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建園林保護管理的現狀剖析及對策

2014-05-30 10:48劉嬌
中華民居·學術版 2014年9期
關鍵詞:管理對策中國

劉嬌

摘 要:我國的古建園林是藝術和建筑層面的瑰寶,以江南私家園林和北方皇家園林為代表,是全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無論在中國、還是在世界上,這些古建園林都是一顆顆閃閃發光的明珠。如今這些明珠正遭受著不同層次、不同程度的損害,急需我們在保護和管理上加強。本文就是從我國古建園林的價值、特點、管理現狀剖析已經保護管理的對策建議等四個方面展開,為的是讓大家知曉古建園林保護的重要性,為管理和保護者提供可行性辦法,為擦亮“明珠”做出一份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中國;古建園林;現狀剖析;管理對策

1 我國古建園林發展歷史

據有關典籍記載,中國造園應始于商周,其時稱之為囿。漢起稱為苑。漢朝在秦朝的基礎上把早期的游囿,發展到以園林為主的帝王苑囿行宮,除布置園景供皇帝游憩之外,還舉行朝賀,處理朝政。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昌盛,士大夫階層追求自然環境美,游歷名山大川成為社會上層普遍風尚。山水畫為題材的園苑是這一時期的代表。隋唐時期宮廷御苑設計愈發精致,特別是石雕工藝已經嫻熟,宮殿建筑雕欄玉砌,精美華麗。宋元時期大批文人畫家參與造園,進一步加強了寫意山水園的創作意境。明清時期是中國園林創作的高峰,皇家園林創建以清代康乾時期最為活躍,當時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給建造大規模寫意自然園林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圓明園”、“避暑山莊”、“暢春園”等等。私家園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園林為主要成就,如“滄浪亭”、“休園”、“拙政園”、“寄暢園”等等,雖然處處有建筑,卻處處洋溢著大自然的盎然生機。明清時期正是因為這一特點而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巔峰時期?,F在我們能看到的古建園林大多是這一時期的留存。

2 我國古建園林的價值

我國古建園林歷史悠久,它深浸著中國文化的內涵,是中國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藝術珍品,是一個民族精神品格的生動寫照,它自身所顯現的價值也是多元的,主要包括社會歷史、文化藝術、地域環境、變化動態等四個方面的價值。

2.1 社會歷史價值

我國的古建園林,象一幅中國畫長卷,真實的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情況,比如當時的政治經濟情況,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科學技術的水平,文化藝術的成就,當時的文藝特點以及人民的生活習俗、宗教信仰、國際關系等等。因此,作為反映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狀況的一個物證,它首先要有歷史價值。例如,清康乾時期,當時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給建造大規模寫意自然園林提供了有利條件,自然景觀、寫意、詩情畫意成為創作的主導地位,園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為造景的主要手段。

2.2 文化藝術價值

我國的古建園林,無論是雍容大氣的皇家園林,還是溫文爾雅的私家園林,都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組合而成的一個綜合藝術品,通過疊石、理水、蒔木精雕細刻而來,追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韻致,不僅有風格獨特的外在景觀,而且滲透著中國古人的精神內涵。是歷史長河中遺留下來的璀璨藝術珍珠,其中許多都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3 地域環境價值

每一處古建園林都代表著一方的文化標志,北方因地域寬廣,范圍較大,建筑穩重、敦實,具有剛健之美;因水資源匱乏,大多采用“旱園”的做法;通常是對稱布局的屋宇連片的龐大建筑群。這類古建園林大多集中在北京、西安、洛陽、開封,其中尤以北京為代表。南方人口稠密,地域范圍小,精巧典雅的建筑群多建于城市中,使人“不出城郭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得林泉之趣”。這類古建園林大多集中在南京、上海、無錫、蘇州、揚州、杭州等地,其中尤以蘇州為代表。

2.4 變化動態價值

古建園林的變化動態價值是指超乎其建筑本身的價值,能夠為今天和將來所用。比如商業價值,有很多古建園林可以旅游開放,陳列展覽,還可以把名稱和圖案使用到了商標或者宣傳視頻上,無形中就增加了其商業、動態的價值。

3 中國古建園林的特點

我國的古建園林是建筑、山池、園藝、繪畫、雕刻以至詩文等多種藝術的綜合體。特別是善于利用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的各種建筑物,如亭、臺、樓、閣、廊、榭、軒、舫、館、橋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成為造景的主要手段。仿照自然山水或以古代山水畫為藍本,參以詩詞的情調,不斷融入藝術、文化和建筑美,每一處都體現了建筑師和設計家的巧妙心思,下面我們說一下其中主要的四個方面:

3.1 材質選擇嚴格且多樣

材質選擇,效法自然,得體合宜,因地制宜,不論是皇家園林、私家園林、還是寺觀園林、陵寢園林,因為建筑主人在那一時代的特殊性,也就充分保障了建筑材料的高標準,和選材時的苛刻和嚴格,就以清朝皇帝的陵寢建造為例,據說大多地面建筑的木質都要選擇上好的楠木,而在磚瓦等建筑材料的選擇上,也是實行實名制,以便追究責任,可見在選材上的嚴格。

3.2 結構布局靈活多變

宮廷建筑,宗教建筑,多以對稱布局,園林則非對稱布局,園中有池,池邊有榭,池中有島,島上有亭。宋朝的歐陽修有這樣一句詩詞:“庭院深深深幾許”。這是一個千古名句,同時也在例證著中國古建園林的布局多樣化的傳統。

3.3 裝飾設計內涵豐富

裝飾紋樣反映了歷史上某個時期的審美時尚,建裝飾紋樣與人們的生活習俗、審美觀念、宗教意義都有很大的關聯。從古民居建筑的屋頂、屋身到基座,無論是簡單加工的線腳,還是造型復雜的動、植物形象,它們既滿足房屋建筑各部位構件的需要,又起到裝飾作用,可堪一絕,這是中國古建筑裝飾基本的特點。

這在我國古建園林的建筑方式、方法中是十分常見的??梢赃@么說,我國的古建園林在每一個細節上都是精雕細刻的。

3.4 有機結合建筑美與自然美

在兩美結合上,即建筑美與自然美的有機結合上,我們還得首推圓明園。雖然這座輝煌的皇家園林已經被戰火和歷史所淹沒,但是我們通過一些留下的史料中依然可以目睹她的風采。圓明園在建筑與自然的結合做得非常好,有些地方可謂是巧奪天工,她把建筑物與自然中的山和水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讓每一處景點建筑都仿若是大自然中的微型盆景,尤其在融入西方建筑文化時,更是規整地利用了幾何圖形,將精美雕刻的建筑安放在園林之中。

4 古建園林保護管理現狀剖析

可以肯定的說,在古建園林的保護上,我國做得還不夠好,除了世界級和國家級保護的園林,其它的保護得都不夠妥善,甚至是很不到位,即便是故宮,世界級也是國家級層面的北京故宮,居然也出現過文物丟失和建筑毀損現象。

(1)鞭長莫及的保護。之所以要說保護上的鞭長莫及,一個是我國古建園林數量太多,面積太大,而管理和保護機構又不完善、不健全,園林管理機構經費也捉襟見肘,有時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管理和保護的真空地帶與盲區太多了。

(2)觸目驚心的毀損。由于管理上的漏洞太大,就造成了不法分子、違法建筑商們,毫無顧忌、肆無忌憚地破壞古建園林,這些人為了他們一些眼前的蠅頭小利,不顧祖宗和良心的譴責,蓄意破壞我們的文化遺產,讓人觸目驚心。

(3)形同虛設的管理。我國在九十年代出臺了相關法規,并于2007年再次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但是因為管理資源的不足,而被管理資源——文物資源的過于寬泛,造成了“管不過來、沒法管、管不住”的悲哀局面,使得業已形成的管理體系形同虛設,無可奈何。

(4)令人痛心的改建和拆除。隨著經濟的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后的建設浪潮,在經濟社會進步的同時,對古建園林也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事例不勝枚舉。事例一,西安大云寺圍墻被推;事例二,北京宣武區張作霖女婿私宅被強拆;事例三,重慶劉湘公館強拆后變成了豪華餐廳,等等。讓我們看起來、讀起來、聽起來,是相當痛心的。

5 在我國古建園林保護管理上的建議

為了更有效地保護和管理古建園林,筆者在此提出五點建議,希望能對園林保護管理起到推動作用,并與大家共勉。

5.1 國家政府重視古建園林保護,利用各種教育宣傳契機,提高大家保護古建園林的意識

首先國家和政府部門在搞經濟社會建設、搞房地產開發時,有時會與古建園林出現抵觸,這時一定要想辦法給古建筑讓路,盡可能地不要改變古建筑原狀,即便要借勢利用,也要嚴格遵守“科學、合理、維護完好”的基礎上,去實施建設。

再者,要通過有效的教育宣傳手段,使國民對古代園林建筑的保護意識不斷提升。教育學生們從小就要養成愛護傳統文化的好習慣,尤其在日常生活中、出外旅游的時候都要自覺地愛護和維護古建園林的保護,同時還可以用孩子們去教育成年人,把保護古建園林的信息反饋到家長那里,形成教育的反哺機制。再說宣傳,新聞媒體、報刊報紙等傳播性的文化載體,都要把保護古建園林當作重點宣傳的一項,久而久之,自會形成科學保護的意識。

5.2 要進一步健全保護古建園林的管理機制,使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協同發展

我國很多省、市級別的園林都是一些事業性單位來行使管理和保護權力,而這些事業單位普遍存在經費不足、人員不足、管理意識不強、管理不到位等缺點和不足,有的園林管理部門甚至“渾渾噩噩”,在其位不謀其政,造成了形同虛設的管理。故此,筆者倡議:應當把進一步設立古建園林保護管理機構,建立健全古建園林保護管理機制,納上十分重要的日程,在這一點上我們不能含糊。

(1)提升地方園林機構的行政級別。大多的市縣一級的古建園林保護管理機構,行政級別相對較低,這就造成園林保護管理機構在獨立行使職權的時候作用小,行使權力的空間也要小的多,不利于園林的保護。那么怎么樣才能真正地提高園林的管理權限或保護能力,可以借鑒濕地保護辦法,成立市縣級古建園林管理局,而且在業務上保持獨立性,不受地方牽制,實行省直管理,增加園林管理機構更多的自主權力和話語權。

(2)在人員和經費上要全力支持。古建園林的管理人員不足,尤其是從事靈活性、巡視性的稽查人員嚴重不足,出現了破壞園林的事件,往往是“不發現不管理、不舉報不管理”,本來是主動作為的保護管理工作,卻變成了被動執行,讓“問題”牽著鼻子走。但是產生這一現狀的根源,有一些是源于工作的責任心和態度,最大的原因就是在于人員不足,所以說,如果想有效管理好我們的古建園林,必須要大力度健全機構,充分保障管理的運行質效。另外,從經費上也要大力支持,有些經歷風雨日漸損耗的古建筑,如果及時維護就能確保無虞,但是個別地方因管理經費不足無力維修,而且在申請過程中又不能及時下撥或下撥后杯水車薪,導致小傷變大傷,最后變成了頑癥、不治之癥,因為經費問題讓我們的古建園林毀損消失,真是讓人心疼不已。

(3)強化行業監管機構。所有的權力要想形成完美的、科學的、高效的行使,那就必須三權牽制。在確保古建園林管理保護結構的獨立自主性的基礎上,還要加強行業監督,防止該機構自己玩忽職守,不能有效保護古建園林,所以就要求有該行業的監管部門來實行監督職能。為了防止扯皮,筆者建議在同級政府中行使這樣的監督職能,然后是省里對市縣、國家對省里定期實行檢查、巡視的工作機制,這樣在古建園林管理機構、同級政府、國家與省級行管和監管機構等三方的共同努力和保護管理下,古建園林一定會在古老的文化中煥發出新的青春活力。

5.3 要不改變古建筑歷史信息和可讀性史料

專家們一再呼吁:要保留歷史原貌。在古建園林的管理和保護上,我們也要力爭做到這一點,盡量維護歷史原貌,盡可能不去改變古建筑歷史信息和可讀性史料,這是古建園林保護的一項原則,而且是根本性、不變的原則。維修方案最好要通過專家和建筑學家的共同研討,拿出一套最可行的實施方案,方案的原則亦是:不改變古建筑歷史信息和可讀性史料。動工的過程中更是要實行有效管理,因為稍有差池就會偏離歷史原貌、稍有差池就會徹底毀壞了我們的民族藝術品。

5.4 各級政府加大文化遺產爭取力度

我們應該從市縣、省級和國家三級上同時努力爭取文化遺產的力度。其中省級作為中間層面顯得尤為重要。省級在實施對上爭取時,需要把全省的古建園林做一下科學、詳實的匯總,分門別類,標出等級,分出輕重緩急,然后對國家遞交申請保護的可行性方案報告,國家再依據方案來決策,對古建園林各省上報的可行性方案報告進行重新核實,按照等級、級別予以適當的保護。這既是對市縣一級園林的有效保護,也是省級為自身減壓的有效方式,所在省份中,國家級保護的古建園林越多,省級財政的負擔也就越輕,該省的園林工作也就越好開展。

國家級對國際的爭取文化遺產力度已經超出了國界,走向了國際,就是要申請國際的力量和國際的經費來保護我們國家自己的古園林、古建筑。雖然已經多處被確定為世界級文化遺產,但我們有關部門也要有信心,把我們的古建園林分成類、排成隊,逐一去爭取、逐一去申請,力爭數量愈來愈多,項目越來越重,為國家、為子孫后代做點實事、有意義的事。

5.5 要在保護和使用原構件的基礎上,確保修繕維護力度和經費充足

在古建園林修繕上,我們在前面已經提到過一句,現在用相對詳細的章節,闡述一下這個問題,我國古建園林修繕在園林保護和管理工作中是相當重要的,是不容我們忽視和小視的。

(1)保護和使用原構件。在古建園林修繕和維護上,這一條是第一原則,即能保護使用原構件的,我們盡量不要更換、或因更換融入太多的現代元素。之所以如此,一個“古”字是最說明問題的,另外“古”字和“老”字也是如影相隨的。在古建園林的修繕維護上,我們千千萬萬不能求新、求現代,例如,西湖畔倒掉的雷峰塔,修復的時候就是盡量使用雷峰塔原有使用的磚瓦,而不是完全更換的形式,大家試想一下,如果用現代的紅磚碧瓦來給大家呈現一個全新、充滿時代氣息的雷峰塔,你還會覺得這是當年扣壓“白娘子”的雷峰塔嗎。所以說,我們修繕和維護的古建園林一旦失去、完全失去其本味,那也就失去修繕的意義了。逼不得已的時候,我們只有一個退路和原則:可以部分失去。筆者在這里還要倡議一下廣大專家、學者以及園林的主要管理決策者,盡可能地發揮您的聰明才智,盡可能地保護和使用古建園林的原構件,盡可能地保留歷史留給歷史的原貌和原貌元素。

(2)有計劃有步驟有技術含量。有實施維護計劃,有維護修繕的步驟,還要融入高科技含量,用現代科學技術去服務、去確保古建園林修繕的最佳效果,這三點,我們通過小標題就已經一目了然,在這里我們就不做太多的展開了,總之,在維護和修繕古建園林時,一定要制定出最佳的施工修繕方案,一定要按照方案有步驟的科學推進,一定要在保持原貌和本源因素上用高科技做保障,三者缺一不可。

5.6 要完善法規并上升國家層面

我們在這個層面中共表述了兩個需要解決的問題,一個是完善法規,眾所周知,我們國家對古建園林保護的法律法規并不完善,要么不夠細致,要么處罰和懲處的力度不夠,要么就是有空子可鉆,即便沒有了這三方面的不足,一些省市出臺的法規中法律的威懾力和懲治力方面都是遠遠不夠的;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另一個層面,就是在法規完善之后,要把法規上升到國家級管理層面上來,讓國家通過人大通過的方式,出臺一些相關古建園林保護的法律法規,使得我們懲處那些目無法律,肆意破壞古園林的違法分子芥蒂與法律而不敢以身試法,也可以讓那些膽大妄為的違法分子得到應有的法律的嚴懲,從而達到以儆效尤的目的,給古建園林以有效的保護。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基礎上,再試行出臺一些子系法律,比如《中國人民共和國古建園林保護條例及處罰細則》。

6 總 結

筆者在完成這篇論文的整個過程中,自始至終地有一種自豪的情結融解在字里行間,五千年的歷史,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文明,我們的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寶貴文化遺產。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有些已經在戰火中毀掉了,有些在文化大革命動亂中毀掉了,還有一些在現代建設進程中毀掉了。筆者真的希望在古建園林乃至所有的古文化領域中,都能得到全民的愛惜和保護,讓這些珍貴文化遺產永遠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爍爍生輝。

參考文獻

[1]周維權.古典園林史.清華大學出版社.

[2]羅哲文.中國古代建筑.上海古籍出版社.

[3]李楠,朱林.淺析庭院式布局在古建筑群體組合中的作用[J].山西建筑,2006(04).

[4]孫肖晶.談庭院式布局在古建筑群體組合中的應用[J].中國房地產業,2011(09).

[5]胡爽.中國古建筑門之裝飾內涵初探[J].山西建筑,2009(31).

猜你喜歡
管理對策中國
中學生考試作弊問題分析及其管理對策
國有風險投資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研究
我國警衛反恐怖斗爭對策研究
淺析電力多經企業的現狀及其管理對策
淺析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代價問題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國”調子
芻議水利施工企業的財務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