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淡云輕
——學人的昆曲生活——中國學人與昆曲藝術關系研究(一)

2014-07-12 08:48史愛兵河北大學河北保定071000
大眾文藝 2014年2期
關鍵詞:學人昆曲藝術家

史愛兵 田 野 (河北大學 河北保定 071000)

天淡云輕
——學人的昆曲生活——中國學人與昆曲藝術關系研究(一)

史愛兵 田 野 (河北大學 河北保定 071000)

有著600年歷史的昆曲在過去的百年風雨中歷經種種磨難,回顧這一段歷史,我們發現伴隨著昆曲的坎坷始終有這樣的一群學人,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績,他們又或多或少地與昆曲發生關聯,或者是精于音律,或是精于鑒賞,或是長于表演,或是長于宣傳,昆曲成就了學人的藝術生活,學人擁有了一個獨特的昆曲世界。本文通過對學人的昆曲生活進行勾勒進而展現一代學人的文化風貌。

昆曲;學人

河北省教育廳重點課題部分成果,編號:SD124013。河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研究成果,編號:0909017。

在中國的文化史上,眾多文獻資料表明自近代以來中國諸多學人與昆曲發生著這樣或那樣的關聯,如:康有為、梁啟超、錢穆、吳梅、馬一浮、趙元任等等,他們或是擅長吹笛拍曲,或是醉心于昆曲的雅逸婉轉,或是志于曲律音韻研究,或是對這一古雅藝術的認同,無可否認,昆曲在眾多學人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昆曲進入學人的生活成就了一個獨特的學人昆曲藝術世界。

一、學人昆曲藝術生活緣起

一代學人呈現給我們一個靈動的昆曲世界,這使我們不禁要問他們為什么有著如此廣博的昆曲藝術天地呢?這就需要我們考察他們藝術生活的機緣,這種機緣在各位學者身上不盡相同,但大體可分為四種。第一種就是良好的家學傳統及家庭氛圍的影響。得益于家學影響而對此有所嗜好的不乏其人。如許姬傳、趙元任、吳白匋、張氏四姐妹等等。第二種是個人的興趣愛好或者藝術才氣使然。許多學人具有藝術的性靈,如吳梅、李叔同、王季烈、許寶騄等等。而顧頡剛、康有為、黃侃、趙景琛、俞平伯、梁漱溟、陸宗達、吳宓、羅常培等等,皆是雅趣使然。第三種是教育機緣。很多學人昆曲興趣的萌發來源于師長的言傳身教,如錢穆、劉半農、劉天華、瞿秋白、呂叔湘、劉北茂等就在常州中學向童斐學習曲子和樂器。俞平伯夫婦、浦江清、許寶騄、沈有鼎、譚其驤、羅常培、楊毓珉、汪曾祺等就是活躍于戰時聯大雅好昆曲的師生。第四種是特殊的文化背景以及強烈的文化責任、歷史使命的召喚。如蔡元培大談“寧捧昆,勿捧坤”、鄭振鐸高呼“真正能表示民族戲劇的最高成就的還是昆劇”1、姚華說昆曲為國樂、陳寅恪贊揚杜麗娘的情之至上,一代學人所思所為滲透著強烈家國情感,擁有著更多的文化蘊藉。

凡此四種是對學人的藝術機緣的大體劃分。這種劃分并不是僵化的,在許多學人身上是數種因素的結合,文中的例子也是舉其重要方面,這一點我們不可不查。

二、學人昆曲生活特點

但是學人的昆曲生活不同于藝術家的昆曲生活,相對于后者來說學人的昆曲生活具有了不同的韻味和特點:

首先,藝人重于“技”,學人重于“意”。藝術家研究和表演昆曲,是基于吐字行氣、聲腔音律、做打身段等藝術語言的探索與追求,他們在藝術技巧的傳遞中是一絲不茍、十分嚴謹的,強調扎實的藝術功底和刻苦的技巧訓練。在對技的爐火純青的傳遞中實現對昆曲的體驗與品味。而學人在昆曲藝術的傳達中則趨向了意趣的追求,他們在昆曲的表演中傳遞了另一種不同的韻致和神采。在“意”的傳達和“趣”的品味中豐富了昆曲的表演形式和表現形態。其次,藝人重于“情”,學人重于“理”。在對昆曲的表現中,藝術家在特定的故事情景中注重“情”的傳達,他們在感性體驗的基礎上重于情的傳遞和境的營造,藝術家通過精湛的演技塑造了昆曲的情的世界。在對昆曲的表現和研究中,學人則憑借自己的文化優勢,在情的體驗中走向了理的升華與深思,在曲論研究中提出了自己的新意妙理,極大地推動了曲學的發展。再次,藝人重于“藝”,學人重于“文”。昆曲對于藝術家來說,是其謀生的方式生存的憑借,是表演藝術家的內在構成,是其生命核心。昆曲對于學人來說,則是生命消遣的方式、是其情感寄托的所在、文化體驗的載體,昆曲成為學人生命的外延和拓展。對于藝術家來說昆曲就是一門藝術,對于學人來說,昆曲更是一種文化。

可見,學人與昆曲形成了不同于藝術家與昆曲的獨特的“人”“曲”關系,不但豐富了昆曲的存在形式也成就了學人的昆曲人生。

三、學人昆曲生活之美

昆曲進入學人的生活,使學人的生活多了些韻致和情調,多了些灑脫和浪漫。筆者認為學人的昆曲藝術生活具有一種悠游淡雅之美。這份悠游淡雅也是學人的獨特昆曲藝術生活的寫照。

此處之“悠”指“閑適”,意謂學人的昆曲藝術生活是一種心靈的自適,一種悠然自得之狀。昆曲之于學人不是目的而是一種生活的調節,學人的生活主體還應是他們所傾心的各自的學術。昆曲在其生活中的輔助地位,決定了學人對藝術的娛樂心態。賞戲或票戲,一切都是興致所致,追求一種心靈的舒放,一種生命情感的自然流暢,于是在琴聲雅韻之外便多了幾份悠然之態。學人的昆曲生活除此悠然閑適之外,更有一種“游”的心態,這也是中國傳統士人的具有的游藝心理的體現。游于藝,人們精神得到陶冶,情緒得到調整,心境得到提升??鬃舆@一思想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影響深遠并且在一代學人身上生發出來,如唐君毅的“心之游”、梁漱溟的“禮樂人生”、錢穆的“心生活”?!坝斡谒嚒钡乃枷胧顾麄冎匾曀囆g生活、擁有藝術人生,并且對藝術持一種自由心境,此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淡”“雅”思想并行不悖,體現在古人的藝術趣味中,也體現在一代學人的藝術旨向上。昆曲以其啟口輕圓、氣無煙火的優美行腔,輕靈清爽的絲竹配樂,淡雅素樸的服裝用色,柔美妙曼的舞蹈身姿,迂回婉轉的一唱三嘆,意境深遠、空靈的曲詞給我們構筑了一個平淡清新,中和雅正。昆曲的淡雅之姿也成就了學人昆曲藝術生活的淡雅之趣。這種淡雅是內在于學人生命之中的,是其生命趣味的藝術化追求,是基于深厚的文化淵源和人生積淀的文化的必然。

總之,由于不同的機緣,我國大量的學人參與到昆曲的創造活動中,他們表演昆曲、創作劇本、評價鑒賞昆曲、研究昆曲,形成了富有意趣的學人昆曲生活,在這個獨特的昆曲世界中,他們更注重意的體驗、理的傳遞和文化心靈的生命共享,從有別于藝術家的角度豐富和完善了昆曲的傳承與發展,成為中國文化的亮麗風景。

注釋:

1.鄭振鐸.有關發揚昆劇的三個問題.鄭振鐸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299.

史愛兵,(1976-)女,滄州人,河北大學教師,副教授,研究方向:藝術文化、藝術理論。

田野,(1975-)男,保定人,河北大學教師,研究方向:藝術文化、藝術設計。

猜你喜歡
學人昆曲藝術家
通師學人—何文兵教授
也論昆曲的形成與梁辰魚的貢獻
從《譚正璧日記》看一位近代學人的養成
《紅樓夢》的當代昆曲改編與經典化
宋代的“以學問為詩”向清代“學人之詩與詩人之詩合”的轉化
學人書話·葉嘉瑩與徐培均
大江東去浪千疊——百戲之祖“昆曲”
小小藝術家
小小藝術家
愛在昆曲里,化成一片舊時月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