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城之秋

2014-05-14 16:53耿朔
中國新聞周刊 2014年35期
關鍵詞:敬亭山宣城李白

耿朔

北京的秋天總是來得很早,天空清靜遼遠,葉子色彩濃郁。每到此時,我就會想起地處安徽南部的家鄉宣城。在那里,秋的腳步要遲緩一些,色調要柔和一些,山光水色更明秀一些,也就多了一份優雅的詩意。

15歲那年,我離開縣城,來到宣城市區念高中,學校就叫“宣城中學”。校史上說,宣中的前身可以追到清末的寧國府中學堂,民國時改為安徽省立第四師范學校。我入校的時候,她已90多歲高齡。校園中央是一座不大的圖書館,館前的草木簇擁著一站一立的兩個深灰色銅像,他們是90年前曾在此執掌教鞭的人。

五四運動過后的1920年,畢業于武昌高等師范學校的桐城人章伯鈞被聘為四師的英語教員,不久升任校長。這年,他25歲,請來同齡的惲代英到四師任教。一年后,28歲的蕭楚女也成了這里的教師。但凡略知中國革命史的人,對惲、蕭都不會陌生。隨著他們的到來,一股澎湃的激流開始涌動在這小小的校園里。

可惜雕塑工藝不精,惲、蕭二人差不多被刻畫成了同個模樣,以至現在,我已分不清誰是誰了。雨水在他們的長袍上劃下深深的痕跡,沒有人能擦去。

曾在報上聲明自己是“身材高大、皮膚黝黑并略有麻子之大漢”而非“楚楚動人的女子”的蕭楚女君,醉心于這座皖南小城的韻味,并從中讀出了某種屬于未來的朝氣,于是他寫道:“敬亭拱北,宛水環東,山川明秀郁蔥籠。高齋隱隱,疊嶂重重,吾校巍然鎮其中。今日少年,斷粥身功,將來東亞主人翁。前程萬里,毛羽需豐,一旦奮起何其雄?!边@首詞很快在全校師生中爭相傳頌,不久被譜了曲,成為四師附小的校歌,廣為傳唱。

宣城的古往今來,就是一部詩歌史。

南朝齊建武二年(公元495年),系出名門的謝朓,得到剛當上皇帝的蕭鸞的重用,離京出任宣城郡太守。

31歲的謝朓,遠離了建康的流言蜚語,心情很好。他看到宣城秀美的小山小水后,碰撞出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創作熱情。在短短一年多的太守任職期間,寫了三十多首詩。

到任伊始,謝朓就去爬城北十余里的敬亭山。敬亭山是黃山余脈的最北端,原名昭亭山,西晉時為避司馬昭的諱,改“昭”為“敬”,沿用至今。山并不高,卻四季青翠,峰回路轉,移步換景,像一道屏風,橫在宣城郊外。

謝朓頗有興致地寫下了20句的長詩《游敬亭山》。詩中提綱挈領的“茲山亙百里,合杳與云齊”,被廣為傳頌。后人在敬亭山上建了座“云齊閣”,以作紀念。一座本“兀如斷岸無棱角”的小丘,從此名揚天下,成為“吟無虛日”的江南詩地。所以,劉禹錫說:“宣城謝守一首詩,遂使聲名齊五岳?!?/p>

敬亭山與宣城的纏綿,還在于它由北向南往城里送了三座似斷實連的低矮山岡,即“陵陽三峰”。不久之后,謝朓在郡治后的第一峰上建了座“高齋”,成為全城的制高點。他寫道:“窗中列遠岫?!蹦堑枚嗝?!

在臥榻上,他就可北望敬亭風光,俯瞰山水環抱的小城。白墻灰瓦、石板街巷、花開花落、云起云飛,都被攬入他用詩句繪出的水墨畫卷中。起個大早,有“日出眾鳥散,山螟孤猿吟”的見聞;秋日里能凝眺“寒槐漸如束,秋菊行當把”;冬天初霽的日子天空地闊,“余雪映青山,寒霧開白日”的景色便歷歷在目了。

正是依托宣城風物,謝朓形成了獨特的語言風格,引情入畫,以畫染情,明快曠遠,意趣盎然。起自謝靈運先景后理的山水詩風,至此一變,搖曳出塵,洗盡鉛華,宛如簡筆畫,又如伏在耳邊娓娓道來的私語一般,直接開啟了諸多唐代山水詩人的創作風格,這便是文學史上所謂的“玄暉詩變有唐風”(玄暉是謝朓的字)。

次年暮秋時節,謝朓卸任宣城太守,重返都城。幾年后,他卷入政變,被東昏侯蕭寶卷“梟首”于建康。也許,他不該離開宣城吧。

人們相信,正是謝朓的到來,推開了宣城文風昌盛的大門,他與這座城市的情分,因此永遠濃得化不開?!靶≈x城”“謝公城”“謝朓城”,這些稱呼逐漸見于記載。同樣,謝朓身上也被打上宣城的烙印,他被直呼為“謝宣城”,詩集定名為《謝宣城集》,收入其中的作品,有四分之一寫于宣城。人以城名,城以人名,真是文化史上一道妙不可言的風景。

此后的敬亭山上“吟無虛日”,但沒有一個人能與謝朓比肩。二百多年里,這座詩山的內里大概是寂寞的。直到大唐王朝的車輪即將改轍的天寶十二年(753年),它終于守望到一個瀟灑的身影向自己走來。

53歲的李白,平生第一次來到宣城,往暮秋的敬亭山前一坐,就如遇知音:“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p>

后人在敬亭山腰朝南的一處,建了一座兩層小樓,題名“太白獨坐樓”,是歐陽中石的手筆。我每次上山,都會在這里歇腳。山風送爽,四下平敞,視野開闊,緩緩伏下去的山勢、水陽江上的帆影、宣城市區的樓群,都歷歷在目。此樓楹聯也甚好:“唯謫仙有此仙居,三杰中,公稱健者;是名山不以山著,千載后,我作游人?!?/p>

自古文人相輕,李白對于謝朓的推崇,卻真心誠意,從不掩飾,正如清人王士禛說李白:“一生低首謝宣城?!彼诟鞣N場合都會忽然念叨起謝朓的名字來,到了謝朓曾游覽的地方,更是言必贊謝公:“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薄叭綉阎x朓,綠水望長安?!薄懊靼l新林浦,空吟謝脁詩?!币苍S他常常感到,謝朓在旅途中指引著他,雖古今兩隔,在精神上卻遙遙相通。

李白這一來宣城,就剎不住尾。至寶應元年(762年),十年間,他共至宣城六次,城里城外,凡是謝眺到過的地方,他都走遍了,真正是相看兩不厭。

謝朓當年建的“高齋”,到了唐初,被仰慕他的人改建成了“謝朓北樓”,也叫“謝公樓”“謝朓樓”,成為來往的過客必登的勝景。

謝朓樓就在我們學校后面不遠,底下原本是宣城市體育場。高中三年,我不知多少次在放學之后跟伙伴們跑到那兒踢球。每當我們隊由南向北進攻時,視線正上面,就是層巒疊嶂中的謝朓樓,檐角飛翹,輕盈秀拔。

我有時也會周末自個兒跑來謝朓樓,甩一甩學業的壓力,爬上幾十級臺階,坐到謝朓樓前的石欄桿上曬太陽。環繞謝朓樓的不知是什么樹,高挑得很,也有了雋永清發的味道。坐在這里,能看到北邊的敬亭山。

在這座小樓上,李白曾與因“權臣竊柄,貪猾當路”而外放的族叔李云相遇,兩人愁腸百結,臨風把酒。李白在席上寫就《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其中有兩句深入人心:“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p>

在有關宣城的詩作里,我最愛的是李白的《秋登謝朓北樓》。在一個秋天里,李白登上謝朓北樓,提筆寫下這首詩:“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兩水”是句溪、宛溪,它們在宣城東北相匯、合流,夾住的“明鏡”正是這座小城?!半p橋”是隋代建于城東宛溪之上的濟川、鳳凰二橋。如今,橋名仍在,只是木橋早已換成鋼筋水泥大橋。

秋天里,我喜歡站在鳳凰橋上,北望敬亭山。楓紅松青,像一道彩屏,倒映在宛溪中,一河清水盡染。這樣的時節,正是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猜你喜歡
敬亭山宣城李白
宣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化工發展方向淺談
宣城:一城山水半城詩
宣城以外看宣城
詩仙李白的歸宿
為什么要去敬亭山(詩)
《獨坐敬亭山》主題質疑
倒下的那一刻
獨坐敬亭山
獨坐敬亭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