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虛擬環境的特征

2014-08-07 03:18周雙雙
讀與寫·下旬刊 2014年9期
關鍵詞:教育網絡虛擬環境現實

摘要:本文所探討的虛擬環境是狹義上的虛擬環境,即網絡虛擬環境,是指人們利用計算機控制和輸出裝置進行交往和互動的一種場景或體驗。通過網絡技術構建起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虛擬環境具有虛擬性、隱匿性、滲透性、交互性等特征。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虛擬環境;內涵;特征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8-0010-01環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之一。在現代社會,隨著虛擬現實技術、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媒介的大眾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發生了許多新的變化,出現了新的環境。在眾多的環境中,網絡虛擬環境是最具代表性的新環境因素。

"虛擬"這一詞是由中世紀蘇格蘭著名哲學家鄧斯?司各特所創,最初與現實組成一對反義詞,原意為潛在的。隨著發展,后來又出現了虛擬環境這一詞語。關于虛擬環境的討論, 最早是美國著名政論家沃爾特?李普曼在他的《輿論學》一書中首次提出了這一概念。后來他在《公眾輿論》一書中闡述了"外部世界與我們頭腦中的景象",認為虛擬環境是"楔入在人和環境之間的,是'人性'和'環境'的雜交物"。由此可知李普曼把虛擬環境與現實環境對應起來,認為虛擬環境是我們頭腦中的景象,現實環境就是外部世界。

繼李普曼提出虛擬環境概念后,學術界也對虛擬環境內涵進行了深入研究。目前對虛擬環境概念的界定主要有兩種代表性的觀點:一種是以劉紹庭為代表的學者認為"虛擬環境是在傳播媒介大眾化后由媒介營造的, 與現實環境相對應又可能與現實環境脫節的人工化的環境"。[1]另一種是以張耀燦為代表的學者認為:"虛擬環境是人們用計算機的輸入-輸出裝置,進行交流、互動的一種場景和經驗。它是由計算機生成的維度,人們在這里將信息進行交流,用電子的方式表現物理的存在,也可表現那些可能和想像出來的世界"。[2]顯而易見,兩種概念有所區別,前者的內涵大于后者,是廣義和狹義的區別。但兩者又有聯系,學者們在表述虛擬環境這一概念時,都集中在媒介這一個方面,只是媒介對象不同。由于構成虛擬環境的信息源很多,考慮到計算機網絡在其中所占的分量和所居的位置最重,因此,本文側重討論由網絡技術營造的虛擬環境。即虛擬環境是計算機技術發展的產物,是人們把現實生活移植并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高度仿真所創造出來的,具有臨場感覺的環境因素總和。從這個角度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虛擬環境是指由計算機所形成網絡空間中對人的思想政治素質的形成、發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開展產生影響的一切因素的總和。

網絡虛擬環境從形式到內容、特征都與現實環境有著質的區別。其特征是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虛擬環境得以存在、發展和變化的基礎,直接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目標、內容、方法和實效。思想想政治教育網絡虛擬環境除了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一般環境的復雜性、廣泛性、動態性、可創性等特征外,還具有自身獨有的特征。即虛擬性、隱匿性、滲透性、交互性等特征。

1.虛擬性

網絡虛擬環境具有虛擬性這一特點,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虛擬環境也必然具有這一特征。虛擬性的出現,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轉移到以網絡為基礎的電子空間之中。網絡虛擬環境與現實環境相比,在形成上,網絡虛擬環境是高度人工化環境;在機制上,網絡虛擬環境是媒介重構結果;在內容上, 網絡虛擬環境與現實環境有距離。在這個虛擬環境中思想政治教材不是紙做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人也不是實實在的人,一切東西都是經過計算機語言編制而成的符號,給人以假亂真的感覺。因而在這個環境中"一切都不具有現實環境中的實體性,也不具有外在的可觸摸性可察覺到的時空位置與形態,只是一種功能上的可重復性和實在性"[3]。另一方面,在這個環境中,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是在虛擬的情形下進行,不是面對面交往,而是間接的人機符號交往。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導致目的虛擬性,更多的追求一種精神幻影,無法轉換為現實的實踐活動。

2.隱匿性

思想政治教育現實環境中,大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是面對面的交往,這樣他們對現實環境的真實情況或多或少有所了解。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虛擬環境中,具有明顯的隱匿性。一方面,網絡中的交往是人-機-人的模式,是一種以計算機為中介的間接式交往,任何人都可以成為網絡中的隱性人。另一方面學生在網上可以利用注冊代號、昵稱、名片檔來掩蓋個人性別、年齡、職業、性格等真實信息,這樣就可以在網絡上暢所預言,發表自己的心聲,進而不用擔心自己的身份被暴露,或受到懲罰的事情。這種人機符號交往模式,隱蔽了個人的真實身份,造成交往的真實性程度低,真假難辨、善惡難分??梢?,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虛擬環境極易扭曲人格,造成人格的兩面性,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

3.滲透性

這一特征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虛擬環境對大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滲透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虛擬環境系統中,存在著大量有關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信息。當大學生與網絡發生聯系交流時,就會不知不覺地受到這些思想政治要素的影響,循序漸進地滲透和內化,最后使情操得到陶冶,意志受到鍛煉,人格得以完善。當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虛擬環境因素既有積極因素,也有消極因素,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存在滲透與反滲透的矛盾。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虛擬環境的滲透性特征,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充分調動網絡環境中的積極因素,規范網絡環境,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促進大學生的思想品德的發展。

4.交互性

作為新興的信息媒介,與傳統的電視,報刊,廣播等媒介相比,它們都是單方面的向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傳遞由工作人員處理好的信息,而網絡環境卻不同,具有鮮明的互動性特征。其一是人機互動。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可以根據已經設置好的電腦程序進行人與計算機之間的互動,比如網絡測試。其二是互聯網中進行的人際互動。網絡的全球性和開放性特征,使每個人都可以參與網上交流與討論。從而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個廣泛的人際交往的互動環境。參考文獻:

[1]張耀燦、鄭永廷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劉紹庭.論思想政治教育的虛擬環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理論月刊),2006(10).

[3]王東方、肖永梅.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虛擬環境及其建設[J].教育探索,2010(08).

作者簡介:

周雙雙(1989-)女,湖北恩施人,碩士研究生,從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

endprint

猜你喜歡
教育網絡虛擬環境現實
虛擬環境中空間壓縮問題的影響與改善
前庭刺激對虛擬環境三維空間定向的影響及與空間能力的相關關系
如何通過虛擬環境有效管理Python第三方庫
我對詩與現實的見解
虛擬環境下大數據智能并行聚類方法研究
2015年度教育網絡輿情概述及特點分析
新常態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網絡融合模式
一種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強現實交互App的開發
教育網絡輿情議題演變分析
教育網絡輿情監測評估指標體系權重量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