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公選課中運用“切塊拼接法”改善學習效果的探索

2014-04-15 23:28黃娟袁智斌傅霖
高教探索 2014年2期
關鍵詞:研究背景協作學習學習效果

黃娟+袁智斌+傅霖

收稿日期:2013-08-29

作者簡介:黃娟,深圳大學師范學院高級工程師,碩士;袁智斌,深圳外國語學校高級教師;傅霖,深圳大學教育信息與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廣東深圳/518060)

*本文系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基于大學公選課的混合式Jigsaw協作學習模式的構建與實踐研究”(10YJC88005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摘要:本研究在中國某大學公選課的教學中實際運用“切塊拼接法”指導學生進行協作學習。通過此教學實證性研究的具體過程分析,以及以質的研究方法對此實證性研究的相關資料、數據的分析得出:運用“切塊拼接法”開展協作教學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課堂教學參與度、提升其綜合學習能力并促進其加深對所學知識、方法等的理解。

關鍵詞:Jigsaw;協作學習;大學公選課;學習效果;實證性研究一、研究背景

我國高校普遍開設的公共選修課教學,旨在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知識層次,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文理滲透,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和就業后的工作適應能力,以滿足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我國《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教高[2005]1號文件)提出,積極推動研究性教學,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原有實踐能力之外提高創新能力?!膭畈扇∫蕴骄繛橹鞯慕虒W活動,推進創新活動,從而把創新能力培育渠道由實踐環節延伸到理論教學環節。[1]可見,良好的大學教學課堂應該應以學生為中心,以提升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為目標。

而中國大陸當前大學課堂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課堂講授為主并輔之以課外自學的模式,講授較多,學生被動接受,缺乏自主探究的空間。中國大學普遍的沉悶狀態是令人憂郁的,課堂本是一個應激起大腦風暴的地方,但是它寂靜得令人可怕。[2]

從我國現行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講授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單純使用講授,或過多、過濫地使用講授,且沒有針對性。講授主要是促進、幫助學生思考,而不能代替學生思考,因為思考的過程非得要學生親身去經歷和完成。[3]學生因為處于教學過程的邊緣而缺乏學習主動性,學習投入不足;同時,學生因為教學方法的教育功能未能很好發揮、課外學習不足和做中學機會欠缺,從而難以受到較為完整的教育,致使他們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4]

發展新的教學模式、改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已成為大學教學改革的重點。那么,如何提高大學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能夠進行深入學習,且在學生交往、課堂互動、能力提高方面有所突破呢?

研究表明,由阿倫森(Aronson,E.)等人于1971年創設的“切塊拼接法”(Jigsaw)在學生對課程學習的態度、學生間的交互和學習成績方面有積極的影響。[5]Julia I Smith和 Lena Chang在大學生物入門課程中,利用了Jigsaw模式的修訂版本,研究表明:這個協作技能強調了通過教授他人可以獲取知識的事實;這種方法迫使學生投入到一定主題,去獲取新知或技能,并去教給其他學生。[6]Abingdon的研究也顯示了協作學習經歷對工程專業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態度方面有顯著的積極影響,同時促使學生間進行了更好的交互。[7]Doymus, K的研究實驗數據顯示,在Jigsaw小組的學生比非Jigsaw小組的學生測驗成績更出色。[8]

對于國內大學的公選課來說,學生來自不同院系、不同的專業方向、不同年級,學生群體的交流對象多是陌生人,教師在大學公選課課堂上單調、機械地自主講授的教學方式就更是司空見慣,從而在大學公選課的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少有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就更少。學生在臨考前幾個星期突擊復習、應付考試,是當前大多數高校公選課存在的普遍現象。因此選擇在公選課的教學中應用“切塊拼接法”(Jigsaw)來開展教學的實踐相對專業必修課來說更有說服力?;谏鲜鲈?,筆者就采用了“切塊拼接法”協作學習方式,選擇公選課的理論知識、實踐知識和創造性知識等方面的內容,通過“課堂+網絡”混合式學習方式,做了相關的研究設計及教學實踐探索。

本研究的具體研究問題可分為:1)“切塊拼接法”協作學習方式對我國大學公選課學習效果有無促進作用?如在克服或改善公選課的一些弊端(如出勤率低、學生交往少、學生互動差等)是否有效果?2)此學習方式是否能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課程內容的理解?3)此學習方式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是否具有促進和提升作用?

·課程與教學· 大學公選課中運用“切塊拼接法”改善學習效果的探索二、 利用“切塊拼接法”開展協作學習,改善公選課學習效果的研究設計“切塊拼接法”(Jigsaw)是一種在國外已經有30多年實踐歷史的協作學習方法。該方法由阿倫森(Aronson,E)等人于1971年設計開發,是一種為了緩解學校暴力事件造成的學生之間的猜疑、恐懼和互不信任的人際關系的一種協作學習方法,其在消除學校種族沖突、提高學業成績方面很有效果。[9]“切塊拼接法”是一種比較成功的協作學習方式,其將任務細分到每個學生身上,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職責,給每個學生提供深入學習、表達、講授以及聆聽的機會。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名學生與本小組學習成員、專家小組學習成員之間存在著豐富的網狀交互,多種學習機會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更加深入地理解。同時,專家組的“專家”與“新手”的學習是認知學徒制的真實體現,使得學習更為深入。在這個學生參與度高、互動程度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獲取了知識、提高了能力、增加了小組凝聚力和同學間的友誼。另外,利用網絡開展“切塊拼接法”也可以提高學習的交互。[10]

切塊拼接法的操作要點:第一步,先將學生分成5-6人一組,同時把即將進行的一項學習任務分割成幾個部分或片斷,安排每個學生負責掌握其中的一個部分或幾個小片斷。第二步,把分在不同小組中的擬學習同一部分任務的學生集中在一個新的學習小組里,組成幾個“專家組”(experts group),來一起共同學習和研究所承擔的學習任務直至熟練掌握這些學習任務為止。第三步,已經熟練掌握其所承擔的學習任務的“專家組”(experts group)的全部學生都回到各自原來的小組去,分別就自己已經掌握的那部分內容向組內其他同學進行講解,直至小組里的同學均掌握之。第四步,進行學習單元結束后的測驗,檢查每個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掌握情況。[11]

Jigsaw后來又發展到JigsawII、JigsawIII和JigsawIV。改進版JigsawIV使得協作技能和學業成績兩方面都獲得較好效果,步驟從原來的5個步驟發展為9個:1)課程介紹;2)建立專家問題;3)在各自的專家小組,學生們掌握各自的專家知識;4)專家小組測試(不同于Jigsaw2和Jigsaw3);5)專家小組返回原小組傳授知識;6)小組測試;7)競賽機制的復習(積分游戲制);8)評價;9)教師對學生忽視和不太掌握的知識進行重新講授(根據具體情況由教師決定是否必要)。[12]

Jigsaw協作策略可以根據學習的內容設計為單節課的Jigsaw課堂,或者是以一個單元的學習內容設計一個較長時間的Jigsaw協作學習項目,每個學習項目的過程如圖1所示,包括5個步驟的學習模型。圖1Jigsaw協作學習過程

筆者所開設的大學公選課“網絡協作學習的理論和實踐”中,借助如圖2所示的“切塊拼接法”學習模型,共設計了3個層層遞進的協作學習活動,包括了基于理論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和創造性知識的三個學習任務,并借助網絡環境的支持,創建了一個協作互助的學習共同體,讓學生在動態的學習環境中學習新知、體驗新知并逐漸學會如何去創新性地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與解決相應問題。

在協作學習的研究中,為保證小組協作學習不會流于形式、參與度提高,盛群力等,給小組成員分配諸如“領導者”、“激勵者”、“記錄者”、“檢查者”等角色職責,可提高協作學習的有效性。[13]本研究中,在小組建設方面,融入了“角色職責”的概念,使得小組的發展也可以遵照“切塊拼接法”的方式來進行??梢栽O想,每個小組成員身上的“任務”和“角色”具有不同屬性和職責,每個人發揮了自己所肩負的角色職責的作用,必定會促進個人和小組學習任務的進展。

具體到每一類知識任務的教學設計,結合“切塊拼接法”學習模型,詳細的教學活動和學習流程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來,如表1。圖2基于“切塊拼接法”協作學習模型的公選課教學設計框架

表1“切塊拼接法”針對幾種知識類型的教學過程及活動設計

切塊拼接法的步驟 理論性知識學習 調查實踐型(或網絡探究型)學習 網站或DV創作型學習進入學習 教師通過案例介紹有關協作學習的理論知識框架,介紹切塊拼接法,展示評價量規。 教師介紹調查實踐學習(或網絡探究學習)的方法, 展示范例,展示評價量規。 教師展示范例,介紹開發媒體作品的創作項目過程 ,展示評價量規。明確學習目標 了解協作學習的相關理論基礎和意義,初次體驗切塊拼接法。 學會通過調查研究或網絡探究了解社會熱點問題,同時再次實踐切塊拼接法。 通過創作媒體作品來表達個人觀點,深入領悟切塊拼接法的內涵。(續表1)切塊拼接法的步驟 理論性知識學習 調查實踐型(或網絡探究型)學習 網站或DV創作型學習異質分組 ,職責分工 異質

分組 在專業、年級、性別特征的前提下隨機分組,然后組合,使得小組內具有異質性、隨機性。 重新進行異質分組,確保前一次的成員和此次不同。 重新分組,確保每個小組的成員與前兩次不同。職責

分工 分配小組角色(領導者、激勵者、記錄者、檢查者)。 小組成員選擇不同于前一次的角色(領導者、激勵者、記錄者、檢查者)。 再次選擇角色(領導者、激勵者、記錄者、檢查者)。學習任務分配 將理論學習的每一個理論作為一個子任務,幾類理論成為ABCDE等幾個,每個小組的一個成員選擇一個任務,成為負責學習此部分的專家。 小組共同選擇一個主題,根據調查實踐類任務的特點,將任務依據被調查的對象,分為不同的調查子任務,如調查不同年級的學生;調查涉及事件的不同角色;等等。 小組選擇一個創作主題,如創作DV作品,則將任務分解為:導演、故事創作者,腳本編寫者、視頻拍攝者、配音和解說詞、后期編輯者等任務。個人自主學習 小組內每個“專家”圍繞自己的任務,結合教師提供的資源進行網絡探究,先自主學習。實踐類和創作類的任務,需進行實際操作。專家組學習 每個小組負責相同任務的“專家”,聚集在一起,討論、分析,真正明確相關任務的核心內容,形成專題知識思維導圖,并分別復述核心內容,確保每人都能正確理解該任務。實踐類和創作類的任務,可由專家組集中分析和評價每個任務操作的情況,給出建議,進行修改和完善。在學習完畢后,教師可以進行“專家組測試”,確保專家組達到較好的理解水平。原小組集中學習 各主題任務“專家”回到原小組,以專家思維導圖為藍本,“講授”并“展示”自己所負責的主題給其他小組成員,其他小組成員提問、質疑;專家提問“新手”。各個子任務主題“專家”輪流講授和提問。實踐類和設計類任務,需由小組匯總學習成果,形成報告或最終設計作品。最終各小組一起形成對整個專題知識的思維導圖。作品、展示和評價 每個小組展示并匯報小組學習思維導圖、實踐類或設計類成果;或可進行班級測試。通過評價量規評價各任務角色和職責角色的表現以及小組成果。教師補充講授 教師就學生理解薄弱的知識點進行進一步闡述和講解。

三、教學實踐及效果分析

筆者根據上述的教學設計,在2010-2012學年、2011-2012學年的幾個學期里,對深圳大學公選課“網絡協作學習的理論與實踐”開展了教學實踐。為了檢測Jigsaw協作學習方法在大學生公選課中的實際使用效果,筆者主要采取了質的研究方法對學習過程進行了監控和評價。

質的研究主要采用觀察法和訪談法,通過在課堂使用觀察表格、角色記錄表格、網絡論壇發表的帖子、學生與教師交流的郵件、學習總結、作為記錄者的角色所記錄的活動內容、小組QQ聊天紀錄等記錄和跟蹤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并由一個研究團隊通過開放式訪談研究了幾位參與學習的學生,對Jigsaw協作學習實踐活動進行了全面、系統、詳細的記錄和描述。通過數據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結果:

1.“切塊拼接法”協作學習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學生對公選課的態度,使公選課的課堂出勤率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參與性明顯提高

據一項權威調查顯示,高校專業課的逃課率在20%左右,基礎課的逃課率在25%以上,至于哲學等公共課則高達50%。學生對公選課缺勤較多的解釋是:公選課積點不算入獎學金評優的范圍,而且記為較差等級的成績,如“C”、“D”,在出國留學成績單上還不如“F”,因為“F”可以pass掉。另外,公選課大都安排在晚上,而晚上正是學生安排社會活動的時候,學生缺勤的比例比較高。

“網絡協作學習的理論與實踐”是全校公選課,選課的學生來自全校不同院系不同年級,學生基本上互不相識,文理學科兼有。采用“切塊拼接法”進行教學以來,班級的出勤率總體保持在90%左右。由于“切塊拼接法”協作學習模式的運行機制的原因,若小組中個別學生缺勤的話,不僅會在整個學習的各個不同階段影響到自己,而且也會影響到自己所在小組其他同學的學習。如果某名同學在分配任務時缺勤,那該學生可能就無法獲得小組學習的任務和相應的角色職責分工,由此,在后續學習中就很難融入小組的整體學習中;如果分配任務之后的課堂缺席,雖然可自主學習,不會影響到“專家小組”其他成員的學習,但自己由于未參與“專家組集中學習”或者“專家匯報”,因此難以完成本組分配給其的任務,在后續的Jigsaw環節“專家匯報,角色輪換”中不但難以完成相應的任務,而且導致本小組成員部分學習任務的缺失——盡管可以課外再補學,但這樣會造成對小組測試成績的影響。明白了Jigsaw協作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間的相互依賴,小組成員之間的監督和激勵作用明顯增強,這對班級出勤率是很大的幫助。后來的測試結果也表明,有個別成員缺席的小組,存在部分知識的欠缺,因而影響小組平均成績。

2.師生互動行為大為增多,“切塊拼接法”使學生通過多種互動、多種角色體驗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

學生根據Jigsaw活動的安排,在課堂上較多的是“討論”、“頭腦風暴”、“講授”、“聆聽”等,一改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格局。Jigsaw協作學習活動中,每個學生與他人至少互動3次——二人互助學習、專家集中學習匯報、專家講授。

根據所獲得的資料,筆者對相關數據進行了編碼分析,從學生的言論中整理出“投入”、“溝通”、“討論”、“建構”、“激勵”、“協作”、“滿足”、“情誼”等概念。這說明其“參與度”之高,且因為“參與”導致了“能力的提高”、“小組凝聚力”提高,并收獲了“友誼”。參加筆者所開設并主講的公選課學習的一位學生在后來描述Jigsaw學習過程時說:“我們小組的成員都非常積極地投入其中,我們為了達到小組的學習目標,都紛紛響應老師的號召,對話、商討、爭論,往返于‘原小組和‘專家小組中,使傳統的靜態小組學習轉變為互動和主動的動態學習。它不但培養了我們同組組員間的感情和默契,還促進了我們在異組中的互助合作,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另外,這種教學形式還把我們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賽,從而使我們在各自的小組活動中盡己所能,最大限度地獲取知識,從而大面積提高我們的學習質量。我在其中最大的體會是協作學習將合作和競爭融為了一體,讓我們在協作學習中極大地發展我們的思維能力,增強我們學員間的溝通能力以及對其他組員差異的包容能力。更重要的是,這種協作學習的任務、活動是激勵、獎勵式的,小組成員團結協作,用心努力的付出是有回報的?!?/p>

Jigsaw協作學習方式使得學生對某個部分的知識作為“專家”在同一任務的“專家組”中通過“二人合作學習”、“頭腦風暴”、“思維導圖”等方法來集中學習,且對“新手”進行“講授”、“解惑”,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充當“老師”的角色“出試卷”,這一過程是對知識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多種形式的體驗和理解,完全達到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應用的層面。從這個角度來說,也是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切塊拼接法的“任務分割”、“專家集中學習”和“小組內專家講授”環節,保證了學習任務方面的“積極互賴”,使得每個學生充分體驗多種角色,體驗多種學習方式,更加深刻地領悟知識和技能。

研究表明,角色職責的分配在Jigsaw學習過程中作用明顯。學習初始,因為第一次協作的生澀,也由于理論學習的枯燥,令角色職責的功能更為明顯、積極?!邦I導者”統籌大家的工作,“檢查者”認真地查看督促大家的學習進程,“記錄者”詳細地記錄大家的學習情況,“激勵者”在大家泄氣時推一把,“匯報者”在班級匯報小組學習的成果。正因為這樣明確的分工,即使面對較為枯燥的理論學習,也讓學生們通過任務和職責分工,深刻地參與體驗了協作學習在實踐中的運用,而不僅僅停留在“協作學習”理論和概念的認知上。角色職責的分配,從團隊建設的角度保證了小組的“積極互賴”,促進了小組任務的完成,也促進了學習的深入開展。

3.“切塊拼接法”學習方式對學生綜合能力有促進作用

利用“切塊拼接法”開展協作學習的過程中,參與小組任務、專家組的互動學習、小組討論和互相教授、角色職責間的共同研討等引發的是各種類型的交互——學生與學習任務的交互、專家組內學生間的交互、原小組內學生間的交互、不同小組中相同角色者之間的交互。這些交互活動,使學生通過“協作”“交流”“分享”“溝通”的體驗,不但達到了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同時也促進了交往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綜合能力的提高。

關于對學習能力提高的測量,我們采用了問卷調查法。在活動開始前后,筆者設計了問卷調查,調查學生在信息素養、團隊意識、溝通技能、個人責任心、問題解決、反思和自加工等方面的情況。調查表明,學生的信息素養、問題解決能力、反思和自加工能力最差。通過訓練,這些能力得到提高。通過“切塊拼接法”協作學習,無論是在個人表達能力、與人交流和溝通、領導能力、激勵能力等角色職責方面、責任心方面都有所突破。

通過對學生的訪談,也可以看出,學生對綜合學習能力的提高非常認同。有位學生這樣表達:“我覺得提高了自己的軟件使用技能,還提高了溝通、交流能力,還學到了小組領導的方法,因為我是小組組長。學習這些方法對自己是很有用的,以后會用到其他學習方面。還有,協作的時候需要進行溝通,領導者要到臺上匯報,溝通、講話能力都有提高?!?

四、小結

通過利用“切塊拼接法”對大學公選課開展教學研究和教學實踐的探索,筆者得到以下結論:

1. “切塊拼接法”協作學習策略對于中國大陸大學公選課參加實驗的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是有幫助的

根據質的和量的分析,得出Jigsaw協作學習策略對提供的多種學習機會對學生個人的小組團隊意識、小組凝聚力、溝通技巧、個人責任心、問題解決能力等有促進作用?!叭蝿盏姆指睢?、“角色職責的分配”使得每個人的職責更為明顯,綜合測試和小組匯報使得小組間的競爭更為明顯,小組內的合作和共同目標更為明確。

2. “切塊拼接法”協作學習過程有助于參與本實證研究的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

專家組“二人協作學習”,組內“頭腦風暴”及討論、模仿等對相關知識的精細加工、“專家-新手”、“講授-聆聽-質疑”學習均使得學生對相關知識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更徹底。專家小組的形成給相同任務的人提供了協作機會,并在多人頭腦風暴的基礎上產生對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專家講授使得每個人對專家知識的理解更為深刻,并鍛煉了其表達能力。

3. 操作方法明確的“切塊拼接法”既適合理論性強的課程,也適合實踐類和設計類的課程,尤其適合學生群體不固定的公選課程

實踐證明,遵循固定流程和模式的教學內容,包括理論性、實踐類和創造設計類,都可以通過“切塊拼接法”學習模型來設計實施。

“切塊拼接法”學習方式的獨特分組方式使得學生在短期內與多人進行交互,建立不同的組員關系,使得學生之間的陌生感頓時被打破,學習者之間的交互機會大大增加。這解決了公選課中學生知識和能力背景較大差異的問題,使背景差異轉換為能夠相互幫助的協作基礎,這對學習是非常有利的。

“任務分割”和“角色職責”所要求的“積極互賴”也大大提高了班級出勤率和學生參與度,這也是改進公選課弊病的一大亮點。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教育[2005]1號.

[2]張楚廷.大學里, 什么是一堂好課[J].高等教育研究,2007(3).

[3]陳佑清,吳瓊.為促進學生探究而講授—— 大學研究性教學中的課堂講授變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1(10).

[4]葉信治.從美國大學教學特點看我國大學教學盲點[J].高等教育研究,2011(11).

[5][12]黃娟,傅霖.切塊拼接法(jigsaw):一種行之有效的協作學習方式[J].電化教育研究,2010(5) .

[6]Julia I Smith, & Lena Chang.(2005).Teaching Community Ecology as a Jigsaw[J].The American Biology Teacher, 67(1), 31-36.

[7]Abingdon .(2007)Effectivenes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jigsaw II) method in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to engineering students[J].European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Oct 2007.Vol.32, Iss.5; Pp.613

[8]Doymus,K.(2008).Teaching chemical bonding through jigsaw cooperative learning[J].Research in Science & Technological Education, 26(1):47.

[9]Aroson,E(2005).Jigsaw classroom[EB/OL].http://www.jigsaw.org.

[10]J.Michael Blocher, Increasing learner interaction: using Jigsaw online[J].Educational Mesia International, Vol.42.No.3,Semtember 2005.Pp.269-278.

[11]黃榮懷.計算機支持的協作學習:理論與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3]盛群力,鄭淑貞.合作學習設計[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歡
研究背景協作學習學習效果
疫情期間線上學習效果評價分析
“百詞斬”對于大學英語四級詞匯學習效果的實證研究
基于學習性評價原則提高研究性學習效果的研究
蓮心寶寶有話說
云計算環境下協作學習教學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項目教學法在《微機原理》教學中的應用
獨立學院“大學計算機”實驗課程教學改革
混合學習模式及其實施要點 
計算機行業股權激勵對會計信息可靠性影響的實證研究
員工敬業度的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