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類風濕關節炎寒熱錯雜證病機分析

2014-04-15 16:48劉英周翠英莊秀萍
江蘇中醫藥 2014年11期
關鍵詞:痹證類風濕病機

劉英 周翠英 莊秀萍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濟南 250011)

類風濕關節炎寒熱錯雜證病機分析

劉英 周翠英 莊秀萍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濟南 250011)

“寒熱錯雜”一詞原本是對《傷寒論》諸痞證的病機概括,主要是以方測證歸納而來。古代雖未將寒熱錯雜證單獨作為類風濕關節炎的一個證型,但對于寒熱錯雜的現象早有認識,并做了較詳細闡述,為后世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寒熱錯雜證奠定了基礎。體質因素是寒熱錯雜證形成和轉化的基礎,風、寒、濕、熱(暑)、燥、毒六種外因及內外合邪是致病和寒熱錯雜證形成的條件,臨床失治誤治是促發和加重本病寒熱錯雜證的重要因素。謹守病機,寒熱并調是臨床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寒熱錯雜證的關鍵所在。

類風濕關節炎 寒熱錯雜 中醫病機

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以慢性、對稱性、多關節非化膿性炎癥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僵直和畸形。RA中醫歸屬為“痹證”“尪痹”范疇。風、寒、濕、熱、痰、瘀、虛為本病基本病因,而其辨證的關鍵在于分清病性寒熱之所屬。臨證類風濕關節炎往往有寒痹兼熱象或熱痹兼有寒象者,辨為寒熱錯雜證,治療較純寒純熱證更為棘手?,F對寒熱錯雜證的病因病機加以分析,以進一步指導臨床治療。

1 類風濕關節炎“寒熱錯雜”證的含義、表現及辨證標準

“寒熱錯雜”一詞原本是對《傷寒論》諸痞證的病機概括,主要是以方測證歸納而來。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涉及寒熱互見、寒熱并治的內容頗多,較為詳細地闡述了寒熱錯雜理論。古人對于痹證的寒熱錯雜現象亦有較多論述,《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治》提出“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如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焦濕溫》中闡述痹證認為“因于寒者固多,痹之兼乎熱者亦復不少。誤用辛溫,其害立見”??梢?,古代雖未將寒熱錯雜證單獨作為痹證的一個證型,但對于寒熱錯雜的現象早有認識,并做了較詳細闡述,為后世治療寒熱錯雜證奠定了基礎。

寒熱錯雜證,即寒證和熱證交錯,同時出現的病癥。臨床上不論是寒證兼見熱象,或熱證兼見寒象,或寒熱并見皆可歸為寒熱錯雜證。類風濕關節炎寒熱錯雜證常見的大致有以下幾種表現:肢體關節作痛、腫脹,自覺局部灼熱,關節活動不靈,可涉及一個或多個關節,又感畏風惡寒,脈象緊數,舌苔黃白相間;關節紅腫熱痛,或伴見結節紅斑,但局部畏寒喜熱,且得寒痛不減,苔黃或白,脈弦或緊或數;關節冷痛,沉重,局部喜暖,但伴有身熱不揚,口渴不喜飲;肢體關節疼痛較劇,逢寒更甚,局部畏寒喜暖、變形、伸屈不便,伴見午后潮熱,夜臥盜汗,舌質紅、苔薄白;又如,寒邪所致之典型痛痹癥狀,但舌苔色黃;或臨床一派熱痹表現,但觀其舌苔色白而厚,皆屬寒熱錯雜之象[1]。

RA寒熱錯雜證辨證標準可參照《中國風濕病學》[2]的類風濕關節炎“寒熱錯雜證”標準:關節腫痛而熱,屈伸不利,晨僵,遇寒加重,得溫則舒,或有關節畸形,舌質淡紅或偏紅,舌苔薄白或黃,脈弦數或緩。抑或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制定發布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中的診斷標準:①肌肉關節疼痛,局部觸之發熱但自覺畏寒;②肌肉關節疼痛,觸之不熱但自覺發熱,全身熱象不顯;③舌苔白或黃或黃白相間;④脈弦數。具備①或②參照③或④辨證即可確立。

我院風濕科2008年共觀察102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各種證型中濕熱阻絡證最常見,共61例(58.8%),其次為寒熱錯雜證18例(17.6%),瘀血痹阻證10例(9.8%)。2009年共觀察類風濕關節炎152例,各種證型中濕熱阻絡證仍最常見,共104例(68.4%),與RA活動期的表現相符,其次為寒熱錯雜證21例(13.8%),瘀血痹阻證15例(9.9%)??梢姾疅徨e雜證屬臨床常見的辨證分型之一。

2 類風濕關節炎寒熱錯雜證的病因病機分析

2.1 體質因素體質是個體生命過程中,在先天遺傳和后天獲得的基礎上表現出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狀態方面綜合的、相對穩定的特質[4]。體質因素在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等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①體質決定疾病的發生,現代中醫學認為疾病的內因在很大程度上歸于體質,即體質決定著疾病的發生與變化。②體質決定對某些病因及病變的易感性,不同體質對某種致病因素或某些疾病有著特殊易感性。③體質決定疾病的癥候與發展過程。體質“從化”不同,決定了中醫癥候的不同和發生并發癥的傾向性不同,具體治療方法和選方用藥也不同[5-7]。

同樣,在類風濕關節炎寒熱錯雜證的形成中,患者的體質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容易感受寒邪或熱邪,還決定了其在發病后病情易發生寒化還是熱化,是形成寒熱錯雜證的內在生理基礎?!端貑枴け哉摗吩疲骸捌浜?,陽氣少,陰氣多,與病相益,故寒也;其熱者,陽氣多,陰氣少,病氣勝,陽遭陰,故為痹熱”,即說明了素體陽氣不足,陰盛體質,易感受寒邪、濕邪,風寒濕邪入侵,從陰化寒,阻滯經絡,凝滯關節,形成風寒濕痹。而濕熱之體,易感受濕熱之邪,或風寒濕邪入侵濕熱之體,陰不勝陽,邪可從陽化熱,阻于經絡,痹阻氣血經脈,滯留筋骨,發為熱痹。表明疾病因為體質的差異而出現不同的寒熱屬性?!秱畯V要》曰:“凡人稟氣各有盛衰,宿病各有寒熱,因傷寒蒸起宿疾,更不在感異氣而變者,假令素有寒者,多變陽虛陰盛之疾,或變陰毒也;素有熱者,多變陽盛陰虛之疾或變陽毒也?!睙o論最初感邪如何,在其病程發展過程中,體質往往決定了最終的寒熱狀態及其進一步的演化趨勢?,F代研究通過各種統計分析方法及科學技術亦證實了這一理論。如李英帥[8]研究發現,以陽氣不足、虛寒表現為主要特征的陽虛體質者,陰寒內盛,衛外不固,氣化無力,固攝不足,易患痹證、泄瀉、感冒、自汗、水腫、痰飲、咳喘、遺尿;以陰液虧少,虛熱表現為主要特征的陰虛體質者,陰津匱乏,易生內熱,易患便秘、咳嗽、血證、消渴、肺痿。

2.2 外邪因素邪氣入侵是致病的重要條件?!端貑枴け哉摗分杏涊d“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歷代醫家多由此認為風、寒、濕三種邪氣是痹證發生的主要外在因素。至《諸病源候論》又有復合邪氣之風濕痹論,之后逐漸出現熱邪為病之濕熱、暑濕論。漢代華佗在《中藏經·論痹》說:“痹者,風寒暑濕之氣中于人臟腑之為也”,首次提出暑邪也為致痹之因。延至現代,名老中醫路志正又提出燥邪為病[9],也有醫家認識到六淫過盛,化而成毒,邪毒侵蝕是RA的病因病機[10-11]??傊?,RA的外因致病有風、寒、濕、熱(暑)、燥、毒六種。

雖然某種類型的體質對某種致病因子具有易感性,即中醫學所說的“同氣相求”,然而如果邪氣太盛,則各種體質均可侵犯,如瘟疫之邪性烈易感,且感者必有熱證;嚴寒烈風,避之不及,亦多有風寒外束之證。這就使體質易于感寒或寒化之人遭遇熱邪,或易熱之人冒觸風寒時,必然產生寒熱錯雜之證。

2.3 內外合邪的影響內外合邪是指內生之邪與外感之邪合而為病的情況。內生之邪主要包括內寒、內熱(火)、內濕、內燥、內風、痰飲、水濕、瘀血等。外邪不僅可單獨致病,相兼致病,也可與內邪合而致病,內邪與外邪兩者相互糾纏,相因為病,使病機復雜化,產生寒熱錯雜之勢?!秱摗返?8條:“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即是指外感風寒,約束肌表,衛氣迎拒,寒重郁遏,轉而化熱煩躁,變為里熱之邪,內外混雜而成外寒里熱之勢,是為內生熱邪與外感寒邪合而致病之理。此內生之熱邪是由表寒不解,入里郁而化熱產生的。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風寒濕痹日久不愈,則“風變為火,寒變為熱”[13],即可內生郁熱之邪,熱又可傷陰,由此形成外有風寒濕、內有郁熱或虛熱的寒熱錯雜證,臨床表現為既有肢體關節疼痛,或游走不定,或痛有定處,或手足沉重、關節屈伸不利、得溫痛減的風寒濕痹之象;又有風寒濕邪郁而化熱或傷陰致關節腫大、舌苔薄黃等里熱之象。類風濕關節炎后期,久病成瘀,瘀阻經絡,脈絡不通,瘀久化熱,復感風寒之邪,則可形成內有瘀血、郁熱或虛熱,外有風寒濕的寒熱錯雜之證;臨床表現為痛有定處,關節周圍皮下結節或出現瘀斑、低熱、關節紅腫的瘀熱表現,又有畏寒怕冷,遇寒加重的現象。平素嗜食辛辣,肥甘厚味者,可內生濕熱之邪,濕熱與外感風寒濕邪相合,可形成內熱外寒之勢,臨床表現為胃脘灼痛、拒按、渴喜冷飲或胃脘嘈雜、消谷善饑、饑不欲食、痞脹不舒等胃熱熾盛證或胃陰不足,陰虛內熱之證,以及肢體關節疼痛,或游走不定,或痛有定處,或手足沉重、關節屈伸不利、得溫痛減的風寒濕痹之象。而平素嗜食寒涼,可致脾胃虛寒,脾胃氣機運化不暢,寒濕內停,當復感風濕熱邪之時,可形成內寒外熱之勢,臨床表現為納呆食少、腹脹腹痛、身重便溏的中焦虛寒、中陽不足、寒濕困脾證,以及關節局部灼熱紅腫,得冷則舒的風濕熱痹之象。

2.4 失治誤治治療RA時,如果對RA患者病機把握不準,用藥不對癥或失去最佳治療時機,邪氣入里傳變等等,會使患者病機更加復雜化,而成體內寒熱并存、寒熱錯雜之證。祛風散寒是治療痹證的常用方法,遣方多用辛溫苦燥之劑,但是辛溫苦燥之劑更易化燥傷陰,對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的痹證患者最易造成寒熱錯雜之勢。西藥中,激素是治療RA的常用藥物,許多學者,如羅月中、賈紅蓮、蔡仿等根據中醫基本理論,觀察激素使用以后的癥候,認為激素乃“純陽”之品,應用后中醫癥候易往熱毒證、陰虛陽亢證及陰虛燥熱證轉變[14-16]。臨床中,我們也發現,如果RA患者長期、過量或不規則應用激素,可使中醫證候向陰虛陽亢、陰虛燥熱方面轉化,從而出現寒熱錯雜證。臨床表現為既有肢體關節疼痛、痛有定處、得溫則減的風寒濕痹之象,又有溫熱藥物耗傷陰津而出現口干、舌紅、小便澀、大便干的陰津耗傷化熱之象,由此形成外有風寒濕、內有陰傷化熱的寒熱錯雜證。古代文獻中也有因失治誤治引起寒熱錯雜證的記載,如《雜證會心錄》中有“又有服熱藥太過,胃中蘊熱太深……醫家不知清熱降火,泥于風寒濕三氣之說……愈服愈熱”[17],《儒門事親》中有“醫家不分臟腑,不辨表里,便作寒濕腳氣,烏之附之,湯之炕之……”[18],均指此種寒熱錯雜證。

寒熱錯雜證是類風濕關節炎常見的證型之一,體質因素是寒熱錯雜證形成和轉化的基礎,風、寒、濕、熱(暑)、燥、毒六種外因及內外合邪是致病和寒熱錯雜證形成的條件,臨床的失治誤治是促發和加重寒熱錯雜證的重要因素。謹守病機,寒熱并調是臨床治療寒熱錯雜證的關鍵所在。

[1]路志正,焦樹德,主編.實用中醫風濕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53

[2]婁玉鈐,主編.中國風濕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2103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一輯).1993:212

[4]王琦.中醫體質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2

[5]許越.中醫體質學說在中風病一級預防中的理論研究.廣東:廣州中醫藥大學,2008

[6]李昇容.《傷寒論》與《東醫壽世保元》體質學術思想的比較研究.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03

[7]汪濤,姚實林.中醫證候規范化理論基礎初探.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2,8(1):5

[8]李英帥.陽虛、陰虛體質理論及代謝組學比較研究.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09

[9]路志正.國醫大師醫論醫案集·路志正醫林集腋.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62

[10]劉英,周海榮,周翠英.從毒探討活動性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機制.山東中醫雜志,2003,22(7):390

[11]盧思儉.邪毒致病與類風濕關節炎.山東中醫雜志,2005,24(4):200

[12]趙佶.圣濟總錄.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509

[13]顧松園.顧松園醫鏡.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61:179

[14]羅月中.成人腎病綜合征激素治療的中醫癥候證型分析.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02,3(4):202

[15]賈紅蓮.成人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激素治療后癥候演變規律研究.成都:成都中醫藥大學,2005

[16]蔡仿.慢性腎小球腎炎應用激素前后的中醫證候變化及主要證候的若干特點.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2009

[17]汪文綺.珍本醫書集成·雜證會心錄.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5:77

[18]張子和.儒門事親.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3

R259.932.2

A

1672-397X(2014)11-0003-03

劉英(1964-),女,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主任醫師,從事中西醫結合風濕免疫疾病研究。lytt_1994@163.com

2014-07-09

編輯:傅如海

山東省中醫管理局基金項目——中醫病證結合治療活動期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研究(2007-52)

猜你喜歡
痹證類風濕病機
從“營衛傾移”角度探討痹證的中醫理論機制
益腎蠲痹丸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Meta分析
求醫更要求己的類風濕關節炎
老年癡呆病中醫病因病機及治療
祛邪蠲痹湯治療風寒濕痹證92例
高血壓病中醫病機探討
氣虛發熱病機探析
仲景痹證藥對略談
中西醫結合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活動期50例
藏藥浴治療類風濕關節炎48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