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小學生思維能力“三嘗試”

2014-05-30 06:32劉慧
少兒科學周刊·教學版 2014年7期
關鍵詞:練習導入思維能力

劉慧

[摘 要]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創設生動的情境,以展現知識背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導入求新,以興趣激發思維;講課求實,以聯系促進思維;練習求精,以訓練來發展思維。以上三招,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方面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生 思維能力 導入 講課 練習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師既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要向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獲取數學活動的經驗和數學方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要使小學數學課堂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提高學生數學的思維能力尤為重要。

一、導入力求新穎,并以興趣激發學生思維

生活導入,認識要新。數學本來是來源于生活和社會實踐。由于數學研究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教師應通過自己的示范讓學生體會到這樣“勞動”的內在樂趣。教師在講述內容時,應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理論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讓學生在回味、追索、咀嚼中引起豐富的聯想,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我教學“小數乘法”時,創設水果店的場景,提供一些水果價格,蘋果每千克7.60元,梨子每千克5.30元,桔子每千克2.80元,算一算購買4千克以上以上水果要用多少錢?應怎么算?從現實生活出發,把數學內容與生活現實有機結合,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事物中學習和理解數學,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必要性,對數學產生興趣,帶著親切感。

舊知識導入,手法要新。由舊知識導入是順理成章的事,關鍵是手法要新,給學生以鮮明的新奇想,在更大的程度上喚起他們的求知欲。如我在教學“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時,我設計了如下教學步驟:(1)進一步理解與掌握商不變的性質;(2)板演157÷19;(3)思考在4.87÷0.19中,如果除數是整數,你會計算嗎?(4)出示自學例題提綱:A.除數擴大了10倍,變成了多少?變后的數是整數嗎?B.除數擴100倍后,為什么被除數也要擴大100倍?C.計算哪兩個數的商,可以求出原題的商?D、怎樣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E.要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應根據被除數和除數中哪個數的小數位數來確定它們所要擴大的倍數?這樣,通過引導、點拔、啟發、思考,使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明確了思考問題的方向,既掌握了知識又學會了學習的方法。

故事導入,角度要新。生動有趣的故事固然能很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用一段文字描述一個學生喜歡的故事,要解決的問題就包含在這個故事中,實際上是為學生設置了解決問題的情境。例如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我一上課,先給學生講了一個“猴王分餅”的故事,引起學生的好奇:猴山上的小猴子喜歡吃猴王做的餅。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塊一樣大小的餅分給小猴子們吃。它先把第一塊餅平均切成四塊,分給猴A一塊,猴B見了說;‘太少了,我要兩塊。猴王就把第二塊餅干平均分成八塊,分給猴B兩塊。猴C更貪,搶著說:‘我要三塊,我要三塊!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塊餅平均切成十二塊,分給猴C三塊。接著,讓學生思考提出問題:“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嗎?”以此激起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當講授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后,又引導學生討論:“猴王是運用什么規律來分餅的?”“如果小猴子要四塊,猴王應怎樣分?”“如果五塊呢?”學生們興趣盎然、精力集中,踴躍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在愉悅的氛圍中,享受著學習數學的快樂。好的導入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好奇心,求知欲,能引人入勝,輝映滿堂。

二、講課求實,以聯系促進思維

上課是一堂課的中心環節,提高新授的教學效率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緊圍繞培養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這個核心,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要充分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學生舊知結構同新知識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新教材的設計注意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并創造條件,促使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靈活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例如:我在教學“平均數問題”后,布置了一道課外實踐作業:“為了反映家鄉近幾年的變化,請各小組自己設計方案,利用雙休日展開調查,收集數據,匯總后用平均數知識進行分析?!皬膮R報交流的情況看,他們有的小組調查了幾個商場平均年銷售額;有的調查了平均每戶居民家用電器的擁有量;甚至有的在家長的協助下調查骨干企業的平均產銷量……有的還從圖書資料中找來平均數的有關數據加以印證,而且不少組匯報了調查過程中的感受。

要充分體現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活動是讓學生經歷數學化過程并自己建構數學知識的活動。數學活動是學生數學思維的活動場。教師的作用不是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思維,而是創設“活動場”,教師要通過數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思維,比如教學“8÷3”這道有余數的除法時,可以讓學生把8個圓片平均分成3份,在學生怎么分也分不開并且產生每份只能是2個還余2個時,老師說:“像這樣不能正好分完的除法里,多出的一個叫做余數?!边@樣的數學活動,不僅使學生對“余數”概念的建立十分清楚,而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大大提高了。

三、練習求精,以訓練來發展思維

數學練習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它既是促進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重要途徑,又是使學生形成學習能力的基礎。在練習設計中,要精心設計練題,題型要多樣化,注意精練性和典型性,要有一定的智力度。在設計智力臺階,以“基礎性應用——綜合性應用——發展性應用”來訓練,來發展學生的思維。例如基礎性應用即與教材上的例題同結構、同題型、同難度的模仿性練習題,用于鞏固當堂所學的新知識。綜合性應用有兩個難度:一是課內所學知識點的綜合,二是課內所學知識與已學相關知識的綜合;發展性應用有三個難度:一是一題多解,二是多題一思路,三是學科綜合生活中的應用。這樣設計練習符合教材的知識意圖,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學生心理,集科學性、思考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為一體,既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又發散了學生的思維。

猜你喜歡
練習導入思維能力
培養思維能力
培養思維能力
論小學數學教育的方式方法問題
初學鋼琴的手指訓練方法
“導——展——練——評”課堂教學模式之我見
瑜伽練習對產婦身體形態影響的研究綜述
新課改下構建高效課堂的研究
聯系式教學法在歷史與社會課教學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