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人才培養模式的思索

2014-04-15 16:48霍莉莉宣小平顏新
江蘇中醫藥 2014年11期
關鍵詞:中醫藥人才課程

霍莉莉宣小平顏新

(1.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上海 200082;2.同濟大學中醫研究所,上海 200092)

中醫人才培養模式的思索

霍莉莉1宣小平1顏新2

(1.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上海 200082;2.同濟大學中醫研究所,上海 200092)

中醫繼承乏人乏術,“內熱外冷”,應在分析中醫事業可持續發展亟須關注的焦點問題基礎上,探索適合中醫學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山鹘y型、現代型、科研型、交流型、教育型5種中醫人才培養方向,通過高校、醫院、教育機構、外事交流、科研院所等部門建立分階段、系統化的培養鏈條,完善中醫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因材施教,提高中醫人才的培養質量,從容面對中醫事業面臨的新的機遇和挑戰。

中醫學 人才培養 培養模式

傳統醫學逐漸被世界各國所認可,不僅為發展中國家廣泛使用,在發達國家的應用也迅速增長。隨之,對于傳統醫學從業人員的教育和培養問題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2012年WHO的一項全球調查顯示,在高等教育階段提供傳統醫學學士、碩士、博士教育的比例由原來的少數幾個國家,增加到39個,占到129個被調查國家中的30%[1]。在韓國,想學韓醫的人數遠遠多于想學西醫的,慶熙大學韓醫學院的錄取率有時竟高達170∶1。在這樣的新形勢下,反觀我國中醫學,卻在歷史的長河中多次受到質疑,1879年、1912年、1929年、1950年,廢除中醫的聲音不絕于耳,甚至于2006年網絡發動的“促使中醫中藥退出國家醫療體系”得到了部分醫療衛生領域的從業人員和中醫專業研究生的響應。

這種“內寒外熱”的現狀不得不引起我們思考,是什么讓傳承了數千年的中醫在人們心中失去了信任感。筆者有幸跟隨國醫大師周仲瑛學習時,親見一個腦瘤患者,在西醫宣布無法手術,沒有治療措施的情況下,求治于周老,周老秉承中醫辨證論治原則,遣方用藥,令其帶瘤生存7年,并可以獨立日常生活和工作??梢钥闯?,中醫發展面臨的現實困難和問題,不是自身無用,而是隨著諸多名老中醫的相繼過世,傳統型中醫隊伍面臨著青黃不接的嚴峻局面,造成中醫學后繼乏人,中醫從業人員技術水平良莠不齊,長此以往,中醫學從傳統醫學體系中被邊緣化甚至被淘汰將成為一種可怕的趨勢。因此,探索適合中醫學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中醫事業可持續發展亟須關注的焦點問題。

1 我國中醫人才培養模式現狀

我國中醫人才的培養模式呈多元化趨勢??傮w來說,以高等院校培養、家族世襲、師徒授受三種模式為主體,不乏遠程教育和自學成才等途徑。

1.1 高等院校培養高等院校培養模式是現代中醫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分本科、碩士、博士三階段培養。

全國30多所中醫院校的中醫學生,5年本科教育,盡管不斷探索嘗試PBL教學法、案例式教學法、雙語教學法等,但由于課程設置、研究生入學考試及就業的需求,學生更注重西醫和英語知識的掌握,會花費1/3的時間學習大量的西醫知識[2],1/4甚至更多的時間學習英語,用在中醫學習的時間不足1/3,而且由于中醫經典是選修課,很多學生沒有學習過中醫經典就獲得了學士學位。這就造成了學生中醫基礎薄弱,對中醫藥理論理解不深,中醫技能掌握不牢固,在臨證時無法運用中醫思維,無法實施中醫操作。

中醫院校的研究生階段,也存在不少問題。任何科研都應該能回歸臨床,但目前的研究生培養,不論科學學位還是專業學位,幾乎90%以上的中醫學碩士、博士研究生的畢業論文都是基于“某中醫藥方劑/理論—西醫學某研究熱點指標—動物/人體組織或細胞—陽性結果”等西醫的思維方式和設計方法進行中醫藥的研究。這樣的研究結果,既不能指導中醫臨床實踐,也不能對中醫基礎理論的發展產生實質性的影響,更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2]。

因此,目前中醫院校培養的學生畢業后,如果進入臨床,只能是二流的中醫,三流的西醫,不能單獨應診開方,無法迅速在臨床獨當一面;進入科研院所,研究能力不能和海歸研究人員相提并論;進入教學崗位,因為自身知識架構的不完善,無法講出中醫的精髓,只能使學生對中醫失去興趣。

1.2 家族世襲家族世襲是歷史上一種常見的中醫人才培養方式。家族世襲為醫家的成才提供了耳濡目染、言傳身教的良好家庭學習環境,保證了傳承的完整性,是其他教育形式無法比擬的。明代著名的兒科專家萬密齋是世代兒科之后,被譽為近代四大名醫之一稱為“黃河第一家”的王紹棠是晉代中醫世家中州王氏第12代傳人,上海青浦何氏醫學世家迄今已歷時30多代。由于這種培養方式大多僅限于代代相傳,不利于推廣和發展醫學,而且隨著國家對執業資格的學歷等要求,這種家族世襲的傳承方式,成為院校教育的補充形式,并不是現代中醫人才培養方式的主流。

1.3師徒授受師徒授受是古代中醫人才培養的主要形式,現代中醫院校教育的重要補充形式。與家族世襲教育相比,師徒授受對學生的選擇面更廣,要求更高,學生往往具有出類拔萃的學業與人品,老師全面傳授臨床思維和臨證經驗,學生將老師經驗加以進行整理傳播,形成所謂的門派教育。金元時代的易水學派、河間學派都是這種培養方式。數千年來,師徒授受作為中醫獨特的卓有成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對“原汁原味”傳承中醫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更成為現代院校教育畢業后接受繼續教育的補充形式。

目前師徒授受主要以公辦為主,主要有政府舉辦的高級師承繼續教育、中醫醫療機構開辦的師承教育、高等院校開辦的師承教育三種形式。這些師承教育培養模式突破了原來承襲一家經驗的缺點,是培養高級中醫人才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但是,政府和中醫醫療機構的培養項目對參加培養的對象有職稱、工作年限等諸多限制,面向的只是部分人群;高等院校開辦的師承教育招生數量也有限。因此目前的師承教育,對于培養中醫學術繼承人來講還是杯水車薪。

2 我國中醫人才培養模式的思索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中醫醫學人才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夠成為醫教研平衡發展、具備雙語能力的四棲人才畢竟鳳毛麟角。因此,只有完善中醫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從容面對中醫事業面臨的新的機遇和挑戰。

2.1 改善外部環境由于中醫藥行業具有不同于其他行業的自身特點,國家和地方建立有利于人才發展的各項機制是中醫人才培養的根本保證。

2.1.1 明確人才培養有多種方向,評價體系應有所不同掌握中醫臨床思維的傳統型中醫、掌握現代診治疾病方法的現代型中醫、具有創新能力的科研型中醫、具有較高外語水平的交流型中醫、具有傳道授業解惑能力的教育型中醫人才,應該有不同的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評級晉升制度、人才選拔培養與發展制度等,具體細則應該根據人才類型針對性制定。例如:考評傳統型中醫人才,應該考察其中醫臨證水平、診治疾病的好轉和痊愈率、患者的評價;考評教育型中醫人才,應該考察其中醫教學水平、教學手段的靈活性、學生的評價;考評科研型中醫人才,應該考察其科研創新能力、科研項目的深度和廣度、科研成果的先進性和實用性等等。單純以論文發表和科研項目的數量作為資格評定的一刀切原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窩蜂扎堆搞科研,“速成”的科研成果卻沒有實用性,以及盲目追求論文數量造成的信息污染。單純以外語水平測試作為資格評定的一刀切原則,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每天只顧學外語,不能集中精力鉆研中醫知識的局面。這些不劃分人才類型,采用同一性考評制度的方式,不利于人才多向性培養,也容易打擊人們致力于中醫各項事業的熱情。

2.1.2 需要建立人才培養保障措施由于傳統型中醫臨床人才主要采用中醫傳統診療手段,政府有關部門的政策如《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應考慮如何給予保護與支持,為他們專心致力中醫繼承提供后盾。此外,鼓勵校企合作、校所合作、院所合作、院校合作,實行雙導師負責制,為各種類型的中醫人才培養提供實踐平臺和條件,并建立相應的質量監督規范,為人才培養的實施提供保障。例如:石家莊以嶺醫藥集團作為國家人事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擁有以嶺醫藥研究院、以嶺醫院等6大分支機構,實現了校、院、企、所全方位合作,吸引和培養了大批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2.1.3 需要提高中醫從業人員的經濟待遇,改變嚴峻的醫療資源供需不平衡形勢和其他行業相比,目前中醫從業人員面臨學制長,就業難,低收入,高風險、高負荷,付出與回報失衡的窘境,學習和工作熱情萎縮,不少從業人員放棄中醫專業而改行,更別提到基層工作。以國家中醫藥管理2009年數據為樣本,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占執業醫師總數的兩成,每萬人口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只有3人[3]。因此,在經濟條件和政策允許的情況下,需加強中醫藥教育部門與用人部門的聯系,盡力提高中醫從業人員待遇。

2.2 改變教育模式從高等院校培養,到醫院、學校、科研院所、外事交流等場所,形成分階段、分類型、系統化的培養鏈條,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中醫人才的培養質量。不能單純搞中醫教育“現代化”,采取西醫高等院校的教育方式,失去中醫教育的特點,違背中醫成才的規律。

2.2.1 傳統型培養目標是具有扎實的中醫理論功底,通曉中國傳統文化知識,掌握中醫臨床辨證思維,能解決現代醫學棘手的疑難病癥,能完整傳承中醫理論和技能的傳統型中醫。

本科階段的課程設置,大幅增加文、史、哲、天文、地理、四時、物候等傳統文化和中醫中藥課程,壓縮西醫課程的學時比重,且西醫課程以實用技術為主,英語和計算機學習不作為學位必須科目。挑選熱愛傳統中醫的學生,借鑒以往師承教育的經驗,采用上午授課,下午臨證的方式,融理論教學與臨證實踐于一體,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培養學生中醫臨床思維能力。

研究生階段的課程設置,增加中醫經典原著,包括歷代名醫論著的學習,強化望聞問切、辨證施治、針推手法、中藥辨認、傳統炮制技法等中醫傳統技能,加強臨證實踐以訓練中醫診斷、辨證、治療思維,注重名家經驗的傳承。通過夯實中醫基礎,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書本知識與臨床實踐融會貫通,畢業后能具有較高的中醫特色診療水平。

醫院為此類人員搭建專門平臺,例如純中醫診療中心,以從事門診工作為主,診療基本上采用傳統方法。組織其參加畢業后的師承教育,繼承各類名老中醫學術經驗,學習導師治學方法,收集整理導師臨證經驗,承擔與繼承相關的科研課題,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反復實踐和認識規律,更好地“原汁原味”傳承中醫。

由國醫大師顏德馨牽頭,鄧鐵濤、朱良春、張琪、周仲瑛、路志正等參與的同濟大學“中醫大師人才傳承培養項目”,授課教師由部分國醫大師及全國名中醫擔任,培養的內容涉及中國傳統文化、中醫經典和臨床實踐、中醫名家學術思想和臨證經驗以及現代醫學科學前沿這4大板塊的知識系統,課堂教學采用在病人身邊上課,用病人的具體案例來提高學員的臨證能力。經過3年的半脫產學習,使學員切身體會到國醫大師和中醫名家的風范,培養了信中醫、愛中醫的熱情,從文、術、理等方面獲得全方位培養,為傳統型高級中醫人才培養提供了示范模式。

2.2.2 現代型培養目標是掌握中西醫理論,具有臨床實踐能力,但診療水平的提高不寄托在掌握西醫知識和能力上的現代型中醫人才。

本科階段的課程設置,傳統文化和中醫中藥課程多于西醫課程,英語和計算機學習不作為學位必須科目。通過提高學生傳統文化底蘊,建立中醫學知識體系,輔以現代科學技術知識的傳授,實現中西思維的碰撞,并且通過模擬技能訓練,培養學生臨床實踐能力。

研究生階段的課程設置,強化中醫學理論和診療技能的教學,增加西醫臨床基本知識和技能訓練。通過臨證實踐,使學生具有扎實的中醫功底,在運用中醫學方法診治疾病的同時,掌握西醫處理急癥技能,達到能處理急診及病房病例的水平。

醫院定期組織此類人員進修學習,參加各類培訓班以及學術交流會,鞏固提高中西醫知識水平,強化臨床技能,實現合理搭配中醫和西醫兩種手段,提升診療水平和急救處理能力?,F階段進行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養、住院總制度、急診輪轉制度、進修制度等都是為此類型中醫人才搭建的培養平臺。

2.2.3 科研型培養目標是能夠正視中西醫兩種學科的相對獨立性,能夠用現代科學技術來揭示中醫藥的原理和奧秘,具有創新科研能力的研究型中醫人才。

本科階段的課程設置,包括中醫中藥課程,傳統和現代醫學科研思路、科研方法、實驗技術、文獻檢索等知識,專業英語和計算機學習也是學位必須科目。使學生具有從事中醫科研必需的中醫學基礎知識和廣泛的理論基礎,掌握科研基本技能。

研究生階段的課程,增加中醫科研理論教學,強化培訓包括系統評價、Meta分析等在內的科研技能。通過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或參與科研項目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科研動手能力。使學生畢業后具備敏銳的臨床觀察能力,建立獨特的中醫臨床科研思維模式,獨立牽頭科研項目,總結經驗,提出問題,解答問題。

醫院為此類人員搭建專門平臺,專職從事科研工作,組織其參與到臨床實踐團隊,利用醫院的實踐平臺,不斷總結、分析各類實踐經驗,獲得具有先進性和實用性的實踐成果并加以傳播。

中醫院校為此類人員設立專門研究部門,針對教師團隊需要解決的教學瓶頸和教學改革,開展教學研究,將高校教育科研成果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并加以推廣,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科研院所為科研型中醫人才搭建開展中醫藥研究和學術交流的平臺,培養其科研為臨床服務的意識,針對中醫藥醫、教、研、產中的實際問題,采用中醫傳統研究方法與現代研究方法不斷提升科研水平,將中醫藥學加以發掘提高。

2.2.4 交流型培養目標是具有較高外語水平、面向國際的中醫外向型人才。

本科階段的課程,包括中醫中藥課程,中醫專業外語,公共外語及相關文化知識。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中醫理論知識及一門外語,克服語言障礙和文化障礙,無障礙地進行對外交流。

研究生階段的課程,強化中醫專業能力,提高外語水平,尤其是中醫專業外語水平,提升國際交流能力。使學生具備堅實的中醫理論知識和中醫臨床診療技能,能夠規范進行中醫翻譯,自如進行跨文化交流,順利地接診外國患者,或在國外從事中醫醫療活動。

醫院、外事機構以及高校,組織此類型人才參與各項外事活動,到國外組織機構深造,成為熟知國際規則、熟練運用外語工作的中醫專業人員,從事中醫藥對外交流,傳播中醫藥文化。

2.2.5 教育型培養目標是能夠在醫院、高校等部門開展高水平中醫教學的教育型中醫人才。

本科階段的課程,包括中醫中藥課程,教育學、心理學、教學策略,選修外語和計算機知識。培養學生堅實的中醫理論基礎、廣泛的知識面、扎實的教學基本功,使其掌握中醫教學方法,具備編寫教案、講稿的能力。

研究生階段的課程,側重大量中醫書籍文獻的閱讀,擴充知識架構。通過臨床實踐積累中醫診療經驗,克服教學內容脫離臨床、內容枯燥不實用的缺點;并且通過參與教學實踐,掌握現代教學技術,獲得教學必備能力,積累教學經驗。使學生畢業后能夠順利過渡為合格的教師。

醫院為此類型人才搭建帶教平臺,通過請名師授課等形式,拓寬和更新知識,把握最新醫療動態和醫學前沿知識,提高帶教能力;同時加強臨床教學質量監控,完善臨床帶教獎懲激勵機制,使其成為中醫理論知識豐富、中醫診療能力強、臨床帶教能力強等綜合素質優良的臨床教師。

學校應加強教育師資規范化培養,對新進的青年教師,采用各學科輪轉學習的方式進行培養。輪轉期間,參與集體備課,觀摩教學,全程聽課,并根據大綱編寫相關教案和講稿,書寫讀書筆記及小結。輪轉結束后,依據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通過試講等方式,測評其把握教材、語言表達、組織課堂教學、課堂應變等教學能力,確定學科和專業。在正式走上講臺后,實行專家督導、專家聽課制度,定期培訓,指導青年教師修改教案、講稿,傳授教學方法與經驗,并參加教學進修,通過反復改進,使其在業務上不斷精益求精,逐步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型中醫人才不論是從事中醫基礎課教學,還是從事中醫專業課教學,都應該具有臨床醫師資格,并且每年有一定的臨床實踐時間,避免由于自身對中醫理論缺少實踐體會,造成理論和實踐兩張皮,授課內容紙上談兵,學生走上臨床后對所學內容產生質疑,進而影響到對中醫的信任和熱情。

綜上,為提高中醫藥隊伍的學術水平,應該建立各類型中醫人才培養方法及管理方案,實行全員培養和重點培養相結合。全員培養不分人才類型,側重知識普及,通過相互切磋和研討,豐富知識結構,活躍學術思想,激發創造性思維。重點培養要根據人才類型,有的放矢,針對性培養。政策支持不僅要錦上添花,還要雪中送炭。這樣對于調整中醫人才的知識結構,培養各類型業務骨干和學術帶頭人大有裨益。

[1]WHO Traditional Medicine Strategy:2002-2005.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2.(WHO/EDM/TRM/2002.1)

[2]連建偉.培養中醫藥人才切勿“西化”.科學咨詢(決策管理),2008(5):96

[3]藍戈.中國公布首次中醫基本情況調查結果.改革與發展研究,2012(105):3

R2

A

1672-397X(2014)11-0067-03

霍莉莉(1972-),女,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高級訪問學者,研究方向:運用治未病思想防治小兒脾肺疾病。229118099@qq.com

2014-05-27

編輯:韋杭 吳寧

同濟大學“中醫大師傳承人才培養項目”[國中醫藥函2008(185)]

猜你喜歡
中醫藥人才課程
人才云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中醫藥在惡性腫瘤防治中的應用
中醫藥在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中的應用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