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線梁橋的設計探討

2014-05-30 22:15劉穎
中華民居·學術版 2014年9期

摘 要:現代化的曲線梁橋設計是實現各方向交通的必要手段。曲線梁橋彎扭耦合的受力特點,容易出現支座脫空,梁體翻轉等問題。本文結合工程實例,采用有限元法建模,分析不同的支座布置方式下,支座反力的分布,以選擇合理的支座布置形式,調節扭矩的分布,改善支座受力情況。

關鍵詞:曲線梁橋;支座布置;構造措施

1 引 語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的腳步逐步加快,城市立交橋逐漸增多。由于受到地形,占地面積,交通功能等因素的限制,立交橋的匝道設計多采用曲線布置,且橋寬較窄。為了保證線形的順暢,服從道路的整體走向,曲線橋梁的設置就顯得尤為必要。

2 曲線梁橋的設計要點

匝道上的曲線梁橋通常采用現場澆筑的連續箱梁結構,對于小半徑(曲線半徑<100m)的曲線梁橋[1],結構選型方面優選等截面鋼筋混凝土連續箱梁,避免縱向預應力所產生徑向力的不利影響,同時橋梁跨徑不宜過大。常用的箱形截面有單箱單室,單箱多室等。箱梁在支撐處設置橫梁,中支撐為中橫梁,寬度為1.6~2.2m;端支撐為端橫梁,寬度為0.8~1.2m,橫梁寬度的選取與支撐形式、橫梁受力有關?!豆蜂摻罨炷良邦A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JTGD62-2004)》第9.3.2條規定:曲線半徑<240m的彎箱梁,應設跨間橫隔板,其間距對于鋼筋混凝土箱形截面梁不應大于10m。增設橫隔板不但能保持全橋的穩定性,而且可以減小截面的畸變變形,是減小截面畸變變形的最優方案。

對于小半徑的曲線梁橋,其結構除了要承受縱向彎矩、剪力外,還有相當大的扭矩和翹曲雙力矩的作用。設置適當的支座,可以增加橫向的抗扭轉特性,以確保橫向穩定。通常在端橫梁或者中橫梁下腹板處均勻設置2個支座,全跨采用相同的支撐形式。在布置曲線橋梁的構造后,要求在永久作用或者永久作用和可變作用共同作用下,各個支座反力均大于0,使支座始終處于受壓狀態。在支座施工時,要求支座水平放置。如果支座反力小于0,則支座受拉,就可能引起該支座上訪的曲梁翹起,在這種情況下,通常要求重新布置橋梁跨度或者支座布置方式。[2]

3 計算實例

3.1 工程簡介

工程位于某市東二環立交ES匝道上,道路設計中心線半徑R=50m,單向橫坡為4.0%,雙車道設置,匝道的總寬度為9.9m。

本聯曲線梁橋跨徑布置為:3×20.3m=60.9m。

上部結構采用等高度斜腹板(設置倒圓角R=1000mm)鋼筋混凝土連續箱梁,單箱雙室,梁高1.8m,箱梁頂寬9640mm,兩端懸臂各設130mm后澆段同防撞護欄一起澆筑,底寬4690mm,翼緣板懸臂長度1850mm,頂板等厚220mm,底板厚度為220~400mm,腹板厚度400~600mm,橫斷面如圖1所示。

3.2 支座布置

全橋采用雙支座布置,中支撐處,支座間距為2.7m。因本橋下部結構的設計要求,曲線梁橋的端橫梁采用矩形斷面,故端橫梁處支座間距可適當放大。端支撐處,支座布置擬采用3種方案進行布置,如圖2、圖3所示。

3.3 有限元建模

運用Midas/Civil軟件,對結構進行建模分析。全橋共劃分為60個單元,邊界條件按照實際情況進行模擬,模型如圖4所示。

4 支座反力計算分析

4.1 支座間距的影響

三種支座布置形式下,內外側支座反力結果如表1所示,b表示支座間距。

當支座間距從2.7m,增加到4.0m、5.0m時,內側支反力增加了34%,外側支反力減小了17%,內外側的支反力差值逐漸減小了70%,內外側支反力趨于均勻布置。

4.2 曲線半徑的影響

在本工程的另外一根SE匝道上,道路設計中心線半徑R=85m,按同樣的3種方法布置支座,進行支座反力分析,結論如表2所示。

從以上數據看出,當橋梁結構所在的曲線半徑逐漸增大,內側支反力逐漸增大,外側支反力逐漸減小,內外側的支反力差值明顯減小。[3]

5 結 語

(1)隨著端橫梁支座間距的增大,內外側支座反力差明顯減小,可以避免支座受力不均勻,從而改善內外側支座的受力狀況。

(2)內外側的支座反力之差,與結構所在的曲線半徑有直接關系,當曲線半徑逐漸增大,支座反力差值逐漸減小。

(3)因本工程端橫梁采用矩形斷面,支座間距可適當增大,有效的改善了曲線梁橋內外側支反力分布不均勻。

該匝道橋依據曲線梁橋的特點進行設計,即縱坡較大、下部結構布置方式以及曲線半徑小等特點,選用了合理的支撐布置和跨徑形式,從而使得整個橋梁的結構在受力上達到合理化分配,在外形上線形簡約流暢,美觀輕巧。

本文所提觀點希望能對橋梁設計單位起參考借鑒作用,如有不妥之處可以共同探討,加以改進和完善。

參考文獻

[1]米良.結合實際探討曲線橋梁設計工作[J].中華民居,2013(1):306~307.

[2]潘黎明,淺談曲線橋梁設計計算[J].山西建筑,2010(36):327~328.

[3]章建偉等,曲線梁橋支座反力分析[J].浙江建筑,2010(27):16~18,22.

作者簡介:劉穎(1979-),女,漢族,黑龍江省虎林市人,工程師,橋梁設計職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