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作品中布白處的教學

2014-07-10 08:42梁月艷
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 2014年6期
關鍵詞:布白貝爾曼省略

布白,是藝術作品中為了更充分地表現主題而有意識的留出空白。如繪畫中講究“空白是畫”。清代戴熙云:“畫在有筆墨處,畫之妙在無筆墨處”,“肆力在實處,而索趣在虛處”?!吧钌讲毓潘隆薄疤せw來馬蹄香”“蛙聲十里出山泉”等都是書畫藝術中有名的布白之作。中國有詩畫同源的傳統,“留白”技法從形式上預留空白逐漸發展到思想感情表達上預留空白,水墨之間的空白就開始在文字間顯示出趣味橫生、璀璨多彩的獨特藝術魅力?!扒∈俏丛?,煙波浩渺滿目前”。文學創作中,也留有適當的空白,讓讀者展開豐富的想象,對文學形象和意境進行再創造。

文學大師們都一致肯定作品中“留白”藝術的重要審美價值與普遍存在性。司空圖《詩品》中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明代謝榛在《四溟詩話》中說“凡作詩不宜逼真,如朝行遠望,青山佳色,隱然可愛,其煙霧變幻,難于名狀;及登非復奇觀,唯片石數樹而已。遠近所見不同,妙在含糊,方見作手?!痹丁峨S園詩話》“凡詩文妙處,全在于空”。清人葉燮在《原詩》中也說:“詩之至處,妙在含蓄無垠,思致微邈,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間,其指歸在可解不可解之會;言在此而意在彼?!睆娬{的都是言已盡而意無窮的“無言之美”。接受美學原理認為:“作品的美學價值是在作者創造過程中和讀者的接受過程中共同創造的,這創造的基礎便是作品的空白?!辈及椎囊饬x在于求其空靈,虛中求實,從而達到“無畫處皆成妙境”的藝術境界,給人以無盡的遐想。

在教學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扣住其中的布白處組織教學內容,可以增強教學的藝術性,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一.文本語言的模糊性與留白的審美潛因

文學創作中運用模糊語言是作者為增加作品的藝術性常用的留白藝術。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描寫美人:“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施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泵廊诵蜗髣尤?,但如果硬要說出個身高、體重、相貌來,很難說清。讀者恰好可以據此想象出心目中的美女形象。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寫荷香“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薄懊烀!笔嵌嗌俜重惖穆曇?,不可量化,反倒留下了想象的空間。作者將模糊語言通過通感的修辭手法,描繪出既模糊又明晰的形象。

教學中碰到此類文本,與其枯燥無味地詮釋與精雕細刻地講解,把一篇完整和諧的作品肢解得七零八碎,消解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倒不如抓住布白處讓讀者展開豐富的想象聯想,對文學形象和意境進行再創造。從而感受“無畫處皆成妙境”的藝術境界。

模糊性的語言使得詩歌語言含蓄蘊藉,給讀者帶來霧里看花、簾中窺美的模糊美。正是這種模糊,構成了作品言簡意豐、回味無窮的審美潛因。

詩歌語言的模糊性更多的體現在大量使用富有彈性和張力的“模糊詞語”,高中語文教材中不乏這樣的實例,如:

李清照的《醉花陰》“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比怂泣S花瘦,黃花有多瘦?沒有量化?!度鐗袅睢分校骸爸??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佳句使用具有很大彈性的“肥”與“瘦”分別形容綠葉與紅花,但是,綠有多肥,紅有多瘦,句子沒有量化(也無法量化),教師在講課時也無法用很具體的語言說明白。韓愈有“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桅子肥”。(韓愈《山石》)

秦觀《贈女冠暢師》瞳人剪水腰如束,一幅烏沙裹寒玉。飄然若有姑射姿,回看粉黛皆塵俗。

作者運用剪水、如束、寒玉模糊詞語描繪她眼波清澈,身段窈窕,容貌清俊。至于多清澈、多窈窕、多清???教師在講課時也無法用很明確的語言說清楚。但詩到這里,她的美貌、她的仙氣,栩栩如生,作者無須再贊以他詞了。學生據此想象一位心目中的美女吧。

二.文本中的省略語與情節休止留白

運用言語的休止即省略語也是常用的留白藝術。有些文章的情節,說到關鍵處就戛然而止,情節的休止處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和思考的余地。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抓住這布白留空之處,以情節想象法引導學生展開合理想象,填補文本的空白,更好地感受無話處皆成妙境的藝術境界?!都t樓夢》作者只賦予黛玉“寶玉,寶玉,你好……”這樣一句極其省略的絕命詞。雖然使人們很難清楚地闡釋“你好……”的情愫和內涵,而恰恰正是這模糊的“你好……”,才展示出了黛玉臨終時最復雜最豐富的心理與情感。這絕命詞,字字血,聲聲淚,把萬千復雜的情感融化其中,才賦予了她最迷人的悲劇性格的特征,才深深牽動了讀者的心靈。

魯迅名作《祝?!分?,魯四老爺的“可惡——然而——”四字幾乎是他出場的全部臺詞,卻有著特殊的魅力。這個簡短的省略語中到底蘊含著怎樣的深意?他為什么欲說還休?衛道士的嘴臉?他的沒落,底氣不足?還是表現他的麻木不仁,或者對此不屑一顧?教師在教學時,不妨抓住此處布白,讓學生展開討論和想象,補充出省略的語句。

《最后的常春藤葉》對最感人的貝爾曼畫葉子的情節沒有描寫。結尾處瓊姍得知貝爾曼為救她而死時的心理、情景也未交代。教學中在此布白留空之處讓學生發揮想象補寫情節片段,成了最精彩的教學環節。摘錄部分如下:

北風呼嘯,吹的昏天暗地。雨水如瓢潑。老畫家踉踉蹌蹌地冒著風雨,架好梯子。他自言自語道,我今天一定要畫出一幅杰作。上帝保佑,但愿它能拯救一條生命。

老人出門后感到一陣凄冷,他退回屋里,喝了兩盅酒。蹣跚地拿著畫筆和顏料,爬上高處,顫抖地調著綠色等顏色,在墻上一筆一筆地畫著常春藤葉。風吹著他的頭發,擋住了眼睛,他捋一捋;雨淋著他的臉,遮住了視線,他擦一擦。

一次又一次,再一次。老貝爾曼始終保持一個姿勢,他全身的衣服早就可以擰出水來了。一幅、兩幅、三幅……老貝爾曼已不知畫了多少幅了。天空漸白,老貝爾曼咳嗽聲不斷,可是雨點的依舊。老貝爾曼祈禱不要下雨,然后用一只手在額頭與胸口間比劃。

又如《最后的常春藤葉》故事情節于蘇艾告訴瓊姍真相處戛然而止。瓊姍知道真相后會有怎樣的反應呢?作者留下了空白,教師可引導學生補寫情節。歐亨利的小說情節多是戛然而止,這恰好給我們的教學留下了可發揮的地方。

三.慢慢走,欣賞啊

“趕趟兒似的”語文課堂大行其道,師生忙的不亦樂乎,但能跟上如此快節奏的學生又有幾人呢?藝術創作中“布白”的藝術啟示我們課堂上,應留給學生閱讀體驗的空間,不妨在文本的布白處“慢慢走,欣賞啊”。

《雨霖鈴》“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督亲?十年生死兩茫?!贰跋囝櫉o言,唯有淚千行”。說是無語,其實是有千言萬語的。你能否試著代他說幾句,展開想象試著寫寫,和大家分享。

《阿房宮賦》第二段有宮女心理的留白。讓學生想象“一肌一容,盡態極妍,嫚立遠視,而望幸焉”的宮女從期待到失望的心理,描繪她們情態的變化,可以彌補古詩文教學的枯燥乏味。

《盼望》艾青

一個海員說,他最喜歡的是起錨所激起的 那一片潔白的浪花……

一個海員說,他最高興的是拋錨所發出的 那一陣鐵鏈的喧嘩……

一個盼望出發,一個盼望到達

這首詩描述了海員在“起錨”“拋錨”時的喜悅心情和兩種盼望。至于海員為什么“盼望出發”又為什么“盼望到達”,詩人沒有說,留給學生去思考。

參考文獻:

1.楊福生《模糊學與模糊美學的現狀與未來》[J]《.學術界》2000,(4)。

2.顧建德《話說朦朧美》,內江教育學院《美育報》1990年第二期

3.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參考書》必修四 江蘇教育出版社

4.袁枚《隨園詩話》,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5.邱桂平《精析弦外之音提高閱讀能力》(《語文教學與研究》2003.8)

梁月艷,教師,現居江蘇邳州。

猜你喜歡
布白貝爾曼省略
論書法的布白
最后一片藤葉
偏旁省略異體字研究
眺望以愛為生的境界
貝爾曼舍己救人“行為”及“方式”的合理性
眺望以愛為生的境界
淺析中國畫的虛實關系
淺析寫意花鳥畫的構圖
“布白”技法在思想品德課堂中的運用
中間的省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