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化學類專業特色培養方案的構建策略淺議

2014-07-17 20:36張樹永
中國大學教學 2014年4期
關鍵詞:培養方案培養目標培養模式

摘要:構建科學系統的專業培養方案是保證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前提。本文從如何確定本科化學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培養模式等戰略層面入手,對高校和專業人才培養定位的確立、專業特色和優勢的打造、培養規格的明確和培養模式的創新等進行了系統分析,提出了培養方案改革與建設的基本思路,對今后化學類專業培養方案設計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化學專業;培養方案;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培養模式

截至2013年8月,我國共有化學類專業748個,其中化學專業299個,應用化學專業434個,化學生物學專業14個,分子科學與工程專業1個。擁有化學類專業的高校類型各異,地域分布廣,辦學條件差異大。為了規范化學類專業教學,教育部高等學?;瘜W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了《高等學?;瘜W類專業指導性專業規范》(以下簡稱《專業規范》)[1]。該規范涉及化學類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辦學條件等內容,是指導今后我國化學類專業教學改革與建設的綱領性文件。但如何在《專業規范》的指導下建立各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多樣化人才,仍是每個化學類專業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專業培養方案是在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和培養模式指導下建立的一系列教學設計和要求的總和,是專業教學所需遵循的規程,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保障,是學校組織管理教學過程和教育部開展審核評估的依據。專業培養方案是否科學合理,能否適應社會對專業和學生未來發展的要求至關重要[2]。專業培養方案一般包括辦學基礎、辦學特色與優勢、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學制與學位、畢業學分、主干課程、主要專業實驗和實習安排、課程體系、課程組織等內容。其中,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和培養模式屬于戰略層面,其他屬于戰術層面。在以往的專業培養方案制訂過程中,人們往往忽視戰略性規劃而只重戰術層面的建設,導致專業定位不準確、培養目標不明確,專業特色和優勢不突出,致使專業同質化、培養與學生就業和發展脫節的現象比較嚴重。

一、正確把握專業培養的戰略定位

學校和專業定位是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的前提。我國高校和化學類專業的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表1本科辦學層次、辦學類型和人才培養類型

辦學層次 高校類型 人才培養類型

“985工程”高校

“211工程”高校和地方重點大學

地方普通高校 綜合類

理工類

師范類

醫藥類

農林類

民族類 基礎型

應用型基礎型

應用型

國家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三層次人才培養是學校確定辦學定位的依據[3],培養“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的任務由本科院校承擔。其中,“985工程”高校應主要培養“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211工程”高校和地方重點大學主要培養高水平、特色性應用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主要培養“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各專業需要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結合專業辦學歷史、學科基礎(軟硬件條件)、學科影響力(學科排名)和學生就業面向(深造或者就業)等確定培養目標[2]。例如,作為“985工程”重點建設的一流綜合性大學,山東大學化學專業辦學歷史悠久、學科實力雄厚,2012年學科排名第15,ESI學科影響力排(截至2014年1月)世界第128,全國第14,擁有“國家化學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因此,定位于培養高水平研究型人才是恰當的。而一個新建本科院校追求培養拔尖學生,力推學生考研深造就是不恰當的。因此,“985工程”高校片面強調就業率,普通本科院校片面強調考研率都是定位不準確的表現。而普通本科院校就業形勢嚴峻,也與專業定位不正確、招生規模設置不科學有關。

二、打造專業特色和優勢

所謂專業特色和優勢是指專業在發展過程中,在辦學理念、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培養模式、培養質量、社會聲譽等方面形成的與其他學校同類專業相區分的特征,是專業生存能力、競爭能力的重要體現[2]。專業辦學特色主要包括行業特色、學科特色、地域特色,而優勢則主要來源于學科的歷史積淀。

農業大學的化學側重植保、土壤改良、食品加工,礦業大學的化學側重礦物處理、冶煉、廢渣廢液處理,輕工類大學的化學側重材料、發酵和分析,海洋大學的化學側重環境檢測、海洋化學和制藥等。這種行業特色注定這些高校的化學類專業是不可替代的[4]。作為化工大省,山東省在采油、煉油、石化、化肥、橡膠、制藥、農藥、海洋化學等方面有重大人才需求,為山東省高?;瘜W類專業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接,建立訂單式培養模式提供了條件[5]。一所高校只要與行業或者地方經濟對接[4],就可以生存無憂、發展有道。除個別高校外,絕大多數高校會因學科發展不均衡而產生學科特色,如廈門大學的電化學、蘭州大學的有機化學、武漢大學的分析化學、山東大學的膠體化學和結晶化學等。將教學與學科和科研特色相結合,是科研服務和帶動教學的重要途徑。例如,山東大學在專業培養方案中增加“膠體化學”、“結晶化學”等特色課程,突出了學科特色;而福州大學則增加“工業催化”、“功能新材料”、“超分子化學”和“生物電化學”等選修課[6]。

發揮自身優勢和特色,使培養的學生具有特色和專長,就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未來發展。所以,在專業的開辦之初就必須考慮自身特色、著力打造優勢,增強學生的特色性,借以培養學生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

三、明確培養規格

培養規格是對學生所應具有的知識、素質和能力的系統要求?!秾I規范》明確了化學類學生所應具有的化學專業知識、相關學科知識、外語、信息技術和人文社科知識;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責任感和協作精神以及科學文化素養、體魄和心理素質等提出了要求;明確了自主學習、信息處理、綜合運用和交流協調合作等方面的能力[1]。這些要求都是一般性的,各專業需要結合培養目標、結合學生未來發展進一步明確或者增加要求的內容,從而制訂各具特色的培養規格。例如,培養基礎研究人才的專業,應該強化數理基礎,加強批判精神、邏輯思維、國際化交流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要求[6];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專業,應重點培育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際操作能力等,使學生就業后能夠上手快、后勁足[4]。培養目標不同,其培養規格必然不同,具體化、特色化、個性化是培養規格的必然特征,無法照搬。而與化學專業相比,應用化學專業數量更大,來源更加多樣,學科基礎和辦學特色的差異也更大,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也必然更加鮮明和多樣。

四、創新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導下,為了實現特定培養目標和培育規格而制訂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管理制度、評價方式等的總和,具有系統性和穩定性特征。根據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選擇適宜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培養目標能夠實現的根本保證。

目前化學類專業的主要培養模式包括:專業培養模式(包含四大化學體系和理論先導體系)、大理科(通識)模式[7]、交叉學科模式、協同育人模式、訂單式模式等。不同培養模式與人才培養目標的對應關系見表2。

表2不同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模式的對應關系

培養模式

培養目標 專業培養 大理科 通識教育 交叉學科 協同育人 訂單式

四大化學 理論先導 校校、校所 校企、校地

基礎拔尖人才 ? ? ? ? ? ?

專業應用人才 ? ? ? ? ?

基于專業的培養模式目前為多數高校采用,其特點是強調專業知識的系統性和深入性。該模式近期出現幾個變化:一是實驗從原本依附理論課到獨立設課[8];二是出現理論先導模式,即將作為化學學科理論和方法論基礎的物理化學、結構化學等提前,按照“授人以漁”的理念,整體提高學生的學習層次。理論先導模式為復旦大學、山東大學等高校采用,使用得當時效果十分顯著?;诖罄砜频哪J接赡暇┐髮W于1984年開始探索,通過打通數理化使學生形成十分寬廣的理科基礎[9],目前山東大學泰山學堂[10]、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11]、吉林大學唐敖慶班等[8],都采取了該模式[7],對培養拔尖學生很有幫助?;诮徊鎸W科的模式主要是優勢專業合作,如南開大學與天津大學合辦分子科學與工程專業、福州大學理工結合特色專業建設均屬于化學與化工交叉[6]?;趨f同育人的模式是一種開放模式,主要包括校校、校所、校企、校地合作等模式,如山東大學自2003年開始推進“三跨四經歷”,通過“跨校區、跨校園、跨國境”推進“本??鐚W科學習經歷、第二校園學習經歷、海外學習經歷、社會實踐經歷”。目前,山東大學化學專業與廈門大學、四川大學、蘭州大學等高校開展為期1學期的學生交流學習。近幾年,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高?;瘜W專業還與海外一流大學開展學生交流互換,建立資源共享、學分互認機制。在校所合作方面,山東大學化學專業與國家晶體材料重點實驗聯合舉辦“蔣民華班”,培養晶體化學特色人才。校企合作有利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由企業具有實踐經驗的工程師擔任部分課程或者安排學生到企業完成部分內容的學習,對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有裨益。校地合作是地方政府與高校合作培養特殊要求的學生,例如濱州市政府與濱州學院合作培養石油和石化人才等。

南京大學積極推進“三三制”培養模式改革,在“多元培養階段”,學生按照“專業學術類人才、交叉復合類人才、就業創業類人才”選擇不同發展路徑?;瘜W專業大力推進“教學既傳授科學知識和技術,更訓練科學方法和思維,還培養科學精神和品德”的育人理念,是多模式育人的重要探索[7]。

五、構建特色培養方案

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和培養模式分別回答了培養什么人、培養什么樣的人和如何培養人的問題,是戰略思考和規劃。為了落實這些戰略規劃,必須制訂科學合理的專業培養方案,采用矩陣分析的方法,將培養規格中對知識、素質和能力的要求逐一落實到教學環節中,并使之成為每一位教師和學生的自覺行動,參見表3。

表3不同人才培養目標對培養方案設計要求的差異

設計要素

培養目標 知識結構 授課方法 實習 創新實驗 畢業論文

寬 專 啟發式 探究式 討論式 參與式 見習 實習 論文 設計

基礎拔尖人才 ? ? ? ? ? ? ? ?

專業應用人才 ? ? ? ? ? ?

對于培養基礎拔尖人才的專業,應努力拓寬學科基礎,增加學科交叉知識,實施“寬口徑、厚基礎”教育,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批判精神、科學素養、自主學習能力、協調合作能力等。這些只有通過改革教學方法,注重課內和課外教學的結合,建立團隊協作機制,將創新方法教育納入培養方案,設置更多的創新環節(如課程論文、創新實驗、畢業論文)等才能來實現。例如,吉林大學開設“前沿講座”,開展課堂討論、撰寫文獻綜述和小論文,將畢業論文從半年延長到一年,鼓勵學生早期進入實驗室參與教師科研等[8]。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專業,應該加強工程意識和工程能力教育[5],增加課程設計[2,4],增加實踐教學環節內容和課時,建立數量充足、覆蓋面廣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4],提高畢業設計比例,同時增加學生過程分析和綜合設計的能力。

無論培養目標是什么,推進課程資源建設,推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加強教材建設,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豐富其社會實踐經歷,強化能力培養,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環境都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等學?;瘜W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高等學?;瘜W類專業指導性專業規范[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李發堂,李雪艷,孫智敏等. 構建應用化學專業培養方案的實踐與成效[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468:22-23.

[3]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 2010.

[4] 畢孝國,牛微. 應用化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實踐研究與改革[J]. 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7(4):555-558.

[5] 房曉敏,徐元清,丁濤等. 應用化學專業培養方案建設中的探索[J]. 廣州化工,2012(19):138-140.

[6] 陳樹坤,陳建中,李榮華等. 化學(大類)一級學科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與實踐[J]. 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8:12-13.

[7] 徐敏,蘇育志,董文等. 地方性院?;瘜W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方案的探討和實踐[J]. 廣州化工,2008(4):72-73.

[8] 田少萍,鄒明珠,吳通好等. 化學一級學科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實施[J]. 化工高等教育,2003(2):17-19.

[9] 侯文華,丁維平,王志林. 大力推進通識教育實施全面化學教育與人才培養——南京大學化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的修訂[J]. 大學化學,2010,25(3):7-9.

[10] 張樹永,吳臻,胡金焱等. 創建“三制四性七化”模式 推進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J]. 中國高等教育,2013(22):37-39.

[11] 肖麗萍,呂萍,王彥廣. 化學專業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 大學化學,2009(2):24-26.

[責任編輯:余大品]

猜你喜歡
培養方案培養目標培養模式
素質培養目標下經管“專業課程鏈”構建研究
基于市場細分理論的我國應用型外貿人才培養方案研究
植物科學與技術專業觀賞水草栽培學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
服務地鐵工學結合
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青年農民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
醫學院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職院校創客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