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研究現狀及其前瞻

2014-04-17 07:27李雙根
關鍵詞:符號學政治語言

馬 忠, 李雙根

(蘭州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研究現狀及其前瞻

馬 忠, 李雙根

(蘭州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研究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視角,也是新領域;既是研究思路的轉向,也是研究對象的擴展。目前這方面的研究并不深入,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地位和作用、語言含義和分類、語言藝術特質、語言藝術技巧、語言轉向、語言效果等方面。尚存在諸多研究空間,如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哲學價值、已有理論論述、語言接受心理、語言發展、語言障礙、語言對比、語言運用、語言策略等方面。同時研究范圍和研究方法也需要拓展和轉變,還要借鑒意識形態敘事、政治修辭學、語言符號學等學科資源。

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現狀;前瞻

語言是思想的載體,是語言賦予了思想政治教育意義。20世紀的哲學語言轉向使人們認識到語言的本體地位,語言同樣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解決的最基本問題。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已經具有語言轉向的學科自覺,但主要在提法和語言技巧性上,還沒有深入到價值與交往的層面。因此有必要對當前的基本狀況做一梳理,并對今后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學科借鑒作一思考。

一、我國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研究已有成果

相對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總體研究數量而言,語言研究的數量很少,研究明顯薄弱。目前只有兩本專著:張劍等著的《思想政治工作語言藝術》(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1年版)和劉玉瑛主編的《思想政治工作語言藝術》(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上述兩本著作強調實用性,前者根據黨的思想政治教育歷史與現實的實踐,探討了語言藝術在不同時空、不同情況下的具體應用。后者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具體實踐領域為對象,結合實例進行了分析和具體闡述??梢?,從語言學理論層面進行深入分析的著作十分缺乏。在論文方面,根據CNKI數據庫搜索,1990年至今明確以“思想政治教育”和“語言”為關鍵詞的文章共51篇,這些文章均篇幅小。碩士論文只有2篇:梁光志的《思想政治教育語言藝術研究》(2004)和汪澤洪的《人體語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研究》(2009)。此外,一些著作教材中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觀點很有價值,但這些觀點比較籠統,尚需要進一步展開。

上述成果主要研究以下問題:*參見:何理《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研究現狀、問題與展望》,《思想教育研究》,2009(5)。本文在其基礎上對文獻作了新的分類和完善。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語言地位和作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語言及藝術的重要性已經得到學界認同,很多教材對之都有論述:“語言是傳遞信息、表達思想感情的工具……說服人要借助語言來表情達意?!盵1](p127)“要獲得溝通的最佳效果,必須講究表達的藝術?!盵2](p262)“運用好語言藝術,能有效傳遞思想信息?!盵3](p411)“從方法上看,美育的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盵4](p106)此外,許多學者還根據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缺失問題提出語言的重要性,如有學者指出當前思想政治教育語言在語言關系中過于強勢,[5]有學者認為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科書的書寫語言過于意識形態化,[6]有學者分析了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權力話語特征[7]等等。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語言含義和分類研究。關于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含義,有學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語言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主體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通過一定方式表達出來的指向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話語”。[7]關于分類研究,有學者從文件政策性語言、規章制度性語言和生活交往性語言等方面,[5]有學者從有聲語言、無聲語言、類語言和時空語言等方面(這一分類涵蓋了手勢語、目光語、服飾語等隱性語言),[8]有學者還從教學話語和教育制度話語、有聲話語和無聲話語、研究話語和工作話語等方面進行分類。[9]這些分類越來越細致,但對于分類的標準還需要探討。

三是對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特質研究。有學者從政治目的性、深刻的哲理性、能動的應變性和強烈的宣傳鼓動性等方面,[10]有學者從知識性、靈活性、情感性等方面,[11]有學者從生動性和啟發性等方面,[12]有學者從針對性、親切感、幽默感、邏輯性和感染力等方面,[13]有學者從思想性、科學性、邏輯性、審美性、情感性、教育性、針對性和語境性方面,[8]還有學者從思想承載性、主體主導性、內容契合性[7]等方面進行概括。這些研究對于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很有好處,但需更多與其他語言進行比較。

四是思想政治教育語言藝術技巧研究。當前國內有幾本思想政治教育學教材對這個問題有所涉及和強調,如朱學文等指出“駕馭語言的藝術是教育者的一項基本功……語言表達藝術的基本要求是:語言表達要清晰、流暢,言簡意賅……言語表達要準確、鮮明、生動。音調要抑揚頓挫,富有起伏變化”。[14](p178)“要掌握說理的藝術。語言要生動有趣……熔思想性、知識性、興趣性于一爐,以增強教育的感染力?!盵15](p250)“要講究說理引導的藝術……將深奧的道理講得淺顯易懂,富有感染力和說服力?!盵16](p231)但是上述教材并沒有詳細展開論述。有一些論文或專著單列篇章進行了相對深入的探討,如有學者從規范語言的準確性、文明語言的感染力、肢體語言的實效性等角度,[17]有學者從感情充沛、言簡意賅、生動幽默、關心體貼等角度,[18]有學者從修辭學的角度用實例進行分析。[19]關于語言藝術技巧的研究較為深入,不過更多在經驗層面,今后需要理論提升。在語言技巧研究方面,關于典型案例的分析也很深入。當前已有不少學者對毛澤東、劉少奇、鄧小平、李瑞環等的語言進行概括分析。

五是思想政治教育語言轉向研究。有學者分別從西方現代哲學的語言轉向和馬克思主義的語言觀不同層次,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學科建設、思維方式的變革等具體方面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語言轉向的意義;[20]有學者從哲學認識論和存在論方面進行理解。[21]關于如何轉向,有學者從生活關懷、理論魅力、平等溝通、情感共鳴和實效指向等五個方面,[22]有學者從材料轉述為主轉向理解闡述為主、從集體對象為主轉向對象細分為主、從價值描述為主轉向生活敘事為主、從規范約束為主轉向發展鼓勵為主等四個角度進行思考。[5]

六是思想政治教育語言效果研究。主要是針對思想政治教育各種語言類型的不同效果,如有學者分析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網絡語言的效果;[23]有學者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中人體語言的特殊效果,視其為“進行人際溝通的第二橋梁、解譯內心秘密的密碼、傳遞情感信息的最佳載體、完善教育者人格形象的手段”;[24]還有學者分析了心理咨詢語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問題。[25]

綜上所述,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整體研究,仍然顯得單薄。存在著一些不足:仍然將語言看作內容的附屬品,沒有認識到語言的本體意義;拘囿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缺乏跨學科的研究意識;較多一般性的理論研究,對民族語言特點和民族心理的關注較少;較多靜態研究,將社會心理變遷與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結合的研究還很缺乏;主要從正面進行分析,且多為邏輯演繹法,從語言障礙角度進行實證分析的研究不足;比較語言研究的分析還很缺乏;更多強調語言本身,對于語言運用中的相關要素關注較少;對非主流政治語言的關注較少;多為經驗式的歸納,缺乏語言學研究的科學方法,等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語言未來的研究空間

根據上述成果和不足之處,今后的研究還需從以下幾點加強:

一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語言哲學價值的研究。今后應強化對思想政治教育語言本體價值的研究。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特點還需要準確理解,不僅僅局限于價值性、意識形態性、邏輯性、概括性、說理性等特點,還應當深層思考其與科學語言、日常語言的界限,思考政治語言與文學語言的關系和契合點;應當進一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意義建構價值;應當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傳遞真理、貫徹政策、針砭時弊、交流思想的功能。

二是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已有理論論述研究。更加系統詳細地梳理和分析國內外針對政治語言的論述,如中國古代的文藝修辭理論中語言教化功能的敘述,國外政治修辭學的規勸功能的表述,馬克思主義的語言觀等理論資源的借鑒與挖掘。

三是強化思想政治教育語言運用的接受研究。今后應該深化對民族思維、語言模式和原型的研究,為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氣質奠定理論基礎,尤其是要重視少數民族的語言。并從接受者角度出發,分析接受者性格喜好、文化層次、年齡階段和社會職業,深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接受機制。

四是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發展研究。語言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在變遷中發展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研究應該堅持發展的觀點,關注思想政治教育熱點詞匯分析,從微觀層面研究網絡語言、民俗語言等,從而關注社會心理的變遷。

五是對思想政治教育語言障礙的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語言存在著障礙,這些障礙包括話語失真、理解歧義、審美疲勞等,今后應當在理論層面對其展開研究。

六是對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對比研究。當前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國內的思想政治教育語言方面,對國外的相關研究很少,應當重視國外思想政治教育典范文本,比如美國、新加坡等國家的典范文本。

七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語言運用的其他要素研究。針對當前研究更多的是強調語言本身,對于語言運用中的相關要素關注較少的現狀,今后應當從環境方面如語境、氛圍,主體方面如感染、吸引力,客體方面如理解力、知識結構,過程方面如對話過程中的共情、阻抗、質疑、參與等細微處加以關注。

八是強化語言策略的研究。今后應更加科學、更加全面地提煉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策略,創新具體策略,如復調敘述、視點轉換等。同時應總結現成的語言模式,如對辯證法、統一性、聯系、物質、發展等一些哲學主題的經典表述,以及總結一些具體政策的成功話語,供實際工作者使用。

除了上述研究問題需要關注外,還需要注意研究范圍的拓寬和研究方法的轉變:

在研究范圍上,注重電影、電視劇、民俗文化、文學詩詞等包含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語言,尤其是隱形語言,今后應當將之納入研究視野,這對于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研究很有價值。

在研究方法上,今后應當融合更多的研究方法。如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效果評價、熱點詞的出現頻次,完全可以采用定量方法。再如在藝術技巧的研究中,可將敘述學的方法如敘事聲音、敘事結構引入,特別是研究詩詞話語的政治功能時這種方法更為需要。在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句法分析中,可采用文體學的方法等等。

三、可供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研究借鑒的學科資源

根據前面的論述,思想政治教育語言不但應當做“當前的一個問題”去研究,而且應將之作為一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獨立領域去長遠關注。這樣一來,我們需要綜合語言學、教育學、心理學、傳播學、行為科學等學科領域,進行全方位的跨學科構建。當然上述學科十分廣泛,需要不斷拓寬和交叉融合。就目前而言,以下三個方面的學科資源是最需借鑒的:

(一)意識形態敘事分析

當代意識形態敘事分析嚴格說屬于文學研究的范疇,但對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研究具有重要的啟發和理論支撐價值,因為意識形態敘事分析包含著相當強烈的政治、倫理意味,也就是“‘從詩學轉向政治學’的‘多樣化’、‘解結構’和‘政治化’過渡”。[26](p8)正如費倫和拉比諾維茨提出的觀點,近年來,敘事理論越來越關注歷史問題、政治問題和倫理問題。同時,它又離開其在文學研究中的原始棲息地,以考察其他媒體包括電影、音樂和繪畫及其他非文學領域如法律和醫學。由此可見,敘事學“多樣化”和“政治化”的過渡已引起了學者們的注意。

“意識形態”這個術語由法國18世紀德斯杜特·德·特拉西首次提出,到20世紀50年代,其定義已超過150種。美國學者詹姆遜首次論述了“意識形態敘事”概念:“審美行為本身就是意識形態的,而審美或敘事形式的生產將被看做是自身獨立的意識形態行為,其功能就是為不可解決的社會矛盾發明想象的或形式的‘解決辦法’?!盵27](p67-68)

當代意識形態敘事分析是隨著現代敘事學的發展而來的,敘事學分為經典敘事學和后經典敘事學階段。經典敘事學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受結構主義影響,關注文本內部。80年代以來,敘事學逐步走向后經典階段,在吸收經典敘事學的研究方法基礎上,以開放性姿態,注重社會歷史文化審美和意識形態的研究。敘事學理論家眾多,如索緒爾、列維·斯特勞斯、熱奈特、巴赫金、普洛普、詹姆斯·費倫、布斯、雅可布遜、伊格爾頓、詹姆遜等等。另外,與意識形態分析相關的其他思想家也應受到關注,如海登·懷特、盧卡契、阿爾都塞、??碌鹊??!皬慕Y構主義敘事學對意識形態的拒斥到當代敘事學的意識形態傾向,西方馬克思主義、新歷史主義、后殖民主義、文化研究也在80年代之后進軍敘事學領域,如果把它們考慮進去,意識形態敘事的家族譜系將更龐大?!盵28]

意識形態利用敘事方法無疑能夠鞏固自身的地位,有效發揮其功能。意識形態敘事分析立足于整個社會文化系統研究,表現出對意識形態從表層到深層結構的關注。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研究可大量借鑒其學科成果:

首先,可以更多從意識形態敘事中發掘更為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資源。電影電視、民俗文化等是最為生動的意識形態敘事話語,諸如“紅色傳奇”小說、主旋律影片、國產大片、抗戰題材劇、當代紅色經典充滿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但以往的研究更多將思想政治教育語言僅僅視為理論話語,因此大量的文學、生活語言被忽視。利用這些資源,比理論語言直接闡述更有影響力和教育性。

其次,可以更多關注非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研究。諸如“底層意識”、“工農意識”、“都市欲望”,“消費主義”、“種族意識”、“城鄉意識形態”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應當關注的對象,但是之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研究對此較少關注,而這些正是意識形態敘事的關注點?!耙庾R形態壓抑”尤其是當前應當關注的問題:“文本中的意識形態往往表現為社會沖突或者階級斗爭以及霸權與反霸權的對抗,只不過出于合法化的策略,文本中的意識形態斗爭中那些邊緣的、非主導的意識形態往往采用隱蔽的方式?!盵29]

再次,可以從意識形態敘事策略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語言技巧。如“個人化敘事”策略,我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將國家意識形態轉述為社會個人意識:“主要指涉個人與公共歷史的互動關系……一種以審美形式呈現的個體性的意識形態?!盵30]如當前描述“個人夢”其實就是闡述“中國夢”,說明國家社會的深刻變化可著眼于某一個人、家庭、村落的變遷。再如“視點”的選擇,在思想政治教育語言中,通過變換“視點”,如采取紀錄片采訪的形式,讓旁觀者來說,更顯真實性和客觀性?!耙朁c的意識形態層面與話語層面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我們所知,任何一種語言,都存在諸如褒義詞、貶義詞、雅語、俗語、書面語、日常語,以及社會中不同階層、不同教育背景、不同職業、不同地域等所形成的習語和各種獨特的語言?!盵31]還如意識形態敘事中的文學手法:“當代文學十七年”中“模范人物塑造”、“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模式”對思想政治教育語言具有一定啟發。

(二)政治修辭研究

政治修辭的研究歷史久遠,中西方很早關注政治與修辭的關系。其研究集中在:一是政治修辭與政治的關系。主要有:修辭是如何與政治聯系起來的?修辭給政治帶來了什么影響?政治又給修辭帶來了什么影響?前面所列思想家均有關注。二是對政治修辭要素的研究。指政治修辭過程所涉及的主體、內容、受眾、論據、論證和情景。代表性的成果主要有:亞里士多德的《修辭學》和《亞里山大修辭學》,西塞羅的《論雄辯者》,昆提良的《論雄辯》,勞埃德·比徹爾的《修辭情景》,威廉·A.科維諾(William A.Covino)和大衛·A.喬利菲(David A.Jolliffe)的《修辭:概念、定義和范圍》,昆廷·斯金納的《霍布斯哲學思想中的理性和修辭》,尼古拉斯·杰克遜·奧桑尼斯的《政治與宣傳:引誘大眾的武器》。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研究可以大量借鑒政治修辭成果:

首先,通過政治修辭深化對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規律性認識。以往主要是從心理、認識角度歸納思想政治教育規律,而少有從語言角度進行提煉。其實,諸如“修辭格的應用”、“論證模式”、“文化背景”、“用語框架”等政治修辭的規律透視出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規律。以“文化背景”為例:文化背景實則指語境,李瑞環曾講:“不能用選兒媳婦的標準去選女干部?!盵32](p309)這只有放在中國特殊的文化環境中才能理解?!坝谜Z框架”是指政治語言必須符合受眾的政治心理,因此對少數民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應關注其文化傳統與信仰。

其次,通過政治修辭掌握和提煉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技巧?!扒榫w渲染”(激發和維持受眾的情緒)、“理性訴求”(提供理性論據)、“人品訴求”(利用政治說服中的人品、可信度)都是政治修辭的技巧;再如比喻、夸張、對比、排比等的使用。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運用這些修辭,毛澤東、鄧小平、李瑞環等都創造了語言運用的良好典范。習近平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老虎、蒼蠅一起打”,“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等形象地說明了當前的重大政治問題。

最后,通過對中國古代和西方政治修辭研究,掌握相應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特征。中國是非常重視語言修辭的國度,將中國古代政治話語納入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研究領域很有必要。如《戰國策》、《左傳》、《孟子》中有大量的政治說服與修辭文本,從中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中國氣質”。西方思想政治教育語言也有自身特點,劉文科的《權力運作中的政治修辭——美國“反恐戰爭”》一書從政治修辭學角度分析了美國在“911”之后是如何通過一套有效的語言確立對“反恐戰爭”的合法性建構。所有這些,對于研究西方話語的文化霸權策略,以及如何采取應對措施很有價值。

(三)語言符號學研究

符號學是系統地研究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的學問。西方符號學起源于古希臘的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中國古代詩學、名學等領域也涉及符號學?,F代意義上的符號學誕生于20世紀初,由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開創的語言學研究演化而來,勃興于20世紀60年代,伴隨結構主義思潮風靡全球。符號學的發展有四種模式,即語言學模式(索緒爾)、邏輯—修辭模式(皮爾斯)、文化符號論(卡西爾)、語言中心馬克思主義(巴赫金)。今天符號學已經滲透到其他各個學科和領域里,“符號普遍論”呼聲愈來愈高:“一種看法是一切必須從符號學角度進行研究,另一種看法是一切可以從符號學角度來探索?!盵33](p27)

作為符號學的重要組成,語言符號學的研究受到的關注度最高,研究成果也最豐富。顯然,語言符號學是由語言學與符號學“合并”而來,甚至可以說語言學是符號學的理論根源。語言作為一種最典型的符號,“是表達觀念的符號系統”。思想政治教育語言作為表達思想政治教育符號系統的語言,既具有語言的一般屬性,又具有其自身特有的屬性。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研究可以大量借鑒語言符號學的理論與方法:

首先,借鑒語言符號學理論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認知研究。語言符號學關注的首先是“語言和意義”的關系,“事物的表現形態一般都是某種‘符號’,人的認識活動就是認識各種符號所表示的意義”。[34](p54)在符號的傳輸過程中,對符號真正“意義”的獲得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語言符號所表示的真正的‘意義’,則要通過二次聯系才能獲得,是對第一次聯系后獲得的意義的再一次延伸,是二度符號化的結果”,[35](p162)在思想政治教育語言使用(其實都是符號運用,如黨旗上的簡單標識)中,都包含“語境”、“移情”、“共識”等多種心理認識要素和過程。

其次,借鑒語言符號學理論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接受研究。在接受研究方面,由于語言符號具有冗余性、離散性、曖昧性和多樣性,[36](p23)因此從符號學角度展開這些特征的研究,對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語言效果具有重要價值。如語言符號的冗余性研究中,自然語言都有冗余現象(如交流之前必要的寒暄問候語),運用不當則會造成信息障礙。

最后,借鑒語言符號學理論展開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傳播研究。符號常分為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在交流傳播中兩者同時起作用,具有角色分工和互動關系。同樣,思想政治教育語言除了語義、語詞、結構等分析外,如何利用好非語言符號,對于提升效果很有必要。特別是語言的呈現方式,如文字與視頻、書面語與口頭語等,均與傳播效果具有密切聯系,這方面的研究尚待加強。

[1]黃蓉生.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研究[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楊國欣,江 鴻.思想政治教育溝通論[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

[3]劉新庚.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陳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學[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2.

[5]楊建義.推進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的語言轉向[J].思想教育研究,2008,(12).

[6]郭海龍.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語言學轉向”[J].學術論壇,2007,(1).

[7]董世軍,孫玉華,周立田.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及其困境分析[J].長春大學學報,2007,(1).

[8]梁光志.思想政治教育語言藝術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

[9]吳 瓊.“文本”到“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轉換研究[D].復旦大學,2007.

[10]劉占興.淺談思想政治工作語言特點[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2,(2).

[11]田雅娟,李宏偉.談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語言特點[J].齊齊哈爾師范學院學報,1996,(1).

[12]劉俊英.與大學生談心的藝術[J].思想教育研究,1994,(5).

[13]陳君生.思想政治工作語言藝術探析[J].探索,1999,(2).

[14]朱學文,徐太勇.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

[15]陸慶壬.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16]邱偉光.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7]何干俊.試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語言運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11).

[18]桑東平,蔡麗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輔導員的語言藝術要求[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07,(8).

[19]劉玉瑛.思想政治工作語言藝術[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

[20]劉 偉,安豐科.思想政治教育的語言轉向[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11,(3).

[21]劉慶杰,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語言轉向的多維度理解[J].教育與職業,2013,(3).

[22]邵獻平.語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中介[J].延邊黨校學報,2010,(5).

[23]田 娟.網絡語言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2.

[24]龔競異.人體語言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1996,(1).

[25]何昭紅,梁玉鳳.心理咨詢語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工具[J].高教論壇,2009,(5).

[26]〔英〕馬克·柯里.后現代敘事理論[M].寧一中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7]〔美〕詹姆遜.政治無意識[M].王逢振,陳永國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28]王振軍.從形式主義到現在:意識形態敘事的譜系學[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10,(2).

[29]胡亞敏.論詹姆遜的意識形態敘事理論[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1,(6).

[30]李勝清.個人化敘事的公共意識形態論[J].東疆學刊,2011,(2).

[31]譚君強.論敘事作品中“視點”的意識形態層面[J].文藝理論研究,2004,(6).

[32]李瑞環.辯證法隨談[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33]Umberto Eco.A Theory of Semiotics[M].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Press,1976.

[34]莊曉東.文化傳播:歷史、理論與現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5]李 苓.傳播學理論與實務[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36]齊滬揚.傳播語言學[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郭榮華)

ResearchStatusofLanguageon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andItsPerspectiveness

MA Zhong, LI Shuanggen

(School of Marxism,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Gansu 730000,China)

The research of language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both the new perspectives and the new field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it is both the turn of research ideas and the extension of research object.At present,the research about the field is not in-depth,it mainly focus on the status and role of language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meaning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language,language arts,language arts skills,lauguage turn and lauguage effect,etc.But there are still much developing space,such as the philosophical value of language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existing theory,the acceptable psychology of language,the research of language development,language barriers,language use and language strategies,etc.At the same time,the scope and methodology of research also need to expand and change.We should learn from such disciplines resources as ideological narration,political rhetoric narrative analysis,language semiotics theory,etc.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language;current situation;perspectiveness

2013-11-20

2012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國共產黨思想領導能力建設研究”(編號:12BKS035)

馬 忠(1974-),男,甘肅通渭人,法學博士,蘭州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000-579(2014)01-0027-07

猜你喜歡
符號學政治語言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語言是刀
“政治攀附”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符號學家重返音樂史
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基于符號學的文化衍生產品設計
符號學理論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