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必拋卻自家無盡藏

2014-07-10 12:57襄陽
華人時刊·校長 2014年1期
關鍵詞:書院大師傳統

襄陽

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西方國家堅硬的船只、銳不可當的大炮摧毀的不僅僅是一座座城池,更嚴重打擊了國人長久以來以天朝上國自居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優越感。人們開始對傳統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持懷疑態度。新文化運動以后,“打倒孔家店”的口號使傳統的思想文化受到徹底的批判、摒棄,向西方學習的思想盛行。直至今天,在很多人的意識里,只要是傳統的都是落后的,這種思維非??膳?,這是近代中國百年恥辱在很多人心里留下了太重的創傷和陰影所致。

在教育界,人人皆以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為利器,言必提及西方的某某教育家,西方的教育思想理論被視為改革我國基礎教育弊端的“靈丹妙藥”。但事實是,多年來,我們的學校教育依然沒有培養出杰出人才。丟棄傳統,致使教育文化精神渙散,根基不穩;亦未批判性地學習西方教育思想,盲目照搬,習得的皮毛難以庇護中國的教育健康成長。正如錢理群所說:“中國教育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p>

《光明日報》2004年9月30日報道,北京大學教授許淵沖先生說,全世界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會,討論新世紀世界的前途,他們竟然得出了一致的結論,認為21世紀,人類如果要過和平幸福的生活,就應該回到2500年前中國的孔子那里去尋找智慧。幾千年時間孕育而成的中國傳統文化生機勃勃,富含無窮無盡的智慧,這是有識之士公認的事實。在教育領域,中國有著優良的傳統和豐富的經驗,有無數的文化典籍和教育專著,還有以孔子為代表的不同時代和不同風格的偉大教育家,何必“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托缽效貧兒”。當然了,傳統教育中有不符合教育規律、不適應今日教育形勢之處,該學習傳統中的哪些內容?如何善加利用使之發揮現世的價值,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本文試舉出傳統教育精華之一二,以掀起自家無盡藏之一隅。

風氣自由的書院

私人辦學、自由教學、注重個性、思想活潑自由的書院,是我國傳統教育的一大亮點。就連曾經批判中國傳統教育非常厲害的胡適都認為“我國書院的程度,足可比外國的大學研究院”。書院作為中國古代一種獨特教育組織,始于唐末五代,歷經宋元明清四代,逐步成為中國古代的學術研究基地和教育活動的主要承擔者,綿延千年。作為古代民辦的大學,書院有一定的辦學自主權、自治權。在教學研究和學術交流方面有一定的學術自由。書院往往由學術大師治院、執教,在教學方面實行導師制,并采用多種靈活的教學組織形式的方法。在教學上注重學生的自學讀書獨立鉆研,教師要做引路的人,因此能較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精神。

古代書院既非官學 ,又非私學,它有比官學和私學更大的辦學自主權,這是書院在兩宋、明代興盛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國的高等教育體制改革也應以賦予高校的辦學自主權。大學不受政治等方面的干擾,才能按照教育自身的規律辦事。

自由講學是書院的一大特色。書院通過聘請學術大師和會講、講會活動 ,使書院成為各家、各派闡揚自己學術思想的大本營,書院也因此成為宋明新儒學的發源地。學術自由,這是現今世界各國大學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明清時期,統治者大興文字獄,禁止學術自由,書院因此漸趨衰落,從中也可以看出學術自由對高等院校的重要性。

書院與科舉關系與現今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類似。書院強調“為己之學”,也就是讀書為了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為了帶來生命的愉悅,但是書院大批成立以后受到了科舉的影響。書院大師朱熹堅定書院的教學目的即通過義理教育、道德修身培養出符合儒家倫理道德的全面發展的人才。他反對官學的片面應試教育,教者為科舉而教,學者為科舉而學。同時朱熹在執掌書院時也十分注重對生徒進行應試訓練,而且書院生徒的錄取率非常高,這說明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在書院教學中得到很好的統一。由此可見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間不存在根本的分歧,要實現二者協調發展,關鍵是教師的正確引導,以及考試的內容和命題方式等方面的改革。

從夫子游

2013年4月,上海復旦大學的學生林某因生活瑣事與室友黃某不和,將其做實驗后剩余并存放在實驗室內的劇毒化合物帶至寢室,注入飲水機水槽,竟致黃某中毒身亡?!懊!?、“研究生”、“學生會副主席”……名校大學生,真正的天之驕子,僅僅因為一件小事竟殘忍殺害室友,讓人為之震驚,不得其解。聯想到2010年的藥家鑫事件,這位西安音樂學院大三的學生,深夜駕車撞人后竟然毫無人性地又將傷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發生這類事件,學校教育難辭其咎。長久以來,學校教育只重視知識的灌輸、技能的訓練,忽視學生健康獨立人格的培養。

中國傳統教育在學生人格塑造方面遠勝今日之教育。傳統中國學子的學習方式是“從夫子游”,學生不僅“讀書”、“授業”,更重要的是跟隨大師左右,朝夕相伴,耳濡目染,學習大師的思想信念、生活態度、道德品質、治學方法等,并且以修養而不是學識為中心。傳統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格、精神的熏陶,當然了,這對教師的要求很高,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學識,獨特的才氣,還必須兼有人格魅力。兩漢以后,名師大儒開堂講學,萬千子弟追隨他們左右。

現今所謂的大師實乃教書匠爾,哪有大師的風范。北京師范大學有一位叫董攀的老師,27歲研究生畢業直接當上副教授,30出頭轉為教授,涉足房地產,每年有一萬多名企業高管來聽他上課,可以說是功成名就桃李滿天下了。但他幾年前曾微博上寫了一段話給自己的學生:當你40歲時,沒有4000萬身價不要來見我,也別說是我學生。對高學歷者來說,貧窮意味著恥辱和失敗。

晚清學制改革以后,以課堂教授為中心的教育形式大面積推廣開來。這種教學形式的主要目的是傳播知識,適應了工業化社會對實用人才的需求,但忽視了人格的養成,師生關系也發生了變化。四十年代初,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對此深表憂慮:“今日之師生關系,直一奏技者與看客之關系耳?!?/p>

學生要閱讀的不只是書本,更包括大師,大師應為學生提供精神和審美的享受。因此學校應該注重對教師素質的培養,只有高尚人格的教師才能教出具備健康獨立人格的學生。

素質教育的影子

中國曾有過素質教育雛形。先秦“諸子百家”時代,出現了一些中國教育史上有標志性的思想和實踐。如孔子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孔子三千弟子來自魯、齊、秦、楚等國,打破了夷夏之分,貴族與平民,甚至父子都能同堂;墨子領銜的墨家學派,重視自然科學知識教育。從教育內容看,《墨子》和《墨經》中的十二大類內容包括了當時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全部內容。他甚至還教授農業、軍事方面的知識。墨家弟子上馬能打仗,下馬能種田,還個個是能工巧匠;逍遙派莊子提倡適應自然的教育。莊子認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是故圣人無為,大圣不作,觀于天地之謂也?!保ā吨庇巍罚┰谇f子看來,天地之美,為自然無為之美,天地為萬物之總,萬物也都處在自然無為之狀態。莊子正是以此來教育弟子以美的眼光、美的情感去發現美,去創造美,從而獲得自由。從教育的層面來看,效法自然的方法不僅引導學生走出書齋,拓寬視野,以物為師,從實踐中學習,而且激發他們熱愛自然,細致觀察,獨立思考,從觀察到的自然現象中去體悟新知……

不管是哈佛的“因材施教”,還是哥倫比亞的“有教無類”,或是美國小學四年級“因材施教”地“以漁”……都有我們的影子。

新文化運動以來的教育變革實際上是一個中華民族教育傳統自我流失、盲目照搬西方教育模式的過程,而結果是至今仍然沒有形成現代教育基本理論框架和符合中國實際的教育教學模式。我們不妨從傳統教育中汲取有利因素,加以改革應用到新形勢中去,與西方的優秀教育理念、做法相互融合,共同構建一個新教育。

猜你喜歡
書院大師傳統
對話大師
對話大師
對話大師
關于書院認識的誤區
少年力斗傳統
本來未來:千年書院的精神和靈魂
清代河北書院的地域分布特征
大師談翻譯永不讓步
清明節的傳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