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有沒有官窯

2014-06-11 14:05香雅軒居士
收藏參考 2014年9期
關鍵詞:歷代官窯溥儀

香雅軒居士

民間到底有沒有官窯瓷器?毋庸置凝,這是個大問題。我在此當然不敢妄下結論,作為學術研討,不妨先追尋其來龍去脈。

據《故宮藏永宣青花瓷器》第13頁和《故宮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器》上冊第142頁記載,僅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朝廷給景德鎮一次就下達了燒造龍風紋瓷器443500件的任務,其中青花占多數,由此可見,有明之際官窯瓷器的燒造規模之巨、數量之多。

又,《中國藝術品收藏鑒賞百科》(史樹青主編)第44頁記載:天順三年(公元1459年),朝廷發命,又將原定13.3萬件的燒造瓷器準減到8萬件。我們可以試想,在當時國力衰微的明代空白期,還以每年數萬件的批量燒造瓷器;在國力興盛時期官窯瓷器的規模又將如何?

我國官窯瓷器的成熟和興盛,應該從北宋開始。北宋元年以降至于清末,歷經952年,其燒造數量之多,又將以何等數字來統計?那么近千年燒造的如此之多的官窯瓷器又流往何處?難道都在今天的國家博物館存放嗎?不是這樣。

據有關方面統計,全國各大博物館的館藏瓷器之和,尚不及宣德八年龍鳳紋瓷器數量,可見國家館藏相對不豐。如此大量的瓷器遭遇到人為的大規模破壞嗎?也沒有。據了解,近千年來的官窯瓷器,除戰亂時期損毀、日常自然損壞外,真正消失的數量并不大,就連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的“文革”,對館藏瓷器人為破壞的數量也不多。

于是我們想到,除少量館藏及部分戰亂和自然損壞外,大量瓷器流向會有以下幾種可能:

一是流出海外,這個數量不是很多。據史料記載,公元1860年英法聯軍和公元1900八國聯軍盜搶圓明園和紫禁城的文物中,以金銀珠寶居多,瓷器只占少數,真正帶出境的官窯瓷器數量并不多。

二是藏在民間,應該是大量的。文獻所載,從明代嘉靖以來,朝廷為節省開支,曾將落選官窯的瓷器就地變賣,加上清代瓷器實行官民競市制度,就使得官窯中的次色瓷(其中不排除精品)基本上藏在民間(詳見《文物天地》2004年第12期);英法等八國聯軍當年所掠奪的瓷器,由于其沉重、易碎和不便攜帶,多數都在北京就地變賣;另外,末代皇帝溥儀在位之時,其統治岌岌可危,以宮中太監為主使的偷盜多年成風,其中被偷者當然有不少官窯器。例如1923年6月26日晚,溥儀與朝中大臣商議,決定于次日一早清點宮中庫存物資。不料,當晚九點多鐘,紫禁城建福宮(建福宮是用于存放乾隆皇帝一生收藏的寶庫)突然失火,溥儀便馬上給北京警備司令王懷慶打電話,王懷慶派出大量兵力前往救火,其中參加救火的還有30多名意大利消防兵,盡管如此,大火直至6月28日凌晨2時許才被撲滅。建福宮是乾隆皇帝的收藏寶庫,乾隆駕崩后,嘉慶皇帝為紀念父皇乾隆,將其父皇乾隆一生收藏的寶物全部存放在這里,其中生前最愛除歷代名人書畫外,更有甚者是歷代官窯瓷器,特別是宋代的五大名窯及其他朝代的官窯瓷器,包括其當朝的精美瓷器,如琺瑯彩、粉彩等。此次失火,據信是宮中太監們為逃避溥儀次日的清點庫存時的詰問而人為縱火,以達毀無對證之目的。然而,本人核查了相當浩繁的資料,雖然有瓷器存放于建福宮的記載,卻未提及建福宮失火中瓷器損失的數量,本人大膽猜測,莫非乾隆皇帝生前喜歡的瓷器,有相當部分在失火前已經被太監們偷盜出宮,便流入了民間?另外,溥儀本人當時也有自知之明,料想已身處絕境,故監守自盜也未可知,因為據記載,自1922年起,溥儀幾乎每天叫其弟溥杰將宮中大量珍貴文物偷出宮,僅歷代名家書畫手卷就達1285件,還有掛軸和冊頁200多件及宋版書200多冊,筆者認為,其盜出的文物中,大概有相當數量的精美的官窯瓷器。1932年,溥儀住日本關東軍的策劃和扶持下,就任偽滿洲國皇帝,令人痛心的是,溥儀和朝臣們在往東北上任的路上,由于途中花銷太大,導致經費緊張,沒有屹的竟拿這些價值連城的文物和當地農民換饅頭吃,從而導致大量珍貴文物流失民間。

三是在墓中或被盜墓賊掘出后流散于民間。我國從元代至清代一直實行墓葬制,所謂墓葬制就是:皇宮貴族死后均按其生前的喜好,根據職級燒造相應數量的瓷器陪葬,俗稱冥器,官窯燒造。這些瓷器絕大多數燒造好后直接陪葬,從未使用過,所以出土后沒有任何使用痕跡。另外,中于古代官墓多數用青磚砌成,故許多瓷器出土后不但沒有任何使用痕跡和沁色,而且光亮如新。

從歷史至于現當代,由于國家保護地下文物的能力有限,由于非法高額利潤的刺激,民間盜墓往往成風。文獻上這樣的例子很多,現當代出現的例子也不少,那些被盜的元初以來的豪華墓葬中,自然充滿精美的官窯瓷器,它們絕大多數流散于民間。此外,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國家和地方建設的需要,修公路、建地鐵、挖隧道,開辟新城區等等,在施工建設過程中,也曾出土大量的文物,同樣也包括歷代官窯瓷器,這些瓷器因發現之初保護不力,往往流散于民間。

四是窖藏,據考古記載,我同歷代瓷器都有窖藏發現,而這些窖藏的官窯瓷器,絕大多數是被民間發現的,并多數流散于民間。

五是在窯址中或發掘后流散于民間。據考古發現,我國歷代官窯和民窯瓷器都或多或少在窯址中存在,已經挖掘出來的,部分由國家或地方博物館收藏,部分流散于民間。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民間存在官窯瓷器是不爭的事實。民間所藏的珍貴、精美的官窯瓷器,也許有不少更勝于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博物館,需要調查研究。至于具體數字,諸如各個朝代的官窯瓷器在民間有多少、分布在哪些區域、哪些藏家手里,更需要調查研究。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隨著文博事業的推進,這些至關重要的調查研究工作,將會逐步納入政府和民間文化團體的工作日程。我們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文中觀點,純屬個人一孔之見。不足之處,還請方家不吝賜教。

猜你喜歡
歷代官窯溥儀
銅官窯陶瓷
修護靈渠的歷代先賢錄
畢竟一雙小兒女 小朝廷時期的溥儀與婉容、文繡
西夏官窯瓷器
此“官窯”非彼官窯
你所不知道的末代皇帝溥儀
《紹英日記》中的溥儀大婚
從歷代《達賴喇嘛傳》看活佛轉世定制
官窯
溥儀曾是同性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