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人

  • 堅實的“風骨”
    這本《風骨:當代學人的追憶與思索》之前,我在腦子里做了很多設想。舒晉瑜是一位在文化圈,尤其在文學圈頗有影響也很有成就的記者,她本人也是一位作家,那么,她剛出版的這本名為《風骨:當代學人的追憶與思索》的新作品,又是如何追憶,如何思索的呢?換句話說,她是用什么風格和方式來書寫這個“風骨”的呢?讓我沒想到的是,翻開這本書,一下就讀了進去??梢赃@樣說,對讀者而言,這本《風骨:當代學人的追憶與思索》似乎有一種巨大而又無形的吸力。這種吸力還不僅是來自平實而又細膩的講述

    名作欣賞 2022年25期2022-07-29

  • 盡可能地逼近
    葉先生不亞于年輕學人的思想力和批判力,更是一位八旬老人的生命力。在這樣的印象中,我也同樣“高估了他自然生命的韌度”。但現實是他已離去,而讓我們稍感安慰的是,葉先生因為他的卡夫卡翻譯和研究,將繼續以各種方式“活著”??ǚ蚩ㄑ芯繉<以G兵老師很爽快地接受了我們的約稿,他在《葉廷芳與卡夫卡》一文中梳理了葉先生與卡夫卡的關系,他說:卡夫卡之于葉廷芳,讓他看到了另一種寫作、另一種審美,乃至于另一個藝術世界,葉先生日后的文學之路或人生之路無不與此密切相關;葉廷芳之于卡

    名作欣賞 2021年11期2021-11-22

  • 讀書的兩種“想見”
    我能感受到對前輩學人的迫草,也能曲折地見到那一代學人的依稀面貌。尤其是在瞻仰每一篇前所附的學者回像后,模糊的印象會在閱讀中一點點清晰起來,讓學人的身影又一次出現在我們的身前。我剛閃折說的,是《北望青山》給我的一個小方面的感受。我不止一次聽王老師說起他在四川大學所見到的楊明策先生。也不止一次聽到他感慨于楊先生年級編訂的困難我記得王老師曾說過. 楊先生去世后不久,其實許多生平事跡編年就非常困難了。先生們的著作會走過比他們生命更長的歲月,但其生平事跡卻有可能因為

    藏書報 2021年22期2021-05-30

  • 論清代“學人之詩”的多重內涵與詩學意義
    475001)“學人之詩”是清代詩學批評話語的一個常用概念,其內涵是研究者近年來關注較多的問題。寧夏江、魏中林《論學人之詩》指出:“‘學人之詩’有兩重意義,本意是指學人所創作的詩歌,派生意是指不是學人所作但具有學人之詩風格和特征的詩歌?!盵1]郭康松、郗韜《論乾嘉學人詩——以翁方綱詩為中心》認為:“學人詩是乾嘉時期少數學者所寫的、偏離詩歌言情特質、包容大量考據學問 的詩?!盵2]李金松《詩人之詩、才人之詩與學人之詩劃分及其詩學意義》對三類詩歌進行了區分,“

    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年1期2020-12-30

  • 翩翩風骨耀千秋
    鍵詞:民國 ? 學人 ? 士人精神“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八十多年前,在那個紛擾離亂的年代,有這么一群學人,用單薄之軀挽救民族危亡,為后人鑄起一座難以超越的精神豐碑。杜泳濤評說: “這些人,底子上都有一個 ‘士字守著”。 雖先人已作古,可他們身上的“士人精神”仍熠熠發光。今以此文試論民國學人身上的“士人精神”,愿與吾輩同道,繼往圣之風骨,耀中華之精神。何謂“士人”?士人即對知識分子的稱呼。作為社會精英階層,“士

    祖國 2020年3期2020-04-02

  • 西南聯大學人訪書閱讀活動考察
    鄭天挺等西南聯大學人購書之余,時常以書會友,互通有無,借以開展教學科研活動。梳理鄭天挺訪書、購書、贈書、讀書活動,不但有助于審視其閱讀取向和科研旨趣,也能考察西南聯大學人群體間的交游互動,以及戰時狀態下中國書刊文獻的出版、保存與流通情狀。關鍵詞:西南聯大;學人;書刊;閱讀;學術;出版1938年1月18日,前后兼任北京大學秘書長十余年的鄭天挺(字毅生)教授,與陳雪屏、魏建功、羅常培(字莘田)等好友一起逛長沙玉泉街書肆,“余得聚珍巾箱本《水經注》一部,價一圓二

    現代出版 2019年1期2019-06-24

  • 《陟彼景山:十一位中外學者訪談錄》
    當下的老一輩中外學人的訪談,使我們了解了那個即將過去的時代中發生過的歷史,以及那一代歷史中的學人的思考與抉擇——他們的政治關懷和學術理想是什么?在巨大的社會變動中,他們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他們又是如何思考歷史與未來,如何承上啟下的?一個個學者,體現了一代的學術、思想的風氣。這些學者,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精神的脊梁,是學術文化的靈魂。鑒往知來,當代人只有充分了解上一輩學人的學術及思想,才能承上啟下,繼往開來。在這個意義上說,《陟彼景山:十一

    學生導報·中職周刊 2018年3期2018-05-14

  • 主持人語
    和識見,非真正的學人莫能為之。遺憾的是,時下種種偽學人如過江之鯽,既有販賣古今學問的沽名釣譽者,亦有不學無術的招搖過市者,這就導致了當下中國文學研究或文學批評的空洞與浮躁。也許正是出于對這種文學學術體制的不滿,我們注意到,近些年來有不少文學研究者或批評家開始轉向了文學創作,舉凡小說、詩歌、散文各體,寫起來莫不有聲有色、像模像樣,不僅讓職業的文學家刮目相看,更是讓學術同行欽羨不已。我們把這種主動從當前的文學研究體制中突圍出來的學人文學創作,姑且稱為“新學人

    新文學評論 2017年3期2017-11-14

  • 開欄的話:
    重點欄目:“跨界學人”。本欄目將立足傳媒研究,以單篇論文形式介紹和研究近現代和當代中外跨界學人的傳媒思想,文章兼顧思想性、學術性和可讀性,以實現傳播價值和學術影響力。這里所謂“跨界學人”,即在傳媒實踐或傳媒思想領域有重要貢獻,同時又在其他領域有杰出成就的學者。具體而言,論文所論述的人物必須在傳媒領域和其他學術領域有雙重或多重的“跨界”影響力,符合以下三個標準:一是主要身份應為學者;二是學術研究必須有跨界表現;三是必須有傳媒領域(實踐或學術)公認的成就。歡迎

    新聞研究導刊 2016年2期2016-02-28

  • 《中庸》體現的治學態度
    深入淺出地論述了學人治學應持的態度。如最為大眾耳熟能祥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薄吨杏埂分畜w現的治學思想仍對當今學人探求真知產生著深遠的影響。關鍵詞:《中庸》;治學態度;學人一、志存高遠 立足當下 未雨綢繆1.學習之道,譬如行遠,必自邇中庸第十五章曾云:“君子之道,譬如行遠,必自邇;譬如登高,必自卑?!鼻笕【又?,就好比走遠路一定要從近處開始,好比登高山一定要從低處開始。治學之道亦然。成功的道路上無捷徑可走。古人常有“學而優則仕”之說。學習的目

    博覽群書·教育 2015年8期2015-11-30

  • 王世襄燜蔥
    襄燜蔥的故事:“學人中有不少是會自己做菜的。但都只能做一兩個拿手小菜。學人中真正精于烹調的,據我所知,當推北京王世襄。世襄以此為一樂。據說有時朋友請他上家里做幾個菜,主料,配料,醬油,黃酒……都是自己帶去。聽黃永玉說,有一次有幾個朋友在一家會餐,規定每人備料表演一個菜。王世襄來了,提了一捆蔥。他做了一個菜,燜蔥。結果把其他所有的菜壓下去了。此事不知是否可靠。如不可靠,當由黃永玉負責!”此節神似武俠小說。做菜之中似亦有白菜豆腐為最難一說,平淡之中,更見險奇。

    文苑 2015年6期2015-08-10

  • 品讀大學學人的學術與學養
    涌現出大批優秀的學人,他們在各自的學術領域成就斐然。把百位學人集結在一本書里,闡述他們的學術及其學養,便是董中鋒老師撰寫《華大精神與人文底蘊——學人·學術學養》(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的要旨所在?!度A大精神與人文底蘊——學人·學術·學養》全書共描述了一百位曾在華中師范大學工作或學習過的學人。品讀此書即可發現,全書最大的特色在于集宏闊與細微于一體。從縱向看,每位學人代表著學校的一段歷史,看完全書,學校百余年的文化積淀一覽無遺;從個體來看,每一位學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14年1期2015-02-02

  • 中國學人與昆曲關系的文化成因探析 ——中國學人與昆曲藝術關系研究(三)
    71000)中國學人與昆曲關系的文化成因探析 ——中國學人與昆曲藝術關系研究(三)史愛兵 田 野 (河北大學 河北保定 071000)回顧歷史,我們發現一代學人不但擁有精致的昆曲生活而且憑借自己的熱情、眼界、膽識、責任,對昆曲執著地守護,不離不棄,挽昆曲于危亡之中,致力于昆曲的傳承與發展。本文擬對此文化現象進行解讀,探究其文化成因和文化內涵。學人;昆曲;文化成因河北省教育廳重點課題部分成果,編號:SD124013。河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研究成果,編號

    大眾文藝 2014年3期2014-07-14

  • 天淡云輕 ——學人的昆曲生活——中國學人與昆曲藝術關系研究(一)
    )天淡云輕 ——學人的昆曲生活——中國學人與昆曲藝術關系研究(一)史愛兵 田 野 (河北大學 河北保定 071000)有著600年歷史的昆曲在過去的百年風雨中歷經種種磨難,回顧這一段歷史,我們發現伴隨著昆曲的坎坷始終有這樣的一群學人,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績,他們又或多或少地與昆曲發生關聯,或者是精于音律,或是精于鑒賞,或是長于表演,或是長于宣傳,昆曲成就了學人的藝術生活,學人擁有了一個獨特的昆曲世界。本文通過對學人的昆曲生活進行勾勒進而展現一代學

    大眾文藝 2014年2期2014-07-12

  • 當代“學人之詩”學術研討會會議紀要
    當代“學人之詩”學術研討會會議紀要謝克強(湖北省作協原副主席,《中國詩歌》常務副主編)趙小琪(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李遇春(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導,《新文學評論》執行主編)車延高(中共武漢市委紀委書記、詩人,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江少川(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中文系主任)劉保昌(湖北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江漢論壇》編審)涂險峰(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博導)張三夕(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導,文學研究所所長)李俊國(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教授、博

    世界文學評論 2013年3期2013-11-14

  • 論乾嘉學人詩——以翁方綱詩為中心
    方綱、諸錦等人的學人詩,但也認為那些“一首之中,非無可傳之句,而通體不稱,難入作家之選”的詩篇[2](157),是由于詩人欠學力所致。學者重視經學及與之聯系較為緊密的史學、金石等,加之當時統治者喜好以文字罪人等原因,部分學者開始把與現實政治關系不大的經史學問寫進詩里。這樣,既可顯示學問,又得以避禍。于是,就產生了以經史為內容、質實澀悶、性情欠缺的學人詩。一學人詩在清代是一個有特定含意的詞,絕非是說學者寫的詩就是學人詩,像錢謙益、朱彝尊雖然既是學者,又是著名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2期2013-01-22

  • 書香文化的“不了情”
    文叢》之一種的《學人書情隨錄》(岳麓書社2010年1月版),馬嘶先生的這部書文化隨筆集,既是對漸行漸遠的“書香”的紀念,更體現出了當代知識分子對建設“書香社會”所傾注的一種人文關懷?!?span class="hl">學人書情隨錄》,馬嘶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版,25.00元馬嘶先生1934年出生于河北唐山,1957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曾任《唐山文學》主編、唐山市文聯主席、名譽主席等職。1954年開始發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長期從事文學創作、評論和研究工作,近年

    博覽群書 2010年4期2010-08-06

  • 學人精神與人文精神
    的信)這是那一代學人“求新聲于異邦”的初衷,也是他們大張旗鼓地譯介西書的最強烈的動因。近代中國對西學的擁抱和對西書的引入,就是這樣拉開了序幕;這注定了該事件從一開始就灌注了充沛的人文精神。直到最近一二十年,西學東漸再一次成為盛事,西書尤其是學術書籍的翻譯又掀起大潮,究其動因,不是仍來自當代中國在“世界大家庭”里生存的危機感嗎?當然,民族存亡對于學人或人文精神來說畢竟還是較為實際也較為表層的因素。學人與常人不同的地方,是思想;其對民族及人類命運的關切,也能上

    博覽群書 2000年6期2000-06-04

  • 學人》第三期目錄(論中國學術部分)
    荀子論“士君子”與“官人百吏”之別及其意義閻步克晚清志士的游俠心態陳平原吳稚暉與中國反傳統主義的科學觀汪暉論惻隱之心何懷宏《方言》研究的歷史鳥瞰華學誠成圣之道——清初理學北方重鎮孫奇逢學述靳大成陳寅恪先生之史法與史識盧向前李退溪心學的再研究陳耒日本國見在書目錄辨證(經部)孫猛漢文字與拓跋鮮卑漢化何德章唐代彈劾制度研究胡寶華典在唐前期財政行政中的作用李錦繡中國與西歐中世紀農耕結構的內在差異與客觀影響孔涇源韓愈的人“臣”定位及其“道論”陳飛明清邸報與文學之關系

    讀書 1993年3期1993-07-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