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改背景下校本研究的路徑

2014-05-14 11:57胡顯強繪圖鄭怡
中國西部 2014年29期
關鍵詞:校本成果新課程

文/胡顯強 繪圖/鄭怡

校本研究在英、美等國是伴隨著“教師即研究者”運動于20世紀60年代前后興起的。我國校本研究是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所興起的學校教育研究的一種范式。它以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教育活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及學校發展的實際需要為選題,主要由學校一線教師參與,并將研究成果直接運用于教育教學與學校建設活動。校本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定量的研究,如教育測量、教育評價、調查問卷等;定性的研究,如教育敘事、案例研究、教育日志等。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推進,校本研究也受到越來越多學校的關注,不少學校開始積極嘗試校本研究,創造性地開展校本研究工作,使校本研究成為新課程改革的“助推劑”。由于校本研究重在“關注小現象、發現小問題、提出小策略、撰寫小文章”,其選題實在、針對性強,入口小、容易上手,周期短、便于在教育教學的同時投入研究工作,成果靈活短小、方便呈現,可供不同需要、不同閱讀習慣的人選擇閱讀、推廣,所以,校本研究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歡迎。

但是,在推進校本研究過程中,還有不少盲區,例如學校認識不到位,導致校本研究有如霧里看花而無法開展;不知道如何研究,導致“蜻蜓點水”而無法深入;選題過大,導致“老虎吃天”,無法完成;不知怎么提煉研究成果,導致有如茶壺里裝湯圓,有貨倒不出;沒有相關的支持平臺,導致“‘做’與‘不做’一個樣”;無成果推廣意識,導致成果有如窈窕淑女,待字閨中。

本文擬就學校如何引領,選題如何擬定,研究如何落實,成果如何提煉,支撐平臺如何搭建,研究成果如何推廣等問題探討如下。

探實質、巧重視、實培訓,使校本研究在學?!鞍布衣鋺簟?/p>

探研究實質。根據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新課程理念、課程資源開發利用,新課程下的學校特色、學校管理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新課程中小學學校實際、教師實際、學生實際等,提出一個在本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需要解決的、有一定價值的、能夠解決的共性問題,然后了解該問題的現狀,探討適合于本校的解決方法及分析所能達到的預期。一批人圍繞這個對學校、教師、學生有益的選題,堅持去做,通過一段時間不斷地實踐、總結、反思、改進、運用,得出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做校本研究。

領導巧重視。解決新課改背景下學校的實際問題是校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一批人圍繞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選題,圍繞一定的目標,在一定時間內堅持去做,以達到預期的目標。因此,研究的成果能有效推動新課程改革,推動學校的工作。不少學校領導重視教育科研工作,就是認識到校本研究的重要性,然后,巧妙地將校本研究納入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使校本研究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與教育實踐相結合、與學校管理相結合。有了學校領導的重視,校本科研就有了深入開展的可能。

做實研究前的培訓。明確了校本研究的實質,領導對校本研究給予了重視,接下來就要帶領教師參與校本研究。在校本研究的起始階段,由于認識的問題,教師對校本研究缺乏參與的積極性:有的教師認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本來就夠辛苦的,沒有多余時間做校本研究;有的教師持無所謂的態度;有的教師因不會做而放棄做校本研究。因此,學校要加強對校本研究的引領培訓工作,可以是學習相關的理念,學習研究的方法,或是學習外地的先進經驗等。

提出微觀的、需要解決的、能夠解決的問題,使校本研究能“腳踏實地”

中小學校本研究的選擇,既可以是新課程改革中單個學科教學,也可以是圍繞教育活動的教學;既可以是資源開發與利用,也可以是學校特色項目打造;既可以是學校內部管理的,也可以是家校結合的等等??傊?,只要是圍繞學校、教師、學生等與教育教學相關的、需要解決的、能夠解決的、細小的、微觀的、實踐層面的問題,皆可以成為學校的校本研究課題。在實施過程中,可以建立問題庫,然后“聚焦定點、縮小范圍、小題小做”,確立研究課題,開展研究工作。

“常規教學+常規活動+專題活動”的“兩常規、一專題”的校本研究模式,使校本研究有規可循,并在規定動作中“百花齊放”

常規教學系校本研究的“主陣地”。中小學校本研究是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產生,其解決也必將是回到教育教學活動場景中去,特別是有關學科教學的校本課題更是如此。因此,很多校本研究都要通過常規的課堂教學活動來實施,狠抓常規的教學活動,在常規教學活動中解決問題就成為課題研究的一個重要實施路徑。常規教學適宜以班級為單位、以小組為單位、以一些典型的個體為單位,創造性地開展活動。當課題研究得以立項,就要在實際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去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常規活動系校本研究的“助推劑”。還有的校本研究要通過一些活動在較大的范圍內定期不斷推動,這就是常規活動。常規活動可以是以學校為單位、以年級組為單位、以班級為單位,是基本定時、定主題、定范圍舉行,常年舉辦。有的還形成特色,成為學校的一個亮點。特別是新課程改革中,特色學校的建設被提到了議事日程,常規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學校特色課程、特色教師、特色項目的形成,促成學校綜合特色的形成。因此,常規活動既是推動校本研究的一個有效舉措,又對特色學校的建設有助推作用。

專題活動系校本研究的有效補充。在校本研究過程中,各種問題也時有出現,有的可能無法在常規教育教學活動中得到有效解決。此時,需要根據問題的實際情況,通過一些專題的活動來探討問題的解決方案。而這些專題活動,是針對這些問題臨時舉辦的,不定期舉辦的。由此可以看出,專題活動是校本研究的有效補充。

成果呈現靈活多樣,使本土教師在“正能量”中不斷吸收營養

研究成果如何表達、如何提煉、如何行文是校本研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也是教師茫然的問題所在。很多教師研究起于教學實踐,而止于成果提煉,永遠徘徊于成果的門外。校本研究能有效打破此尷尬局面,其成果可以是論文,可以是故事;可以是方法,可以是策略;可以是案例,可以是軟件;可以長篇大論,也可以短小精悍。成果的靈活呈現,能有效激發教師的校本研究熱情,研究者及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選題、特長和喜好等靈活選擇研究成果給予提煉表述,從而為本校積累深厚的校本研究“沃土”,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選擇、取長補短、提升自我。

構建相關支持體系,使校本研究在“正氣場”中“落地生根”

搭建平臺。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開展校本課題研究,學校還要給課題研究搭建一定的平臺,創設相應的環境,為課題研究提供方便。特別是渝東南貧困山區,與重慶主城及其他一些地區的教育還有很大的差距,學校一方面可以通過與主城或者其他地區學校結對幫扶,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或者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學習提高;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教研組、年級組,搭建由名師、骨干教師、優秀教師組成的團隊等開展校本研究工作。

激勵機制。有了一定的平臺,學校還要出臺相關的政策,可以是學習培訓的支持,校本研究時間、經費的保障,也可以是評職晉級的優先考慮等。這樣,可以使教師有能力、有時間、有空間、有熱情參與到校本研究工作中去。這些機制與政策的落實,讓校本研究的開展有了必要的保障,能助推校本研究的正常開展。

制度保障。要使校本研究有章可循,形成常態,還需要把這些政策形成相關制度,這些制度包括校本研究立項制度、過程管理制度、結題評審制度、成果評獎制度、成果推廣制度等。營造“做”與“不做”不一樣,教師積極參與校本研究的氛圍,使校本研究規范開展、持續開展,并形成常態,形成良性循環的態勢。

加強成果推廣行為,使“草根研究”成就“本土教師”專業發展

酒好更要巷子淺,新課程改革中校本研究成果出來以后,及時將成果在學校推廣,不斷改進。時機成熟,還可以將研究成果在校外更多的地方推廣,使校本研究成果不斷得以豐富。同時,也使校本研究成果產生更大的輻射作用,從而為教育教學服務。這些推廣活動,可以是評獎的形式,現場研討會的形式,還可以是網絡網站、博客的形式。通過推廣活動,一方面使優秀成果得以在更大范圍內為教育教學服務;另一方面,進一步激發教師研究熱情;再者,成就教師職業夢想,使“草根研究”助推“本土教師”的專業發展。

猜你喜歡
校本成果新課程
2021聚焦新課程 專注新高考 歡迎訂閱全新《新高考》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打造
驗收成果
高中地理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以閩江環境保護校本開發為例
新課程對教師的新要求——兼談語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工大成果
《紅樓夢》(新校本)
《紅樓夢》(新校本)
點校本《史記》中的“曆”字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