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拉克新總理的三道關口

2014-05-14 16:53王宇
中國新聞周刊 2014年35期
關鍵詞:利基阿巴遜尼派

王宇

巴格達綠區總是戒備森嚴,但9月8日這天還是顯得有些特別。綠區核心的國民議會大樓警力比平時多了一倍,高級防彈轎車不間斷地駛進???,渲染出一種緊張又異樣的氣氛。

燈火通明的大樓內正舉行新政府成立儀式,伊拉克幾乎所有政治精英都現身會場。儀式上不見平日不絕于耳的吵嘴和咒罵聲,大家隨著議長賈卜利主持聲音的抑揚頓挫,或鼓掌、或微笑,見證“馬利基時代”的落幕與“巴比倫新主”的誕生。

反恐引發政壇變局

對曾擔任總理8年之久的馬利基而言,事情來得有些突然。

今年4月“法治國家聯盟”獲得議會大選多數票,作為“盟主”的馬利基信誓旦旦地宣稱,自己將開拓第三個總理任期。然而他的朋友和政敵卻暗地里聯手為其選擇了“接班人”——62歲的留英博士阿巴迪,并在4個月后就將其推出。9月8日的議會僅僅走了個法律程序,阿巴迪就正式接棒成為新總理,并著手組閣。

阿巴迪是誰?他能帶給目前的伊拉克帶來什么?

事情還要從馬利基談起。

2003年美軍進入伊拉克推翻薩達姆政權后,伊拉克的統治大權就一直由 “達瓦黨人”掌握。

作為歷史最久的伊拉克伊斯蘭主義運動,1957年一群什葉派教士在圣城納杰夫創立了伊斯蘭號召黨,音譯為達瓦。此后該黨宣揚重歸伊斯蘭法規,對抗世俗化的薩達姆政權,并通過暗殺等手段進行斗爭,最終被取締。

馬利基與阿巴迪都是資深的“達瓦黨人”。在薩達姆針對該黨的“白色恐怖”中,兩人被迫流亡。馬利基越境到了鄰國伊朗,長期受到同為什葉派統治的伊朗政府的庇護;阿巴迪則遠遁西歐,在倫敦開辟了“第二戰場”,進行海外斗爭。該黨眾多高級成員則沒這么幸運,不少人成為階下囚,有些人還成了薩達姆的刀下鬼。其中就包括阿巴迪的3個兄弟:兩人被當局槍決,一人被判刑10年。

薩達姆一死,“達瓦黨人”迎來了春天。馬利基和阿巴迪回到祖國。在2005年的首次民主選舉中,達瓦黨領袖賈法里成為總理,1年后他讓位于黨內派系“法治國家聯盟”主席馬利基。從此伊拉克政壇開啟了“馬利基時代”。

從2006年至今的8年間,馬利基的職務“很穩定”,一直是伊拉克總理,是該國最具實權的人物,關系網盤根錯節。雖然在馬利基治下,伊拉克經濟有了發展,但8年間政治腐敗日益嚴重?!巴该鲊H”每年的政治清廉指數排行榜上,伊拉克都排名倒數,有幾年甚至是倒數第三,僅比索馬里和朝鮮強一點。

更讓伊拉克社會不穩定的因素是:馬利基只熱心壯大什葉派,引發了遜尼派和庫爾德人的不滿。他們不止一次對國際媒體抱怨總理的“專橫”“腐敗”和“無能”。但這些對于背后操控伊拉克政治的美國人而言都能忍受——直到一個名叫伊斯蘭國(ISIS)的恐怖主義組織橫空出世,美國人才開始考慮應該“換人”。

6月初以來,ISIS先后控制了伊拉克中北部尼尼微省首府摩蘇爾和薩拉赫丁、基爾庫克、迪亞拉省部分地區,還揚言要拿下巴格達。政府軍在幾次戰役中屢戰屢敗,作為少數民族的亞茲迪人甚至還面臨被種族滅絕的危險。

“ISIS讓美國人在全世界丟人現眼?!币晾省禟ayhan日報》總編阿米爾·塔哈利在文章中寫道,“馬利基讓位阿巴迪的一個最重要原因,就是忽視了ISIS做大,美國人把馬利基當作‘替罪羊?!?/p>

但馬利基一度拒絕下臺,這甚至引發了“法治國家聯盟”內部的反感,有差不多一半的高級官員公開呼吁“換將”,由此伊拉克政治動蕩加劇。這種局面,讓在伊拉克擁有巨大經濟利益的中國都有些坐不住了。

中國中東特使吳思科在7月初到訪伊拉克之際,罕見地表達了對該國政局影響反恐的憂慮。中國通過官方媒體表態:“希望伊各派進一步加強團結,凝聚共識,盡快組建包容性的、能代表各政治力量的新政府?!?/p>

而對伊拉克政局具有決定性影響的是美國和伊朗。除了美國高調推動伊拉克政治改變之外,在阿巴迪上位的過程中,伊朗的私下運作,成了馬利基下臺的重要誘因。

新總理的“伊朗背景”

伊拉克專欄作家阿里·哈桑將馬利基下臺看作是什葉派內部的一場“不流血政變”。伊拉克德高望重的什葉派精神領袖西斯塔尼,是這場政變的一錘定音者。他和伊朗千絲萬縷的聯系,為阿巴迪上臺鋪平了道路。

哈桑關注到,在阿巴迪被任命為總理的10天前,西斯塔尼與一個來自伊朗的代表團在納杰夫圣城會晤。代表團據稱帶來了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口信,詢問西斯塔尼對“可能發生的人事變動”的看法。

84歲的西斯塔尼在會晤中毫不隱諱地表達了對馬利基的不滿:“他不應該繼續當總理?!惫穬纫猎诘弥魉顾岬拿鞔_態度后,要求伊朗政府“促進這種改變”。

在伊朗的撮合下,“達瓦黨人”再次表現出了對政局的絕對影響力。該黨派人到訪伊朗,帶去了一份“新總理候選人”的名單。除阿巴迪之外,名單中還有諸如副總統阿德爾·阿卜杜拉-馬赫迪、前總理易卜拉欣·賈法里、國民大會主席阿赫邁德·沙拉比、總理辦公室主任塔拉克·納杰姆等眾多重量級人物。而阿巴迪的職務僅僅是一名副議長。

2003年從英國回到伊拉克之后,阿巴迪的政治履歷就相對簡單?;貒?,他被時任總理的賈法里任命為通訊部長,直到2005年賈法里去職。2006年馬利基接任總理后,阿巴迪已經脫去政府官員的身份,成為一名議員。一個多月前才被任命為副議長。

但伊朗官方告訴“達瓦黨人”,他們支持的總理人選不在乎職務高低,只要能維護伊拉克統一、不會損害遜尼派和庫爾德人利益,同時還不能對馬利基“落井下石”;更重要的是,此人要強力反恐。

對號入座后,阿巴迪作為“最終選項”,終于浮出了水面。

阿巴迪,這位鬢角斑白的謝頂老人是個“直腸子”,自己雖然是什葉派,但曾多次在議會中為遜尼派的合法利益鼓與呼,盡管引起一些什葉派保守勢力的側目,但是他依然堅持。甚至有媒體報道他在倫敦流亡時,開設了一家咖啡館作為活動基地,??途桶ú簧倭魍龅倪d尼派穆斯林和庫爾德人。

阿巴迪和馬利基的關系還不錯。以至于馬利基在宣布“下野”的聲明中,還將阿巴迪稱為“我的兄弟”。

“他們同屬法治國家聯盟的成員,沒有給外界你死我活政治斗爭的印象。另外重要的是其他總理潛在人選,比如賈法里等,都不是法治國家聯盟的成員。而且我聽到總理辦公室主任塔拉克·納杰姆說過,如果只有馬利基一個人下臺,他也不愿意成為總理。所以阿巴迪才是一個能被普遍接受的人?!倍砹_斯中東問題分析人士安德魯·圖維透露。

“和馬利基相比,阿巴迪至少是伊朗更放心的人?!睂谧骷野⒗铩すH绱朔治?。曾擔任伊朗革命衛隊后勤部長、如今是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的阿里·沙姆漢尼,1個月前曾遍訪巴格達、納杰夫,甚至庫爾德自治區的埃爾比勒。此人被視作是馬利基在伊朗的重要盟友和代言人。但這次訪問中,沙姆漢尼肩負的使命卻是“實地檢驗”馬利基的施政能力,以及到處搜羅各界對馬利基的評價。

結果或許讓他很失望。沙姆漢尼回國后坦言,ISIS占領的城鎮距離伊朗邊境最近只有40公里,言下之意是,馬利基沒能保護好伊朗在伊拉克的安全利益。伊朗感到了切實的痛楚。

阿巴迪對打擊ISIS的表態比所有伊拉克政治家都更強硬。他在接受美國《赫芬頓郵報》專訪時提出,如果美國不幫助伊拉克打擊ISIS的話,伊拉克就會轉向伊朗。不少美國媒體將其稱為對奧巴馬赤裸裸的威脅,但伊朗人似乎很受用。畢竟ISIS是遜尼派的恐怖組織,他們的目的之一就是用遜尼派的教條統一中東。什葉派的伊朗是他們排名前三的死對頭,另外兩個是美國和以色列。

強力反恐或許是阿巴迪獲得伊朗支持的最主要原因。當他被正式任命為總理后,沙姆漢尼第一時間公開表達了祝賀之情。

伊拉克未來的三道坎兒

盡管阿巴迪脫穎而出,但他距離“巴比倫新主”稱號還差得遠??偛吭趥惗氐姆喊⒗吨袞|日報》塔里克·阿赫邁德就持有這種看法。他直截了當地分析,阿巴迪接過的是一塊“燙手山芋”,搞不好自己就會成為“短命總理”。

阿巴迪面臨嚴重的政府信任危機,這是塔里克對他不太看好的原因之一。在很多人眼里,阿巴迪組成的所謂“民族團結政府”充斥著老面孔,更像是一個各派利益均衡或者制衡的產物,沒有任何新氣象。很多官員只是“換崗”而不是“下野”。比如新政府成立儀式上,馬利基的外長馬哈茂德·茲巴里被任命為副總理;前總理易卜拉欣·賈法里出任外交部長;前副總統阿迪勒·阿卜杜勒-邁赫迪出任石油部長,馬利基內閣的副總理魯什·努里·沙維斯出任財政部長。此外,前議長烏薩馬·努杰菲和曾擔任過渡政府總理1年的阿拉維被任命為副總統。

最讓外界吃驚的是前總理馬利基,他出人意料地成為副總統。以至于分析人士揶揄道,這個新的伊拉克政府或許創下了個世界紀錄——擁有全球最多的副總統。伊朗《Kayhan日報》總編阿米爾·塔哈利直言:設3個副總統,顯然是為了平衡各方勢力,而不是為了精兵簡政開展工作。

對馬利基而言,雖然從總理到副總統有“明升暗降”的意味,但他依然能在新政權維持影響力本身就說明,阿巴迪沒能與過去的“腐敗政府”一刀兩斷?!斑@或許會變成對阿巴迪施政的暗中牽制因素?!彼榻B。

第二道門坎是一個更現實的重要問題,政府成員中的一半人,在國外生活的時間比在伊拉克國內都長,不少人在德黑蘭、伊斯坦布爾、倫敦等地都有房產,一年只有一兩次返回巴格達的可能。人們不禁要問,他們到底有多了解伊拉克?就算他們今后會長期在伊拉克生活,但這些官員的家庭和子女都在國外。此舉無疑讓普通伊拉克人對新政府難以產生信任感。

此外,阿巴迪面臨著一個地方治理失效,民族派系各自為政的“爛攤子”,因而肩負著避免國家分裂的重任。

伊拉克是一個什葉派為主的穆斯林國家,60%的人口屬于什葉派,遜尼派穆斯林其次,占總人口的20%。庫爾德人則是穆斯林之外人口最多的少數族裔。在薩達姆統治時期,因為他的遜尼派信仰,什葉派和庫爾德人遭到殘酷打壓。2003年之后,美國人和伊拉克政治家們討論的“治國方案”則是“分權治理”——總理由什葉派人士擔任,總統出自庫爾德人,議長則來自遜尼派。

如今庫爾德人馬蘇姆任總統,遜尼派領導人賈卜利出任議會議長,什葉派的阿巴迪擔任總理。似乎正是按照這個邏輯前行。但最近的亂局卻打破了這種政治平衡。

馬利基擔任總理時伊拉克有18個省級地區,而他下臺時留給阿巴迪的則只剩下了15個——ISIS控制了摩蘇爾,庫爾德人掌握了基爾庫克,遜尼派等反政府勢力控制了安巴爾省。

除了ISIS和遜尼派反政府武裝對北部地區的控制力日益增強外,庫爾德人對國家的認同感也一直在降低。在庫爾德自治區的首府埃爾比勒機場的出境大廳里懸掛著一幅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歡迎標語:“歡迎來到霍勒爾國際機場?!被衾諣柺菐鞝柕抡Z的城市名稱,這只是庫爾德人表達自主意識的一個例子。在這里,阿拉伯語似乎成了外來語。最近受蘇格蘭舉行獨立公投的影響,一些重量級的庫爾德高官,甚至也開始討論庫爾德地區公投的可能性。

當然,對阿巴迪而言,最大的問題,也是他成為總理之后的最大承諾,就是傾盡全力打擊ISIS。然而“反恐戰”卻并不是坦途,其中牽扯到太多利益糾葛,包括如何平衡美國與伊朗的關系。這是阿巴迪的最大一道門坎。

在9月8日,阿巴迪開始組閣的同時,疑問隨之而來——當天阿巴迪沒能任命國防部長和內政部長,這兩個部門負責軍隊和警察。媒體認為這是阿巴迪政府的“先天不足”,肯定會制約后期的反恐行動。阿巴迪給出的理由則是,這兩個位置太過重要,因而要和多方溝通后才能做出“慎重決定”。

美伊目前對打擊ISIS存在著共同利益,雙方在扶植阿巴迪上臺中也存在著默契。這種微妙的關系如何能在打擊ISIS中繼續保持,并不會因為伊拉克政府的舉動而產生分歧,是考驗阿巴迪政治智慧的時候。

阿巴迪在數年前曾因為“私有化政策”和“黑水保安公司槍殺平民事件”,與美國有過不愉快。在上臺前,又曾在談及ISIS問題上“威脅”美國,因而他能否獲得美國的全力支持,還需觀察。

打擊ISIS,美國、伊朗能出力多少,以及北部“獨立王國”庫爾德人如何分工協作,都將是阿巴迪4年總理生涯中需要縝密應對的重要問題。

“這個國家未來什么樣,誰也不知道,包括阿巴迪?!闭劦揭晾嗽妇?,分析人士塔里克·阿赫邁德堅持了一貫的悲觀論調,“只能走一步看一步?!?/p>

猜你喜歡
利基阿巴遜尼派
阿巴扎拜師(下)
阿巴扎拜師(上)
重要職位
船一樣的貝殼
分析伊拉克宗教派別
伊拉克婦女因露手導致沖突
天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