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性學習中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配置的思考

2014-04-24 02:39
湖北工程學院學報 2014年3期
關鍵詞:資源配置研究性館藏

胡 蓉

(湖北工程學院 圖書館,湖北 孝感 432000)

1916年,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一書中論證了科學探究的必要性,并創立了“問題教學法”,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學習。60年代中后期蘇霍姆林斯基再次提出研究性學習,主張學生學習應該在教師引導下進行獨立思考、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進行研究學習。到80年代~90年代,德、法、日、韓等國相繼開始注重研究性學習。1999年初,我國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普教所首次正式提出“研究性學習”這一概念,受到了國內教育界廣泛關注。[1]一般認為研究性學習是學生通過教師引導自主選擇并確定研究專題,主動獲取和應用知識并解決問題,糅合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斷等思維活動的復雜的創造性學習過程。其主要特征體現為:過程性,即強調學生通過體驗研究過程,獲得豐富的經驗和情感,這一過程需要通過處理大量的資料來獲取知識、培養能力;專題性,即主要通過專題的方式來達到學習目的,常表現為獨立的專題性研究活動,需要搜集大量與專題相關的資料。[2]教育部在《關于2013年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意見》中,將探索創新人才培養途徑作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提出深入推進高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綜合改革,開展地方高校技能型人才培養試點,加強實踐教學和創新創業教育,而研究性學習則是培養創新創業人才主要途徑之一。大學生的年齡和心理均基本趨向成熟,學習行為具備自主確定目標并可能完成的基本素質,學生在研究型學習中,能獲取起始信息、洞察信息、解決問題并實現信息輸出,從而達到高等教育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目標。

1 高校圖書館在研究性學習中的功能

如前所述,研究性學習圍繞主題展開,是一種過程學習,這實際上與人類知識的形成過程是一致的。人類知識形成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斷累積并對其所獲取的信息處理的過程,通過這一過程獲取的知識印象最深,也最有價值。研究性學習本質上是重復人類知識的獲取過程,而且是要在這一過程中完成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經歷,是一種基于大量信息的學習,能否獲取大量的信息資源是其成功的關鍵。圖書館歷來為知識的寶藏、信息的海洋,高校圖書館同樣如此。

一方面,高校圖書館經過多年的累積沉淀,收集了豐富的實體性文獻信息資源,另一方面,隨著網絡技術、微電子技術在高校圖書館的被普遍運用,還儲存了大量電子信息資源,因此說當代圖書館是紙質實體性信息資源與電子虛擬性信息資源并存的復合型圖書館階段。在我國,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教育部“211工程”院校圖書館文獻資源發展狀況區域對比報告》,2011年我國211高校圖書館紙質資源累積量平均2 556 369冊,其中中文圖書222 943冊,外文圖書326 926冊,紙質期刊合訂本累積量平均為337 010冊,其中中文紙質期刊196 979冊,外文紙質期刊1 430 030冊,學位論文累積量平均值24 467冊(見表1),97.17%的高校圖書館至少擁有一種電子資源(如中國知網,含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中國工具書在線、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中國年鑒全文數據庫、中文世紀期刊全文庫和中國大百科全書數據庫等),40%的高校圖書館至少擁有四種電子資源(見表2)。筆者瀏覽了湖北省二本五所高校圖書館網站,紙質圖書平均擁有119.4萬冊,電子圖書平均76.64萬冊,數據庫平均為22個(見表3)。由此可見高校圖書館資源種類齊全、形式多樣。高校圖書館成為研究性學習開展的主要場所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表1 2011年度我國“211工程”院校紙質資源累積量平均值情況

表2 2011年度我國“211工程”院校購買排名前十位電子資源(%)

表3 2012年度湖北省五所二本院校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配置累積情況

2 調整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配置適應研究性學習

2.1 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配置

高校圖書館館藏信息資源配置,指圖書館按照一定標準,將各種信息資源合理采購、搜集、分布和貯存的活動。[3]在我國,高校圖書館在信息資源配置方面已形成既定模式,沒有考慮研究性學習的需要,因而有必要調整優化其資源配置。

2.2 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配置適應研究性學習舉措

要適應研究性學習的需要,高校圖書館館藏文獻應盡快向探索型、研究型、技術型轉型,把研究性學習類文獻資料作為收藏重點,除了采取調整館藏布局、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加強虛擬館藏建設等措施外,還應注意以下方面:

2.2.1 以辦學定位為基礎,確定館藏重點

圖書館作為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其服務的重點應為學科專業提供系統性和完整性。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不同,培養的人才層次也不同,如211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普通高校主要培養應用型人才,因而各高校在開展研究性學習時的方法模式也不同,學生需要的信息資源的類型、數量也有差異。在有限的經費下高校圖書館應該根據本校辦學定位,培養目標、專業設置和學科建設確定館藏重點,有的放矢。

2.2.2 以文獻載體為標準分類,進行館藏建設

從圖書館發展的歷史看,紙質圖書在知識的傳承時間、傳播范圍上都有其獨特優勢,目前,雖然其重要性在逐漸下降,但學生還是以紙質文獻為主,因此優化紙質圖書配置,是圖書館服務研究性學習在館藏建設的首要方面,這主要體現在內容方面。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主要是直接承接知識,而不是探索,相應地,學生所需的圖書資料一般為學習輔導類和基礎學科、基本原理類,如教學參考書、疑難解答、習題集等,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知識。[4]研究性學習更注重學習的自主創新性,既強調學習過程,又要求學習范圍有所擴大,內容遠遠超出大綱和教材。圖書館需要根據這一特點重新確定圖書配置,內容上將重點放在與知識形成過程的背景材料和相應知識的擴展上,數量上則由于電子文獻的異軍突起,應逐步減少紙質圖書的配置。期刊方面,由于期刊在信息傳播中主要以及時性見長,能使學生及時了解學科研究的最新動向,所以在配置時載體上應以電子資源為主,同時為保證準確性,內容上應以權威期刊為主,數量應該逐步增加。電子資源方面,其信息存儲量大,而且容易攜帶、展示方便,非常適合于研究性教學,因而在數量上應逐步加大配置力度,內容上以研究性學習所需的背景材料為主要方向。

2.2.3 以師生意見為依據,進行館藏調整

高校圖書館館藏應以大學師生需求為最終依據,因此圖書館在制定館藏計劃時應進行讀者需求調查。首先,圖書館應收集各院系的研究性學習計劃和立項材料,了解師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科研方向與目前的科研課題,其次應通過面對面溝通、問卷調查、微信、QQ等方式,作進一步了解。此外,圖書館平時還應注重師生需求的信息積累,可通過師生文獻借閱記錄、上網檢索記錄、科技查新、定制服務等來掌握他們的學術興趣、知識偏好、在研課題、研究方向等。這樣,對于大學師生需要的文獻資源,圖書館應該怎樣配置就不言自明了。

2.2.4 以專題為形式,進行文獻整合

當前是信息爆炸時代,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可信度各不相同,而研究性學習多以專題研究為形式,對文獻資料的需要具有極大的針對性,圖書館必須對各種載體形式的文獻進行整合,形成專題,供給師生。當前文獻信息按載體形式一般分為印刷型文獻、封裝型電子文獻和網絡虛擬文獻等。傳統印刷型文獻以出版物形式存在,主要有紙質圖書、期刊、報紙、圖片、畫冊等。封裝型電子文獻以聲、光、電磁等手段將信息記錄在錄音帶、錄像帶、磁盤、光盤等上,以電子出版物方式存在。網絡虛擬文獻資源指通過計算機網絡傳輸的文獻信息,信息記錄在遠程服務器上即存放在網站服務器里,如清華大學的中國學術期刊網鏡像站點訪問、網上免費信息資源等。這些文獻載體各有其特點。如印刷型文獻數量大,可長久保存,閱讀方式隨意,閱讀體驗舒適;封裝型電子文獻體積小,存貯量大,需要專用軟硬件,閱讀體驗差;網絡虛擬文獻除具有封裝型電子文獻的特點外,還需要連接網絡,其中的免費信息多處于無序狀態,可信度無法確定等特點。圖書館應按照這些文獻載體的特點以及研究性學習的需要,進行整合、加工,形成內容全面、使用方便、分類清晰的POWER或FLASH文檔,通過超鏈接等方式形成相互鏈接的專題文獻資料。

研究性學習是當前高校教學改革方向,是一種基于信息資源的探索式的教學模式。高校圖書館應充分調查,了解研究性學習中師生的需求,采取措施,積極調整館藏結構,為高校研究性學習的成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 考 文 獻]

[1] 王愛芬.國外及我國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綜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8):48-51.

[2] 陳國勝.研究性學習與微生物學教學整合初探[J].高師理科學刊,2008(2):28-97.

[3] 焦志芬,張立肖,鄒華.影響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配置結構的因素分析[J].蘭臺世界,2008(5):64-65.

[4] 李靜.淺析高校圖書館資源的優化與研究性學習的開展[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09(6):41-43.

猜你喜歡
資源配置研究性館藏
館藏
實踐,讓研究性學習課堂精彩起來
學寫簡單的研究性報告
博物館的生存之道:館藏能否變賣?
我國制造業資源配置概述
知還印館藏印選——古印篇
把資源配置到貧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淺談“研究性”閱讀教學
刑事偵查資源配置原則及其影響因素初探
遼寧:衛生資源配置出新標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