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罨畫池園林景觀空間特色

2014-05-30 10:48陳熙
中華民居·學術版 2014年9期
關鍵詞:紀念性

摘 要:罨畫池起源于唐代衙署園林,成景于宋代趙抃任職時期。后經幾代文人縣令苦心經營,罨畫池成型為罨畫池、陸游祠、州文廟三位一體的特色格局。本文從園林的景觀空間特色切入,以分區的形式介紹不同空間的結構與布局,分析其帶有江南地區風格的景觀特色,并適當融入園林紀念性的體現。

關鍵詞:罨畫池;四川園林;紀念性;陸游祠

“罨畫池”公園位于崇州市崇陽鎮大東街南,由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罨畫池、陸游祠和崇州文廟三部分組成。是集園林、祠堂、廟宇為一體的古建筑群,歷史上此三位一體的格局甚為少見。

罨畫池的前身為始建于唐代的衙署園林,史稱“東亭”或“東閣”,成勝景于宋代?,F罨畫池內存建筑多為清代陸續重修、增建。罨畫池上景色美不勝收,外湖湖面氤氳,視線廣闊,周有煙柳古木環繞,罨畫亭掩于綠樹倩影之中。琴鶴堂庭院中有水渠環繞,假山嶙峋,野趣盎然,大有江南園林精致典雅之風。陸游祠布局緊湊,小巧樸素,過道深邃,院內廣栽梅花。整個園林中風格各有特色,是川西地區乃至全國不可多得的園林佳作。

1 空間布局與結構

罨畫池公園以南北向一條貫穿文廟建筑群的主軸線引導園區,罨畫池位于軸線末端,池中島建有罨畫池。另一條次軸線以尊經閣前廣場為節點向東延伸,引申出琴鶴堂庭院以及陸游祠建筑群。

罨畫池的規?;狙永m清代的基礎,水面分為外湖與內湖,風格迥異。外湖視線開闊,景致舒朗,大氣磅礴,池中島上有罨畫亭,掩于蔥蔥樹木之中,成為罨畫池的視覺焦點。內湖周有假山環繞,亭臺水榭,頗有江南園林之細膩。

文廟建筑群依地勢而建,由南向北逐漸增高。建筑布局緊湊,氣勢宏偉,層層遞進,嚴格遵循文廟制式。尊經閣的地勢在整個軸線中達到極致,是全園的視線控制中心。

陸游祠位于的罨畫池東南部,系一組中軸對稱,左右廊廡的紀念性建筑群,有川西民居風格。原為紀念趙抃、陸游的二賢祠,現有梅磬千代過廳、香如故堂序館、詩韻陳列室兩廡、放翁堂正殿等以專門紀念愛國主義詩人陸游。

琴鶴堂庭院位于罨畫池內湖以西,中有水渠環繞,假山嶙峋,野趣亭立,景色秀美。琴鶴是對北宋江原縣令趙抃的紀念,意為“為官清廉之堂”,是整個園林的靈魂。庭院中建筑風格頗有江南文人之雅趣,多有榭、軒、廊等,臨水而建,軒廊融通,視線開闊。

2 園林特色分析

2.1 幾朝文人,千年罨畫池

罨畫池的水系梳理堪稱川西園林中不可多得的經典,早在唐代蜀州東亭時期,還尚未有池,北宋時期,罨畫池作為官府地方官們待客的衙署園林。水體的引入,使園林中野趣昂然。明末連年戰火使罨畫池園林遭受重創。清康熙年間陸續重建,光緒年間大修。

知州孫開嘉等重新梳理了原來的水系,開鑿湖池西北角的五云溪入水口。再擴鑿其東南角的小溝渠為一小池,并建三折廊橋橫跨內、外湖之間。引湖水入琴鶴堂建筑群庭院,穿過陸游祠大門后的小石橋流出。沿水道南下,與文廟建筑群的泮池相通,再向南流入宮墻外月兒池。從園林西北大門開始至南側宮墻外的月兒池,形成較為豐富的水體形態和一套功能完整共長400余米的水系。

由此可見,罨畫池得水系在清朝已十分完整,能夠充分利用有利地形,貫穿整個園林,利用水體營造多處新景觀,且局部引入江南園林的元素,體現了其設計者與改造者高超的園林理水水平。

2.2 罨畫池南高地起,琴鶴庭院嶙峋石

2.2.1 堆 山

根據史料載,唐宋所傳“東閣”建于罨畫池內高地之上,此小山丘可追溯北宋,江源令趙抃開鑿罨畫池時推土而生。從今天來看,尊經閣建于此土丘上,一來可居高臨下,東面可觀陸游祠建筑,南邊可觀州文廟,北可覽盡池內風光,二來作為文廟建筑的延續,從南至北達到一個最高點,成為整個園林的控制中心,三來成為交匯罨畫池、陸游祠、文廟建筑三區域的重要節點,把三組性質不同的建筑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卻又不失散漫。

清乾隆五十五年,重修罨畫池外湖土臺。道光三十年,移西江橋上的橋亭于湖心土臺之上,改名罨畫亭。建罨畫亭于土臺之上。從景觀角度看,外湖水面較為寬闊,周圍古木林立,有一島一亭兀立池中,豐富了構景元素,增添了游憩空間,也使罨畫池布局更為完整,遠遠看去,罨畫亭淺淺地掩于層層蒼勁綠古之中,景致粗放、宏大,湖面視線開闊,體現了罨畫池早期的古樸與野趣。

2.2.2 掇 石

現園中可考有三處經典的疊石筑山之作。

一位于園林西北入口處的疊山飛瀑小景。雖為近代所建,石材的選取、壘砌方式卻十分的考究,此景既有四川園林之古樸,又不失江南園林之精致。遠在大門之外,便能聽到濺落水聲。

其二處現位于琴鶴堂庭院附近。系清光緒年間崇慶州知州孫開嘉、祁鑒開鑿罨畫池內湖時所建。開鑿內湖后,陸續又增建琴鶴堂、問梅山館瞑琴待鶴之軒、半潭秋水一房山、風送花香入酒卮、水面風來菡萏香、野趣亭、三折廊橋以及云墻曲巷等頗富民居風味建筑。以“琴鶴”之名來表對“鐵面御史”趙抃之寄托。

琴鶴堂庭院之東、南面各筑有大假山,東面假山依墻而筑,有曲折小路隱于石峰、倉木、翠竹之中。遙看西、北兩面可遠觀半潭秋水一房山、問梅山館、三折廊橋,池中有紅魚供游人喂食、賞樂。在此假山中逡巡,視線短促內聚,道路曲折多變,景致玲瓏緊湊。與外湖的闊氣宏大風格截然不同,內外景色對比強烈。南面假山從過琴鶴堂前琴鶴橋便入假山區,清知州孫開嘉引內湖水入庭院,湖水呈溪流狀環繞著琴鶴堂前假山而下,假山為鐘乳石堆疊,為蜀中現存完好的大型假山。石假山堆砌自由得體,有的峰巒迭起、有的怪石嶙峋,多植翠竹、古木于其中,遮掩視線,營造吸引性空間。內有道路曲折宛轉,三彎九折,又有石橋從水面跨過,又有假山中有營造洞穴,交通空間復雜多變。山頂建有野趣草亭,古香古色,登亭可覽園中秀色,琴軒茗茶。

雖屬蜀地園風灑脫古樸,卻因幾代江南文人縣令的苦心經營,大有江南園林精巧、多變之風。在其中處處能體味到江南園林步移景異的意境與情趣。

參考文獻

[1](明)曹學佺.蜀中名勝記[M].重慶:重慶出版社,1984.

[2]趙長庚.西蜀歷史文化名人紀念園林[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

[3]賈玲利.四川園林發展研究.西南交通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

[4]廖嶸.唐代衙署園林——崇州罨畫池[J].中國園林,2004(10):11~18.

[5]劉庭風.巴蜀園林欣賞(七)罨畫池.園林,2008

作者簡介:陳熙(1993-),男,漢族,重慶市萬州區人,本科,研究方向為建筑學。

猜你喜歡
紀念性
從秩序感到紀念性:宗教建筑的空間構建
紀念性景觀設計初探
當代校園景觀雕塑問題現狀及建議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城市紀念性廣場與周邊環境互融性缺失探究
中國古典園林植物造景手法在現代紀念性園林中的應用
淺析國外紀念性景觀對我國公墓設計的借鑒意義
紀念性景觀的隱喻性研究
紀念性景觀的地被植物及其景觀特色研究:以南京市雨花臺風景區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