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水泥熟料與輔助性膠凝材料的優化匹配的探析

2014-05-04 10:20黃玉亮
建材發展導向 2014年2期

黃玉亮

摘 要:低熟料用量、高性能復合水泥具有良好的體積穩定性和耐久性,其主要原因是:復合水泥的水化產物多為外部水化產物,引起的化學收縮較小,K+、Na+進入 C-A-S-H凝膠層間,水化產物層間結合力增強,從而提高了水化產物抵抗體積變形的能力;水化早期少量水泥熟料水化,使漿體逐漸硬化(漿體結構形成),后期水化持續進行且速率較大(礦渣開始水化),大量水化產物填充于漿體孔隙中,使漿體結構較為均勻、密實,漿體內部應力較小且分布均勻,從而改善了復合水泥漿體體積穩定性和耐久性。

關鍵詞:水泥熟料;輔助性膠凝材料;優化匹配

目前,我國已將“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和“可持續發展”定為現階段的基本國策。水泥混凝土用量大、用途廣,是我國基礎建設的基本建筑材料,短時期水泥混凝土無法替代。如何在降低水泥工業資源和能源消耗、減少碳排放量的同時,生產大量高性能水泥,已成為我國亟待解決的問題。利用冶金工業廢渣、燃煤灰渣等工業廢渣生產復合水泥,受到世界各國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是水泥工業發展的方向。

1 水泥熟料與輔助性膠凝材料的優化匹配原則

1.1 眾所周知,膠凝材料的水化活性由其固有活性和粒度決定

雖然膠凝材料的固有活性無法改變(與其礦物組成、冷卻方法等因素有關),但可通過調控膠凝材料粒徑的方法調整膠凝材料的水化活性。當膠凝材料水化活性過高時,膠凝材料與水拌合后快速水化,使水泥的標準稠度需水量增加、漿體結構不密實,甚至導致水泥漿體過快凝結、流變性能及體積穩定性變差。當膠凝材料水化活性過低時,雖然其需水量較低、漿體堆積密度較高,但顆粒水化較慢,漿體中水化產物數量較少,顆粒間粘接較差,導致水泥的凝結時間較長、各齡期強度較低。若根據膠凝材料的固有活性,通過調控膠凝材料的粒度范圍,將其水化活性控制在某一范圍內,使膠凝材料在水化初期不至于過快水化,又能夠在一定時間內高效水化,可達到降低復合水泥需水量、提高硬化漿體性能的目的。目前,普遍認為中粒度區間硅酸鹽水泥顆粒的膠凝性較好,但具體粒徑范圍尚不明確,而對輔助性膠凝材料的使用則更為盲目,已有研究尚未涉及輔助性膠凝材料高效利用的概念。

1.2 水泥熟料與輔助性膠凝材料的水化程度

為保證水泥漿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和較高的堆積密度,膠凝材料 60min(水泥混凝土拌合、成型期)水化程度不宜過高。為使膠凝材料具有正常的凝結時間,其 60min水化程度也不能過低。因此,膠凝材料拌合期的水化程度應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為充分發揮膠凝材料的膠凝性能,膠凝材料的后期水化程度越高越好。因此,理想的膠凝材料應具有較低的 60min 水化程度、較高的 3d 水化程度和非常高的 28d 水化程度。

1.3 水泥熟料與輔助性膠凝材料的膠凝能力

膠凝材料漿體主要是由固體顆粒和拌合水組成,膠凝材料的標準稠度需水量越高,則膠凝材料漿體的堆積密度越低,各齡期的孔隙率越高。因此,膠凝材料的標準稠度需水量可認為是其引入孔隙能力的一個指標。眾所周知,膠凝材料的水化過程是固相體積膨脹,水化產物逐漸填充漿體中孔隙的過程。所以,膠凝材料的水化程度可視為其填充孔隙能力的一個指標,即:水化程度越高,對孔隙的填充能力越強。因此,膠凝材料的膠凝能力取決于其引入孔隙和填充孔隙的能力,可量化表征為其水化程度與標準稠度需水量之比。

2 水泥熟料與輔助性膠凝材料初始漿體結構的優化匹配

2.1 水泥基材料(粉體)常用顆粒級配模型

關于水泥顆粒分布與性能的關系,中外學者和專家做了許多研究工作,在理論和實際應用中取得了許多成果,提出一些堆積模型。1968 年 Taplm提出顆粒分布在水泥水化模型中的重要作用,指出水泥顆粒分布對水泥和混凝土性能有很大影響。在現有理論模型中,假定粉體顆粒為剛性球體,且無論顆粒大小,只考慮重力對顆粒堆積的影響。但在實際情況下,水泥粉體的堆積狀態往往還受顆粒分布、形狀等參數的影響。

2.2 “區間窄分布,整體寬分布”顆粒級配模型

(1)按照 Horsfield 模型(間斷級配緊密堆積模型)的要求,若膠凝材料顆粒的最大粒徑為 80?m,各級填充粒徑應分別為 33.12?m、18.00?m、14.16?m、9.28?m、5.80?m和 2.40?m。為便于操作,各級填充粒徑簡化為 63?m、32?m、16?m、6?m、3?m。

(2)按照各級填充粒徑,將膠凝材料劃分為 5 個區間,分別為 0~4?m、4~8?m、8~24?m、24~45?m、45~80?m。各區間顆粒分布應較窄,且集中于相應填充粒徑的周圍,以消除小顆粒填充過程中引起的“松動效應”及大顆粒填充過程中造成的“擠開效應”,從而獲得較高的堆積密度。

(3)為在不增加顆粒整體細度的前提下實現漿體的密堆積,復合水泥的顆粒分布應接近 Fuller 分布?!皡^間窄分布,整體寬分布”模型的顆粒分布參數及各區間顆粒含量(由Fuller 分布計算)。Powers、Frigione、許仲梓、Sprung 和 Locher 等人研究了顆粒均勻性對膠凝材料水化性能的影響。試驗結果一致表明:顆粒分布越窄,水化愈快,強度愈高。因此,“區間窄分布”不僅有利于提高漿體的堆積密度,更有利于各粒度區間膠凝材料水化性能的發揮。

3 水泥熟料與輔助性膠凝材料粒度區間與組成、性能的關系

眾所周知,膠凝材料的水化活性不僅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固有活性,還與其粒度、比表面積和表面性狀等有關。眾多學者對硅酸鹽水泥粒度區間與組成、水化性能的關系進行了較多研究,但不同研究者得出的結論有所差異。Taylor 認為隨水泥粒徑的減小,C2S 與 C3S 含量之比逐漸增加,C3A、C4AF 含量變化較小。FM Lea 則指出在中粒度區間 C2S 與 C3S 含量之比最大。Tsivilis 指出,增加<3?m 水泥顆粒含量可提高水泥的早期強度,但會導致需水量增加、漿體流變性能及體積穩定性變差等問題,因此,<3?m水泥顆粒含量應控制在 10%以內3~30?m 水泥顆粒對水泥強度起主要貢獻,水化 28d 后顆粒僅發生表面水化,該部分顆粒水化程度非常低,對水泥早期和后期強度的貢獻很小。此外,硅酸鹽水泥的粒度還對硬化漿體的微觀結構、水化放熱、孔隙率、滲透系數、體積穩定性等性能影響顯著。

參考文獻

[1] 劉猛,李百戰,姚潤明.水泥生產能源消耗內含碳排放量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2011,34(3):116-121.

[2] 劉秀麗.中國水泥工業低碳排放技術現狀與發展中國水泥工業低碳排放技術現狀與發展[A].中俄水泥峰會[C],北京,201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