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居住區中營造生態景觀環境的探討

2014-05-30 17:40俞萍
中華民居·學術版 2014年9期
關鍵詞:生態規劃生態景觀可持續性

俞萍

摘 要:本文以現代居住區為切入點,以生態規劃理念為出發點,結合可持續發展的指導原則,從生態布局及生態處理技術等論述居住區中生態景觀環境的營造以及管理維護,旨在為營造人類的生態平衡化的生存環境提供指導和借鑒。

關鍵詞:居住區;生態景觀;生態規劃;可持續性

引 言

現代居住區是當今人類生活的重要活動區域,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居住區的建造過程里,需要消耗大量的工業能源,并且破壞了自然資源環境的天然景觀。在新型的生態化時代下,營造生態景觀環境的現代居住區是一種必然的需求,它對于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維護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有著重要的價值意義。

1 生態景觀環境的內涵

生態景觀環境的內涵在于以生態規劃理念為出發點,結合可持續發展的指導原則,從生態布局及生態處理技術等,通過資源的高效利用率和能源的低耗損失率,減少對人類環境的傷害,營造出生態,綠色,健康,和諧的人類居住環境,使其維持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生態效益。在生態景觀環境的營造過程中有兩方面的要求:①確保整個居住區域內系統的生態景觀平衡和諧;②又能保證與周邊區域內的生態環境整體協調一致[1]。

2 生態景觀環境的營造原則

從生態規劃理念及可持續原則出發,運用相應的生態布局構思和生態處理技術,系統性的將人類的需求,環境的作用,建筑工程的經濟性以及景觀的美學藝術性全面統籌,形成和諧生態景觀環境,使居住區的綠色生態化的功能與作用得到最大效益的實現。

2.1 地域優勢最大化原則

地理環境對區域的整體發展影響是雙向的,有利有弊,這是人類無法回避的難題。因此生態景觀環境在營造建設的過程中首要原則便是:充分利用地理條件的獨特優勢,克服地理環境的先天劣勢,遵循因地適宜的理念,將對地理環境的損傷性將至最低,以地域優勢最大化原則來進行區域的規劃設計。根據地域特點和環境特質進行生態景觀環境的方案規劃設計,使居住區具有“節能、節材、節水、節地、環?!钡墓δ芘c作用[2]。

2.2 生態系統平衡性原則

一個生物群落中的任何物種都與其他物種存在著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的關系,生態系統的平衡性功能就是能夠保持生命所需的物質不斷地循環再生,各種群、群落、生態系統和人與環境的關系,彼此能夠以最佳的方式和諧相處。生態系統的平衡性及其保護越發被人類所重視,其中居住區的生態環境的平衡性在整個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居住區的建設需要通過生態處理技術,使能源和物料能夠在該區域系統發生有機的生物和化學作用,實現生態系統的能量循環轉換。獲得平衡性的生態系統,通過循環作用改善居住區的氣候環境,實現自然性質的通風,加強空氣濕度,維持采光自由度。此外,在規劃中要充分考慮公共設施的節能維護,綜合平衡水系統,冷暖系統,廢物處理系統等建立,以此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和能源消耗,營造生態化的景觀環境系統。

2.3 多元文化和諧融合原則

現代居住區的生態景觀環境規劃和設計的出發點就是為人類營造舒適,和諧,靈性的居住區域。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人類精神追求層次的提升,文化的需求也呈現多元化的維度面,對于居住區域的選擇也不盡相同,所蘊含的需求也是多種多樣。因此,整個區域的建設必須處理好多元文化間的關系,促進彼此的融合,形成和諧統一狀態,使得多方面的關系利益能夠有效的協調,形成一個繁榮,生機,綠色,靈動的人類宜君之地[3]。

2.4 建筑生態美學原則

美學情韻是一種精神韻致。生態景觀環境是生態學和美學和諧統一的整體,其營造的過程無論是在建材的選擇,色彩的調和,外觀的塑造,質感的呈現,功能的發揮等方面均是崇尚自然生態的祥和,同時又兼顧傳達著美學的精神韻味和文學的人文關懷,這是天人合一的唯美極致。每一個現代居住區生態景觀環境的營造都應當呈現著人類與自然之間心靈的溝通,情感的交流,精神的分享,給人無限的震撼和悠久的感動,喚醒起人類對自然,對環境,對生態的無限感恩和珍視。

3 生態景觀環境的管理維護

生態景觀環境的管理維護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今后的管理中,需要進一步深化人類對于生態觀念的認識,提高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更新經濟生產發展的資源密集度消耗的觀念,加強產業結構的轉型和綠色生態科技的引入,樹立建設生態可持續化城市的觀念。此外,通過科學化,專業化,法制化,系統化的管理體系,制定一套生態景觀環境的管理維護方案,全面推進現代居住區生態景觀環境的營造和建設,實現城市建設的生態化和可持續性。

3.1 制定科學化的管理方法

以前生態環境的管理修護僅僅依靠化學農藥,抵抗害蟲,雖然天敵減少,但害蟲抗藥性增強,后期的控制更加困難,不斷增加劑量,造成過多農藥殘留物,對植物毒害性很大,通常造成環境污染,農藥毒性效應嚴重破壞生態平衡。生態景觀環境的管理維護,需要密切聯系區域的地理特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制定。方法上要邀請園藝專家和農學學者來進行指導,同時進行深度調查和征求意見,在充分的論據的支撐下,研究并制定生態景觀環境發展總體規劃。合理布局生態區域里的物種結構,明確區域土壤所蘊含的養分,制定肥料的最佳配比,運用有效的施肥方法,科學的指導生態景觀環境的保護,促生態系統的有序和諧發展。

3.2 建立專業化的管理隊伍

生態景觀環境的管理維護必須要由專業化的管理隊伍來實施完成。在此之前,由于信息交流范圍的狹窄,技術管理的相對滯后,人類整體的生態意識貫徹還不夠徹底,相當一部分居住區的生態景觀環境的管理機制執行不到位?,F行的管理體制中,應當成立專業化的景觀環境管理技術小組,并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和指導。專業化隊伍的建設應當是根據區域生態平衡的需求以及員工的專業屬性來劃分相應的崗位職責,調整綠化、環衛、河道、維修等專業隊伍,實現人盡其才,建立專業化素質人才。同時,強化區域生態景觀環境標準化管理,積極開展綠色管理維護技術,采取生態、生物、化學、物理全方位控制,形成新型管理模式,從園區的一棵樹,一個果,都實行精細化管理,實施“優生學”。

3.3 營造社會化的管理氛圍

生態景觀環境是一項生態化事業,它有著解救生命危救,讓人類生存環境更加和諧和生態系統更為平衡的現實意義。同樣,生態景觀環境也是一項社會化事業,它有著提升人類精神層面的價值意義,促進人類與自然界的其他物種和平共處,彼此尊重。整個社會和媒體應加強對生態景觀環境的宣傳力度,擴散其在整個社會層面的影響力。讓每個社會民眾都能夠懷著崇敬的態度來認可并參與其中,使生態景觀環境延續生存環境的可持續性的理念不斷融入每個人的心靈中。

4 結 語

在現代居住區的規劃設計中,生態景觀的營造已成為了首要考慮的核心部分。高品質的生態景觀環境是人類宜君之地的一個顯著性標志。配置齊全,功能優化的生態景觀小區糅合了生態學,美學,建筑學,經濟學等元素在內,為人類創造了一個舒適的生存環境。隨著信息經濟知識時代的到來,富裕的人類應該追求的是富足,富足的內涵不僅僅是物質的滿足,還應當是精神的豐腴,應當追求物質和精神的和諧統一?,F在的人類意識到唯有經濟與文化和諧,物質和情感統一,人與自然才能融洽相處,整個人類才能生生不息?,F代居住區生態景觀的營造正是對這一追求的演繹和傳承,追求在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中,感受美與生命。

參考文獻

[1]俞孔堅.可持續環境與發展規劃的途徑及其有效性[J].自然資源學報,1998(1):12-15.

[2]王軍,等.景觀生態規劃的原理和方法[J].資源科學,1999(2):21.

[3]沈清基,論城市規劃的生態化[J].規劃師,2000(3):16.

猜你喜歡
生態規劃生態景觀可持續性
Pearl Izumi發布新的“社會使命”聲明以及可持續性相關的宏偉目標
關注商業的可持續性
贛州城市河道的生態景觀淺探
城市規劃中的生態規劃措施
徐州城市道路綠化的生態規劃分析
驪山森林公同人文景觀規劃設計探析
關于減貧的可持續性問題的探討
南通通呂運河市區段生態濱水景觀設計探究
“燒錢”可持續性存疑美團被曝全年虧損72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