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學圈打造現代企業家生態圈

2014-05-30 10:48高明
中國西部 2014年9期
關鍵詞:牛根生商學院圈子

高明

“To be is to be perceived”(存在即是被感知)。這句300年前喬治·貝克萊的經典名言,在今日中國每一個角落被實時驗證,各種繽紛的“會”、各種奇葩的“圈”都在時時提醒我們是多么的需要別人的認知。當然,在我們需要別人的同時,能夠感受到別人的需要,那這種滿足感就爽到爆表了。

同學圈正是基于這種生而有之的社交需求的一項力作。

在上個世紀,男人成熟有三個標準:當過兵、坐過牢、讀過書?;谶@三個過程中產生的存在感被認為是深刻的,產生的關系被認為是牢固的。但是,時間走到了文人化程度越來越高的今天,戰友和牢友都逐漸成為了不太拿得上臺面的私下關系,唯獨校友可以成為體面的普遍認同。而在校友之中,覆蓋面更小的同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巨大交集,又將校友這種過于抽象的概念,變得具象而且有血有肉有溫度。這樣美好的關系,不火實在沒道理。

其實在并不遙遠的古代,同學也是極有價值的社會關系。譬如科舉考試若是上了榜、中了舉,通??忌谝患虑槎际侨グ菰L主考官,畢恭畢敬地把主考官認為老師,瞬間讓初入官場的自己變成了某一個現存勢力的“門生”,得到了第一份廣為社會認可的存在感。而基于這份“門生”的存在感,就有了一個衍生的“同門”關系圈,這個關系圈其實就類比于今日的同學圈,簡直是事業騰飛之基石、光宗耀祖之利器。

同學圈核心所在——圈子產生價值

高端同學圈帶來的有兌現可能的潛在

利益

信息的雙向分享機制

從早期的MBA,到其后書本鍍滿黃金的EMBA,宣傳材料篇幅最多的是課程設計,但那并不能成為重點。亮點最多的往往都是老師、同學的頭銜。這些白底墨字的小小頭銜,暗示的是五光十色的大大圈子。人類天然的聯想和趨利的能力,能夠讓想象力直奔這些成功者的圈子,以及融入這些圈子后帶來的巨大潛在利益。這就是支撐高額學費的亮點所在,讀書讀的未必是書,一定要讀的是一起讀書的高端同學圈。

高端同學圈帶來的有兌現可能的潛在利益,一直是廣受進不了這個圈子的老百姓最為詬病的地方。但千萬不要認為他們對這個高端同學圈有著深刻的惡意,當他們因為種種努力達到這個門檻之后,他們也會極其迅速而且無比主動的融入這個同學圈。在名校讀上一個金光閃閃的研究生課程,迅速的消弭新貴的天然短板,鋪就進入成功圈子的入門石,這種名利雙收的事情,聰明人焉能不為?

這種聰明而且有效的同學圈,其實在經濟學理論上也是合理并且高效的。

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信息不對稱”理論成為經濟學研究的新視角,并在2001年毫無爭議地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主題詞。在市場經濟運作中,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取決于信息的對稱和公平程度,當信息在交易雙方出現巨大落差的時候,就會有人牟取暴利,有人受盡損失。而改善這種不公平交易的癥結,就在提高信息的對稱性,讓信息公布在陽光之下,市場經濟的自我調節機制就會讓交易更公平、社會資源的配置更有效。

同學圈正是制造了這么一個信息相對對稱的小生態。當你進入這個圈子之后,圈子主動篩選(招生對于崗位和資產的門檻要求)之后,會在同學之中產生一種類似層面、類似經歷的認同感。這種認同感讓信息的分享變得比較沒有戒備,并且可以期待信息的雙向分享機制。信息的分享不容易被理解成俯身向下的布道,而更容易變成思想激蕩、腦力風暴似的侃大山茶話會。

在同學圈里更容易做成生意、相互提攜,并且達成交易后雙方滿意度相對較高,道理就在于此。圈子達成了信息的相對對稱,讓信息傳遞的成本趨于零,讓信息本身的流失率降低,這個過程直接創造了價值。為這份價值付出有限的資金,并且是固化的資金,獲得流動的、可持續性的增值潛力,真是難得的好生意。

這份好生意其實也在被市場不斷證實。譬如以同學圈聞名世界的哈佛商學院MBA為例,2012年的畢業生收入達到了100萬人民幣左右。而同樣國際知名但是同學圈經營稍差的劍橋商學院,2012年畢業生的收入則是82萬左右。就算都是頂級大學的頂級商學院,收入產出也出現了18%的差值,這個差值基本可以反映基于同學圈估價的差距。若是讀者有心對比一些非知名商學院的畢業生收入,就會理解同學圈創造驚人價值的事實了。

具有更大價值的同學圈附加值

某商學院企業家的大咖秀場

同學圈一邊被神化,一邊被妖魔化

同學圈創造的驚人價值,其實還不止于此?;谕瑢W圈而附加的人的情感,可以產生比理論上更大的實際價值,甚至改變人的一生。

最為有名的例子當然是2008年牛根生同學的萬言書。當年的蒙牛面臨三聚氰胺事件和外資收購的雙重危機,牛根生洋洋灑灑、聲淚俱下地向其就讀的某商學院EMBA同學圈求助。同學圈瞬時涌現出各位拔刀相助的大俠:柳傳志準備好了2億,傅成玉(中海油董事長)準備好了2.5億,俞敏洪二話沒說送來5000萬,江南春也毫不猶豫拿出5000萬救急,還有馬云、郭廣昌、虞峰……這份名單長得兩只手數不過來,簡直就是某商學院企業家的大咖秀場。但稍顯遺憾的是情義終究改變不了市場規律,同學圈的鐵哥們拯救不了牛根生的股權。2011年,牛根生以離開蒙牛悲劇收場,幽默的是接任者于旭波是另一個鼎鼎大名的商學院的EMBA。

另一個有名的例子就充滿傳奇和八卦了。某女星入讀了上文牛先生就讀的某商學院,一個三流不到的小明星,不確定地、傳說般地與超一流地產商相識相戀,上演一場穿越年齡與階層、奮不顧身說走就走的愛情,感天動地地擠走發妻,如童話里王子與公主般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雖然我們完全不知道這場情愛大戲的未來,但某女星的一生已經被同學圈徹底改變。

類似這些同學圈的軼事,讓同學圈一邊被神化,一邊被妖魔化,成為了圈外人越來越看不懂的一個圈子。

這實際是“信息不對稱”理論的另一種衍生形態,同學圈內部的信息越對稱,同學圈與外部社會的信息不對稱性就越顯著。其表現的形態就是:圈子里的人玩得很High,圈子外的人卻不知道他們在干什么。圈子里做成的生意越來越多,但能放到圈子外公平競爭的生意卻越來越少。

說到這里,也許已經可以勾勒出同學圈可能的未來:

信息對稱與信息不對稱的博弈,也許最終決定了同學圈的前程與未來。如果能夠讓同學圈內外的信息盡可能的透明化,把個人被認知的需求放到陽光之下,讓公眾知道這些同學在做什么事,這些事如何推動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同學圈將會陽光燦爛,如同當年黃埔軍校的前六期同學圈;如果同學圈依舊神秘,讓公眾充滿著猜忌和妒恨,那么脫了地氣的同學圈只會慢慢淪為一個自娛自樂的近親繁殖生態圈,如同黃埔軍校不同的晚期同學圈。何去何從,不妨拭目以待。

猜你喜歡
牛根生商學院圈子
巴黎高等商學院榮登《金融時報》歐洲商學院排名榜首
商學院撞上新媒體
牛根生復出
傳說中的“圈子”
道同為謀,玩轉誰的生活
湖南商學院學人簡介八十二
伊利:陳年舊事
伊利:陳年舊事
“互聯網+”與商學院教育
你的圈子在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