掌門人”、“主人”、“領袖”等具有強勢概念的詞語?!鞍詸嘀髁x”的英文為hegemonism,來自hegemony(支配權、統治權、霸權),源于希臘文ηγεμων(領袖、統帥、向導),原意是“走在前面的首領”。在古漢語里,“霸”最初指月初始之新月,引申為政治上的諸侯之長。[1]霸權的擁有意味著對某領域具有絕對的權威和支配權。霸權的擁有者制定和控制著游戲的規則和機制的運行模式,是利益的操縱者和最大受益者。他們可以玩弄他人于股掌之上,甚至掌握著別人的生殺大權。凡是試圖挑戰霸權擁有者及其“游戲規則”的人,往往會遭到限制、打壓、制裁甚至會促使霸權擁有者訴諸武力來解決問題。

霸權的形成總是與軍事力量的優勢相結合,而軍事力量又以經濟實力為后盾,以政治上的霸權為表現形式。如果政治上的霸權沒有軍事力量優勢作為支撐,則為子虛烏有。我國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相互廝殺,不聽周天子的調遣,周王室的“天下共主”地位只不過是名義上的。經濟上擁有絕對的實力,而軍事力量上卻弱小也不能成為霸權。在我國宋代的鄰國中,幾乎沒有一個國家的經濟能 與之相提并論。然而,宋卻打不過遼國和金國并不得不表示臣服。這是因為經濟實力在霸權之中只是起基礎性作用,而非決定性作用。但是倘若沒有經濟實力作為基礎,霸主的地位也是難以保證的。所以才有了朱元璋“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追逐中國古代最高領導層的霸權之路。霸權以軍事力量作為支撐,但是軍事霸權有時候要服從意識形態的抽象原則。[2]1075年神圣羅馬皇帝亨利四世與教皇就“君權神授”的問題發生沖突,在強大的宗教意識形態之下,亨利四世被教皇驅逐出教、眾叛親離。因為有一層無形的力量對世俗權力加以制約,霸權的行使不可能毫無節制和制約。[3]在近現代,英國霸權和美國霸權的行使同樣受意識形態的制約。英國霸權的節制和制約主要體現在英國的“大陸均勢”政策上。而美國霸權的節制和制約,主要體現在對人的權利和自由的尊重上。英美兩國的霸權也都同樣受制于國際輿論的壓力,要考慮到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愿望和需求,而不能夠為所欲為。

所以對于霸權的理解可以總結為:以經濟力量為基礎,以軍事實力為支撐,以政治活動為表現形式,但霸權又有節制性和制約性。

二 關于英國霸權和美國霸權

(一)英國的霸權

英國的霸權是以商業和對外貿易為目標,以大陸均勢政策為手段,以軍事力量為支撐,以內部的體制改革和創新為保障的霸權模式。

保爾?芒圖說,正是由于英國的島國位置,“大不列顛的確是各國中最適合商業的國家?!盵3]身為島國的英國,國內市場相對狹小,資源也較為匱乏,但卻擁有著諸多天然優良的港灣和無限的海上資源,所以完全可以通過發展對外貿易來獲取財富和發展本國的經濟。托馬斯?孟曾說過,“對外貿易是增加我們的財富和現金的通常手段,在這一點上我們必須時刻謹守這一原則?!盵4]英國在拓展對外貿易的過程中,擴展了殖民地和市場,獲得了大量的且源源不斷的資源和財富。需求量的不斷增長刺激了國內產品的生產的增長和技術的創造及革新,于是人們越來越迫切的需要突破傳統的生產方式,要求對生產領域進行重大的變革,這樣工業革命就隨之而產生了。工業革命導致了生產技術的飛躍和革新,造成了社會的分工和專門化發展,也使得工業生產產品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另外,也引起了產品的數量成倍的增長和質量的不斷優化升級,從而引起了貿易總量的增長和市場的擴大化。這就為英國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巨大財富,促進著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鞏固以及其力量的增強,也一步步刺激著英國政治上的變革和社會的創新。

正因為英國在地理上相對獨立于歐洲大陸,所以英國不希望歐洲大陸上出現一個強大的國家對自己構成威脅。在17世紀,英、法、荷三國共同打擊西班牙的強勢地位時,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曾說,“法國末日到來之時,亦正是英國行將滅亡之日?!盵4]由此,英國實行“大陸均勢”政策,而這一政策往往需要以軍事力量作為主導。17世紀,菲利普二世統治下的西班牙如日中天,并派軍鎮壓其控制下的荷蘭的“叛亂”,由此英國決定和法國聯盟援助荷蘭,共同抵制西班牙。最后迫使西班牙結束了戰爭,從此西班牙便開始衰弱,改變了歐洲大陸上的均勢格局。之后,荷蘭日益強大和繁榮起來,壟斷了將近世界貿易的一半,荷蘭被稱為“海上馬車夫”。英國的打擊對象,也由此轉向了荷蘭,不久便頒布了《航海條例》來打擊荷蘭的海上優勢。經過三次英荷海戰,荷蘭衰弱了。但在荷蘭衰弱的過程中,又和荷蘭簽訂了《倫敦條約》以抑制即將崛起的法國,并在1674年退出了英法聯盟。因為英國的均勢政策不是以傳統的友誼和敵對情緒為主導,而是以英國的國家利益為主導,根據英國的現實需要來調整。正如17世紀具有均勢思維的政治家哈利法克斯所聲稱的:“法國取代西班牙成為擴張的威脅表明,國家權力的擴張是自然而然的,今天的盟友可能成為明天可怕的敵人?!盵4]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英國想維持大陸均勢也是不可能的,正是英國海軍的強大才使得在維持均勢的戰爭中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在1702-1711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之后,英國更是維持了一支歐洲最為強大的海軍。隨著海軍實力的增長以及殖民地的擴大,英國的商業隨之伸向全世界,英國的影響力也逐漸邁出歐洲走向世界。1756年爆發的英法七年戰爭,是英國走出歐洲,與法國爭奪世界霸權的一場決定性戰爭,它意味著誰能建立世界上最龐大殖民帝國,壟斷對殖民地的貿易,發展成為世界強國。19世紀初英國的反法同盟戰爭勝利之后,為使歐洲勢力平衡從而抑制可能強大起來的俄國而沒有過分的削弱法國。同樣的道理,一戰德國戰敗后,英國也沒有過分的削弱德國。英國正是在這樣的大陸均勢政策之中,霸權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英國霸權的樹立,同它的內部改革和創新是分不開的。內部的改革首先是來自社會階層的變化。英國傳統的“地主—農民”式的社會結構被打破,新的社會群體開始涌現,形成一種開放性、流動性的彈性社會結構?!澳囊粋€國家最先完成社會結構的轉軌,它就走在歷史潮流的前面?!盵5]因為,社會的流動不僅是個人身份地位的變化而且還是社會階層力量的演變和轉向。而英國正是因此走在了歷史潮流的前面。在階級的流動中,貴族后代的落破,使其中的大部分人流向了社會中間階層,有的甚至淪為社會的下層。社會下層通過把握機遇和自己的努力奮斗,也可以進入到中間階層。社會結構不斷分化與整合的總體趨勢是:多數人向中間階層聚集,中間階層的力量不斷壯大并慢慢取得社會的主導地位。正如劉金源所說,“創新是一個國家崛起的重要推進劑?!盵6]英國在建立霸權的過程中,不斷的改造舊制創新新制,正因如此,英國才能夠不斷適應時代的變化,不斷的強大起來。1688年光榮革命,英國建立起了穩定的君主立憲政體,國家權力逐漸由國王轉向議會,責任制政府和首相的產生標志著議會權力中心正式形成。新型的政治制度,營造了一種寬松、自由、開放的環境,有利于英國把充足的精力投身于國家經濟發展和海外殖民擴張,這就為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1776年,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等自由貿易學說又為自由貿易和廢除保護關稅制度,掃除工業發展的障礙供了理論依據和有力的支持,同時也促使英國廢除妨礙資本主義發展的谷物法和《航海條例》。英國通過自由貿易,建立起了自由經濟模式和全球市場,樹立起在全球的霸權地位。

(二)美國霸權

美國霸權的建立有其深厚的思想文化因素和經濟因素,其中充斥著歷史發展機遇的因素,也在于美國隨著時代發展不斷調整自己的政策,適應了時代發展的方向。

最先從歐洲去北美定居的102個人是基督教的清教徒,他們懷著崇尚自由、民主、人民權力不可侵犯的思想踏上了這片土地,形成了最初的美國人民。美國人普遍信奉著共同的意識形態,如自由、民主、公民權利、三權分立、政教分離,以私有財產不可侵犯為基礎的市場經濟,憲法至高無上的法治等等。在美國人的思想中,“從早期歷史直到目前,在美國人頭腦中有一層很深的救世主的意識”[7],因此美國國內對這份救世情懷也是倍感推崇,他們希望把自己的理念宣傳到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中去。而根據這一意識理念而采取的行動在各項法規和程序中也比較容易得到允許和通過,國內社會輿論也普遍地支持這一行動。從而在國際中很自然地以“解放者”的身份和“保障人權”的理由來干涉他國內政外交。美國人崇尚個人英雄主義和暴力以及絕對軍事優勢,而這在國際上的表現就是霸權。

美國在脫胎于英國北美殖民地時,就擁有了統一的市場,城市建設、道路交通、信息通信設備等都已經具備,再加上聯邦憲法的通過,建立了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這就為美國的發展強大打下了堅實的制度基礎。美國建立后,便迫切地要求進行領土擴張,通過購買、兼并和掠奪方式獲得了遼闊的領土。從最先的十三州95萬平方公里拓展到后來的五十個州和一個特區共937萬平方公里,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達北冰洋,南面又與南美洲隔加勒比海相望。由此,美國擁有了豐富的人口、市場和資源,而無需像歐洲國家一樣努力去拓展自己的殖民地。到了19世紀80年代初,美國就取代了英國成為了“世界工廠”。1890年美國工業總產值占世界的31%,到1913年時占到了38%,超過了德、英、法、日四國的總和[8]。這就為美國的經濟發展和霸權的建立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在經濟強大的同時,美國的軍事力量也發展壯大起來,并且越來越多的參與到國際中去。1965年南北戰爭結束后,美國就建立起了一支強大的軍隊。一戰結束后的華盛頓會議上,1922年《限制海軍軍備條約》的簽訂,使美國獲得了和英國等同的主力艦總噸位。此外,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躲過了紛紜的戰火。在大戰之初,美國就以中立國的身份,不介入戰爭之中,對交戰的雙方進行軍火交易和巨額貸款以獲得巨大的財富和利益。等自己擁有了足夠的準備和在雙方都困乏之后,又對其中的一方進行宣戰,進而以壓倒性的力量取得戰爭的勝利,以戰勝國的姿態獲取政治、軍事和經濟利益。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歐洲變得滿目瘡痍,而美國人的腰包卻是鼓鼓的,美國不僅使國家富裕起來了而且也使國家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二戰之后,德、意、日垮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和法國也弄得疲憊不堪,窮困潦倒。此外,美國經過“曼哈頓計劃”擁有了核力量,成為美國取代英國霸權地位建立起自己霸權的歷史機遇,美國剛好填補世界的權力真空,逐步建立起具有美國理念色彩的世界新秩序。

美國歷屆總統根據本國國情和時代發展的需要,不斷調整著自己的政策。美國的霸權行為在美國總統詹姆斯?門羅時初見倪端。這表現在1823年門羅主義的提出——禁止歐洲人干涉美洲事務,把美洲變為美洲人的美洲。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美國總統格羅弗?克利夫蘭到西奧多?羅斯福一直奉行門羅主義,并對外用兵。1895年干涉委內瑞拉危機的成功,迫使英國屈服和退縮,使歐洲勢力退出了美洲,同時也標志著美國在美洲居首要地位時代的到來。1898年美西戰爭,打擊西班牙的海上權威。1903年指揮巴拿馬革命從中取得建設、設防與管理巴拿馬運河的權力,扼制住了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航運咽喉。1905年調停中俄戰爭,1906年卷入摩洛哥危機。這些都是美國霸權的表現。一戰之后,伍德羅?威爾遜在巴黎和會上提出“十四點計劃”發出了對世界秩序的聲音——成立國際聯盟。到了20世紀30年代時,世界性的金融危機卷席全球,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推行新政并在之后不久就參加了二戰。戰后,美國通過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等一系列會議確定了戰后的國際關系新格局,并在1944年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國際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從哈里?S?杜魯門、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到約翰?F?肯尼迪為了與蘇聯和社會主義陣營對抗,一直奉行“遏制政策”,力求把蘇聯的影響力控制在本土和東歐范圍內,并且促使其內部發生變化;1944年推出馬歇爾計以復興歐洲經濟防止發生革命;建立起資本主義國家陣營和北約組織以防范蘇聯可能的軍事威脅。到20世紀60、70年代時美國在美蘇競爭中處于戰略收縮階段,查理德?M?尼克松推出尼克松主義以緩和對外關系,進而退出了越南戰場、改善了中美關系、提高了美國的國際地位。20世紀末21世紀初,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由此美國的霸權地位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9]從總統羅納德?里根、喬治?布什、比爾?克林頓到喬治?布什(小布什)期間,美國實行“新干涉主義”,以人道主義和保障人權為借口干涉別國內政外交,推行美國價值觀和掠奪資源。1991年發動海灣戰爭、1994年出兵海地、1999年炮轟南聯盟、2001年以反恐為由發動阿富汗戰爭、2003年發動伊拉克戰爭等等。如今,美國通過各種國際秩序引領著全世界的發展。如:聯合國、世界貨幣基金組織、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

(三)英國霸權和美國霸權之比較

世界上霸權主角的更替猶如舞臺上的演出一樣,你方唱罷我來接。英國是曾經的霸權國,而今天的霸權國卻換成了美國。英國的霸權和美國的霸權有不同的地方,也有相似的地方。主要的不同在于英國通過實行“大陸均勢”手段來樹立自己的霸權地位,而美國則建立起集體安全體系,以美國國家信念為指導引導世界新秩序的發展。相似之處在于:第一,兩國都有著相似的地緣優勢。英國是島國,英吉利海峽是一道天然的屏障。由此,英國可以把它的精力集中在海軍力量上,發展海洋戰略。美國的東西兩面都毗鄰大洋,南北沒有強敵,因此也就相對孤立。在這樣的地緣政治中,美國就可以集中力量來發展自己。第二,兩國都擁有廣闊的市場和資源。英國經過不斷的殖民擴張,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廣闊的殖民地,占據著全球的大部分市場份額和資源。美國國土遼闊,再加上“門羅主義” 的提出,逐漸使美洲成為美洲人的美洲,美國在其中扮演著首要地位的角色。美洲也就成為了美國的市場和資源產地。第三,兩國在建立霸權的過程中體現著對體制的創新,并且都以軍事力量為主導建立起自己的霸權地位。所以,霸權的建立與本國的地理位置是密不可分的。一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影響著這個國家對周邊國家所采取的各項政策(也就是所謂的“地緣政治”),影響著國內力量的分布和發展方向,抑制或促進著國家未來的發展。其次,一個國家的地理環境包含了這個國家的自然資源,而自然資源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依托,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潛在能量。最后,一個國家的發展和強大,與本國所采取的各項對內對外政策有關。只有符合了時代發展方向的體制,才能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搶占先機,進而成為時代的領導者。這也正是英國霸權和美國霸權的發展所給我們帶來的重要啟示。

三 結論

從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總結出,霸權的形成總是與軍事力量的相對優勢相結合,而軍事力量又以經濟實力為后盾,以政治上的霸權為表現形式。而霸權也不能任由霸權的擁有者為所欲為,它也有限制性和制約性,隨著歷史的發展越來越受到人類普世價值的束縛。了解和認識霸權有助于我們更好的認識國際形勢的發展和變化,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在風云變幻暗波洶涌的時代里冷靜思考,積極應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英國霸權的發展是以商業和對外貿易為目標,以大陸均勢政策為手段,以軍事力量為主導,以內部的體制改革和創新為保障的霸權模式。而美國的霸權發展有著深厚的思想文化因素以及強烈的創新意識,其中也充斥著歷史發展機遇的因素。

通過分析得知:一個國家的崛起,是各種因素綜合的結果,同時也是一個充滿挑戰而又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不斷解決國家內部和外部的各種問題,追隨和適應時代發展的方向。時代是不斷演變的,我們要回顧英國和美國霸權之路的發展歷史,以便在不斷變化著的國際環境中作充分的思想準備和實際準備,讓歷史來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

[1]鄧曉芒.何謂“霸權主義”[J].學界新論,書屋,2007,(6):21-23.

[2]保爾?芒圖.十八世紀產業革命[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361.

[3]托馬斯?孟.英國得自海外貿易的財富[M].北京:商務印書館, 1965:13.

[4]張曙光.近代英國霸權的兩個支柱:均勢政策和自由貿易[J].傳承,2009,(4):118.

[5]錢乘旦,陳曉律.在傳統與變革之間——英國文化模式溯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82.

[6]劉金源.論近代英國霸權崛起的幾個要素[J].歷史教學,2008, (14):15.

[7]蘭斯?貝內特.政治的神圣化:民間宗教與美國政治[J].社會學情報,1997,(14):12.

[8]彭樹智等.世界近代史教程[M].蘭州:西北大學出版社,1987:93.

[9]許東濤.略論美國霸權主義的形成與新發展[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6):16.

[責任編輯賀良林]

Try to talk about British and American hegemony development model

QIN Yuan-xu,WU Peng
(Kaili University, Kaili, Guizhou 556000,China)

Hegemony is based on economic power, supported by military power, with political activity as manifestations of hegemony controlled and restricted nature. United Kingdom hegemony and United States hegemony where there are similar and there are also different. The target of United Kingdom supremacy was the business and foreign trade, by means of continental balance of power policy, led by the military forces, to internal reform and innovation to guarantee supremacy of the mod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hegemony has deep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origins also has a historic opportunity. in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hegemony in United States, in according to the times of the need to constantly adjust their policies, l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world order.

hegemony;United Kingdom supremacy;United States hegemony;development mode

K5

:A

:1008-9128(2014)03-0063-04

2013-09-05

秦元旭(1968—),男,山東臨沂人,博士,研究方向:歐洲社會史。

猜你喜歡
霸權英國發展
超越霸權中心主義——主權平等的第三世界歷史經驗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英國的環保
“量子霸權”之謎
歐盟同意英國“脫歐”再次延期申請
英國圣誕節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正義概念的所指霸權和能指反抗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三十六計之釜底抽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