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礎教育現狀之我見

2014-06-05 12:28周仲飛
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 2014年5期
關鍵詞:升學率人格分數

周仲飛

2013年11月在“中國杭州名師名校長論壇”上,有位知名的教授,作了一個專門關于“中國基礎教育轉型”的主題報告。報告闡述了基礎教育階段面臨的不少問題和現象,他最后得出結論:“評價教育體制最重要的準則是該體制是否有效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若按此準則來界定的話,那么,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基礎教育是成功的,而且相當成功”。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教育界人士熱議,一時間,眾說紛紜,褒貶不一。筆者查閱了該教授的具體講話內容,發現,該教授的報告新意不少,部分觀點也立意較深。然而,當看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基礎教育是成功的,而且相當成功”這一定論時,筆者有話想說。

筆者身在基教一線30多年,30多年的光陰與蹉跎,經歷了本行業的一系列風雨變化,也見證了變化之后的結果和模樣?;厥淄?,放眼今朝,今天耳聞目睹的中小學教育現狀,實不敢全面認同該教授的“基礎教育成功說”。在幾十年的教育生涯中,筆者做過任課教師,當過班主任,到過重點中學任教,也到過非重點中學任教,由于從沒離開過學校與學生半步,自然更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和基礎教育的方方面面?,F在的學生到底在怎樣讀書?教師在怎樣施教?學校又是在怎樣的狀況下“教書育人”?其實,并不像教授想象的那樣運行。

一、學生的現狀

先從學生方面說。按照教育的真諦,孩子在學校讀書受教育是一種自然狀態下有序的、快樂的學習活動,知識的掌握由低到高,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學校教育的目的,也是讓孩子健全人格,增強體魄,提高心智,增長見識,掌握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適應將來人生發展和社會生存需要。孩子讀書不存在逼迫和精神負擔。然而,由于受家庭、學校、社會等功利因素嚴重影響,本該正常進行的教育目標出現了偏差,學習并沒有完全成為孩子十分期盼和向往的行為。如果有人能沉下去,靜下心來,看看學校運作現狀,聽聽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現在大約有80%的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而不是人們想象中的樂學、想學。今天由于強烈的讀書功利性使然,使原本興趣盎然的學習讀書活動在學校變得十分單調、枯燥和無聊。盡管還有不少“誘惑”滲透在孩子的讀書過程中,“鼓勵”著孩子們為學校、為家庭、為個人的美好前程晝夜在題海中苦斗,但事實上,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受夠了這種讀書方式的“痛苦與煎熬”,他們大多不得已而為之。近幾年,全國時有所聞的中學生集體毀書、焚書事件,部分省市不斷重演的中小學生自殺事件,(雖是個別和少數)這些充分反映中小學學生學習挫折心理,不同程度損害孩子身心健康的現象,或多或少折射出目前基礎教育存在的不足與缺陷。面對這種情況,有人還說,“中國的基礎教育是成功的,而且相當成功”?再從另一角度看,基礎教育階段的中小學生,年齡大多在8~18歲,這一階段,應該是他們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快樂、健康、陽光是他們的代名詞,笑臉該時常充盈他們的臉龐。而看今天的孩子怎樣?據官方不完全統計,小學生有30%的近視率,初高中學生70%左右。且更糟糕的是,不少學生由于長期困守教室或書房,為分數高低精疲力竭,不要說經得起風吹雨打,就連最普通的陽光下集會活動,也會發生暈厥事件。

二、教師的現狀

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是每一位教師的天職和義務。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除了教書,更大意義上,肩負著“育人”的功能。然而,由于受目前社會上部分不合理的評價方式影響,不少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已變得十分畸形變相。他們除了會“教書”(狠抓學生的分數、升學率外),很少再去承擔育人的職責,更不要說去實施全面發展的黨的教育方針。誰都知道,在現有應試教育體制下,學校評價一個教師的優劣,其重心都集中在學生的分數和升學率上。不管是誰,也不管他或她用什么手段教,(例如,加班加點,濫訂資料,有償家教,高溫逼熟,拔苗助長,甚至體罰或變相體罰等)只要能把學生的分數搞上去,他就是一個“好老師”,由于長期受這種教育評價方式影響,便使得不少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失去了應有的標準,自此師德水準開始明顯下降。如個別教師,為了抓出分數,努力爭做現有標準下的“好老師”,他們對學生使用的方法手段,哪是一位正常教師能做出的事?另外,還有一點很明顯的感覺,在基礎教育階段,由于部分教育目標、理念出現偏差———重分數,輕育人,便使得不少中小學教師的個人素質技能也變得片面。記得我們上中小學時,不少老師除了會教自己的專業課外,都具有不少別的才能或技藝可培養輔導學生,有的老師甚至琴、棋、書、畫樣樣都會,這讓許多學生在校讀書變得興致倍增。其中,有位地理老師的表現,讓我至今記憶猶新,那是在全校體育運動會的入場儀式上,他居然能一人吹響兩支軍號,讓熱烈的運動會入場儀式倍添光彩,多么好的素質。而對比現今的不少中小學教師,大部分都是單面手,他們除了會抓分數與升學率外,很少還有別的素質和技能可傳授給學生們。由于部分教師素質的欠缺與畸形,自然導致所教學生素質的欠缺和畸形。所以,說到基礎教育成功的話題,僅從教師層面講,就不盡如人意。

三、學校的現狀

依照常態看學校,在基礎教育階段,每一所學校都該是球聲、琴聲、讀書聲,聲聲融合的亮麗畫卷,學校也該是所有孩子共同向往的地方。而看看現在校園景象,不要說初高中校園聽不到美麗的交響曲,就連小學,甚至幼兒園也難聞其聲?,F在不管是重點學校,還是普通學校,唯有分數、升學率才成為學校的“正道”,至于如何“育人”,怎樣全方位地去培養學生的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實現教育的本質目標,學校都覺得無所謂,一切無足輕重。假如有人能到學校去看一看,考量一番,你會赫然發現,現在的個別學校是在用怎樣的方法“貫徹實施”黨的教育方針。說實話,現在學生沉重的課業負擔始終減不下來,教育部明令規定的每天一小時陽光體育活動一直落不到實處,相當程度上,是學校不作為,片面追求分數、升學率等功利因素所致。正如北京一位知名教授哀嘆:(他經長期細致觀察,調查部分學校后得出比方)現在的學校就像一座制造分數的加工廠,教師變成制造分數的機器,學生成為加工后的產品,分數的高低成為衡量產品優劣的標準。除此之外,學校再無別的意義可言。試想,作為肩負重要“育人”使命的學校,變得這樣境況,基礎教育的成功又能說到哪里去?當然,話說回來,造成學校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責任也不全在于教育,教師與學校,是別無選擇,無奈之舉……

那么,什么樣的教育是成功的理想的基礎教育呢?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說得好,他認為,成功的基礎教育應該是全人格教育,在整個基礎教育階段,所有的教育應該圍繞或伴隨孩子的人格形成而展開,而不是漫天的應試與分數。接受基礎教育階段的孩子,年齡大多在8~18歲階段,這個時候,是每個人人生觀培養和形成的最關鍵時期,這時期,如果丟掉或缺少對一個人人格的教育,而去側重于別的什么教育,不管怎么說,都不能稱為成功的或完美的教育。早在100年前,中國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有這樣的觀點,他非常重視一個孩子在基礎教育階段的教育問題,他曾指出,“基礎教育階段,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另一位教育家林礪儒先生,關于什么樣的教育才是成功的基礎教育,也作過深刻的闡述,他提出,基礎教育的對象是0~18歲的人,這階段最適合一個人人格的形成,所謂人格,簡單地說,指人的品格,其中也包含著道德人格、心理人格、法律人格、做人的資格等諸多因素,學生一般都是18歲左右高中畢業,這不僅意味著他們基礎教育階段學習任務的完成,更標志著他們已經成人,將以成人的姿態步入社會。因此,他認為,基礎教育階段一個最重要的任務和使命是培養造就學生良好完美的人格,唯有這樣的教育,才是成功的基礎教育。而任何人都不難感受到,今天我們在基礎教育階段施行的教育,是重在培養教育學生人格的形成,還是重在造就學生的分數?一切盡在不言中。

誠然,在全國級的名師名校長論壇上,發言者需要將新意帶進會場,才會有價值,才會引起大家共鳴,這無可厚非。論壇上,也提倡,鼓勵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筆者以為,對某一事物成功與否的論述評判,一定要建立在客觀事實之上,不能泛泛而談。事實上,無論從古到今,從國內到國外,任何一位有真知灼見者,他們的理論或觀點在形成發表前,一定是通過認真調查研究的,從來不會憑空而談。這個論壇告訴我們一點,倘若再有類似的教育話題在論壇上發表,請每個人務必做到先調查,后發言,把事情搞清楚再說,否則,最好的“口才”也難以服眾。endprint

猜你喜歡
升學率人格分數
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
分數的由來
無限循環小數化為分數的反思
遠去的平凡背影,光輝的偉大人格
可怕的分數
基于ARIMA模型對我國升學率的研究
算分數
論君子人格的養成
實現升學率與素質教育的辯證統一
“升學率”不應是衡量學校的尺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