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的亞太版“離岸平衡”戰略

2014-05-14 16:53何亞非
中國新聞周刊 2014年32期
關鍵詞:亞太離岸大國

何亞非

最近,奧巴馬總統在公開講話中表示要對中國采取“強硬”態度。美國在中日釣魚島問題上支持日本,在南海問題上縱容越南、菲律賓與中國對抗,并提出針對中國的所謂“凍結現狀”的方案。不久前,美國還與澳大利亞簽署新的《駐軍地位協定》,為美在澳達爾文市駐扎海軍陸戰隊和海軍使用澳港口提供了法律依據。這些舉措是美國積極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延續,更反映出美國在全球地緣政治中扮演“離岸平衡者”的理念。這一理念,是其“進攻性現實主義”對外戰略思想的核心。

什么是“離岸平衡”呢?哪些國家扮演過“離岸平衡者”的角色呢?

歷史上,只有英國和美國。英國自然已是“明日黃花”,不必再提。美國仍然是積極的“離岸平衡者”(或稱“離岸平衡手”)。

美國對海外干預有兩種模式:一是全面布局,充當世界警察;二是“離岸平衡”,有選擇地直接或間接干預。在經歷伊拉克、阿富汗兩場戰爭后,美國老百姓大多不再支持它全面卷入世界各地的沖突?!半x岸平衡”隨之流行起來。從干預性質看,兩者一樣,只是后者手法更為巧妙。

“離岸平衡者”( offshore balancer)是“進攻性現實主義”( offensive realism)代表人物米爾斯海默教授提出的地緣政治概念。在他的成名作《大國政治的悲劇》一書中,米氏根據中美地理特點、地緣政治現實以及美對華戰略判斷,得出美需要遏制中國崛起、并充當“離岸平衡者”的結論。

“離岸平衡”在二戰之后逐步成為美國家安全戰略的核心思想。從字面上看,“離岸平衡”是指美需要保持歐亞大陸各大力量之間的平衡,避免該板塊上出現能挑戰美國全球霸權的“競爭者”,以確保美本土安全以及美在全球的領導地位。而“亞太再平衡”戰略,則是美從“離岸平衡”思想出發,根據亞太形勢變化,特別是中國發展壯大的現實,提出的亞太離岸平衡新版本。

美是搞地緣政治平衡的老手,深明其道。美亞太版“離岸平衡”與傳統意義上的“離岸平衡”是有區別的,也較通常的“離岸平衡”更加復雜、更多層次。

近年來,美國將中國視為正在東亞崛起的競爭對手,開始改變對華“戰略模糊”政策,實施以遲滯中國發展為主要目標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毋庸置疑,這已經破壞了亞太的力量均勢,給中國周邊安全環境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也對中美關系的走向產生了“逆推力”。

從全球和歷史視野來觀察美國“離岸平衡”戰略的運作,可以對美國“亞太再平衡”有更清晰的了解。

一是“隔岸觀火”。許多地區的動蕩、戰亂背后,都有美國的“離岸推手”。

最為突出的是中東地區。在兩伊戰爭中,美國支持伊拉克打擊伊朗,伊拉克在薩達姆統治下坐大,美又找種種理由對伊拉克發動戰爭,推翻了薩達姆。如今面對伊拉克混亂局面,除了空襲“伊斯蘭國組織”武裝,壓伊拉克總理馬里基下臺,基本撒手不管。

在亞洲,美國對付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也是如此。

二是“槍打出頭鳥”。盟友也不例外。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經濟發展勢頭迅猛,直逼美國,美國內“恐日”情緒彌漫。于是,在美國主導下,西方國家上世紀80年代簽署《廣場協議》,壓日元迅速升值。日本很快陷入經濟低迷的十年,至今仍未恢復。

美國對待歐盟也毫不客氣。走向一體化的歐盟和日益走強的歐元,在美國眼里一樣踩了“進攻性現實主義”的“紅線”。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歐盟國家銀行持有近一半美國五花八門的金融衍生品,立即陷入債務危機無法自拔。美聯儲還向歐洲國家提供美元流動性,將歐盟緊緊地綁在美元體系內。

2014年的烏克蘭危機更是天賜良機,美國拉歐盟聯合制裁俄羅斯,不僅加強了北約的力量,還使俄歐關系復趨緊張。

三是集中力量應對中國的快速發展和壯大。美國“進攻性現實主義”在亞太的現實對象是中國。美調整對外戰略,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重心轉移到亞洲,目的就是要防范和牽制中國的崛起,以維護美國在亞太特別是東亞的主導地位。

中國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奮斗和改革開放,發展勢頭不可阻擋。中國成為全球強國,將是21世紀人類歷史最重要的里程碑。對此,一方面,美國直接下注“對沖”,在西太平洋增兵添將,集中美國60%以上的軍事資源,重兵壓城,以雙重島鏈封鎖中國——美國與澳大利亞軍事合作升級,就是出于此目的;另一方面,鼓噪“中國威脅論”,誘引亞洲鄰國對中國崛起的憂慮,并公開支持日本、越南和菲律賓,激化它們與中國的海洋權益爭端,挑唆周邊國家與中國的分歧和矛盾,將區域和歷史遺留問題國際化。

美國以為,這樣做可收“一石多鳥”之效。一來,借此更深介入亞洲國家矛盾,從中漁利。二來,激化中國與周邊國家矛盾,使中國處于孤立和被群起而攻之的困境。三來,一旦中國被激怒,客觀上又能幫助美國牽著其他亞洲國家的鼻子走。亞洲四分五裂,有利于美國的“戰略平衡”??梢?,運用“離岸平衡”術,美國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美國的全球戰略,就是維護其獨霸全球的地位和利益,而要實現這一目標,美國需要控制歐亞大陸及其戰略支點歐洲、亞洲和中東。掌控戰略支點的絕招,就是使用各種手段,使歐洲、亞洲和中東內部處于分裂狀態,相互牽制,形不成合力。這樣美國才能高枕無憂,穩坐釣魚臺。美國最擔心的是失去對全球的掌控,退回美洲,成為區域性大國?!斑M攻性現實主義”思想時時刻刻提醒美國,要未雨綢繆,堅決守住老大的位置。從這個意義講,美國整個民族的憂患意識歷來十分強烈。

然而,21世紀畢竟不是19世紀和20世紀。由于核武器“確保相互摧毀”戰略的存在,大國之間的熱戰很難打起來。在全球化迅猛發展的今天,各國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中美2013年貿易額已超5000億美元,冷戰的代價也太大。因此,美國在亞洲扮演“離岸平衡者”往往采取兩手策略,既要從中漁利,又要防止危機失控,確保按美設計的“路線圖”精準發力,有序地推進“亞太再平衡”。

我們了解美國的“離岸平衡”戰略,目的是知己知彼,尋求破解之道,擴大中美利益融合,加強“戰略再確認”,建設新型大國關系,以避免陷入守成大國與新興大國的沖突。

美國的兩手策略有以下兩點值得關注:

首先,在對華合作與遏制中“掌握平衡”。在奧巴馬放狠話的同時,美方對建設“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總體持積極態度,愿意“求同存異”。中美最近一輪戰略和經濟對話中,雙方在政治、經濟、軍事、非傳統安全等領域獲得眾多成果,如確認推動雙邊投資協定(BIT)早日達成、共同推進氣候變化國際談判等。這些正是中美建立新型大國關系得以具體落實的體現。

再則,在中美關系和與同盟國的關系之間“把握平衡”。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涉及中、美和第三國的復雜互動,其中最難處理的是東海、南海問題。對于中日關系,美雖不斷重申對盟國日本的支持,但也注意尺度,并就日二戰歷史問題對日表達“失望”,適當加以約束。在南海問題上,美對華施壓已成新常態,但也注意避免過分刺激中國,而是更多地將菲、越等推向前臺。

隨著中國發展壯大,美國國內現實主義思想占據主流,“合作與競爭并存”會成為現階段中美關系的主要特征。在軍事安全等問題上,競爭可能更突出,也更激烈。這對兩國都是新的挑戰。

“離岸平衡”思想,實際上與時代發展已經不合拍了。新世紀需要新思維和新的國際關系理論,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系,就是中國對新的國際關系理論頂層設計的重大貢獻。

美國將作為亞太主要力量長期存在,而中國的發展壯大將繼續勢如破竹。這就需要中美在地緣政治的互動中不斷磨合,管控好可能發生的沖撞和危機,真正做到求同存異,增進了解,實現互利共贏。這也是建設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要義。

美方提議的“戰略再保證”,與建設新型大國關系有相通之處。雙方可以深入探討,提出合適的路徑和建議,穩步推進。

軍事安全領域,可能是雙方需要關注的重點。軍事現代化是中國國家現代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利益延伸的實際需要。而美國將維持其全球軍事絕對優勢看作美霸權的支柱,尤其在西太平洋地區。雙方要尋求和平共處的空間,給對方留出回旋余地。

在其他領域,中美同樣需要遵循“不對抗、不沖突”的原則,積極尋找利益的匯合點,擴大合作空間。特別重要的是,雙方需要在全球治理方面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努力建設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

猜你喜歡
亞太離岸大國
亞太區域合作的話語消退與重新激活
繪畫
多想記住你的臉
令人驚嘆的發明大國
當心!離岸流來襲!
中國股市領跌亞太
周邊大國的海上挑戰
亞太雕塑的盛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