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褪去繁華,回到教育本真

2014-05-30 10:48許漫張筠
中國西部·教育刊 2014年9期
關鍵詞:成華區社區學校

許漫 張筠

在成都市建設南新路,碰見一位大姐。7年前,她曾住在這一帶,那時唯一能逛的地方就是新華公園。每回去散步,總能在樹蔭下看到一群大爺、大媽們遛鳥、喝茶,抑或是打幾毛錢一局的麻將。也有三五人優哉游哉地打太極;更有甚者,搬來音箱,找個寬敞的地兒跳壩壩舞。

如今,再來時,這里已經高樓林立,萬物欣然。她說:“好多年沒來這里了,變化真大??!”確實如此,變化的不只是看得見的建筑,還有看不見的人的精神世界。人們不再糾結于如何打發時間,而是想著去哪條街道、哪個社區學點知識,有些人是為了謀生,有些則是讓內心更豐盈一些。

一個買早餐的大媽說:“前方左拐,就有個成華區社區教育學院?!惫者M一條不起眼的小巷,旁邊的院子上二樓就是教育學院。學院綜合部負責人吳柯宏老師說:“自2010年以來,成華區一直將發展社區教育作為提升區域人口素質的惠民、利民工程來抓,并開展了‘市民素質提升工程,推出了‘市民教育系列套餐?!彼o出一組數據:近三年來,成華區累計推出社區教育課程200余門,培訓社區居民近300萬人次;已建立1所社區教育學院,14所街道社區教育學校,94個社區教育工作站。

社區教育如此紅火的態勢,其用意何在?無外乎是營造“樂學社區,智慧成華”的學習氛圍,構建“廣覆蓋、多元化”的終身教育服務體系。而諸多努力,又怎能不改變城區居民的精神氣質?

見證——從不規范到規范辦學

從十幾個人辦學到學校各職能部門日漸完善,從一條胡同走向另一條胡同,這是成華區社區教育一路跌跌撞撞走來的歷程。

學院教學培訓部負責人劉星老師感嘆:“那真是一個由小變大,由大變強的過程?!弊屓梭@訝的是,他和他的同事們從未想過有一天會從事社區教育,他們原先都是一群站在三尺講臺上的老師。2011年,成華區將社區教育納入政府工作目標體系,該區教育局從各個學校選派出14個老師專攻社區教育。劉老師當時是成華實驗小學的老師,他說:“以前對社區教育略有了解,但僅限于校園對社區開放,比如植樹節帶小學生去社區澆澆水之類的?!?/p>

到了街道社區教育學校,他發現,社區教育起初主要由一些“草根領袖”自發地辦學;招生也只是在社區工作欄里貼張公告,附近居民看到了就來報名,遺憾的是,學員流動性特別大。劉老師笑著調侃:“走到今天,都是摸爬滾打過來的,這條路走不通,就走那條路?!?011年,成華區社區教育學院成立。說起開什么樣的培訓班,期間也經歷了各種曲折。那年,學院開了好幾個班,當時有個班叫“佳片有約”(有關電影賞析),剛開始滿屋子都是人,可慢慢地人越來越少,直至開不下去。而兩個電腦班則非?;鸨?,不僅教室天天坐滿,還臨時加了凳子。劉老師說:“在實踐中,我們慢慢知道,哪些班是能開的,哪些是沒有市場的。比如剪紙和串珠,每學期都有固定的學員,只要居民有需求,我們就一直開起?!?/p>

“目前有哪些課程固定了下來?”記者問。劉老師遞過來一張《2014—2015學年度課程表》,從時間來看,相當緊湊,每天都是上午9:30—11:30,下午14:00—16:00,晚上16:00—20:00。再看課程,有電腦、剪貼畫、拉丁舞、趙氏剪紙、紅楓民樂等20個門類、30個班。據劉星介紹,每門課程除了有自編教材,還分了等級,像拉丁舞就有A、B、進階、精品之分,而精品班就是從基礎班里篩選出一些優秀學員組建而成,這以后極有可能發展成為學院的“招牌班級”。而且,學拉丁舞,年齡也要求控制在五六十歲以內。談到這里,還有一樁趣事,有個老大爺70多歲,一天趕車來到學院報名。劉老師問:“大爺,你這身子骨跳拉丁,萬一扭到了腰咋辦?”大爺精神抖擻地說:“沒得事,你看我,健康得很!”后來,大爺就近在社區工作站報名學了拉丁。此外,學院對報名人數也作了要求。因為學院只有5間教室,為了保證教學品質,每間最多容納二三十人。五月報名結束時,有些老學員跑來問:“能多加一個嗎?”學院只能解釋:插班來不及了。

除了社區教育學院,成華區各個街道社區教育學校、社區教育工作站的辦學情況,也頗為相似。記者跟隨劉老師走進桃蹊路街道教育學校,發現學校外墻張貼著學期課程安排表。副校長蘇超前見劉老師過來,忙稱呼他為“劉校長”,原來這里不僅有校長、副校長等十幾人的領導班子,班級層還有班長、委員等職務。蘇超前稱,班級管理極為規范,比如在200多人的班級QQ群里,大家可以盡情交流國家大事、身邊小事,但不能出現“端著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的不良言論。更“不可思議”的是,學員有事來不了,需上交請假條;講師們也要作年初規劃和期末總結,有的還會安排考試。

規范的入學手續,完善的管理制度,貼近群眾的自編教材,保存完整的學員檔案、免費入學……種種跡象看來,社區教育三級網絡儼然如同學校管理模式,而且成華區已經形成了“成體系、成序列、成規?!钡慕逃虒W及培訓。為何如此注重教學?劉老師解釋:“歸根結底,社區教育最后要回歸到‘教育二字,就是老師要教,學生要學。所以,我們強調的教學,就是把有興趣學,但不會的人聚集到一起,將他們從不會教到會?!?/p>

教育創新——1個草根辦學到“1+X”模式

“社區教育是‘大教育,需要不斷整合社區教育資源,提供優質教學服務,提高居民參與率和滿意度。為此,我區探索出了‘1+X滾動發展模式?!背扇A區教育局有關負責人這樣說道。何謂“1+X”模式?他解釋,即辦好1個核心優質精品教學班,培育1個核心帶頭人,通過建立班級QQ群,擴大宣傳,輻射帶動更多的人參與。

蘇超前,就是這套模式中“1”的典型人物代表。在社區學校,記者眼中的這位72歲的老人,稀疏的白發煞是醒目,說起話來聲音卻很洪亮,腰間還別著一個簡陋的布制腰包。目前,他是這所學校的副校長。走進學校,二樓有三間教室,中間教室有45臺電腦,講臺上一位老師正眉飛色舞地講著攝影技巧;而樓梯口那間,顯得頗為擁擠,學員們正忙著學編織;最里間是形體房,二三十人正提著裙角翩翩起舞。蘇超前說,每天來學校上課的大概有四百多人,這里就像流水席一樣,這個班剛下課,下個班就進來了。

忙碌是這個學校的常態,同時也是蘇超前目前的狀態。怎么就辦起了培訓班呢?原來,他從工廠退休那年,有一天到朋友家做客,看到年輕人操控電腦熟練自如,很是羨慕。于是,2004年購買電腦回家自學,不到半年就玩熟了電腦。他心想: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干脆把學電腦的經驗與眾分享吧。2007年,他主動向街道辦事處請纓,以8臺二手電腦起家,創辦了惠民電腦培訓班。在一無報酬、二無師資的情況下,四處碰壁,終于請到了社區、大專院校的幾名志愿者組成教師隊伍,培訓班就這樣如期開學了。第一期報名人數高達300多人,在群眾中引起轟動口碑和社會影響力。后來,惠民電腦培訓班得到成華區和桃蹊路街道辦事處的重視,政府加大了經費投入力度,2011年電腦培訓班升格為社區教育學校。

如今,這所學校已走過了7個年頭,培訓社區居民4000多人,其中有待業、在崗、求職、離退、殘疾人等,最高年齡83歲,最小年齡19歲;自編電腦教材4000多冊,已被選為成都市社區教育示范教材;硬件設施也從2007年8臺二手電腦發展到如今45臺全新電腦,空調、鋼琴、投影機等全套教學設備一應俱全。教師從最初的七八人發展到如今的40余人;學校規模也從2007年單一的電腦培訓,發展到如今16個科目、30個班、1個分校,近2000人規模的社區教育學校。而且,自成華區率先在西部地區實施“社區教育課程建設項目化”運作模式以來,該校也參與了特色精品項目建設,蘇超前撰寫的《老東郊?新故事》是一部講述成都老企業創業、成長、輝煌和轉型歷史的回憶書,也被評為“成都市首屆社區教育特色課程”。

這種影響是巨大的,正如劉星所說,就是一群人影響另一群人,這效應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這個“X”,你不知道它的數量有好多。這套難以復制的創新模式,正是源于街道社區學校多年的教學實踐,進而被提煉,后來被成都市社區大學總結成書面經驗,向教育部、市(區)教育局報告并推向社會。

教育關懷——免費“430”,解家長“燃眉之急”

去年12月份,成都市教育局在成華區召開“成都市中小學教育社區托管工作新聞通氣會”,要求各區(市)縣借鑒成華區的一種做法——構建“學生430素質營”。

2010年,成都市中心城區小學放學時間規定為下午4點30分,對此,成華區對全區小學生放學回家的情況做了調查,發現近四成的學生家長為不能按時到校接孩子而擔憂。為解決這一難題,成華區于2011年9月啟動了“學生430項目”。學院“學生430項目”負責人史雪蓮老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介紹,“學生430項目”強調一方面對學生進行課后作業輔導,一方面開展智力、興趣、實踐等延伸活動,并實行“四進四退”原則,即:下午4點半放學后,學校教育退場,社區教育進場;學校教師退場,社區志工進場;學校課堂退場,素質拓展進場;學校校長退場,素質營長進場。

解決城市雙職工家庭、單親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家庭子女放學后無人看管、無人指導學習的困難,這是成華區構建“學生430素質營”的初衷,也是急家長所急的教育關懷之舉。相關負責人稱,如果參加營利性質的社會培訓機構,家長們不但要承擔較高的費用,而且這些機構良莠不齊,服務質量也難以得到保證。對此,培華小學一位家長表示認同,她認為,相比托管機構的價格,這一項目確實減輕了家庭的經濟壓力,也相對安全。另一位家長則說:“孩子現在最大的改變是,更加自覺了,每天都能在回家之前把作業做完?!?/p>

據史老師介紹,目前該項目在成華區義務教育階段的35所小學已經實現了全覆蓋,成立了“學生430素質營”35個,招收小營員近4000人,參與的志愿者達400多人;并建立了社區公益慈善類“430活動港”3個,惠及學生5000余名。她說:“成華區最早探索和實踐這一項目,目前運行經驗已趨于成熟,學生的參與面也最廣?!比缃?,“430學生素質營”不再是一個新鮮的詞語,但它的專業化、人性化、精細化教育特質正被越來越多的區(市)縣所借鑒和效仿。

教育的力量——老有所為,學有所樂

在教育學院二樓,碰見一位教剪貼畫的老師,趙嘉琴。她曾在青羊區文化館工作,退休后被成都理工大學返聘為副教授,教美術教了10年。2010年,成華區社區教育學院成立,聘請她當講師。趙嘉琴當時沒把這事放在心里,“社區教育的生源都是那些婆婆、大媽,有什么講頭?講深了,聽不懂;講淺了,沒水平?!?/p>

兩年過后,趙嘉琴完全顛覆了以前的認識。她從包包里掏出一本小冊子,一頁一頁翻開,“這是下學期的報名冊,有三十來人,最小的32歲,最大的73歲?!彼衲?3歲了,本來想休息,家人也勸:“不圖掙那個錢,操心費力的,別干了?!笨赡切├蠈W員攆都攆不走,學了一期還想學,有的人平時上課會認真地記筆記,也有的會主動收集各種廢舊的畫報、掛歷、雜志等,甚至還有人找到賣廢品、廢報的人找尋一些漂亮的素材做成剪貼畫。這股學習的勁頭,趙嘉琴見了有點感動,于是教課也極為用心,前前后后編寫了四套教材,比如這學期學習的主題是“12生肖與花”,她問記者的屬相和生日,然后講解了一番水仙花和豬如何自由創作可以成為精美的剪貼畫。聽起來頗有意思,難怪學員們興致那么高,期末考試能考出那么高的成績。趙嘉琴說,雖然是一門廢品藝術,但這個剪貼畫班很有價值,對社會很有意義?;蛟S,這是一個教者對自身的肯定。

像趙嘉琴這樣的講師還有很多,比如,趙幼兵老師獨創了“趙氏剪紙”,目前每個月上20節課,除了在學院上課,平時還要到府青、二仙橋社區教剪紙?,F如今,她已經培養了6個老師,但還是不夠用,一開學,各個社區依然搶老師。她開玩笑說:“我都想買雙旱冰鞋,從這個地方滑到另外一個地方?!笨礃幼?,趙幼兵也有六十多歲,以前得過癌癥,趙嘉琴勸她不要太累著自己了,但看她笑呵呵的樣子,似乎很享受目前教書育人的狀態。

正是受這些有趣的課程,這些熱情講師的感召和影響,學員們從四面八方涌來,勢不可擋。僅桃蹊路街道社區教育學校,來自金牛區、錦江區、青羊區、雙流、新都的學員們就占總數的18%。有些人每次路上要花一個多小時,轉乘公交車來上課,但他們并無抱怨,反而對學校心存感激。

關于學員,記者從蘇超前那里聽到不少故事,有些在社區教育學習中尋到了“老有所樂”,有些則創造了經濟價值。桃蹊路街道社區教育學校有位楊老師,年幼時就對做教師情有獨鐘,想去昌都師范讀書,后因父母轉業,教師夢破滅;畢業后分配到火力發電廠,又因工廠關閉下崗,技術員的夢想破滅?;楹?,同丈夫下海經商,也是屢遭不順。她沒想到在不惑之年還當了一回老師,她說:“我要在照亮別人、升華自己的崗位上綻放光彩?!?/p>

該校第二期電腦班有位高老太,入學時已近70歲。全家在做軸承生意,但是都不懂電腦。于是,每次上課時,她都如饑似渴地學習電腦,有時深夜11點還打電話向蘇超前請教問題。如今,高老太能制作電子表格,使用QQ和E-mail,會利用網絡教家人搶占商機。后來,軸承生意越做越大,家里又是買車又是買房,兒子和媳婦都很高興。蘇超前說:“他們全家感受到信息化的魅力和培訓班帶來的實惠,很是感恩,還多次送禮,但被我斷然拒絕了?!?/p>

對話成都社區大學科研與資源建設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張豐瑞

《中國西部》:研究社區教育多年,在您看來,成華區社區教育呈現出怎樣的特色和亮點?

張豐瑞:我給學生們講課時,曾對成華社區教育作過一個概括——圈層共融型發展模式。何謂“圈”?也就是,成華區通過各種辦學模式,形成了許多民間聚集體,即學習圈,我歸納了三種。一是數字化學習圈。目前成華區已實施了“成華區市民數字化學習網”第五期工程,達到1500個視頻資源,并且開發出了手機版,其中1000個視頻成為公共平臺和手機版共享。同時,成華區利用10家網吧,每天為市民開放1.5小時的公益學習時間。這些就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數字化學習圈。二是民生服務圈?!?30學習港-430素質營-430興趣坊”。在這個圈里,也能感受到很濃的學習氛圍。三是培訓學習圈。比如,桃蹊路街道社區學校就是一個典型,我經常參加他們的活動,還是學校QQ群成員。我發現,他們從1個電腦班發展到33個培訓班,后來成華區提出“1+X” 自主滾動辦學發展模式,市民們通過口碑相傳,培訓班越辦越多,就這樣一環扣一環,一圈繞一圈,培訓學習圈覆蓋的范圍日漸壯大。

《中國西部》:在成華區,我們有個很明顯的感受,他們做社區教育,就像辦一所規范的學校,有一套嚴謹的制度,一群敬業的老師,還有一批熱情的學員,以及各種教育模式。對此,您的看法是怎樣的?

張豐瑞:確實如此。在五城區的社區教育中,成華區有個很明顯的辦學特色——三級實體辦學(區級、街道級、社區級)。社區教育學院既是辦事機構,旁邊又有教室,還有課程表。并且,成華區還以課程建設項目化為抓手,區級層面開發出63門公共優質課,為這種實體辦學課程的優質化提供了保障。其實,成華區這種辦學模式有它獨特的地域性,成華區地處老東郊工業區,聚集密度高,人氣爆滿,所以當他們稍微搞個培訓,就可以熱烘烘地來一大撥人,而不像其他地方,要發點禮物,居民才肯來。就這點來說,成華區的優勢顯而易見。

《中國西部》:不管是三個學習圈,還是三級實體辦學,成華區試圖將“學習生活化,生活學習化”這樣的社區教育發展理念植根于市民心中。全民學習,這是否也是發展社區教育的大勢所趨?

張豐瑞:過去,人們普遍認為,人的前半生為學習階段,后半生是工作階段。但是如今,人類進入了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以每年25%的速度淘汰,而學校教育傳授的知識也僅占每個人一生的25%,我們不得不相信,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終身教育時代。在當今,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已經成為衡量個人、組織、社會及國家的競爭力與發展力的一項重要指標。為此,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創建“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我國在《教育十二五規劃綱要》中也提出了要在2020年基本實現學習型社會。在這樣的壓力重重下,更需要推動每個家庭、街道、社區積極投身到學習中去,營造出一個人人愿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良好氛圍,并借此推進學習型城區和學習型社會的建設。

《中國西部》:有老師說,社區教育最終要落在“教育”二字上,要關注到人的發展。也有人認為,社區教育應該是各種轟轟烈烈的活動的匯演。就您個人而言,社區教育最本真的狀態應該是怎樣的?

張豐瑞:當下,中國社會正處于急劇變革的階段,人們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價值體系都在發生著明顯的變化,以至于造成一些人陷入深深的精神迷惘。而社區教育盡管是一種非正規、非正式的教育,但它影響的對象始終是全體民眾??梢哉f,社區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它能夠給一個人帶來多重收獲。比如充實人生,豐富心靈,結交朋友,提升理念。所以說,關注人的精神需求,提升人的幸福感,讓人的內心豐盈起來,這也是社區教育的本質追求。

再談及個別地方,總是搞些一陣風似的熱鬧活動,看似繁花似錦,但并沒留下多少反響。而社區教育其實很簡單,很質樸,比如在剪紙培訓班,一位老人,拿著剪刀,學剪窗花,這也是社區教育里很常態的一幕。我們應該看到其背后潛在的影響,當一個老人將學習作為一種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這種正能量浸潤久了,勢必影響一個家庭,甚至是更多人。倘若如此,我們離一個學習型的社會,一個和諧的社會,也就不遠了。這也是我們發展社區教育想要達到的目標。

猜你喜歡
成華區社區學校
社區大作戰
劉光強對成都市成華區地方志工作作出批示
成華區“教育戲劇進小學音樂課堂”開展情況的調查
3D打印社區
在社區推行“互助式”治理
區域校園足球推進策略簡析
成都市成華區“ 青少年校園足球嘉年華”
學校推介
如何積極應對社區老年抑郁癥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