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陽市城市化發展戰略與建設管理問題研究

2014-05-23 02:12申文等
關鍵詞:城市化

申文等

摘要:基于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鄂西北特大型城市的定位,分析了襄陽市城市發展的現實基礎條件和存在的優勢;提出了襄陽市采取規模擴張模式加速城市化發展的有關策略;討論了襄陽市在城市建設管理中應注意的問題,并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城市化;省城副中心城市;規模擴張戰略;城市建設管理;襄陽市

中圖分類號:F292;F299.21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4.02.015

城市化是世界發達國家走向現代化的成功之路,也是我國當前和今后一定時期內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趨勢和方向[1]。湖北省賦予襄陽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給襄陽市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襄陽市區位優勢明顯,對外交通便捷,城市基礎良好,具備了建成大城市的重要條件[2]。如何抓住機遇,直面挑戰,擔當起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推動城市和經濟社會加快發展,是襄陽市當前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大問題。

對于襄陽市來說,城市規模不足,是當前最核心、最緊迫的問題,也制約了其它各方面的城市發展。為此,襄陽市應該堅定決心,不遺余力地推行城市規模和經濟規模擴張式發展戰略?!疤卮笮统鞘小钡慕^對性定位與“中心城市”的相對性定位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城市定位。努力將襄陽市建設成為一個區域性特大型城市,追求城市規模的絕對性擴張,這對于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將襄陽市打造成為“襄十隨”城市群帶、汽車工業走廊和秦巴漢水區域經濟體的核心城市等相對性目標也有助益,否則,這些方面也無法真正確立。同時,作為一個追求跨越式、快速發展的新型特大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注重城市品質提升也很重要,為此,襄陽市應注重科學發展,謀劃長遠,做好城市規劃和建設管理工作,盡量減少城市發展過程中的曲折彎路和資源浪費現象。

一、襄陽市城市發展的現實基礎條件和優勢

(一)基礎條件

襄陽市長期占據湖北省第二大城市的位置,現轄3個縣、3個縣級市和3個市轄區。市境東西長238公里,南北寬154公里,全市版圖面積19 724.41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10.61%。其中,城區面積為1 357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100平方公里。2010年底,全市常住人口550.03萬人,占全省人口的9.6%,其中,中心城區人口129.47萬人;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 538.30億元,占全省生產總值的9.61%。其中,城區生產總值629.47億元。襄陽市與省域其他中心城市基本概況對比見表1。

襄陽有2800多年的建城史,文化底蘊深厚,風景名勝眾多。境內有國家級、省級風景區36處,其中古隆中為國家4A級風景區。襄陽市先后被國家授予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中國魅力城市等稱號。從地理環境來看,襄陽市屬北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自然環境優良,“十里青山半入城,一江碧水穿城過”,諸葛隆中環境清幽,襄陽古城別有風情,襄陽護城河清風拂柳,碧波蕩漾,被譽為“華夏第一城池”,隆中風景區、張公祠國家森林公園和鹿門寺國家森林公園共同構成城市森林走廊。市境內漢江全長216公里,有30條支流直接匯入漢江,流域面積17 357.6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88%,漢江水系條件與歐洲著名的萊茵河相當[3]。襄陽市的行政區劃和在全省及全國的空間相對位置,見圖1。

(二)交通區位優勢

襄陽市位于鄂西北漢水中游,地處中華腹地,歷來為“南船北馬”交接之地,“東瞰吳越、西帶秦蜀、南遮湖廣、北通汝洛”。距離周圍的武漢、鄭州、西安和重慶等大城市均在300~500公里之間,是西北、西南、華中“Y”型交通網絡的中心點,鄂豫川陜渝五省市毗鄰地區唯一的大城市和中西部地區秦巴-漢水經濟走廊的區域中心城市,歷來為鄂西北重要的交通樞紐、旅游門戶和省際邊界地區商品物資集散中心,具有較好的區位優勢和大城市增長空間。

襄陽市素有“七省通衢”之稱,是連接東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漢丹、焦柳、襄渝三條鐵路在市區交匯,襄北鐵路編組站是全國13個特大型國家級貨運樞紐站之一。公路網縱橫交織,四通八達,襄陽至十堰、孝感至襄陽、襄陽至荊州、許昌至襄陽四條高速公路交匯于城北,境內高速公路里程達到276公里,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2萬多公里。襄陽港為湖北省5大主要內河港口之一,千里漢水流經市區,通江達海,碼頭、航道等綜合服務設施配套完整,其中余家湖港是漢江上最大的煤炭中轉碼頭,樊城港設有商品車運輸碼頭和旅游碼頭。襄陽劉集和老河口兩座飛機場連接空中走廊,已開通襄陽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西安、重慶等空中航線。襄陽市水、鐵、公、空立體交通網構筑成“東引西進、聯南納北”的戰略跳板,具備了大城市所必備的交通條件。

從目前襄陽市所處的地理和經濟區位而言,在漢江中上游經濟區域內大約10余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還沒有經濟實力雄厚的大型城市,襄陽市是最有條件建成大城市的城市,與區域內中小城市相比,客觀上也更具有建成大城市的可能性。襄陽市區擁有337平方公里可開發土地,地勢平坦開闊,是城市建設的上好用地。改革開放給襄陽城市建設帶來了機遇,注入了活力,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得到明顯增強[4]。

(三)經濟產業優勢

襄陽市自然資源和物產豐富,礦產種類多,儲量大,其中磷礦石儲量居全國之首。漢江水利水電資源開發潛力大,水運能力強,已建成了年轉運量為500萬噸的煤炭碼頭。新修建的120萬千瓦火電廠將為城市建設發展提供充足的電力。

襄陽市產業特色明顯,產業結構較好,被譽為中國內陸地區重要的“新興汽車城”。已經形成以汽車產業為龍頭的交通設備及機電制造業;以航空裝備制造和新材料工業為先導的高新技術產業;以農產品深加工為重點的輕紡制造業;以火電、水電為重點的能源電力工業;以商貿、物流、旅游為特色的第三產業。2010年,全市汽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紡織工業、農產品加工及電力工業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90.5%,成為襄陽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

襄陽市經濟規模長期位居全省第二位到第三位[5]。2010年,襄陽市人口、GDP、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及財政收入等六個反映經濟規模指標的總量、比重和排名情況均居全省前列,見表2。

(四)政策優勢

2003年8月,國務院批準《湖北省城鎮體系規劃》(2003-2020),明確將襄陽、宜昌定位為“湖北省副中心城市”。規劃到2020年,全省將建成5個特大型城市,形成以武漢大都市圈為龍頭、“襄樊大都市區”和“宜昌大都市區”為兩翼的一主二副“品”字形金三角城市格局。2004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在《關于加強城鎮建設工作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襄樊和宜昌的發展,要盡快與武漢大都市圈形成湖北經濟“三足鼎立”之勢,以帶動全省城鎮整體發展,努力使湖北省城鎮化建設走在中西部前列。至此,湖北省“一主兩副”的城市規劃布局基本形成。

2006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標志著國家正式啟動中部崛起戰略。同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正式提出“中部崛起”的戰略目標。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為襄陽城市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2007年底,“武漢城市圈”項目獲批,成為湖北省城市化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2009年,為了縮小全省東西部差距,湖北省進一步提出“兩圈一帶”戰略,即實施武漢城市圈、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和長江經濟帶統籌考慮、協調發展戰略。標志著湖北省擴大區域資源配置,創新省域協調發展格局的總體戰略謀劃達到了一個新高度、新境界。

二、襄陽市規模擴張式發展戰略

襄陽市具備了成為特大城市的基本條件,將襄陽市建成區域特大城市客觀上也有需求,但在現實意義上,襄陽市目前還算不上是一個特大城市,城市規模和經濟總量與武漢相比有相當大的差距。因此,未來若干年襄陽市應加快城市化進程和城市規模擴張進度,堅定把襄陽建成特大型城市的發展目標。

近年來,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提出,襄陽市對中心城區實行“北拓、西控、南優、東儲”,城市規劃從總體上看具備了省域副中心城市框架。城市規模擴張有兩種途徑,一是多個城市兼并融合,一體化發展;二是靠增加基礎投入,加快城市建設,實現規模擴大。襄陽市周圍沒有可以一體化融合的城市,只能靠自主擴張戰略來實現城市快速成長。具體而言,襄陽市城市未來發展格局可以分為城市核心區、城市新區和衛星城市三個層面互動發展的戰略形態,見圖2。

(一)城市核心區

襄陽市在歷史上曾分成襄城和樊城兩個城市,稱為“南城北市”,各自的經濟地理特點和城市性質不同,合并后的襄陽,仍然具有明顯的歷史沉淀的“雙城格局”。目前,襄城城區、樊城城區、襄州城關鎮等老城區依然是城市構成中的核心部分,見表3。

襄城區位于襄陽市區漢江以南,地形西高東低呈三角形,東邊和北邊以漢江為界,沿江以平原為主,西部和南部以丘陵、山地為主,襄陽古隆中風景名勝區、張公祠國家森林公園等在襄城境內,獨特的濱水臨山生態格局賦予城市空間結構鮮明的個性特色。全區版圖面積684.8平方公里,轄1個鄉、2個鎮和5個街道辦事處。2010年底襄城區常住人口47.32萬人,其中,中心城區人口達34.14萬人。襄城區城市建成區面積30余平方公里,自東向西依次形成了魚梁坪、古城保護區、檀溪、萬山-襄軸集團四大城市片區,襄城區為全市行政文化中心區,市級首腦機關均駐地于此。

樊城區位于襄陽市區漢江以北,與襄城區隔江相望。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全區版圖面積566平方公里。樊城區轄4個鎮,10個街道辦事處以及高新技術開發區、魚梁洲旅游開發區。2010年底常住人口82.15萬人,其中,中心城區人口53.6萬人。樊城區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正北、西北多為丘陵壟崗,東南、正南和西南為漢江環繞,中間多為平原。樊城區城市建成區面積50平方公里,基本上形成了三大片區:樊西工業區、樊東商貿區、樊北高新區,歷來為襄陽市商貿和老工業聚集地。

襄州區位于襄陽市區東、北部,東臨棗陽,東南與宜城交界,西北接老河口,北與河南省鄧州、新野、唐河接壤,南與樊城區大致以清河為界,與襄城區隔漢水相望。襄州區土地總面積2 306平方公里,是襄陽市最大市轄區,現轄12個鎮、2個辦事處、1個經濟開發區、1個風景名勝區。2010年底常住人口為103萬人。其中,城區人口13萬人。襄州區北部為波形黃土崗地,屬“鄂北崗地”的一部分;中部為河流沖積平原;南部是大洪山和荊山余脈延伸的低山丘陵。襄州區境內有大小河流60條,總長1 098.1公里,其中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14條,水資源總量492.7億立方米,平均年徑流量496億立方米;國家森林公園鹿門寺風景區位于襄州城東南15公里。

(二)城市新區

隨著現代城市化的加速發展,襄陽老城區難以進行大規模的擴張建設,城市向新的區域擴展是必然趨勢。目前,襄陽市迫切需要形成輻射力強、發展空間大的新的城市增長中心,通過構建強核心區推動城市發展進而發揮襄陽市在區域中的輻射帶動作用。為此,襄陽市按照舊城更新、新城東進、一心四城和組群發展的戰略,通過多個城市新區的建設,多點并舉,以點帶面,快速推進城市空間擴張式發展,形成多中心、多片區、組團式城市空間結構形態和發展格局,無疑是一種正確的選擇和決策。

1. 魚梁州旅游經濟開發區。

魚梁洲是漢江的一個江心島,地處襄陽市城區,襄城、樊城和襄州區之間,魚梁洲南北長10.65公里,東西寬5.30公里,洲體面積31.8平方公里。其規模約等于美國紐約曼哈頓島總面積的一半左右,人口卻只有曼哈頓島的百分之一。1996年3月,襄樊市委市政府批準設立魚梁州旅游經濟開發區,1999年9月,被湖北省批準為省級旅游經濟開發區。魚粱洲開發擬定為“一心二片”的總體布局,洲內常住人口控制在2.0萬人以內,旅游接待能力1.0萬人/天。規劃總面積約13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區用地約4平方公里。目前,魚梁州管委會按照“生態旅游島”的定位,大力引進項目投資開發,初步形成了繁榮的現代化城市新區。

2. 襄北新區-襄陽高新區。

襄北新區比現有襄陽市規劃的“樊北新區”范圍更大一些,基本上包括鄧城大道(G316)以北,與二廣高速和漢十高速交叉形成的三角形地帶,大致分為三片區:西片區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基礎向北延伸,形成樊城區團山鎮組團;中片區以襄北大型火車編組站為基礎,位于團山大道和奔馳大道之間,包括樊城區米莊鎮組團和襄州區火牌鎮組團;東片區以油坊崗汽車產業開發區為基礎,包含襄陽東火車站以北工業區,東至劉集飛機場和唐白河,包括油坊崗組團、肖塆組團、雙溝組團。

1991年和1992年兩年內襄陽相繼批準成立了省級汽車產業開發區和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05年2月,經湖北省委、省政府批準,將兩區合并,組建新的襄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襄陽高新區。襄陽高新區位于襄陽市區北部,轄區控制面積96平方公里,城區規劃面積29.41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7平方公里,2010年底高新區常住人口16.11萬人,已成為襄陽市城市發展總體規劃中的中心區域,也是我國汽車工業、軍工企業的聚集地和鄂、豫、渝、陜毗鄰地區技術智力最密集地區。未來襄北工業新區將以汽車為主業,以東風為龍頭,努力將襄陽北部打造成為我國新興汽車工業、重型制造業基地、工業商貿物流節點和多功能城市中心商務區。

3. 東津新城區。

東津鎮地處漢水東岸,區域內大都是平原,與魚梁洲隔江相望,東、南面被鹿門寺國家森林公園環抱,有著建設現代山水田園城市的先決地理條件和區位優勢。2011年10月,襄陽市委、市政府提出東津新城遠景規劃已超出現有東津鎮的區域面積,唐白河以南、漢江以東、鹿門山以北的大片區域都在規劃控制范圍以內,擬規劃建設國際化水準、現代城市功能、承擔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的城市新中心。東津新城建成后將改變襄陽市現有的兩城夾漢水的城市格局,形成以魚梁洲為中心,襄城、樊城、油坊崗、余家湖和東津五大組團環繞的“五城環洲”的城市新版圖。與此同時,以“優化空間布局,完善功能分區”為目標,作出了218平方公里的東津新區遠景規劃和34.6平方公里起步區的概念性規劃以及4.52平方公里核心區的城市設計。其中,包括建設行政服務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會展中心、醫療中心、奧體中心等達到國際標準的城市功能區。當前,湖北省委已明確表示:全力支持襄陽東津新區建設,把東津新區建設作為省級戰略;全力支持襄陽行政中心搬遷至東津新區[6]。

4. 余家湖新區-尹集鄉-歐廟鎮片區。

該片區位于襄城區南部,區域面積約140平方公里。西邊面山,東臨漢水,南邊接壤宜城市,北邊是真武山、峴山、隆中風景區、張公祠國家森林公園,與襄城區主城隔山相望。交通方面,二廣高速與襄南省道相交于尹集鄉,國道G207和焦柳鐵路線穿過余家湖和歐廟鎮,余家湖港是漢江上最大的港口?,F有城市基礎為余家湖港、余家湖工業園以及尹集鄉和歐廟鎮兩個鄉鎮。未來將建成余家湖、尹集和歐廟三個城市組團,成為襄陽南部的建材、制藥和化工工業區和城市新區。

5. 隆中新區-泥嘴鎮片區。

該片區位于襄城區以西,距中心城區15公里。該片區特色鮮明,大單位眾多,有襄陽市最著名的旅游景點古隆中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有襄陽市最主要的高等院校襄陽大學和襄陽職業技術學院等,還有航力機電公司(原609所)等科研院所和大型廠礦企業,具有建設城市新區的優越基礎條件。目前該片區尚未實現與主城區的實際對接,缺乏主城區的繁華為依托,給人的感覺是偏僻落后,未成氣候,區域內城市建設一盤散沙,各個單位各自為政,城市整體氛圍不夠濃厚,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也沒有得到合理開發、整合,隆中新區尚未引起與油坊崗、東津、余家湖新區一樣的重視度。因此急需加速城市化開發,將該區域隆中和泥嘴鎮進行整體貫通,提升該區域的城市旅游、文化、科教和工商業價值。

6. 樊西新區-牛首鎮片區。

該片區位于二廣高速公路以西,以樊城區牛首鎮組團為中心,向北延伸至太平鎮組團,向西擴展至龍王鎮組團。與二廣高速以東樊城區樊西老工業區毗鄰,南部頻臨漢江,為牛首鎮長壽島國家濕地公園,面積為3 077公頃,與隆中風景區僅一江之隔。該片區的城市建設有一定的基礎,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具有優勢,未來發展將與樊城西部對接,形成新的城市中心點,在產業上延伸樊西輕紡、食品加工產業特色。然而,目前樊西新區也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城市建設速度進展緩慢。

(三)衛星城市和城市群帶

襄陽市城市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注意市區、縣域協調和城鄉統籌發展。襄陽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范圍是市區,重點在城市;襄陽老城區和新城區的建設范圍及特大型城市發展規?;旧辖缍ㄔ谙宄菂^、樊城區和襄州區等市轄區范圍內,但這并不是說,市區可脫離縣(市)、脫離鄉鎮孤立發展。從一定意義上說,發展縣城和縣域經濟有助于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區域特大型城市的建設,中心城市和衛星城市二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才能實現全市經濟社會平衡協調發展。

目前襄陽市周圍的南漳、???、谷城、老河口、棗陽、宜城各縣市還很弱小,未來衛星城市發展策略:一是擴大城市規模,從小城市向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發展,才能提供與襄陽市特大城市相匹配的城市功能;二是衛星城市應該向襄陽市方向靠攏發展,縮小與襄陽市之間的空間距離,真正起到拱衛中心城市,接收其輻射和帶動的作用;三是衛星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應與襄陽市配套,努力提升城市品質,起到與襄陽市互補聯動的功效。

此外,襄陽市城市化發展戰略問題,還要考慮到鄂西北區域城市群建設及其對襄陽城市發展的影響。推進襄陽特大型城市建設,強化襄陽區域“中心城市”地位,將有力推動鄂西北和鄂、豫、川、陜、渝毗鄰地區經濟發展[5]。同處鄂西北的襄陽、十堰和隨州作為區域內的重點城市,因為地緣文化上的相似性,汽車產業方面的共同優勢和互補性,被稱為襄-十-隨城市帶和汽車工業走廊。襄陽作為鄂西北的中心城市和襄-十-隨城市帶的核心城市,理應在區域發展中起到帶頭作用,也要與其他城市匹配協同發展,共同推進區域城市和經濟實力進步。襄陽市與省外豫、川、陜、渝相毗鄰,由于特殊的區位,上述5省市中的11個地(市)實際上構成了一個特殊的“省際毗鄰經濟區”。襄陽市因其特有的區位、交通、經濟優勢,成為省際毗鄰地區秦巴-漢水經濟走廊的“中心城市”。對這些地區來說,因其都是各省市的邊緣,各省市的中心城市都難以顧及。襄陽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特大型城市建設發展將大大強化襄陽作為該經濟協作區重要“中心城市”地位,增強其輻射功能,推動省際毗鄰地區經濟體的實質性聯動發展。

三、襄陽市的城市建設管理

襄陽市選擇規模擴張式發展戰略是一種合適策略,作為向特大型城市快速挺進的新興城市,在規模擴張的同時要注意提升城市品質,重視城市發展規劃和建設管理問題,需要搞好以下五個層面的系統工程。

(一)城市發展戰略定位

襄陽市發展戰略定位是城市發展的首要問題,當地政府和很多學者對此進行了較多研究和闡述。例如,陳耀新[2]認為襄陽的城市性質可確定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和以汽車和機械制造、輕紡、電力工業為主,第三產業發達的鄂西北地區經濟中心城市。陳文科提出要以新車城、科技城、歷史文化名城的建設來支撐省域副中心城市發展的“一副三城”的戰略構想[7]。

襄陽市政府提出了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要建設產業襄陽、都市襄陽、文化襄陽、綠色襄陽的“四個襄陽”的新戰略,則較好地概括了襄陽市的發展定位、特色定位和產業定位[3]。

襄陽市的發展定位是建成鄂西北特大型城市和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確保湖北省第二城市的地位。因此,要實現“都市襄陽”的目標,要堅定地實施城市“再造工程”和規模擴張戰略。與周邊四川盆地城市群、關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武漢城市圈做好分工,協調好與它們之間的關系,擺正襄陽在這些城市群分布格局中的位置,突出自身優勢特點,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經營管理好城市。

襄陽城市特色和競爭定位是歷史文化名城和綠色生態園林城市。襄陽建城歷史悠久,因古城遺跡眾多,文化底蘊深厚,自然景觀大氣優美,而榮獲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園林城市等稱號。目前,襄陽市正在大力建設“三城”(唐城、漢城、三國文化城)、“五園”(漢水文化產業園、汽車文化產業園、文化創意產業園、文化傳媒產業園、文化科技產業園),重點推進古隆中、襄陽古城、魚梁洲、峴山、鹿門山等八大文化生態旅游項目建設,極力推動“文化襄陽”和“綠色襄陽”的建設目標,發揚光大襄陽城市文化特色。

襄陽市產業定位是現代制造業基地和區域交通物流樞紐。為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今后若干年將大力推進汽車、電力、紡織、食品加工和高新技術、軍工工業等重點產業的發展。全力支持東風公司發展,壯大汽車產業;加快襄樊火電廠擴建工程,漢江水電梯級滾動開發,建設崔家營航電樞紐、新集水電樞紐等一批水電站,形成區域性能源中心;推進機電一體化、新材料、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實施紡織工業振興計劃等,進一步夯實“產業襄陽”的定位。

(二)城市發展階段和建設時序

襄陽的城市規劃要高起點、高標準、大手筆,注重頂層設計和實施全域規劃。2010年,襄陽市城市建成區面積為100多平方公里,中心城區常住人口129.47萬人;三個市轄區生產總值達到859.86億元。以此為基點,襄陽市未來城市規模擴張和城市化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見圖3。

第一階段:“十二五”時期(2011-2015)。新城市發展規劃框架基本確定,城市規模在現有基礎上略有增加,表現為: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150km2;中心城區人口規模達到200萬人;市轄區GDP達到1 500億元;

第二階段:“十三五”時期(2016-2020)。城市主體框架基本建成,多中心、組團式發展格局初步顯現,城市規模比2010年翻一番,表現為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200 km2;中心城區人口達到250萬人;市轄區GDP達到2 000億元;

第三階段:“十四五”時期(2021-2025)。城市體量和質量進一步提檔升級,城市規模在前兩階段基礎上繼續擴展,表現為: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250 km2;中心城區人口達到300萬人; 市轄區GDP達到3 000億元;

第四階段:“十五五”時期(2026-2030)。一座新型特大城市基本形成,城市規模比2010年再擴大一倍,略小于武漢市當前規模,表現為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300 km2;中心城區人口達到350萬;市轄區GDP達到4 000億元。

(三)城市功能分區和多中心布局

襄陽市老城區襄城和樊城隔江相對,基本上形成了偏西北-東南的城市走向,但隨著城市外擴和外圍新城區的建設,城市基本朝向以南北和東西走向的兩條高速公路為架構,與國家級公鐵交通網絡相協調配合,逐漸向正南正北朝向轉變,整體布局圖形為內環外方的形制,城市發展方向更加規整。

從城市未來發展規劃來看,多中心、多片區和組團式結構將成為城市發展的基本格局,即以政治文化集中的襄城和交通商貿發達的樊城為中心,以襄州區張灣、油坊崗、東津和余家湖組成外圍工業組團。依據城市長遠戰略和總體規劃,在改造老城區的同時遷移有污染的企業,為發展第三產業提供用地;將大型工業項目放置外圍組團,將各個新區建成適宜的新的城市中心。

多中心城市布局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對自然山體、林帶、河流、湖泊的原生態保護,嚴禁破壞性開山、填湖等不當行為。城市被山脈、風景區、江河等自然分隔開,從而形成多個片區和多個中心格局,城市與自然景觀和諧相處,達到城市建筑美與自然風光美并存統一的新境界。因此,城市開發應向平坦開闊地帶擴展,山林生態綠化要嚴格劃定界限,要留有足夠的余地,嚴加保護,堅決杜絕侵蝕和損毀,從一開始就要把襄陽建成一座綠色環保城市,讓大片的山體森林和高樓群交相輝映,這成為襄陽市城市布局設計的一種風格和特色。

(四)大單位的選址和布置

城市內的大型公用設施、大型企業、大型社區、主要政府機構、醫院、高校、科研院所等大型單位,是構成一個城市的主體單位。大單位的數量和布局直接影響一個城市的規模和品質,也是容納大量城市人口和涵養吸納高級人才的場所。

大單位在城市擴張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可以這樣說,沒有足夠多數量的大單位作支撐,想成為一個大城市是不可能的。目前,襄陽市為了迅速擴大城市規模,可以新組建一批大單位或引進一些新的大單位進駐,推動現有城市單位擴大并重組。例如,襄陽市總體上還處于“工業>服務業>農業”的工業化階段,應當堅持“工業立市”,把發展工業即第二產業放在首位[5]。在可能條件下,考慮將更適合城市區域內發展的縣(市)境內軍工企業、大中型工業企業向市域遷移。這一方面可增加市區工業的集中度,加速高新技術產業隊伍的發展壯大;另一方面可有效提升城市規模,增強城市經濟實力。

對于城市建設來說,要構造一個規劃有序的大城市,需要對構成城市的基本單元進行合理布局,其中,慎重地安排好大單位對城市結構合理化、品質提升和功能發揮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因此,應根據大單位的性質功能合理選址和布置,例如,廠礦企業和科教機構相對集中布置有助于發揮聚集效應,商業中心、大醫院等分散布置則可以發揮便利市民的服務功能。從高等院校來看,襄陽市僅有湖北文理學院及其獨立二級學院理工學院2所本科院校,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和汽車職業技術學院2所高職院校,高校數量、高校知名度與武漢相比存在明顯差距,與宜昌、荊州、十堰、黃石相比都有較大的差距。這與襄陽市作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不相適應,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襄陽經濟的快速發展,如何調整襄陽高等教育結構,科學規劃襄陽地方高等教育的發展是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必須要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

(五)城市空間規劃和建筑管理

目前,襄陽城市空間主要特點和大體趨勢是,樊城作為城市經濟、金融和商業中心,建筑密度大,建筑高度呈不斷上漲趨勢,也導致城市空間單調、視覺壓抑;而漢江以南襄城區來看,在漢江一橋和二橋之間為襄陽古城風貌控制區,由于執行嚴格的建筑風格和高度控制,極少高層建筑出現,僅在二橋以西檀溪-襄軸組團有少量高層建筑,因此,漢江南岸古城、漢水和護城河與遠處連綿的群山和諧映襯,將老城和新城有機相連,形成一種古樸融合現代之美,城市空間效果更具有節奏感、整體性和延續性[8]。所以,大城市的建筑空間美學,應重視高層建筑之間相互溝通,整體和諧,切忌局部雜亂而整體枯燥!

城市建筑要有自己的風格和特色,城市空間或以“大”取勝,或以“高”見長,采取正統的方形造型為主,適當追求變化,減少新奇怪異建筑,都能較好地達到節約空間,提高建筑利用率、提升城市品質之功效。城市核心區應該限制高層建筑的數量,控制建筑密度,維持足夠開闊的空間視野,特別是襄陽古城保護區更不允許有很多高層建筑,然而核心區又是整個城市品質和形象品牌的集中體現,因此,對于核心區的建筑風格可采取單體建筑規?!按蟆睘橹饕攸c,采取“組合建筑”方式,進行集中布置,在設計風格上彼此協調一致,相互呼應,形成一組“整體建筑”、“城市綜合體”。而在城市新區,通過組團、片區式開發,形成城市多中心格局,應根據各個新區的功能特點,在具體建筑風格上將“高”層建筑和“大”型建筑相結合,從而形成現代化大型城市風貌。

重視城市標志性建筑管理,制定相應的規范,以利于形成城市文化特色。由于標志性項目投入大,決策不當將造成極大浪費;標志性項目對城市影響深遠,決策不慎對城市品位反而是一種破壞。因此,對標志性建設項目在給予優惠鼓勵政策的同時,要嚴格審查,慎重決策,加強管理。

四、研究結論

襄陽市被確定為省域副中心城市,當前的當務之急是擴大城市規模,努力建成“鄂西北特大型城市”。將襄陽市提出的“一個中心、四個襄陽”變為“兩個城市、四個襄陽”新理念。襄陽市建成區域特大型城市基礎條件良好,交通區位和經濟規模優勢明顯,政策上也有支持。

從襄陽市自身及周邊城市綜合情況考慮,實施規模擴張戰略,大力發展城市新區是實現特大型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必然選擇和合適戰略。目前,襄陽市以襄城、樊城和襄州區現有核心城區為基礎,已經規劃布局了魚梁州開發區、襄北新區、東津新城、余家湖工業新城等城市新發展區,隆中新區和樊西新區稍微重視不夠。

要實現上述目標和戰略,注重城市建設規劃和管理尤其重要,應該在城市定位、發展時序、功能分區、大單位布局、空間規劃等方面制定相應的城市管理制度和標準,確保城市發展和建設有序進行。

[參考文獻]

[1]陳文科.發展大武漢集團城市的構想[J]. 中部論壇,2002(1):2124.

[2]陳耀新.襄樊建成現代化大城市規劃芻議[J].現代城市研究,1994(6):3134.

[3]襄陽市城市規劃管理局.襄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年)[EB/OL].(20120716)[20130219].http:www.xiangyang.gov.cn.

[4]陳圣安.襄樊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問題的思考[J].長江論壇,2007(4):2527.

[5]左繼宏,游學民.襄樊成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條件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9):9799,102.

[6]黃俊華,張磊.省委常委會議專題研究加快推進襄陽跨越式發展[N].湖北日報, 20120818(1).

[7]龔莉.打造以襄樊為中心的襄十隨城市帶[N].襄陽晚報,20080709(2).

[8]孟聰齡,程偉.襄樊城市天際線的現狀與保護探析[J].襄樊學院學報,2010(11):5760.

(責任編輯王婷婷)

Abstract:In the basis of positioning Xiangyang as a deputy center city in Hubei Province and a super large metropolis in Northwest Hubei,this paper analyses firstly the actual conditions and the advantages of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of Xiangyang City;Secondly,it introduces a suggestion that Xiangyang City should employ scale expansion strategy to expedite its urbanization;And finally,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discussed in cit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Xiangyang City.The results in this study have an actual importance and policy reference value for Xiangyang City to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to develop the regional economy.

Key words:urbanization;deputy center city;scale expansion strategy;cit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Xiangyang City

猜你喜歡
城市化
吳景超的都市社會學及其對城市化的啟示
城市化對經濟增長推動作用的經濟學研究
以農村現代化約束城市化
工業化與城市化關系:一個全面述評
失衡的城市化:現狀與出路
對西部地區城市化與產業發展的思考
中國早期城市化的動力機制
“城市化”諸概念辨析
湖南省城市化與生態環境耦合協調研究
軌道交通推動城市化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