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改變人類大腦

2014-07-22 03:43楊凡
中華活頁文選·初二版 2014年6期
關鍵詞:新手神經大腦

楊凡

人類的大腦是高塑性的,神經元和突觸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當我們依賴電腦作為理解世界的媒介時,大腦會受到迅速而明顯的影響。

改變思維方式

腦科專家斯茅與他的研究團隊曾做過一個實驗:讓12名互聯網老用戶和12名互聯網新手使用谷歌,同時對他們進行大腦掃描。結果顯示,兩組研究對象大腦之間的顯著區別在于大腦皮層一片被稱為背側前額葉皮質的區域,它的功能是處理短期記憶和決策制定,新手的掃描結果顯示這片區域活動微弱,而老手的則非?;钴S。

斯茅要求12名互聯網新手在以后的五天每天使用互聯網。第六天,他重新掃描了各組的大腦——兩組大腦掃描圖片顯示,代表大腦活躍程度的亮斑圖案幾乎一模一樣??梢?,僅通過五天的訓練,互聯網新手大腦皮層前部的神經回路就被激活了。

實驗證明,從事某個特定活動的頻率越高,神經通路負責執行這項活動的能力就越強。如果反復刺激同一區域,該區域的神經回路將變得興奮。后來的實驗也證明,如果忽略其他區域,其他神經回路將會相應變得衰弱。由此科學家認為,互聯網已經改變了人類的思維方式,降低了大腦集中精力的能力和深度思考的頻率。

改變閱讀方式

閱讀并非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人們需要通過學習掌握這種能力。網上閱讀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使用大腦的方式,以快餐式、跳躍性、碎片化為特征的 “淺閱讀”正成為一種新趨勢。

倫敦大學學院用五年時間做了一個網絡研讀習慣的研究。報告說:“很明顯,用戶們不是在以傳統方式進行在線閱讀,相反,一種新閱讀方式的跡象已經出現——用戶們在標題、內容頁和摘要之間進行著一視同仁的‘海量瀏覽,以求快速得到結果?!?/p>

即使不在電腦前,上網養成的閱讀習慣也會繼續回蕩在我們的腦細胞中。上網使我們的神經集中于略讀和多任務同時處理。以這種方式閱讀時,我們充其量只是一臺“信息解碼器”,而在專注地進行深度閱讀時所形成的那種理解力和豐富的精神聯想,很大程度上都流失掉了。

改變記憶方式

美國哈佛大學的丹尼爾·韋格納教授曾發現,結婚時間長的夫婦會依賴對方做自己的“記憶庫”,科學家將之稱為“交互記憶”。交互記憶是“外部記憶庫”,如同人們遇到不明白的問題會向專業人士請教一樣。而現在,互聯網也成為交互記憶的一種途徑。

互聯網的知識儲存和查找功能助長了我們的惰性,我們不必記憶什么,因為任何知識都可以通過“復制”“粘貼”來完成,這種便利讓人難以抗拒。但是,當我們開始利用網絡代替個人記憶,從而繞過鞏固記憶的內部過程時,就會面臨掏空大腦記憶的風險。

(選自《發明與創新》)

猜你喜歡
新手神經大腦
“神經”語錄
新手釣魚指南
攝影新手與高手,到底差在哪里?
跟蹤導練(三)(2)
最強大腦
最強大腦
最強大腦
新手教師的好課多“磨”
“神經”病友
無憂踏青清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