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閱讀指導 培養學生語感

2014-04-15 11:28陳宏山
甘肅教育 2014年5期
關鍵詞:方法指導語感閱讀教學

陳宏山

〔關鍵詞〕 閱讀教學;方法指導;語感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5—0078—01

閱讀教學需要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如何引導學生“自讀”和“感悟”呢?

一、掌握方法,以多讀促進感悟

“熟則能悟,悟則能化”。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中國語文教育的傳統中就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說法。因此,沒有朗讀、誦讀而只有討論、分析、對話的課不叫語文課。

1.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畫一畫自己喜歡的詞句,圈一圈初讀中不懂的問題。啟發學生據文想象,把語言文字變成畫面,用心去感受。做到讀書時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如《春酒》一文作者擅長在細節描寫中見真情,因此,在初讀感知環節中,可要求學生勾畫出文中精彩的細節和生動的語言,讀一讀,盡量讀出情趣,并說說自身的體會。

2.給予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引導學生認真感悟。初讀時,給予學生感悟和解決疑難問題的時間;再讀時給予學生反復揣摩詞句、體驗情感的時間;對課文有深入理解之后,給予學生以朗讀抒發自己感悟的時間。如教學《孫權勸學》這篇文言短文時,我是這樣指導學生閱讀的,開始就讓學生自由讀課文一遍,又指名個別學生來讀,然后教師范讀一遍,學生齊讀一遍,再由學生自由讀三遍,要求邊讀邊悟,加上課文理解過程中的穿插讀,片斷讀,自讀自悟,到最后的鞏固讀,整堂課設計安排學生的“讀”是相當充分的。

3.指導有感情地讀書,進行必要的情境體驗。教師要把握、調控好朗讀的基調,要成為課堂情感的主導。朗讀之初就將學生融入文中,進入角色,入情入境。情感加上技巧才是最有效的朗讀。教師不但要將最基本的朗讀技巧教給學生,如輕聲、重音、節奏、長句的讀法,還要充分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朗讀形式,例如,可以根據課文體裁及表達情感的特點,采取創設情境讀、分角色讀、范讀、領讀等。多變的朗讀形式不僅能激發起學生的讀書興趣,而且使學生能從扎實的朗讀中更深刻地體驗到作者表達的情感。

二、精講巧悟,在揣摩中形成語感

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只有在學生讀到“憤”“悱”之時,教師相機點撥、引導,精心設問,才能使學生有所“啟”有所“發”。

1.抓住重點詞句,以品詞析句法來深入領悟文章主題。文中的關鍵詞、中心句、重點段,最能突出文章的中心,激發學生的情感。因此,教師要以點撥和剖析的方法,使抽象的詞語或句子變成具體鮮活的語言形象。如教《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那時候我有點兒驚異了,為什么伯父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愛戴”一詞不僅是這個句子的中心詞,還是全文的貫通點,此時,我就緊緊抓住這個中心詞,啟發學生站在魯迅侄女的位置上,發出同樣的疑問,并從“談《水滸》、談‘碰壁、救護車夫和關心女傭”這四件事,領悟到伯父受到“愛戴”是因為他學習認真,痛恨社會黑暗,熱愛人民,感受到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崇高品格。

2.抓住精彩片斷,增強語感訓練。課文中往往有一些寫得很精彩的片斷,這些片斷內容生動,語言形象,引人入勝,是作者對現實生活深切感受的高度概括,蘊涵著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如教學《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教師引導: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作者的回答在最后一段“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這里有一個字“看”。請同學們認真閱讀全文,思考并討論:作者讓讀者“看”什么?為什么“看”?這個“看”字用得好嗎?

三、以評價促感悟,培養學生閱讀自信

在學生自讀自悟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生的感悟結果作出恰當的評價。小學生的學習目的性不是很強,在學習中起驅動作用的可能是對一種成功的向往或是成人的贊揚。因而,教師評價學生的感悟結果時,要注意使用恰當的措詞,以贊揚、激勵為主,保護學生積極性,激發其學習動機。但評價語一定要中肯。如“雖然你說得不夠完整,但老師還是佩服你的勇氣”、“請你再讀讀課文,再想想,相信你一定能自己解決”等等。

編輯:劉於誠endprint

猜你喜歡
方法指導語感閱讀教學
“讀”辟蹊徑 助培語感——指向語感培養的朗讀教學策略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淺談如何指導初中學生寫書面表達
初中體育學習方法指導
論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感的培養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