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卒中后癲癇的臨床觀察與分析

2014-05-30 10:24劉珊珊
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 2014年6期
關鍵詞:蛛網膜發型下腔

劉珊珊

【摘要】 目的 探討腦卒中后繼發性癲癇的發生率、臨床特征和預后。方法 對687例于2006年3月至2011年7月之間在本院進行腦卒中治療的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78例腦卒中患者繼發癲癇,研究和分析腦卒中病灶部位類型發病率、癲癇類型和發作時間及預后。結果 腦卒中后繼發癲癇發生率為11.3%(78/687)。其中早發癲癇58.97%,遲發癲癇41.03%。卒中后癲癇的原因與病程和病變部位有關,且在病灶部位間有統計學差異(P<0.01)。結論 早發型癲癇預后差,無論是早發型還是遲發型癲癇均應給予正規抗癲癇藥物治療。

【關鍵詞】 腦卒中;癲癇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082-02

腦卒中后繼發癲癇是腦血管病的常見并發癥,年發病率182/10萬人口[1],腦卒中后繼發癲癇則是增加致殘和致死的重要原因,已越來越引起重視。本文對我院2006年——2011年687例經頭顱CT/MRI證實的首次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發現有繼發癲癇者78例,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腦卒中患者687例,其中男性458例,女性229例,年齡33-81歲,(平均年齡(64.08+_9.35)歲,其中腦出血158例,腦梗死461例,蛛網膜下腔出血68例。卒中后繼發癲癇78例,男性41例,女性37例,腦出血27例,腦梗死39例,蛛網膜下腔出血12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疾病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2],并經頭顱CT/MRI證實。78例繼發性癲癇均符合國際癲癇聯盟1981年癲癇發作的國際分類方案診斷標準[3],且排除腦卒中前有癲癇發作史,去皮質強直,腦出血術后和其他原因所引起的癲癇發作。

1.2 方法 對78例患者按癲癇的發病率、首發時間、發作類型、腦卒中的類型、癲癇與腦卒中的病灶部位、抗癲癇治療及預后進行系統回顧。

1.3 統計學處理 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2 結 果

2.1 卒中后癲癇發病率 卒中后繼發癲癇的發病率國內外報道不一,國內報道為5%-15%[4],國外報告2%-17%,其差異決定于卒中的性質及程度。本組卒中后癲癇總發病率為11.3%,與文獻報道相似。本組78例繼發性癲癇患者中,2周內出現癲癇發作46例(58.97%),其中腦梗死13例,腦出血23例,蛛網膜下腔出血10例;超過2周出現癲癇發作32例(40.28%)其中腦梗死26例,腦出血4例,蛛網膜下腔出血2例。由表1分析可知,早發型癲癇多見于出血性腦卒中,遲發型癲癇多見于腦梗死。表明卒中后癲癇早期發作較遲發性發作的發病率高,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腦卒中后癲癇發作類型 本組單純部分性發作42例(53.85%);由部分發展至全身強直-陣攣發作8例(10.26%);強直-陣攣發作25例(32.05%);癲癇持續狀態3例(3.84%)。

2.3 繼發性癲癇發作的腦卒中類型 本組中腦出血158例,腦梗死461例,蛛網膜下腔出血68例。卒中后繼發癲癇78例,其中腦梗死繼發癲癇39例,占全部腦梗死患者的8.45%(39/461);腦出血發癲癇27例,占全部腦出血患者的17.08%(27/158);蛛網膜下腔出繼發癲癇12例,占全部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17.64%(12/68)。多項比較差異有極具統計學意義(P<0.01),其中蛛網膜下腔出血與腦出血繼發癲癇的發病率高于腦梗死,差異有極顯著性,而蛛網膜下腔出血與腦出血繼癇的發病率差異則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2.4 繼發性癲癇發作的腦卒中部位 國外有學者認為頸內動脈系統疾病是癲癇發作的獨立危險因素。本文觀察到的病例,病灶分布多在頸內動脈系統的供血區域,尤其是大腦前動脈、大腦后動脈所供應的額、頂、顳、枕葉。在78例繼發癲癇中,有51例卒中部位在皮質范圍,占65.38%,皮質下范圍的占34.62%,表3結果顯示卒中后癲癇與病灶部位(皮質/皮質下)有統計學差異(P<0.05)。

2.5 腦電圖檢查 本組78例患者中52例經腦電圖檢查,其中15例(28.8%)在正常范圍,37例(71.2%)出現異常,異常者可見廣泛異常伴尖波、棘波、棘慢波、慢波等。

2.6 治療與預后 本組78例腦卒中患者,均采用丙戊酸鈉或安定控制癥狀,同時積極治療原發病。其中39例僅發作1次,17例發作2次,其余22例接受抗癲癇藥物治療,出院后隨訪及復診,7例停藥后無癲癇發作,12例需長期服藥。

3 討 論

癲癇是腦卒中的常見并發癥之一,卒中后癲癇的發作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腦卒中后癲癇的發生率男性多于女性,可能與男性的社會、體力活動多于女性,因而受到致癇病因或危險因素襲擊的機會多于女性有關。

根據卒中后癲癇發生的時間人為地將其分為兩類,卒中后2周內發生者為早發型癲癇,2周后發生者為遲發型癲癇。本組資料顯示,早發型癲癇以出血性卒中為主,占66.7%,遲發型癲癇以缺血性為主,占33.3%。本資料顯示癲癇發生率在腦卒中早期明顯高于腦卒中晚期,提示在腦卒中的早期由于腦突然缺血、缺氧、水腫及腦卒中后的應激反應導致了同步異常放電而引起癇性發作。癲癇的發作以單純部分運動性發作、強直-陣攣發作為主,可能與腦組織直接受損有關。

本文資料顯示腦卒中后癲癇與卒中部位密切相關,卒中繼發癲癇患者的卒中病灶65.38%位于皮質,34.62%位于皮質下,卒中部位在腦皮質的繼發癲癇發生率明顯高于皮質下(P<0.05),與繼發性癲癇一般系大腦皮質病變所致相符。腦卒中后癲癇發生率各家報道不一,KATILA等報道腦卒中后癲癇總發病率為17%,不同的腦卒中后癲癇發病率分別為腦梗死14%,腦出血15%,蛛網膜下腔出血35%。而國內部分文獻報告腦卒中后癲癇總發生率5%-15%。這一差別可能與調查樣本的腦卒中類型及觀察時間的長短有關。本組觀察到腦卒中后癲癇發生率為11.35%,不同類型腦卒中后癲癇發病率分別為腦梗死8.45%、腦出血17.08%、蛛網膜下腔出血17.64%,出血性腦卒中的癲癇發病率明顯高于缺血性腦卒中(腦梗死),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關于卒中后癲癇的發生機制,目前研究認為出血性卒中后癲癇的發生機制為腦水腫,機械刺激或激發局限性或彌漫性血管痙攣,使腦組織缺血缺氧,血腫機械性壓迫以及電解質計酸堿平衡破壞導致代謝紊亂等因素影響神經元正常生理活動引起癇性放電。卒中后癲癇發作,可加重神經元損傷,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故腦卒中后癲癇的治療要積極治療原發病,改善腦供血供氧,適當應用抗癲癇藥物,癲癇可以得到及時控制。積極控制癲癇發作對預后有重要意義。卒中后早期癲癇發作患者經積極治療腦卒中和癲癇,88.3%的患者在2周內癲癇發作終止,預后良好。但全面性發作的患者l個月內的病死率較高,為11.7%。癲癇持續狀態患者尤為明顯,提示卒中后早期癲癇發作與卒中預后明顯相關,這與國外報道一致。卒中后的早發型癲癇,使用抗癲癇藥物后不再發作者,可逐漸停藥,不必長期服用;而對遲發型癲癇,由于致癇灶存在,容易復發,應長期予以嚴格系統的抗癲癇藥物治療。本研究中25例遲發型癲癇患者均按此要求積極治療并獲得較好的療效。

參考文獻

[1] 譚玉明,譚春英.1腦卒中繼發癲癇50例臨床分析[J].河南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4,7(1):43-44.

[2] 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42(6):60-61.

[3] 沈鼎列.臨床癲癇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4:70-71.

[4] 解學孔.癲癇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46.

猜你喜歡
蛛網膜發型下腔
改良序貫法測定蛛網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鎮痛中的半數有效劑量
MY HAIRS TYLE ISON POINT
發型
復合手術救治重癥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體會
蛛網膜下腔出血后腦血管痙攣的觀察與護理
16排螺旋 CT 診斷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應用分析
好別致的發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