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程生態紀:生態紀時代的哲學

2014-04-16 13:26赫爾曼格林李明譯
江蘇社會科學 2014年5期
關鍵詞:亞當斯哲學人類

〔美〕赫爾曼·格林/ 李明譯

過程生態紀:生態紀時代的哲學

〔美〕赫爾曼·格林/ 李明譯

如果不能充分了解這個世界,人類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參與這個世界?,F時代,科學向傳統哲學智慧提出了挑戰??茖W和人文之間,自然界和人類世界之間在傳統中存在著鴻溝。生態危機讓人們重新反思這種二元對立?,F時代的道德、教育體系、工業經濟、農業和政治體系背后是被扭曲了的哲學。哲學必須對文明背后的文化之心進行批判,并建設性地修正各種理解。本文受懷特海、梅納德·亞當斯以及托馬斯·柏勵的影響,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并建議開創“過程生態紀”研究領域。

生態紀 托馬斯·柏勵 懷特海 梅納德·亞當斯 過程生態紀 生態危機

本文探討的課題是過程生態紀。所謂過程生態紀是指特定語境中具備特定使命的過程思想?!斑^程思想”是指過程-關系哲學,它的理解奠基于創造性、歷時性有機轉化、主體性與相互依存?!疤囟ㄕZ境”,在本文中,是指當前的歷史背景:新生紀的終結,工業時代的終結,以及地質學家所謂人類紀業已造成很多破壞性后果的時代背景中的生活?!熬哂刑囟ㄊ姑?,在本文中是指推動時代向托馬斯·柏勵所謂生態紀元的轉變。

本文提出的過程生態紀非常重要,因為哲學是我們當前的時代所面對的問題的核心,也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核心。我們對世界本質的理解方式即我們的哲學,無論我們是否使用哲學這個概念。沒有對這個世界的正確理解,我們就無法有效地影響這個世界。當前的境況呼吁智慧、洞見、親近、團結以及創造性,因為我們正在創造一個新的時代??墒?,如果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本質缺乏理解,所有這些就沒有實現的可能。

現時代,打開了大量新的思想景觀、取得了大量人文進步,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對我們這個世界的曲解。在西方,笛卡爾被視為現代哲學的開創者。笛卡爾式二元論把心和物截然分開?,F代哲學的其他本體論二元論包括事實與價值的二分,本原屬性與派生屬性的二分,科學與人文的二分,宗教與世俗的二分,人與自然的二分,客觀與主觀的二分,開化與野蠻的二分。這些二元論被現代人視為自然而然的,但是自然并非自然而然,人性甚至也是如此。

關于當代哲學是如何屈從于現代世界觀反自然的曲解已經有大量論述。哲學家E.梅納德·亞當斯,在《現代哲學的使命》中描述了基于經驗實證主義、物質主義與效應因果論的科學二元論在現時代是如何浸入并且控制文化之心的。他認為這可以歸因于科學的巨大成功:

經驗科學提供了關于事實的知識,在制造產品和操控物質環境方面成果頗豐。一時因為經驗科學提供了控制自然、制造實用的產品與創造財富的知識基礎,其他的知識主張黯然失信。[1][2][3][4][5][6]E.梅納德·亞當斯:《現代哲學的使命》,《元哲學》第31卷,第4期(2000年7月),第354-55頁,第353-54頁,第357頁,第356頁,第362頁,第360頁。進而,科學假設破壞了社會的人文維度,導致文化界的懷疑論、主觀主義、相對主義甚至虛無主義。

科學……從其描述/解釋概念體系中消除了習慣、價值、意義概念、整個人文學科和全部的人文思想,因為它們無法依靠感官體驗的意義,因此所有包含意義的概念[不可能]通過科學方法證真或者證偽。因此根據科學的假設,不存在習慣法則(normative laws)、價值、意義的內在結構、目的或者自然目的論的因果關系——只有存在性的、事實上的結構,而它們由元素性的、先后的因果關系嚙合。人們要接受現代科學對某事物的描述/解釋的真實性,必須首先要接受它關于這個世界的結構的假設??墒强茖W的假設與大多數宗教信仰和整個人文思想都是不一致的。[2]]E.梅納德·亞當斯:《現代哲學的使命》,《元哲學》第31卷,第4期(2000年7月),第354-55頁,第353-54頁,第357頁,第356頁,第362頁,第360頁。

亞當斯談到基于廣為接受的一系列假設和信念的“文化之心”。他認為哲學的使命就是要發現和批判文化之心中關于體驗、思想和行動的假設。進而,哲學需要“[發掘]各種主觀事物分類結構的內在信守,隱藏在這些假設中的整個世界,并說明文化是如何基于這個世界的結構并描摹這個世界[或者無法基于這個世界并描摹這個世界]的”[3]E.梅納德·亞當斯:《現代哲學的使命》,《元哲學》第31卷,第4期(2000年7月),第354-55頁,第353-54頁,第357頁,第356頁,第362頁,第360頁。。

他理解的哲學使命是文化批判和重建,很少有學院派的哲學會認可這一點,至少在盎格魯—美利堅傳統的哲學家不會認可。因為有這樣的理解,并相信文化之心對這個世界特征和人文旨趣的分類存在基本的錯誤,他寫道:

我們當代哲學的使命讓人望而生畏,甚至無法抗拒,因為我們基本的文化問題是哲學性的。盡管也有其他文化資源可資利用,可是如果我們不借助清晰的哲學分析和教育,就不可能抓住問題的要害,解決文化的失序并為文化更新鋪路。我們必須重新界定人類未來,從物質主義價值轉向人文主義價值,重新評估人心創生意義與知識的力量,重新檢視文化的各個領域以確定每一領域是如何奠基于體驗之上以及與世界的存在物、特征與結構之間的關系,建構一個一致的世界觀,以理解我們所知的所有實在,特別是人類存在和整個人的現象。[4]E.梅納德·亞當斯:《現代哲學的使命》,《元哲學》第31卷,第4期(2000年7月),第354-55頁,第353-54頁,第357頁,第356頁,第362頁,第360頁。

亞當斯認為僅靠哲學是不能帶來文化改革的,而他認為缺乏哲學更新文化更新就沒有可能。出于對哲學更新的尊重,他寫道“僅僅通過幾個哲學家在學理上解決這些問題是不夠的;這些解決是要落實到文化、人的體驗和生活、以及社會解構和機制”[5]E.梅納德·亞當斯:《現代哲學的使命》,《元哲學》第31卷,第4期(2000年7月),第354-55頁,第353-54頁,第357頁,第356頁,第362頁,第360頁。。對他來說,這意味著哲學家們應當融入文化過程,并促成這種變化。

當然,哲學家也有自己的本分。那些融入文化過程的哲學家中有一些人恰恰在維護現代文化之心的錯誤,甚或加重各種新舊曲解?,F代大學中的知識分子對社會保持謹慎的距離,過去如此現代如此,盡管這么做有其好處,但是在這個關鍵的歷史時期,這種謹慎使得學院派知識分子不合時宜,他們在阻撓亞當斯所設想的好的哲學所應當承擔的使命。

亞當斯給出了三個歷史例證說明哲學是如何促成文化更新的:

【1】公元前6-14世紀希臘的啟蒙運動,【2】隨著羅馬帝國及其文化支撐的崩潰發展起來的封建主義基督思想,【3】14-18世紀隨著封建主義基督教思想的崩潰發展起來的西方現代文明。以上每個階段哲學家都曾經揭露垂死的文明的錯誤,并建立和維護了新的人類景觀,并描繪了支持新的景觀的世界和文化,促成支持新的生活方式的社會體制。[6]E.梅納德·亞當斯:《現代哲學的使命》,《元哲學》第31卷,第4期(2000年7月),第354-55頁,第353-54頁,第357頁,第356頁,第362頁,第360頁。

因此,提出過程生態紀的第一個理由是要促使哲學家們履行亞當斯所描繪的為促成文化更新進行文化批判的使命。

第二個理由是使過程思想更具影響力。我感到當前過程哲學家尚未看到過程思想對文化更新的潛力。這是因為,過程哲學家未能建立過程思想與現實問題之間的關聯并表達其思想的價值訴求;和缺乏對過程思想共同體對傳播過程思想的使命感的充分認識。過程生態紀的概念可能可以提供一種推動過程思想實現其承諾與使命的途徑。

所謂過程生態紀是指:(2)新生紀的終結,工業時代的終結,人類紀業已很多破壞性的后果的特定背境中(3)具備批判和修正我們文明的文化之心的錯誤,并建構人類文化更新以促成地球歷史上的生態紀元的使命的(1)過程思想。

一、過程生態紀定義的三個要素

1.什么是過程思想?

過程生態紀界定的第一個要素是“過程思想”。就過程生態紀的界定而言,過程思想是什么呢?一方面它與幾十年來過程思想家對過程思想的理解并無差別。過程生態紀強調從其幾個基本概念來理解過程思想,而不是從埃爾弗萊德·諾斯·懷特?;蛘咂渌^程思想家的思想來推論。

過程生態紀視野中的過程思想應被理解為一系列過程-關系性的哲學,它們對世界的理解主要包括以下特點:

創造性(包括新質,從時間的角度強調變化高于存在,與未來的不可限定性);

隨著時間推延展開的有機變化(包括不可逆性,涌現,價值,變化過程中的意義與審美體驗,有序復雜性的目的論,體驗與意識的豐富和諧);

主體性(包括內在性,泛經驗主義,自組織,身份認同與決定);

相互依存(包括每種現實都是由關系構成的,過程高于物質,連貫性與宇宙生成)

我從過程紀的角度為過程思想提出以下基本定義:“過程思想”是指通過創造性特征、時間跨度中的有機變易、主體性以及相互依賴來理解世界以及在世行動的過程關系哲學。[1]這一定義見于“國際過程網絡”的章程,如下:名稱。本協會的名稱為“國際過程網絡”,在本章程中健成為IPN?!斑^程”在本章程中是指過程-關系性哲學,以創造性、跨時間的有機變易、主體性與依存性為其基本理解。這些哲學包括,但不限于,艾爾弗萊德·諾斯·懷特海的研究?!缎抻啺嬲鲁讨厣辍?,國際過程網絡,第一章,第一節(自2007年12月29日起生效)以下是董·維尼(Don Viney)提出的另外一個定義:如果以懷特海與哈特向(Hartshorne)的研究為基礎,過程形而上學包括以下主要觀點:(1)變化高于存在,(2)時間過程具有非對稱性、累積性、不可逆性,(3)存在具有社會結構,(4)宇宙構成具有心理-物理兩面性[(非二元論)]。如果有神論成立,那么過程形而上學暗示(5)上帝與創造之間存在真正的相關性,相應的也就否定了無中生有。唐納德·韋恩·維尼,《德日進與過程哲學回歸》,載《過程研究》35.1(春-夏2006):12-42.為進一步描述過程思想,我提出以下十二點基本理解:

實在全部的維度都是創造性的;

實在的核心特征是“變化”或“流動”,而非“存在”或者“靜態”。創造性要求某物的存在需要先經過一個自我創造的過程;因此,變化以時間性高于存在;

實在的基本元素不是“物質”而是“體驗”——物質不需它物可以獨立存在;如果體驗是存在的基礎,則無物可以獨存,與其他實體之間的關系不但包括物理的關系,而且包括內在的感情關系,任何事物都具備心理維度與物理維度;

每個具體事物的體驗都受宇宙歷史中任何其他事物的體驗的影響。換句話說任何具體體驗以宇宙中其他存在的體驗為前提,具體單個體驗是由其他事物體驗的相互關聯構成的;

實在是體驗-事物的脈動序列,每一個脈動都是基于其他的脈動。因此體驗-事物不是發生在時空間或者空間中,而是在時-空中創造;

單個事物-體驗構成的社群是協同性的。社群會延續(盡管會存在演化變異),但社群中的事件-體驗通過脈動而生成,消亡,并被代之以新的事物-脈動,如同肝臟會延續,但肝細胞會更新。

生成的每一個創造性體驗都既受到過去實在的影響,又受到新的可能性的影響,并且受到單個事物-體驗在生成中的選擇的影響。作為一個完整的體驗-事件,它又會成為一個可以影響任何后來的生成過程的存在;

未來,盡管受過去影響,但并非被限定的,只能作為可能性存在,在被選擇之前不能實現;存在的特征是歷險,是對新質、美、復雜秩序以及感受對比的和諧化的追求;

宇宙受一種普遍存在的整體的宇宙智慧或者意識或者慈愛指引,它既以愛為第一位,以愛衡量萬物,又相應地任何影響這種智慧的萬物又會成為宇宙中未來任何特定時間將出現的可能性的源頭;

這種宇宙智慧不是通過武力行動,而是通過勸說和感受的吸引;靈性與創造性是相互關聯的概念,它們總是伴隨事件的實現過程。

通過這些對世界的基本理解或者對實在的本質的理解來界定過程思想,不通過某個或者某些過程哲學家來界定,我們可以找到更多有助于實現過程生態紀使命的思想流派和傳統。

2.過程生態紀的背景是什么?

所有的哲學都與一定的背景相關,背景的寬度和充分性影響哲學的寬度和充分性。E.梅納德·亞當斯是我的好朋友。我們見面的時候他已近80高齡,并處在癌癥晚期。他努力與病魔抗爭,因為他感到自己的工作還沒有完成。他的決心延長了他的壽命,在生病期間,他創作了他最重要的著作:《自我與世界的形而上學》[1]E.梅納德·亞當斯:《自我與世界的形而上學》,費城:天普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和《一種適合人類的社會》[2]E.梅納德·亞當斯:《一個適合人類的社會》,奧般尼,紐約:SUNY出版社1997年版。。甚至在完成這些著作之后,他依然感到還有尚未完成的使命,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又創作了《當代哲學的使命》和《重新思考上帝這個觀念》[3]E.梅納德·亞當斯,《重新思考上帝這個觀念》,《南方哲學雜志》XXXIX(2001):313-329;可參考網站http://emadams.unc.edu/Rethinking-the-Idea-of-God(訪問于10月31日,2011)。。之后他感到自己的使命完成了,離開了這個世界。

盡管我非常仰慕亞當斯博士,我感到他重塑哲學的努力所處的背景是不充分的——盡管這個背景所提供的對他的工作而言是正確的。他的背景是人的境遇,是現代思想對人的理解的消解。在這個背景中,他探討了生態學和宇宙論。他的方法關注“通過我們在報告和描述它的過程中所使用的語言的語法,和如何說可以理解,如何說無法理解,(分析)給定對象的分類結構”[4]亞當斯:《當代哲學的使命》,第357頁,第358頁。。他感到“所有的體驗,所有的心理狀態和行動,都是通過語義建構的;即,語義內容和邏輯形式存在意義的內在結構。我們的情感和認知體驗都是如此,我們對物理存在的感官體驗亦是如此?!盵5]亞當斯:《當代哲學的使命》,第357頁,第358頁。如果我們人類體驗的確如此,那么整個宇宙也一定如此。

他的論文《重新思考上帝這個觀念》有一部分內容是《反思自然》。運用他的方法,他發現科學自然主義不但消解了對人的理解,而且消解了對自然的理解;德日進[6]德日進:《人的現象》,波特蘭,OR:薩塞斯學術出版社1999年版。與懷特海[7]懷特海接受笛卡爾的主觀主義偏見,主張“有意識的主體為哲學提供原始材料?!卑柛トR德·諾斯·懷特海,《過程與實在》(修訂版),大衛·雷·格里芬與唐納德·W.·薛本編,紐約:自由出版社1978年版,第159頁。的觀點與他殊途同歸。亞當斯用人的現象來重新思考自然。他寫道:

[科學自然主義]給我們描繪了這樣一種自然的圖景,它是科學的對象,從里到外都是事實,沒有任何的內在性,沒有語義或者規約之維。一切都是我們操控的對象,只要我們擁有足夠的力量,而我們的力量會隨著科學和技術的進步而不斷增長……

似乎如果我們接受現代科學對自然的描述,我們必須接受人類的現象是超越自然的,或者是超出了自然的疆域,與自然根本不屬同類,或者是某些超自然力量的特殊創造。在科學上我們承認某些特定屬性的涌現。比如水具有其構成成分所不具備的屬性。但是這些元素和它們的組織可以解釋為什么水具備那些屬性。但是對于范疇結構沒有解釋。僅僅依靠事實結構我們無法解釋具有規范或者內在意義結構的東西。如果在一個惟有存在和事實結構的背景中出現了新的范疇結構,那么它的出現本身將會是一個完全的謎。實際上,有兩個謎:新的范疇結構與其出現所依賴的時空。這已經讓許多人用特定創造的觀念來思考。但那又造成了另外一個謎,即具備范疇結構的超越創造性力量。學術追求推動我們去消除迷惑,而不是去增加或者放大迷惑。

最可置信的思路似乎是如此反思自然:將生物與人類范疇的豐富視為業已存在的自然的發展或者實現。換句話說,在這個星球上的“自然”環境中出現的生物與人的現象的事實,給我們關于“自然”環境的啟示,因為只有如此它才能創生生物現象以及整個的人類現象……因此,我們似乎不得不在科學對自然的描述/解釋語言中引入人的范疇。如此,我們會對自然具有新的屬人的觀點,會少一些神秘。當然,事實性的范疇結構,規定性,語義意向性,因果性(包括現代意義上的自然因果或者技術上的因果)仍然需要解釋,因為對世界的這些基本特征進行解釋的邏輯空間尚付闕如。[1]懷特海接受笛卡爾的主觀主義偏見,主張“有意識的主體為哲學提供原始材料?!卑柛トR德·諾斯·懷特海,《過程與實在》(修訂版),大衛·雷·格里芬與唐納德·W.·薛本編,紐約:自由出版社1978年版,第159頁。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亞當斯的代表作的題目是多么恰當,《自我與世界的形而上學》,他正是從對人的體驗的檢視中形成了對這個世界的形而上學。他的努力,從這個角度看來與懷特海運用其修正了的主觀主義原則的哲學方法不無關系,盡管并不等同。之所以不完全等同,是因為亞當斯并不試圖使用其形而上學解釋人類體驗中的價值、意義、目的因果論或者還包括主體性、創造性等元素的動力和特征之外的東西。懷特海的形而上學更完整,他作為科學家的工作為他提供了對自然和宇宙的深入研究。

但是懷特海、過程哲學家或者整個哲學共同體或者政治家、經濟學家或者別的什么學科的學者,都沒有在托馬斯·柏勵所設定的語境中思考。我在此想說這個語境對哲學或其他任何學科的完備性在今天看來尚未見可出其右者。任何文化更新都不可能超出這個語境。

托馬斯·柏勵是第一個理解并指出我們今天的境遇不同于人類歷史上任何其他時期的人。他說,我們今天所經歷的,不“僅僅”是人類事務的混亂,比如世界戰爭或者經濟大蕭條。我們正在經歷的是地球本身功能的擾動,這是自65億年前中生代末期恐龍和其他物種大滅絕以來首次出現。

這只是托馬斯·柏勵所提出的語境的一部分,否則他的觀點就會與科學家的觀點沒什么不同,科學家們根據前文所說的語境指出我們的星球正在進入第六次大滅絕,而這次滅絕是我們人類行為的結果。

托馬斯·柏勵不是科學家,盡管他經常引述通過科學獲得的洞見。他是一位文化歷史學家,一位神學家,一位自學成才的生態學家。他所設定的語境的特殊之處在于,他相信我們正走向一個邊緣,一方面人類已經大大拓寬了自己的理解、敏感性和能力,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傳統可以依靠,而另一方面,人類在這個世界上的生存方式,我們當前的文明形式,是自我限定的,對我們人類和超越人類的自然具有破壞性。

但是這還不足以凸顯托馬斯·柏勵所設定的背景。因為還有兩位學者得出了類似的結論,有的還比柏勵提出的還要早。整個可持續性運動就是基于這個結論。并且還有很多人懷疑這一點——其中有些人認為人類社會可能會面臨的災難只是進化自然進程的一部分。

托馬斯·柏勵所設定的背景的最后一部分使得它卓然獨立。這一部分內容涉及到人的價值,從而(1)人需要通過新的與自然的功能相適應人類文明形式以開創可靠的未來,(2)需要“人的重新發明”。柏勵認為人是宇宙的一個覺醒的維度,因為宇宙以一種特殊的自覺意識在人的存在中展現。因此人類應該被保存下來,因為人的喪失不僅僅是人自身的喪失,而且是宇宙和神性的喪失。

至于當前的人類文明狀態,柏勵認同現代性制造了它所不能解決的問題。他認為應當超越現代工業文明。這種過渡將會和中世紀向現代的過渡同樣重要。

關于人的再發明,柏勵用一句話、七個短語來概括:“我們當代的歷史使命是重新發明人類——從物種的層面,通過批判反思,在生命系統的共同體中,在時間推進的語境中,通過故事和共同的夢想體驗(重新發明人類)?!盵1]托馬斯·柏勵:《偉大的工作》,紐約:貝爾塔,1999,1959。

因此托馬斯·柏勵所描繪的過程生態紀的背景包括四個元素:人類第一次經歷地球歷史上的地質-生物滅絕時代;我們當前的文明形式不可靠;

人類是有價值的,不僅對自身而言有價值,而且對整個宇宙的進化過程有價值;我們必須進入一個新的文明形式,“在生命系統的共同體中”重新發明人類。

地質學家對這個背景的理解不充分。他們只是把我們這個時代叫做“人類紀”,即在地球歷史上被人類控制的時代,對這個時代的未來沒有涉及。

3.什么是生態紀時代?

生態紀時代是對當前境況可能會導向理想出路的向往,將會出現一個人與自然之間互相促進的漫長時代,之后將繼之以一個更好的人與人相互促進的時代。對柏勵而言,聲稱這樣一個時代將會到來,并且會持續幾億年成為一個地質生物時代,這是一個大膽的假設,特別是智人(Homo Sapiens)的存在也不過30000年左右,就已經到了今天的地步??墒前貏钸€是這么說了。這也是一個大膽的展望,但只有通過他所謂的偉大的工作才能實現。

以下是托馬斯·柏勵所說的14個“生態紀元的決定性特征”:

地球是主體的公社,而不是物體的堆砌。

地球只有在整體功能中才能存在和存活。任何有機個體都不能以片斷的形式存活,地球也是一樣。但是地球并不是一個毫無差異的球體。它是一個分化整體,必須以其多種生物境遇表達方式的整合和關聯來維持。

地球只能存在一次。它的主要功能模式是不可逆轉的。

人是第二位的,地球是第一位的。地球必須是每個人類的機構、工作、規劃和行動關注的對象。比如,在經濟學上,經濟學第一原理必須是保護地球經濟。我們當前的經濟是GNP增加而GEP(地球出產總值)在下降,這是很荒謬的。在醫學上,應該很清楚,在一個病態的星球上不會有健康的人群。

從新生代向生態紀的過渡中地球功能的整個模式都會改變。新生代的主要發展沒有人類的干預。在生態紀人類幾乎對任何事物都有廣泛的影響。因為人不能創造哪怕一片草葉,人對草葉只能接受、保護和培育。我們對自然生命系統的積極創造力量是很小的,而我們的消極破壞力量是很大的。

進步,真正的進步,必須包含整個地球,整個地球的組成部分。把人類對這個星球的掠奪視為進步,這是不能容忍的扭曲。

只有欣賞地球的母性生態紀才會到來,只有將女性從過去的壓抑和限制中解放出來,只有男性與女性共同負起建立地球共同體的責任才能實現生態紀。

在生態紀時代科學和技術具備一種新的角色??茖W必須提供對地球功能和人類活動與地球活動如何互相促進更為整體的理解。我們的生物科學特別需要形成一種“對集體的感受”,對地球上各種生物的無限主體性形成更深的理解。我們的人類技術必須與自然界的技術更加一致。

應該提出新的道德原則,認識到生物滅絕和地球的毀滅是絕對的惡,以及其他更為直接的與人類行為相關的惡。

需要有新的宗教敏感性,關注地球的神圣性,把自然界視為神的首要顯現。

需要有一種新的語言,一種生態紀的語言。我們[當前]的語言缺陷很大。需要編纂新的辭典對現有的詞匯作新的界定,對新的存在形式和形成中的功能需要有新的詞匯來描述。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所有的集體潛意識原型都應得到新的認定,實現新的作用,特別是在我們對生命樹的理解,對英雄征程,死亡與重生,對曼荼羅以及大母神的理解中要有所體現。

可以期望在儀式中、在各種藝術中,在文學中看到這些發展。在這些時代在戲劇中存在對這些歷史性的主題的無限演繹的可能性。通過新生代向生態紀偉大過渡的輪廓,人類戲劇中目前存在的沖突可以得到相當大地放大。從戲劇沖突看來我們今天面對的是史無前例的史詩敘事。

挽救當前的危境,循環利用物質,縮減消費,修復被破壞的生態系統——所有這些如果我們為了讓當前的工業體系可行去做就毫無希望。這些不得不做,但是目標應該是重建新的物質秩序。[1]除了第7條出自托馬斯·柏勵在北卡羅琳納教堂山由Center for Reflection on the Second Law舉辦的年會手冊外,其他內容來自2004年在加利福尼亞的San Rafael的圣薩拜那會議中心圖書館的手冊。

過程生態紀的使命是批判和修正我們當前文明的文化之心中的錯誤,努力促成人文革新,在地球歷史上促成生態紀元的到來。

二、過程生態紀視野中哲學當面對的問題

如果人類不能理解世界的本質就不可能有效的參與自然。在現代道德、教育、工業經濟、農業和政治的背后,是被扭曲的哲學。哲學必須對文明的文化之心進行批判,并重建各種理解以促成文化更新,引領生態紀元。

人們應該通過體驗、學習和直覺形成對宇宙的理解才足以促成文化批判與重建的自信。然后摸著石頭過河。僅僅通過學理上的理解是不能解決文化問題的。正如亞當斯所說“文化的問題的解決當基于人們的體驗和生活,基于社會結構和社會體制”[2]亞當斯:《現代哲學的使命》,第356頁。。

因此過程生態紀,盡管必須也可以通過學術來實施,并不以學術為旨歸,而是面向整個社會。它成功與否的判斷標準最終可能不是我們今生可見的變化,而是我們是否能夠促成一種文化更新,導向生態紀元。

過程生態紀因此是實用主義的,它要通過哲學問題的解決有效地促成向生態紀元的過渡。

以下是哲學需要面對的一系列問題。過程思想對這些問題有自己的思路,盡管這些問題必須以開放的心來研究。這些問題包括:

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相比,傾向于現實主義;

物質主義與泛心理主義,傾向于泛心理主義(或泛體驗主義);

體驗式認知與主-客、感受式知覺,傾向于體驗式認知;

就身心關系,傾向于認為心靈不是身體(不是身體生理功能的附屬現象),非二元對立主義,認為一切實在都具備心理和物理兩個維度;

過程與本體論,承認永恒物和終極創造性的原初價值,任何實現必須通過自我創造活動實現;

道德與自然,傾向于認為自然具有價值、意義、主體性和創造性;

新質、創造性與自然,傾向于認為未來是不可限定的,是開放的;

獨立性與依存性,傾向于依存性;

內在關聯與外在關聯,傾向于內在關聯;

第一性與第二性,傾向于第二性;

事實、價值與相對主義,傾向于價值;

宇宙論的人擇原理,傾向于認為人的屬性從創始即體現于宇宙中;

時間的重要性,傾向于宇宙的演化是不可逆的向前推進不斷蛻變;

科學與人文,傾向與認為經驗科學不應排斥體驗的維度,認為科學應該在哲學宇宙論中起作用;

哲學人類學與人在宇宙中的重要性,認為需要提出新的哲學人類學;

宇宙的起源與歸宿,認為我們可以通過體驗來認識(但不限于經驗知識);

康德唯心主義、分析哲學與新經典過程形而上學,傾向于新經典過程形而上學;

哲學宇宙論與物理宇宙論,傾向于哲學宇宙論的優先性;

效用因果觀與目的論的因果觀,傾向于目的論的因果觀;

對社會結構和道德的建構主義關注,傾向于通過哲學對更大的社會問題的關注,不限于學界,應涵蓋社會。

三、結論

過程生態紀是指一種語境中具有使命的過程思想。哲學在解決我們時代的問題中具有核心作用。好的社會與自然需要過程生態紀,其使命是批判和重構文化之心,促進向生態紀元的過渡。

〔責任編輯:曾逸文〕

Process Ecozoics:The Philosophy and Theology of Ecozoic Era

(USA)Herman F.Greene(author) Li Ming(translator)

Humans cannot become functional participants in the natural world if they have an inadequ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In the modern period,science challenged the wisdom of traditional philosophy.A division was made between science and the humanities and between the natural and human worlds.The ecological crisis calls into question these dualisms.Distorted philosophies and theologies lie behind the morality,educational systems,industrial economy,agriculture and political systems of the modern period.Philosophy must undertake a critique of the cultural mind of civilization and constructively revise various understandings.This paper,drawing on the work of Alfred North Whitehead,E.Maynard Adams and Thomas Berry,discusses this work and proposes the field of“process ecozoics.”

Ecozoic Era.;Thomas Berry;E.Maynard Adams;Alfred North Whitehead;process ecozoics;ecological crisis

赫爾曼·格林(Herman F.Greene),美國生態紀協會主席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

李明,北京林業大學人文學院 100083

猜你喜歡
亞當斯哲學人類
呆伯特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人類第一殺手
菱的哲學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給自己一次失敗的機會
給自己一次失敗的機會
給自己一次失敗的機會
大健康觀的哲學思考
人類正在消滅自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