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園林景觀中地形高差處理的探究

2014-05-30 10:48曹忠華
中華民居·學術版 2014年9期
關鍵詞:造園坡度綠地

曹忠華

摘 要:地形是造園的基礎,是園林的骨架。是在一定范圍內由巖石、地貌、氣候、水文、動植物等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自然綜合體。園林中的地形是一種對自然的模仿,因此,園林中的地形也必須遵循自然規律,注重自然的力量、形態和特點,在處理地形高差的問題時,能巧妙的運用相關的知識和理論,實現園林景觀的完美構建。

關鍵詞:園林景觀;地形高差;處理技巧;完美景觀

在園林設計時,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考慮生態學的觀點,營造符合當地生態環境的自然景觀,減少對其環境的干擾和破壞。同時,可以較少土石方量的開挖,節約經濟成本。因此,充分考慮應用地形特點,是安排布置好其他景觀元素的基礎。園林地形指一定范圍內承載樹木、花草、水體和園林建筑等物體的地面?!皥@林微地形”是專指一定園林綠地范圍內植物種植地的起伏狀況。在造園工程中,適宜的微地形處理有利于豐富造園要素、形成景觀層次、達到加強園林藝術性和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適當塑造綠地微地形起伏,是現代園林沒計常用的設計手法。我國的造園名著《林泉高致》中有“山得水而活,水以山為面”的說法,故適當塑造微地形起伏可達到“山”的感覺,以水“活”山,一靜一動,動靜結合,景致倍佳。山水相依,祟尚自然,模擬自然,體觀了人們注重環保,呼喚生態的心理。

1 園林綠地地形處理原則

園林綠地可分自然式、平板式、臺階式、混合式等幾種微地形模式。根據對不同綠地分析,根據其功能對不同微地形模式提出以下處理原則:結合地形,因地制宜,充分體現自然風貌。大自然是最美的景觀,結合景點的自然地貌進行地形處理,使人備感親切;以小見大,適當造景。地形在高度、大小、比例、尺度、外觀、形態等方面的變化可形成豐富的地表特征,在較大的場景中需要寬闊的綠地、大型草坪或疏林草地來展現宏偉壯觀的場景;在較小的區域內,可以從水平和垂直兩位空間打破整齊劃一的感覺,通過適當的地形處理,創造更多的層次;地形與建筑、構筑物和諧統一。地形處理必須與景園建筑景觀相協調,以淡化人工建筑與環境的界限,使建筑、地形與綠化景觀融為一體;確定微地形設計中關鍵點的現狀坡度,在邊緣設定控制點,研究現有的等高線流線和模式,確定基礎排水的可能最低高程,把場地的最低點設在人群活動區和車輛行駛區以外。

2 考慮因素

2.1 考慮原有地形

地形處理是造園的基礎,也是造園的必要條件。因不同的地點和環境條件靈活地組景,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的美景為我所用,利用原有地形,或只需稍加人工點綴和潤色,便能成為風景名勝。這就是“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工之事”的道理??紤]利用原有地形時,選址是很重要的。有了良好的自然條件可以借用,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根據園林分區處理地形因地制宜,隨勢生機

在園林綠地中,不同的活動,對地形有不同的要求。要想在一塊土地上創造多種景觀效果,首先必須進行合理的地形改造,再進行合理布局,依低挖湖,據高堆山或適當平整土地,使園林地形富于變化,并利用地形組織空間和控制視線。同時,在園林建設中必須考慮不同分區有不同地形,而地形變化本身也能形成靈活多變的園林空間,如游人集中的地方和體育活動場所,要求地形平坦;安靜休息和游覽賞景則要求有山林溪流等......我們要通過與其他園林要素的配合,形成一個自然豐富、優美的空間景域,滿足人們觀賞休息及進行各種活動的需求。

2.3 綜合考慮等高線

等高線是主要的規劃因素;車與人沿等高線行進(坡道和踏步)是最省力;如需平地可用擋土墻做到梯田狀的改造;坡地具有動態的景觀特性(眺臺、挑臺);具有排水問題;斜坡具有創造很好地水景(瀑布、溪澗等)的特性。緩坡地形(3~10%):疏林草地,觀葉、觀花風景林;面積不大的園林水體(長軸等高線)。在人們集散、休息及進行一些活動性的休閑園林區域中,宜處理為平緩的地形。平緩的地形觀視效果上流暢舒展,但其缺少私密性和活躍性,其后的樹林就要為平地的寬闊基面作垂直形態上的景觀。平地內部空間運用低平形體來補充或強烈的垂直形態作對比。如遠處以綠樹作為背景及鮮花作鑲邊,平坦的地形里水池自然成為整個畫面的焦點,彌補了平坦地形的單調性。中坡地形(10~25%):園路做成梯道,要考慮護坡措施;小型建筑一般要順著高線布置;可做溪流水景;植物設計以風景林為主。在園林中一些需創造出瀑布、跌水、泉、涓流等水景及有特殊景觀要求的可處理成起伏的地形,在該地形中可靈活多變地組合創造出形態各異的景觀。起伏地形從形態上講是地形的升與降的結果,在起伏較大的地形上部可布置假山,塑造成上部突出的懸崖式陡崖,并置以泉水或作成跌水形態的景觀相結合的做法。陡坡地形(>25%):做成陡坡的梯步道路;利用巖石隙地栽種耐旱的灌木為主;適宜點綴占地少的風景性建筑。在園林中因功能要求,可通過地形的變化來劃分不同的區域。一般綜合性地域都劃分為若干個功能區塊,因功能而地形處理也有變化。娛樂休閑及休息集一體的園林以平坦的地形為人們提供了集散場所,而坡地為人們提供了休憩的場所,再通過植物使平地與坡地相結合,使整個空間既相彼此分隔又相互聯系。

2.4 要有利于園林地面排水

地形與環境相協調。園林中的地形是具有連續性的,園林中的各組成部分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彼此不可能孤立而存在。每塊地形的處理既要保持排水及種植要求,又要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力求達到自然過渡的效果,因此園林中常用自然地形的坡度進行排水,而這個坡度介于1~5%之間排水效果是較理想的,同時,我們在創造一定起伏的地形時,要合理安排分水和匯水線,保證地形具有較好的自然排水條件。園林中每塊綠地應有一定的排水方向,可直接流入水體或是由鋪裝路面排入水體,排水坡度可允許有起伏,但總的排水方向應該明確。

2.5 要考慮坡面的穩定性

如果地形起伏過大,或坡度不大但同一坡度的坡面延伸過長時,則會引起地表徑流,產生坡面滑坡。因此地形起伏應適度,坡長應適中。一般來說,坡度小于1%的地形易積水,地表面不穩定;坡度介于1~5%的地形排水較理想,適合于大多數活動內容的安排,但當同一坡面過長時,顯得較單調,易形成地表徑流;坡度介于5~10%之間的地形具有起伏感,排水效果良好;坡度大于10%的地形只能局部小范圍地加以利用。

3 園林與地形的關系處理

3.1 巧借地形

利用環抱的土山或人工土丘擋風,創造向陽盆地和局部的小氣候,阻擋當地常年有害風雪侵襲;利用起伏地形,適當加大高差至超過人的視線高度(1700mm),按“俗則屏之”原則進行“障景”;以土代墻,利用地形“圍而不障”,以起伏連綿的土山代替景墻以“隔景”。

3.2 巧改地形

建造平臺園地或在坡地上修筑道路或建造房屋時,采用半挖半填式進行改造,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土方的平衡與園林造景相結合

盡可能就地平衡土方,挖池與堆山結合造堤相配合,使土方就近平衡,相得益彰。

園林是人為的藝術加工和工程措施而成的。園林美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高度統一。園林美具有多元性,在園林的地形處理中必須遵循園林美的法則。園林景觀對提高人們生活環境質量,增進人們身心健康至關重要,所以我們應該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把好關,做好園林地形分析的工作,創造出更好的生態景觀。

參考文獻

[1]王薇.園林綠地中微地形處理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1(12).

[2]陳子明.淺析園林綠地中微地形的處理方式[J].大觀周刊,2013(21).

猜你喜歡
造園坡度綠地
可進入式綠地的養護與管理的研究
壹 造園·納瑞集祥
老城區綠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區綠地提升為例
關于公路超高漸變段合成坡度解析與應用
江南園林造園手法在新中式園林中的應用初探
清漪園賅春園造園藝術及園林審美探析
杭州市區春季綠地對PM2.5消減作用的研究
走進綠地
古典皇家園林造園藝術特征辯證評價——以諧趣園為例
基于圖像處理的定位器坡度計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