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你的產品速死

2014-04-29 00:44
銷售與市場·商學院 2014年9期
關鍵詞:經銷商產品

綜觀國內市場的產品更替規律,你會發現一個十分有趣的現像。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形形色色的新產品上市,商場的柜臺上擺放著的東西琳瑯滿目,由不得讓人贊嘆產品世界的繁榮。但由于一些非正常因素,致使推陳出新的速度越來越快。許多新品,還沒來得及與消費者廣泛見面,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就像風過無痕。

造成市售產品周期短的原因,有許許多多。主要是:研發落后,技術含量過低;價格虛高,市場難以支撐;夸大宣傳,導致顧客逆反;提前催熟,市場過早衰落等等,不一而足。粗略捋了一下,大體有以下十種。

第一,產品先天不足

問題主要來自開發商、生產商。前者,多屬于做法太急功近利,后者,多屬于產品胎里不足。經??吹揭蛸|量問題,被媒體頻頻曝光的產品就屬于前一類情形。比如,嚴重違規添加蘇丹紅等有害色素的事件;因奶粉的蛋白質、脂肪等營養成分含量極低,導致的大頭娃娃事件等等。

廣告高度投放,品牌快速成長,而內在質量卻相應跟不上的問題,比如秦池酒。2.3億奪得央視標王后,創造了供不應求的旺銷局面,結果,大門的右側,卡車排隊提成品酒;大門的左側,馬車排隊送原料酒。明眼人一看便知道,廠方玩得是速配勾兌技巧。盡管,勾兌幾乎是所有酒廠公開的秘密法寶,但到了這種無所顧忌、跑光漏氣的程度,人們難免會懷疑,這種酒到底還有多少獨有的個性科技工藝含量。事情往往就是這樣,當你無視他人的感受時,別人心里相應也就把你劃到視野之外,放棄就成了必然。秦池酒的一夜火爆,猶如曇花現瑞,緊跟著便沉寂無聲,就是最好的例證。

在營銷領域不遵守內在規律和游戲規則,過分人為促控,勢必會揠苗助長,適得其反,就像對孩子過分補充營養,會導致性早熟一樣。恰恰是過分密集的廣告投放,以及人為編纂的大量虛假信息,制造了消費者的驚警心理與厭棄局面。

第二,暴利心態失衡

過去,產品因嚴重短缺,創造出巨大的需求空間;不成熟的消費觀,牽引了巨大的購買力市場。有些市售產品,本來原材料價格十分低廉,制作工藝也不復雜,卻能以超出成本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價格售出。這種暴利狀態,在保健品、藥品、高科技IT產品方面,猶為突出。

長期經受畸形市場的培育,最終造就了許多經銷商扭曲的利潤觀。但現在的情況發生了根本性改觀,在市場力量的調節矯正下,構成暴利的因素漸漸在弱化或消失,平均利潤水平回落,價格體系漸趨合理,這本來是十分正常的事情。這也是國家在經濟制度的設計上,所以要選擇和推行市場經濟,實現新的社會公平的根本目的之一。但在一些人眼里,只要利潤大幅度下滑,生意不如過去好做了,哪怕利潤水平仍然不低于其他行業,心里還是會感到無限失落,心理出現嚴重失衡。因為他們觀察和判斷的標準,依然還停留在暴利的心態水平。

過去,社會上曾經流傳這么一句順口溜,用來形容醫藥保健品的暴利程度:”三個劫道的,趕不上一個賣藥的?!鄙鲜兰o90年代,保健品幾乎等于白粉的利潤。我們知道,即使在歐美那么發達的國家,每年的GDP遞增率,不過3%左右。我國是當今世界上國民經濟高速成長的國家之一,GDP增長率,也不過7-8%。但腦黃金曾達到5000%的利潤增長率。紅桃K、三株都在百分之幾百。實在有悖正常的經濟發展規律。

以前的消費者,經驗不足,心理素質偏低,在購買環節,心情迫切,一般重點是了解功效,不會過多地詢問價格?,F在,逐漸建立了強烈的性價比意識,就像到市場買菜一樣,學會了算細帳,問到的問題,能細到每天花多少錢的程度。高價路線越來越難走。

總的情況變了,利潤下來了,但經銷商的暴利心態還沒放下來。所以,經銷商一邊有感于產品難賣,叫苦連天,一邊抱著虛高的價格不肯撒手??v然國家三令五申,不讓夸大產品功效,并叫停處方藥廣告,但夸大不實之詞,仍然屢禁不止,各地經銷商抱著摟一把是一把的想法,基本上沒停止下來。在這樣的心態支配下,無論經營怎樣的產品,幾乎沒有一種產品不存在現實與期望之間的落差。如果繼續秉持這種理念,很自然會心浮氣躁,總會寄希望于透過頻繁選擇和更換產品,實現巨額利潤。因此,每樣產品都是到市場上晃一圈就消失了。產品的短命,也就不足為奇了。

第三,產品摻雜使假

個別經銷商,出于對抗和超越同類競品的戰略需要,為了取信于消費者,爭奪市場資源,往往會對自己所經營的產品的質量和功效,在宣傳策略上,不惜違規,強行作出具有誘惑力的預期承諾。相應地,他們往往會置科學于不顧,甚至把人的生命安全拋到腦后,對產品的配方成分進行隨意調整改變,有的為了能使藥品起效快,竟然在中藥中擅自摻入西藥等成分,以期能與廣告中的說辭對接,真正體現出超強效果。

比如,在減肥的中藥保健品中添加安定,在治療皮炎的三七粉中加入激素。有的在治療皮膚病的藥物里加入了傷肝成分,釀出人命。我國一例出口日本的減肥品,因添加美國西藥而吃死人,導致國際輿論嘩然,引發訴訟。出口俄羅斯的假酒,勾兌工業酒精,造成消費者失明、神經萎縮、肝臟損害。這也無形中給中國產品的持續進入,制造了壁壘。此類惡性事件的頻繁發生,又怎能不引起廣大消費者的高度警覺與拼死抵制呢?

現實,是最好的老師;教訓,是最好的教科書。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老百姓交了學費,付出慘重的代價,自然會成長,漸漸變得聰明起來?,F在,如果哪個人在老百姓面前,還像以前那樣白話說,他的降糖藥一分鐘起效。那么,預見他這一招注定會失靈,一般都不會馬上掏錢購買。有經驗的還會繼續追問:有無添加什么速效成分?更有甚者,還會威脅說,敢不敢送消協檢驗等令經營人員尷尬的要害問題。這一點,多么像春節聯歡晚會,盡管每屆編創人員的制作水平在不斷提高,但觀眾審美能力也在快速攀升。

現實在強烈擠對假把式,呼喚真水平!如今,已今非昔比。我國經濟空前繁榮,商品越來越豐富,消費者由后臺走向前臺,變為買方市場的主角,開始主導市場。加之,我國日益開放,逐漸融入世界大市場,各國的優質商品大量涌入,消費者選擇余地比先前大多了,眼光越來越挑剔,要求越來越苛刻,也是部分產品不敵競品,從市場快速消亡的原因之一。

第四,承諾不切實際

以藥品的經營為例,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一個人生病,從時間上看,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從原因上看,不一定是單一的致病因素。生病的基本規律是,往往由量的積累發展到質的變化。以脂肪肝為例,回頭看,多數患者與經常大量應酬、飲食無節有密切關系。特別是頻繁飲酒,過量飲酒,甚至酗酒,長期以往,嚴重損害了肝臟功能。但是,商家為了引起消費者興趣,不切實際地過分強調產品的超強功能,本來需要幾個月才能好轉、半年到一年才能接近治愈的病,夸大為只需要幾天就能徹底去根,把老百姓的胃口吊得老高。

一家賣骨病的藥,嚷嚷3分鐘止疼,7天去骨刺,一個月徹底根治。顯而易見,這是違背醫學常識的事情。這種說過頭話的情況絕非個別現像,患者實際服用之后,難免會大失所望。在消費者心里,承諾與結果不一致,期望值與實際療效反差大,就把你叫做惡意“欺詐”。人常說,不平則鳴。消費者的一肚子不痛快沒法得到平復。就會演變為四處奔走相告,散布敗壞經銷商名聲的壞話,而且,恨不得一夜之間街坊鄰居都知道,負面效應剎時彌漫,好端端的市場,頓時被攪得放了氣,變成一盤散沙??芍^,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細細想想,患者的喋喋不休,也只是為宣泄一口惡氣。至于產品本身所起的積極療效,他們還是心知肚明的。僅僅是對商家夸大其詞、預言未能如期兌現的一種回擊而已。到頭來,此類觸犯眾怒的產品,很可能像電腦里清除“垃圾郵件”一樣,被徹底清理出市場。

第五,嚴重廣告欺詐

在產品方面,如果稍微留意一下,各種媒體上的藥品、保健品、化妝品等的廣告,幾乎清一色的都冠以特別誘人、令人怦然心動的名詞——新研制、新上市、新技術、高科技、祖傳秘方、宮廷御用、國外技術、頂級先進、名人使用、立竿見影等等。本來是一個上千年的傳統普藥,換一個包裝、換一個商標,制造一個虛假概念,搖身一變,一個新藥就出籠了。給人的印像,好像該技術早已開始秘密研發,該產品早已有人使用受益,只是剛剛在國內大面積推行,此時購買,恰逢其時,屬于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先知先覺者,占盡先機,何其妙哉!

在社會資源的使用方面,許多經銷商在產品上市前的策劃包裝上,竭盡組織和動員各種積極力量之能事,為自己經營的產品造勢。如請知名演員、明星、專家、巨賈政要等佐證產品功效,把產品論證會、鑒定會等開到人民大會堂等著名場館,通過移花接木來增加其權威性,奠定信任基礎。竭力忽悠,夸大其詞,把產品說得天花亂墜,以混淆視聽、奪人耳目。

但是,世間的萬事萬物十分微妙,常常表現出假作真來真亦假的規律。特別是,當佐證模式化、證人臉譜化、證言臺詞化、場景舞臺化的時候,這種無度濫用、幾近掠奪性地攫取和使用社會資源的直接后果,將適得其反、效應遞減。老百姓不僅不再相信這些別有用心的表演所傳達的內涵,還移恨于演員等名人,對他們的出場普遍反感和懷疑,也殃及原本在老百姓心目中具有崇高地位的、正規高級機構的形像和信譽。

第六,破壞性的開發

做過市場的人都知道,一個產品上市,它的生命周期,會經歷從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到衰敗期全過程。近幾年,這四個時期幾乎都不存在了。大家都不愿意遵循市場規律和游戲規則,一上來就超強賣貨,對原始市場的潛在購買力存量進行掠奪性開采,殺雞取卵、竭澤而漁。人為地把一個可以取利10年的好市場,在半年之內就給浮光掠影地草草開發完畢。在短視癥指引下,都競相扮演撇浮油的把式,對市場構成極大的破壞力。

眾所周知,煤礦采煤的同時,要回填土,打頂板,防止塌方,以利回采,最大限度地延長采掘時間,盡可能地提高資源利用率,避免方法不當造成的浪費損失。油田開采也是同樣道理,邊抽油,邊注水,油嘴還要控制采油速度,保持進出平衡,防止節奏過快,造成油井坍塌,影響持續開采。經濟發展也講求宏觀調控,預見通貨膨脹,就銀根緊縮;預見經濟疲軟,就投資拉動。最終目標是,保持經濟運行的健康平穩,延緩或避免經濟危機的發生,減少對經濟的震蕩和對社會的沖擊。

經驗表明,一個短促突擊的產品,在市場上行將消亡之前,就猶如人在臨咽氣之前的“回光返照”一樣,總要做最后的掙扎,多數是采取集中大幅度降價的惡性方式退出市場。臨死前,狠狠咬一口其他同行。有一個500元/件的產品,一夜之間急劇降至80元,誘導瘋搶,直接導致同類100元/件以上的產品無法在市場上再進行銷售,對該行業造成的致命硬傷,久久不能彌合,拉垮了行業整體存活能力。

第七,生產、營銷脫節

首先,從大面積來看,由于經濟界尚未普遍形成“產學研”、“科工貿”一體化企業格局,因而,一般生產性企業,都不具有自主研發能力,新產品多數是花巨資向開發商購買,加上生產成本費用,交給總代理時,價格往往已經挑得虛高。開發商與生產廠商之間的這種獨立的利益機制,抬高了與市場進行價格對接的門檻,在競品充斥的市場環境下,新產品進入阻力相當大。

其次,盡管研發與生產環節銜接有問題,但最要命的,是生產與銷售環節的嚴重脫節。主要是,由于生產廠商不太懂產品的市場運作,在評判自己擁有的每一款產品的市場潛力、前景預期時,往往與極具一線實戰經驗的經銷商的眼光有較大出入。通常,廠商會把自己不太看好的產品,以較低價格,提供給經銷商。但是,一旦看到市場火了,馬上就眼紅,覺得當時給虧了,想反悔,就琢磨怎樣收回來,換馬為生產廠家自己親自來操作市場。如果一試不爽,無法把整個市場收歸己有,就暗地里放水,或竄貨。由于廠家屢屢不遵守契約,失信于經銷商,搞得經銷商膽戰心驚,惶恐不安,生怕哪天被收走經銷權,落得像紅樓夢里的趙姨娘那樣只能生孩,不能當媽的悲慘境地。其結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經銷商的應對妙招,就是把本來屬于“種果樹”的長線獲利生意,不得不急功近利地改成了“打野豬”的短線交易。熱衷于抓住機會,撈一把是一把,再也不想對維護品牌去盡什么責任,也不再對與廠方共同培育市場、聯合打造未來寄予什么希望了。在腹背受敵、兩頭擠對的環境條件下,以一副準備隨時撤退的架式作戰,哪里敢期待他們從長遠出發構筑工事。

生產與經營,是一對唇齒相依的孿生兄弟,本該屬于明確分工、密切合作的戰略伙伴關系。其實,誰都明白互相配合,就雙贏;相互拆臺,就兩敗的道理。之所以經常上演合作不到頭的悲劇,說明合作者現有的人生理念、價值觀、合作意識、制衡措施等,與市場的要求還相距甚遠。實踐中,許多合作都還是建立在對合作者的感性了解基礎上,憑各自的覺悟和自律來維系脆弱的合作關系。目前階段,生產商與經銷商之間的合作,存在的最大雜音,是雙方經常相互猜忌、戒備、提防,合作尚未走上法制軌道,就開始了相互拆臺,給市場埋設隱患,待矛盾爆發之日,也就到了產品退出市場之時。

實踐證明,道德標準和市場規則完全是兩碼事。單靠人品作事業支撐,是危險的游戲,具有極大的人格風險。對此,在實踐中,我們摸索出一點相對科學合理的改進建議,可供參照。即,假如能夠把品牌歸經銷商,產品歸生產商,分開管理,對長久建立符合雙方根本利益、彼此依賴、有效制約的安全合作機制,非常有益。至少眼下來說,比較符合當前的實際情況。

第八,賭博心態作市

在不夠規范的市場里,往往伴隨的是不規范的經營行為。國內的企業普遍家底薄,基礎脆弱,因而在一些商家眼里,特別是處于原始積累期的商家眼里,一個產品,近似一個賭注,一個新產品上市,無異于一場賭局的開始,或多或少持一種:一把定輸贏、決勝負、論成敗的賭徒心理。如此,何以能夠以平和的心態,去創建可持續發展的經營局面呢?在這樣的急發財思想指導下,經銷商慣見的手法不外乎以下兩種:

一是不擇手段、孤注一擲。他們不是去腳踏實地耕耘,為持續開發打基礎,而是醉心和采信希特勒式的“閃電戰”策略,在對市場發起沖鋒之前,一門心思為產品嵌入市場找亮點,找說法。一旦敲定,他們就會不遺余力地投入,挖空心思地鉆研市場經營之道。他們會用足所有工具,動員所有力量,進行強攻強為,人為操控,一過性搶掠市場。內蒙軍團就特別擅長這種打法,與其他經營團隊相比,常常表現出卓越的市場攻克能力。

二是倚重廣告策劃。按照常識,凡無長遠打算的,相應也不會做什么戰略規劃。賭,就會格外重視賭技。操盤術,自然就成了制勝法寶。但是,當今社會,老經驗急劇貶值,完全靠個人拍腦袋掏點子的決策方式,正在快步成為歷史,市場一天比一天難做。情勢所迫,營銷策劃業被空前強烈的需求所召喚,浮出水面,迅速成為經銷商的錦囊與舟船。經過精心策劃的一個貌似強勢的產品,往往能以急風暴雨式的氣勢席卷上市,這是那些未經策劃的產品根本無法比擬的。但這種人為的炒作,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切入市場之后,能快速收割首批自然成熟的消費者,然后馬上雨住云收,轉眼消逝得聲息全無。

第九,求急功、謀近利

發達國家的市場經濟,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無論研究開發、生產制造、營銷推廣,還是消費者理念、科技素質、安全意識、鑒賞能力等,都已呈現相互適應的成熟形態。比如,消費者十分在意產品的科技含量、性價比、品牌知名度等要素等。相應地,一個新產品的問世,也會慎之又慎,從立項、可研、論證到具體準備,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來醞釀完成。先要經過歷時幾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調研,還要經過較長期的研究開發,耗資幾千萬,有的多達幾個億。這種巨大投入、長期投入、審慎原則,既是長遠戰略的體現,更是經濟實力的體現。

相比之下,我們的企業卻是另一番情景。一個新產品,從創意策劃到上市,常常只需三個月的時間。對價格體系、包裝策略、銷售模式、傳播形態、后續服務等,基本不去細推敲,定個大譜,就草草上馬,投入市場運行。結果,大量隱患留給市場,各種問題陸續暴露,麻煩層出不窮,經營者焦頭爛額,消費者一肚怨氣,經營狀況有時會十分窘迫,甚至難以為繼。事實證明,經銷商目光越短淺,心態越浮躁,產品越短命,銷量越會急速走低,短時間就有可能陷入惡性循環。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回過頭來看,要真正推廣成功一個產品,確需付出極大的努力,不免要脫皮掉肉。如果基礎做得扎實、牢靠,精心培育,悉心維護,用心經營,后期就會越來越省心。幾年下來,利潤回報會很豐厚。如此淺顯的道理誰都明白,問題在于經銷商們,已習慣于固定的思考方式,特別是渴望一蹴而就的快速成功欲望太強烈了。

人們常說“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經營領域的這個弊端,所以難除,關鍵還是兩條:一方面,許多經銷商對“游擊戰”轉變為”陣地戰”的戰略意義看得不是很重,自覺性、緊迫性不夠;另一方面,可能萬事萬物發展的一個普遍規律都是不到“行至水窮處”,恐怕就達不到“坐看云起時”的境界。土話叫不見棺材不落淚。說得再直白點,實際上就是因為,目前流行的這種“急火快炒”式的粗放經營方式,還能夠較快見利,還沒有落到山窮水盡實在走不下去的絕境。

第十,戰略方向失誤

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1.產品選擇。在計劃經濟時期,物資奇缺,根本無法去考慮滿足人們的需求,只能是有什么賣什么。在市場經濟時期,尤其是現在,產品極大豐富,要什么有什么,任何一個新品上市,其著眼點,必須或者首先應該關注市場需要什么,需要什么就上什么。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最大程度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經濟,不然,同類同質的產品太多,會大大限制和削弱新品的競爭能力??墒?,經銷商的思維正好相反,他們基本不去深入研究市場里隱含的規律,選定新品時的導向和決策依據,大多時候是參照周圍正處于熱賣的產品,及其多年在市場上成功打拼的個人經驗,看見哪個旺銷,就傾心于哪個,跟風,扎推,寧掠熟地,不攻新城。

比如,人們反映膠囊劑型的療效好過沖劑,就有可能一古腦兒上膠囊。只要是處于旺銷狀態的,就認定它能掙錢,當即拍板,使勁往里擠。當然,進入業已驗證過的成熟市場,比開發陌生市場風險要低,成功概率高。但拼搶市場的代價,其實一點也不比自主發現和開發新市場小多少。

2.時機選擇。社會在前進,市場在變化,機會是動態的,不停地生滅。能夠敏銳感知市場變化,及時準確捕捉機會,就是運氣。錯過機會,再進入市場,說不定撞到的就是死穴。

又比如曾經的羊胎素,由于商機把握得好,上市之初就風靡中國。當時,打一針就得花幾萬元?,F在,保健品琳瑯滿目,具有相同或接近功能的產品大量面世,如果選擇此時上市,顯然已失去了最佳時機。正是時機這一因素變遷,令同一種產品發生了天壤之別的投放效果。

捕捉商機,需要獨到的眼光。如果只注重低頭拉車,不注意抬頭看路,就無法高瞻遠矚,總攬全局,時常會事倍功半,很不經濟,有的還受害。

猜你喜歡
經銷商產品
從靈感出發,邂逅好產品
30萬噸魚料市場,600經銷商如何從中取勝?圈中人有話說
走訪逾100家經銷商門店,深入一線了解漢川養殖戶經銷商的真實需求
拒絕平凡,如何讓你的產品變“有趣”?
百萬級水產經銷商是怎么練成的!哪種經銷商最受廠家青睞,最易獲取資源?
經銷商名錄
經銷商名錄
2015產品LOOKBOOK直擊
1
新產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