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高校圖書館參與的“智慧泛在課堂”構建與實踐*
——以上海交通大學電子教參服務體系的改革與實踐為例

2014-04-14 08:52余曉蔚施曉華潘衛陳進
圖書與情報 2014年5期
關鍵詞:教學信息教參館員

余曉蔚 施曉華 潘衛 陳進

(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 上海 200240)

基于高校圖書館參與的“智慧泛在課堂”構建與實踐*

——以上海交通大學電子教參服務體系的改革與實踐為例

余曉蔚 施曉華 潘衛 陳進

(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 上海 200240)

文章以“智慧泛在課堂”——上海交通大學電子教參服務體系的改革與實踐為例,分別闡述該體系組成要素:電子教參系統、教參資源建設、移動閱讀服務、學科館員參與的教學改革與實踐以及用戶體驗與反饋,并對這5個方面的實踐情況進行了分析與總結,整體展示該服務體系對于學校教學變革的推動與促進。

電子教參智慧泛在課堂教學改革移動閱讀服務

中國高等學校加快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步伐,是我國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及各?!笆灏l展戰略規劃”提出的重要內容。這其中,與發達國家高校接軌,創新與改革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而改革與創新教學模式,將其從以知識灌輸式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基于資源的學習模式,需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獲取方便的教學參考資源做有力的支撐和保障。在當今移動環境下的數字化學堂中,學生期望能置身于學習資源觸手可及的智能化環境之中,這要求轉變圖書館現有的教參資源服務模式,將數字化教參服務嵌入、隱身、融入到學習者的新環境和新模式之中,并從傳統的資源服務走向高端的知識服務和學習服務,提供深度知識處理、碎片化閱讀、智能檢索、智能推送、在線學習等服務,創建集成、移動、泛在的無縫學習環境。這就要求移動環境下的教參服務作為信息時代傳統教參服務的發展和延伸,要在當今高校教學創新與變革過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作為支持教學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發達國家高校普遍形成了較完善的教學參考資源服務體系,在國內,清華大學、四川大學等多所高校也推出了本校的教學參考書服務系統;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也聯合多所高校,建立了“高校教學參考與信息管理服務系統”。但國內現有的服務系統及其相關的研究成果普遍存在教參資源與學校課程系統互不關聯,不能實現信息的動態融合;教參資源類型單一,主要以圖書為主,未考慮諸如期刊、論文、開放課件、音視頻多媒體資料等資源類型;教參服務功能比較封閉,不能滿足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課程社群交流與互動等比較關鍵的問題?;诖?,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以下簡稱上交大圖書館)以師生常用的教務處教學信息服務網為服務切入點,和網絡信息中心、教務處聯合開發了電子教參系統,并推出電子教參移動閱讀服務,為學校創新與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資源支撐。如此一來,館員也成為服務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既是資源提供者,也是教學改革參與者,實現了從電子教參系統建設轉向電子教參服務體系的建設,即:智慧泛在課堂的構建與實踐。

1 “智慧泛在課堂”框架

2011年10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學在徐匯校區老圖書館舉行“智慧泛在課堂”新聞發布會,在國內率先推出顛覆傳統學習方式的“智慧泛在課堂”,將電子教學參考資源有機融入課程、納入電子終端,輔助實現教學模式智慧型改革創新、讓學習觸手可得、隨心而行。智慧泛在課堂是以電子教參為基礎,融合人、資源、平臺、技術為一體的完整的學習有機體。教師為教學主體,推動課上討論和課下學習的教學模式,即:教師重新設計、組織課程,推薦學生課前閱讀教學參考資料,課上主要進行研討和引導;學生借助泛在知識環境可以隨時隨地從智慧泛在課堂平臺獲取電子教參信息,實現主動、協同、群組學習和互動分享;館員既是資源收集者,也是資源推薦者,通過平臺將教參資源主動推送至師生身邊,同時還是教學的參與者,和課程教師一道設計課程、提供必要的嵌入式教學服務及其他學科服務(框架見圖1)。

圖1 智慧泛在課堂框架

作為智慧泛在課堂的提出者、建設者,圖書館在資源建設、系統構建、館員服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從已開展工作角度來看,主要由五個部分組成(見圖2),一是電子教參資源服務的系統構建;二是電子教參資源的收集、整理、數字加工與揭示;三是移動閱讀的開發與應用;四是學科館員參與教學改革與實踐;五是用戶體驗與反饋。這五個部分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其中教參資源建設是資源基礎,移動閱讀服務和電子教參系統屬于系統服務,基于資源基礎和系統服務,學科館員參與的教學改革與實踐才有物有可依;同時,收集到的用戶體驗與反饋對體系及體系各個部分都有指導意義。

圖2 智慧泛在課堂——圖書館實踐部分

2 電子教參系統構建

為融合到師生熟悉的教學環境,項目組沒有單獨構建網站和系統,而是和教務處、網絡信息中心合作,在教務處教學信息服務網上開辟“教學參考書管理”模塊,方便教師進行教學管理的同時,能夠及時添加和課程匹配的教參信息,此模塊除了讓教師輸入教參信息,還提供自動查詢圖書館館藏信息功能,以便教師選擇和規范輸入信息。教師填寫的教參信息被自動收集到圖書館教參管理后臺,工作人員根據流程進行資源后臺準備工作,并將關聯信息返回教學信息服務網系統。師生登陸教學信息服務網后,除了可以查看所選課程信息,還可以查看教參信息及全文鏈接。因此上交大圖書館的電子教參系統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基于教學信息服務網的電子教參管理模塊及全文關聯,另一個是電子教參后臺管理平臺,前者僅限于課程教師及選課學生可以瀏覽、閱讀,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這些電子教參信息的版權;后者是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業務流程管理平臺,確保教參信息的數據完整性、準確性及規范操作(服務框架圖詳見圖3)。圖書館、教務處和網絡信息中心共同承擔系統的開發工作,教務處總體負責教學信息服務網中教參信息的收集和電子教參個性化服務的設計,指導老師及時在網上添加課程對應的教參信息;網絡信息中心負責教學信息服務網的功能修改及其信息服務接口開發;圖書館則負責所有接口的設計、教參信息規范化以及全文資源的獲取與提供。

3 電子教參資源建設流程及規范

電子教參資源建設工作在圖書館內部是一個跨職能的工作流程,參與電子教參資源收集、整理工作的人員均為兼職人員,分別來自采編部、讀者服務總部及技術加工部,是一個跨部門的人員組成,應整體設計跨職能部門的工作流程,重點分析各職能模塊中的關鍵流程,并對關聯的相關職能進行優化管理與規范管理。項目組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流程及各崗位的崗位職責,確保電子教參資源建設工作有序開展及可持續化發展,具體包括:《教學參考資源加工服務流程》、《教參系統業務組工作職責》、《后臺管理操作手冊》等。其中《資源加工服務流程》對課程與教參信息收集、電子教參加工、電子教參審核、電子教參發布四個信息流轉環節分別對應的系統管理、資源有效性驗證、資源采訪與加工、資源審核與發布及全過程質量管理做了詳細闡述與規定?!豆ぷ髀氊煛穭t明確了各兼職崗位名稱及具體內容,共設系統管理維護、教參信息審核、數據比對和數字加工、紙質圖書調配、URL審核和全文傳、勤工助學學生管理、Pad日常管理和出借服務、總體協調與溝通8個兼職崗位,做到職責到人,有效保證各項業務流程有效運轉。

電子教參資源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電子資源和紙質資源梳理,數字資源加工等多個方面,項目組通過“電子教參管理平臺”進行規范和管理。圖書館后臺工作人員定期從電子教參管理平臺收割任課教師在教學信息服務網上填寫的教參信息,這些教參信息將經過信息審核、去重,數據比對(是否有電子版);紙質教參處理(抽取或采購);數字加工;URL審核等流程,最后以全文鏈接的方式自動返回到教學信息服務網。

在系統框架構建與教參資源籌備工作均已完成后,用戶通過網絡登錄教學信息服務網即可閱讀相應課程的教參(章節)全文。全文格式為PNG圖片格式,提供章節閱覽、文字摘錄、截圖、保存當前頁、打印當前頁等功能,不支持批量下載,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電子教參全文信息的版權。

圖3 電子教參系統服務框架

4 電子教參移動閱讀開發與應用

近年來,移動閱讀已成為公眾閱讀行為的趨勢,移動圖書館與圖書館移動服務也越來越大地影響著全球圖書館服務模式與手段的創新。目前國內已有上海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以及臺灣等多所大學圖書館推出移動閱讀服務,但其中預設的閱讀內容還未考慮與高校大學生的課業學習相結合,未解決學生比較迫切的完成課業學習的個性化閱讀需求。新加坡國立大學對此已做了有益的嘗試,在課前教師把包括論文、專利、課件等電子教參集成進電子設備,學生學習指定文獻并隨時筆記;課堂上以學生分享結合討論形式進行,以學習論文和討論展示加權結果作為最終考核。

上交大圖書館以學生為中心,考慮到移動閱讀用戶數量的不斷增長,尤其是大學生中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進行移動閱讀的比例逐年增長,著眼正在開發服務的電子教參系統,著力推出電子教參移動閱讀服務。2012年,上交大圖書館和公司合作先期建成了上海交通大學電子教參系統基礎服務平臺。該平臺提供了用戶登錄、課程信息獲取、教參信息獲取、原文數據服務、DRM框架、章節服務、用戶交互數據備份&同步、書評功能、后臺管理等一系列基礎服務功能(框架見圖4)。教學參考資源服務與移動閱讀的結合,將為新型教學模式和方法提供有力支撐,促進高校教學模式改革。

圖4 電子教參系統移動服務基礎平臺框架圖

在基礎服務平臺基礎上,基于安卓系統的個性化電子教參客戶端(含基于超星pad的電子教參客戶端)于同年面向用戶開放使用。實現用戶jAccount登錄(上海交通大學統一身份認證)后,便可瀏覽、訪問個人所選課程的教參信息。適用于蘋果iOS系統的電子教參客戶端也于2014年4月正式完成,并于同期正式推出移動學習終端外借服務。

5 學科館員參與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5.1 面向學院全體學生的試點服務

2011年11月18日,上交大圖書館向致遠學院送去首批“智慧泛在課堂”的移動學習終端,截止到2013年年底,共為學生免費提供學習終端318人次。致遠學院是上海交通大學創新拔尖人才培養基地,學生整體學習熱情高,人數在可服務范圍內。通過學習終端的外借服務,可以支持學院所有學生課堂內外的學習,從學生角度推動教參系統及移動服務的使用,在校內起到示范作用。學生申領設備采用自愿申請原則,以短信秒殺、網絡公布方式實施。學院方面安排了專門負責的同學進行組織和管理,學生事務負責老師全程參加了學習終端的管理和實施工作,并對每位申請的同學審批、簽字,確保學習終端如期返回。

5.2 面向多門課程的試點服務

電子教參系統及移動服務的推出,受到了教師們的關注,密西根學院、機動學院、物理系多名教師主動和圖書館聯系,要求嘗試在他們課堂內使用學習終端,推動教學變革創新,其中機動學院2門課程(《制造技術》、《燃燒學》)成為上海交通大學985三期基于移動圖書館的“大學生學業促進中心”項目的試點課程。機動學科點的學科館員們和授課教師一道討論教學規劃,為課程提供電子教參學習終端及雙語版課程網站等嵌入式學科服務。和圖書館有長期嵌入式教學合作的國家教學名師王如竹教授也對基于電子教參系統及其移動服務很有興趣,在新生研討課“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轉換與利用”進行嘗試,并要求在學員館員的指導下,新生們利用終端進行課程研討及課件制作與展示。

5.3 面向個人(教師、科研)工作者的試點服務

智慧泛在課堂的理念推出后,校內也有個別教師、科研工作者表現出了強烈的興趣。通過與相應的學科館員聯系,對電子教參服務體系有了較深入地了解,有的還辦理了試點服務手續,在課堂中嘗試無線接入投影儀,展示課件視頻;作為備課資料及時查閱;或在科研過程中查找科研資料,和教學內容對接。

總之,通過學科館員,越來越多的教師知道了電子教參服務體系,在學科館員的支持下,他們有的在教學中嘗試使用,有的推薦學生課后閱讀電子教參,有的甚至以此為契機,對教學進行創新與變革,改變以往灌輸式授課模式,嘗試讓學生在課后閱讀大量參考文獻,在課堂內組織研討和分享,學科館員和教師聯手打造了教學新模式。

6 用戶體驗與反饋

為及時了解用戶對電子教參服務體系的評價與反饋,項目組在圖書館主頁專門設置了網上咨詢與反饋表,并發動學科館員深入院系時廣為宣傳,及時了解用戶需求與反饋。從Email反饋來看,用戶的滿意度還是較高的,主要咨詢的問題集中在對未選課程不能獲取電子教參資源的遺憾以及移動閱讀服務的操作咨詢。

針對移動閱讀服務,項目組專門設計了“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學習終端外借服務信息反饋表”,從用戶的使用習慣、使用目的、滿意度、意見和建議多個角度了解師生使用感受。以致遠學院學生試點結果為例,致遠學生使用學習終端主要是閱讀教參、上網和閱讀其它書籍,達到預期的以教參閱讀為主的目標;學生們對設備(62%)、電子教參系統閱讀、學習功能(78%)及資源滿意度(80%)還是較高的;學習終端因方便、快捷、省錢、內容豐富、便于交流等原因,對學生學習有所幫助,值得在教學中進一步推廣和實踐。

此外,學生們對設備、系統、資源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議,如:(1)設備方面需重點關注:系統優化,提升性能;提高觸摸屏性能;外觀設計和外殼保護方面有待提高。(2)系統方面需重點關注:提高用戶可操作性;增強系統容錯性、準確性;標注等功能的提升;實現評論、交流等功能。(3)資源方面需重點關注:資源多樣性、覆蓋面及顯示格式。

7 總結與展望

經過兩年多的探索與實踐,基于電子教參服務的“智慧泛在課堂”已初具規模,截止2014年6月,電子教參服務已為全校1400多門課程提供電子教參書6700余冊,教務處教學信息服務網訪問量為25598人次,移動終端訪問量為13297人次。其中,2013年通過移動終端訪問電子教參系統的人數比2012年增長6.5倍,可見移動服務正日益受到師生的關注,發展勢頭強勁。

電子教參服務體系的建設已初具規模,但還有很多值得開拓完善的工作。系統建設方面,論文、多媒體類型的教學參考資料還有待進一步拓展,將來可實現教師自行上載教學資料;在教學信息服務網上引入圖書館學科館員推薦模塊,發揮學科館員推薦功能;移動閱讀app功能還需更新與完善。服務方面,學科館員的工作還剛剛起步,需在更大范圍內征集用戶需求,結合圖書館三一原則,為師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在教學信息服務網上發揮師生和資源的觸媒作用,架起學科服務和教學支持的橋梁,為師生推薦、推送教學參考資料;和相關職能部門聯合、協作,在和教師教學合作支持過程中,推動教學的變革。

[1]Ramlogan,Rabia;Papin-Ramcharan,Jennifer.The potential of e-reserves for the Main Library,University of the West Indies,St.Augustine,Trinidad[J].INFORMATION DEVELOPMENT,2011,27(3):196-206.

[2]Linoski,Alexis.New Approaches to E-Reserve:Linking,Sharing and Streaming.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11,37(3):280-281.

[3]Arant-Kaspar,Wendi;Carter,Henry;Desai,Sheetal,etc.ResDesk:An automated solution for course reserves request tracking and processmanagement,2007,25(2):197-210.

[4]花芳,肖燕.電子教學參考資料系統的著作權對策[J].圖書情報工作,2004,(10):45-48.

[5]王紅兵.數字圖書館之教學參考書數據庫建設[J].圖書館,2005,(6):105-107.

[6]李振錢.“高校教學參考信息管理與服務系統”項目建設的幾點思考[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6,(4):53-55.

[7]Xiaohua Shi,Xiaowei Yu,Wei pan.Integrating innovative library e-reserves service in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at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J].Chinese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12,5(2):45-58.

[8]王昕,施曉華.融入教學的多類型電子教參資源建設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3,(19):39-44,68.

Ubiquitous Wisdom Classroom Promoting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 E-reserve Service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reform practice of ubiquitous w isdom classroom which is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 e-reserve service.The service includes e-reserve system,resource construction,mobile reading service,the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participated by subject librarian,and the feedback by campus users.These five part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s to show the service promoting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e-reserve;ubiquitousw isdom classroom;teaching reform;mobile reading service

G252

:A

:1003-6938(2014)05-0030-04

余曉蔚(1975-),女,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施曉華(1977-),男,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潘衛(1966-),女,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研究館員;陳進(1959-),男,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教授。

*本文系上海市2012年教委科研創新項目“支持新型教學模式的教學參考資源移動閱讀服務”和上海市教育科學2013年度市級課題(B13005)研究成果之一。

2014-09-10;責任編輯:魏志鵬

猜你喜歡
教學信息教參館員
信息時代院校圖書館館員的職業素養
關于義務館員參與高校圖書館服務建設的思考
基于個人發展困境與人力資本視角雙維度考量的青年圖書館員培育對策
基于移動互聯技術融合HTML5技術實現智能化教學的運用研究
巧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語文高效課堂
開發出自己的實用教參
數據結構課堂上教學信息反饋機制研究
試論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的素質構建
神秘的教參
基于網絡環境的教學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