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農業院校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調查與激發策略研究

2014-07-09 00:38仇如慧何高大??
高教探索 2014年3期
關鍵詞:激發策略學習動機

仇如慧++何高大??

摘 要:學習動機是英語學習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因素。通過對華南農業大學248名本科學生的問卷調查,了解農業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綜合情況,分析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策略,以期對農業院校的英語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等農業院校;學習動機;激發策略

英語是農業科技人員開展對外科技合作和學術交流的重要工具,英語應用能力是農業科技人員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和國內新形勢下對涉農專業人員的英語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這對高等農業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將是一支強大的催化劑。高等農業院校按照黨的十八大關于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強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目標,結合市場需要,依托農業院校各專業的優勢,積極探索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將有助于培養能夠勝任農業科研、技術學習和國際推廣等各項工作的復合型涉農人才,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和農業現代化建設,實現高等農業院校大學生就業和職業發展與服務農業現代化良好互動和雙利雙贏的局面。本文主要分析高等農業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總體情況,并提出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教學策略。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1.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為華南農業大學的4 個學院11個專業的248名本科一年級學生, 其中男生187人,女生61人,學生的年齡在18~20 歲之間。

2.調查方法

本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和師生訪談法兩種形式。(1)在問卷調查法中,實行學生匿名作答的方式,采用的問卷包含10個問題,問題的選項采用Liket 五分量表的形式分級,分別表示為“完全不符合我的實際情況”、“基本上不符合我的實際情況”、“有點符合我的實際情況”、“大部分符合我的實際情況”、“完全符合我的實際情況”, 以上選項分別對應1~5分,調查問卷在課間25分鐘內完成。(2)師生訪談法則根據學習動機的主題設立訪談提綱,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了30 名學生進行面談。

3.數據的采集和分析

此次研究共發放問卷248份,回收248份,有效問卷248份,回收率與有效率均為100%。答卷輸入計算機,采用社會科學統計軟件SPSS17.0 軟件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選擇各變量等級的人數及所占總人數的百分比和均值)。最后,對訪談的結果進行主題歸類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1.學習動機調查結果

學習動機指的是學習者出于自身愿望和在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滿足感而進行學習的努力程度。學者Gardner和Lambert將學習外語的動機分為兩種:融入型動機( integrative motivation) 和工具型( instrumental motivation)。[1]融入型學習動機指學習外語的目的是更好地與目的語國家的人交往或接近,了解和吸收他們的文化;工具型學習動機指學習外語是為了實際的好處,如通過考試、獲得獎學金、找到一份好工作、增加晉升的機會等等。工具型動機學習者有非常具體的、個人的學習目的。表1顯示了農業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

表1 農業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學習英語動機調查表

表1中,選擇比例最高的項目是第3項,其次是第9項和第6項。從數據上看,90%的學生選擇了學習英語是為了“更好的進一步學習本專業知識”(平均值為4.22,標準差為0.732);88%的同學選擇了學習英語是為了“找工作時更具有競爭力,從而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平均值為4.21,標準差為0.782);79%的同學選擇了“獲得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證書” (平均值為3.12,標準差為0.581)。這三個選項正好符合了“工具型動機”的特征,說明了大部分學生是通過學習英語來達到另一個目的,例如更好地學習本專業知識或進行科研工作、獲得英語考試證書,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表1中類似的選項還有第7項和第8項,他們的內容分別為“能出國旅游,了解各國文化,廣交朋友”、“愛好英語歌曲、電影和美劇”。這兩項所提到的動機類型也具有“工具型”的特征。同時,在本次調查的248名學生中,有18%的學生選擇了第1項“喜歡英語語言本身”(平均值為1.65,標準差為0.912),23%的學生選擇了第2項“說一口標準流利的英語讓我很自豪”(平均值為1.97,標準差為0.915),此兩項選擇的動機類型具有“融入型”特征, 但是學生選擇的比例并不算高。

同時,通過與30 名隨機抽取學生的訪談表明,31.2%的學生喜歡英語,因為他們想了解西方文化尤其是英美國家的文化。學生對提高自身英語的聽力和口語能力水平的愿望非常強烈,選擇人數達到90%。在訪談中,學生均談到他們學習英語的短期目標是通過各種各樣的考試,如CET,BEC,GRE,雅思和托福等。大多數學生都具有“證書動機”,他們學英語的目的就是為了應付考試,為了獲得某種證書,而較少考慮交際能力的培養。

綜合以上數據,農科院校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具有以下特點:(1)工具性動機在學生的學習動機中占據了主要地位,學習目標側重應用型、實用性,大部分學生希望將英語學習與未來的職業發展和專業發展相結合[2];(2)相當多學生擁有“證書”動機,以通過各種學??荚嚭瞳@得英語水平證書為學習動機之一;(3)盡管擁有這樣的動機的學生占少數,但有一部分學生對語言以及與語言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產生濃厚興趣,從而引發他們學習英語的動機。

2.學習動機類型與英語學習的關系

學習動機是二語習得過程中最具有能動性的因素之一,它與學習成就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學習動機的性質一方面決定著學習的方向和進程,另一方面也影響著學習的效果。學習效果與學習動機在一般情況下是一致的。因此,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習行為,提高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條件。

具有“工具型動機”的學生將英語當成他們個人發展的敲門磚,當敲門磚的任務完成之后,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也就到了尾聲。所以,擁有這類學習動機的英語學習者,擁有一定的學習動力,但不是堅定的勇于克服困難的學習者,而且對于學習容易產生滿足感。具有“融入型動機”的學習者,對所學語言及其相關文化背景感到好奇和產生興趣,他們的學習動機就是發自內心,并且能持久地產生學習動力。這種動力能幫助他們克服學習過程中的枯燥和乏味,從而持續地朝目標努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潛能,從而選擇更有效的學習策略去習得目的語,最終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兩種學習動機并不是對立的,無法融合的。在外語學習中,結合兩類動機能獲得比單一動機更好的效果。單純擁有“融合性動機”的學習者可能會目標不明,盲目學習,忽略實用知識;而單純擁有“工具型動機”的學習者則容易因興趣消減或遇到困難而效率大減甚至放棄。因而單一學習動機支配下的學習存在較大障礙。相反,兩種動機兼具的學習者既有濃厚興趣又有明確目標,因而學習成效通常更加顯著。因此,激發和維持學習動機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教學中動機起著最直接最有效的作用,同時也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前提與保證。[3]

三、激發學習動機的策略

1.調整課程內容,實行分層教學,實現語言和專業的銜接及融合

農業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的課程內容除了具有加強語言基本技能操練的特征,還應強化語言應用和交流能力、實現語言和專業的銜接及融合、體現農業科技的特點。在課程內容方面,需遵守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注重教材的針對性、實用性。教學內容應該體現農業相關專業的常用詞匯、句法結構和表達方式等,并且涵蓋專業知識內容的案例分析、情景模擬等內容,側重培養學生的綜合交際能力。分層教學有助于強化語言基本技能,有效保證教學質量,同時能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要求,將學生的英語能力從大學基礎階段的語言技能掌握,引導銜接到培養學生用英語在專業領域內進行科研和工作的能力的應用階段。A層和B層的課程設置可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動機,設置特色教學內容,詳見表2。

表2 分層教學的課程設置特色

2.采用復合型教學方式,突出學生主體作用

當前課堂上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模式為“語法翻譯教學法”。具體表現為:教學活動圍繞 “以教師為中心”的原則展開,授課模式為“教師講解語法規則( 翻譯課文),幫助學生掌握新單詞和句型用法,學生回答問題并記筆記”,授課手段為“幻燈片(光盤)演示+鼠標”。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教師成為知識的唯一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它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造成了障礙,使得學生的交際能力無法提高,尤其是口語方面。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采用復合型教學方法,即將體驗式、任務式、討論式、研究式等多種方法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交叉實施。教師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和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發展語言技能,提高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學有所用,學生自然感興趣,自覺地將“工具型動機”轉換成“融入型動機”,持久的進行英語學習。

3.采用多元化教學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

個人從有需要直到產生動機是一個心理漸進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渴望得到老師或同學們的認可、贊美和肯定,這就是學生渴望激勵的心理動機。課堂上獲得不斷成功的體驗會使學生建立起穩定的自我效能感,會激勵他在今后的學習中克服困難,產生努力學習的行為。英語課堂可從多角度、多方面評價學生,例如語言的音質、語音流暢、不同的觀點、學識、膽量、參與積極度、語言幽默等方面評價學生。評價方式可采用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評價的目的旨在促進學生能力和技能的發展,側重褒獎學生的努力與進步,培養學生對自己學習的信心和責任感。評價要客觀、公正和及時,這樣才能對學生的動機真正起激發的作用。及時評價既能使學生對剛學過的東西有更鮮明的記憶,又能使學生及時肯定或否定所做的作業,易于改進。課堂上的成功體驗會令學生產生努力學習的行為,并落實在今后的學習中,使評價與指導相結合。

4.促進合理歸因, 維持積極的學習態度

歸因理論探討的是人們對過去行為的解釋,是一種以認知的觀點看待動機的理論。美國心理學家伯納德·韋納(B.Weiner)的歸因理論認為:人們的成敗歸因主要歸納為這樣幾個因素:能力、努力、任務難度、運氣、身心狀況、其他等。這些影響人們行為結果成敗的因素可納入三個維度:內在性(內在因素與外在因素)、穩定性(穩定因素與不穩定因素,或稱可變因素與不可變因素)、控制性(可控因素與不可控因素)。當學習者把學習失敗歸因為穩定的、內部的、不可控的原因時,就會弱化其后續活動的動機。[4]歸因的變化可以對動機的變化產生影響,動機的變化又直接作用于行為的改變,而這種改變了的新的行為又會影響歸因。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大多數學生不可避免地要遭遇不同程度的失敗和挫折,如何看待這些失敗和挫折本身以及把它們歸于什么原因等,對于學習者的自我感知和認識及其隨后的英語學習均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歸因理論在促進英語學習動機的方面作用非常突出。歸因理論的應用,有助于學生擺脫失望和無助的情緒,樹立信心,維持積極的學習態度,從而取得英語學習的進步。積極的歸因傾向會促使學生積極地總結經驗,激發學習動機,在后續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而消極的歸因會對學生的后續學習活動產生一系列的消極影響,最終影響甚至阻礙學習者人格的健康發展。因此,外語教師首先應當幫助學生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有一個客觀、正確的認識,引導他們形成積極、有效的動機歸因,保證學生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努力學習外語,樹立對未來學習成功的期望,從而提高學習成效。

四、結語

學習動機是影響農業院校學生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借鑒國內外學習動機的最新理論和研究成果,結合農業院校學生學習動機的類型和特點以及教學的具體情況,培養并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努力培養出英語素質較高且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復合型農科人才。

參考文獻:

[1] Gardner, R.C. & Lambert, W.E.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Rowley [M].Mass: Newbury House,1972:163-164.

[2] 張晶.農業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態度主成分解析[J].廣東農業科學,2010(6):279-280.

[3] 張麗麗.農業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及動機調查分析[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1(12):20-22.

[4] Weiner B.Research on motivation in education[M].Orlando: Academic Press,1984:28-31.

猜你喜歡
激發策略學習動機
大學生韓語學習動機的實證研究
大學生學習動機功利性傾向調查
如何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
如何激發初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
如何激發小學生的作文興趣
如何在數學課堂中激趣
如何激發低年級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談物理教學中引發學生探究熱情的策略
小學英語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
大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績的相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