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力打造高山生態有機茶提升黔西北山區經濟發展品質

2014-08-15 00:51何開祥
中國農業信息 2014年22期
關鍵詞:納雍納雍縣茶園

何開祥,盧 萍,彭 華

(1.貴州省納雍縣土肥站,納雍 553300;2.貴州省納雍縣中嶺鎮農業服務中心,納雍 553300)

1 納雍茶葉生產現狀及制約因素

1.1 納雍茶葉生產現狀

納雍縣茶葉規模種植始于1972年左右,1982年產量達到歷史新高,當時由于加工技術和設備的制約,加工出的茶葉質量差、品位不高、效益低,1987年政府投放扶貧貸款改造低產茶園,1989年引進新品種開發新茶園。1998年,隨著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縣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部分有識之士走出了機關,走上了領辦非公有制企業之路,部分茶園 (場)逐漸承包給個人經營。2005年,縣委、縣政府出臺了更為優惠的扶持政策。近年來,納雍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農業農村工作有關會議精神,圍繞茶業增效、茶農增收目標,加大茶葉生產基地建設、茶葉品質提升和品牌打造的力度,茶產業經濟效益不斷提高。

1.1.1 高山生態有機茶園初具規模

納雍縣產茶歷史悠久,所產茶葉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醇香,回味甘甜。早在明清時所制的 “姑箐茶”就曾作名茶上貢。

納雍縣屬高原亞熱帶內陸季風氣候區,具有冬暖夏涼、雨熱同季、雨量充沛、空氣相對濕度高的氣候特點,且立體氣候明顯,特別是高海拔冷涼山區,氣候溫暖濕潤,常年云霧繚繞,為各類茶葉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冬季積雪凝凍,越冬蟲卵、病菌多數被凍死,可減輕病蟲對茶葉危害,是生產無公害生態有機茶葉的理想基地。茶葉種植區域土壤多為高原黃壤,小黃泥夾沙,土層深厚,呈微酸性,有機質含量高,非常適合茶葉生長。

特殊的自然條件、土壤環境、氣候因素、海拔高度,造就了納雍縣茶葉具有 “高山、生態、有機”的特點。

在20世紀80年代,全縣有成片茶園和農戶零星分散茶園1 226.68hm2,大部分茶園呈荒蕪或半荒蕪狀態,自然生長,自由采收,農戶家庭手工加工,茶園嚴重退化。2005年以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將茶產業列為全縣農村經濟的主要支柱產業之一,并在民革中央專家組、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專家及縣農業部門的指導下,全縣茶產業逐年得到恢復與發展。全縣現有茶葉種植面積1.666 7萬hm2,規模上千畝、效益明顯的茶場有姑開云霧坡茶場、蠶箐茶場等,主要種植品種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龍井43、金觀音、水仙、安吉白茶等。納雍茶葉以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優良的內在品質,有機、無公害的優勢。經過近幾年的艱辛努力,打造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種茶葉品牌,2007年被評為貴州省20個重點產茶縣之一,2009~2013年連續5年被評為全國重點產茶縣,2010年9月20日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授予納雍縣 “中國高山生態有機茶之鄉”榮譽稱號。據統計,2013年投產茶園5 333.32hm2,茶葉總產值2.88億元。所生產茶葉產品除滿足省內市場外,遠銷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地。茶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總量7 000萬元,對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為10.2%左右。

1.1.2 產業化水平逐步提升

納雍縣大力扶持茶葉龍頭企業,鼓勵組建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并在茶樹良種推廣、茶葉加工工藝改進、茶農技術培訓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引導和帶動茶農產業化經營。全縣現有注冊茶葉企業62個,其中茶葉公司3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2個,4家茶葉公司獲得省級“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稱號,1家公司為國家級扶貧龍頭企業,兩家公司為省級扶貧龍頭企業,1家公司為中華供銷合作總社重點龍頭企業。茶葉種植從原來的農戶粗放種植、小作坊加工經營正向著企業規?;洜I方向邁步發展,茶產業化水平逐步得到提升。

1.1.3 品牌塑造有新突破

近年來,納雍縣積極組織茶葉企業參加省、國家及國際各類茶葉展銷會、博覽會,加大納雍縣高山生態有機茶宣傳推介力度,“姑箐”、“府茗香”、“康苠”等一批品牌對外知名度逐步提升。此外,通過鼓勵企業與中茶所、浙江農業大學、省茶科所、貴大等院所合作,進一步改進名優茶加工工藝,提升茶葉檔次和質量,提高茶葉包裝水平,為茶產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目前,全縣注冊了“姑箐”、“康苠”、“府茗香”、“彝嶺苗山”等商標,創制了“貴茗翠劍”、“康苠銀針”、“府茗香翠龍”等茶葉品牌,貴茗翠劍、府茗香翠龍、康苠銀針等茶葉產品多次在國際、國內的茶葉博覽會、展覽會、評比會上獲得大獎。目前全縣有10家公司通過了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QS認證,7家企業獲質量管理體系認證(ISO9001:2000)和食品安全管理體系(HACCP)認證,獲OTRDC有機茶認證面積1200hm2,6個商標獲貴州省著名商標。在品牌塑造有很大的突破。

納雍縣“高山、生態、有機”的“特”殊優勢,加上地方政府部門、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大力宣傳,納雍縣茶葉市場競爭力逐年提升??h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極力打造,茶產業已成為納雍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支柱產業之一,位于六大產業之首。2013年茶葉種植面積達到1.6667萬hm2,其中投產茶園5333.32hm2,年產值2.88億元,農民獲得的采摘加工勞務收入1.32億元,種植、管理的勞務收入(平均每667m2按1000元計算)2.5億元,合計3.82億元,農民來自茶產業的人均純收入412元,占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9%。如果納雍茶葉種植保有面積發展到3.3333萬hm2,全部進入投產期后,每667m2產值按6000元計算,將可實現茶葉產值30億元。如果管理水平較高,每667m2產值達到8 000元以上,將可實現茶葉產值40億元。納雍茶產業將逐漸成為納雍縣農村經濟發展具有帶動全局作用的支柱產業。

1.2 制約納雍茶葉生產的主要因素

納雍縣茶產業雖然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但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不少瓶頸問題。

1.2.1 茶園基礎較差,效益偏低

多數老茶園建于20世紀70~80年代,園內道路、水渠等設施不完善,陡坡茶園比例大,管理粗放,茶葉產量不高、質量差、效益低。新建茶園,茶山公路、灌溉等基礎設施尚未完善,多數茶園未能擺脫 “靠天吃飯”的困境,茶園總體效益不高。

1.2.2 加工規模小,附加值低

通過廠房改造與設備更新,雖然部分茶葉加工企業的廠房、設備及加工工藝得到了改進,但由于加工廠房少、設備不配套、工藝不完善,企業總體規模偏小、產業鏈較短,產品附加值不高。

1.2.3 品牌多而雜,市場占有率低

現有茶企業62家,品牌20多個。品牌雜亂,企業把有限的資源浪費在各品牌相互之間的無序競爭上。企業與企業之間、品牌與品牌之間聚不攏,形不成拳頭,雖然有 “中國高山生態有機茶之鄉”這一榮譽稱號,但能代表納雍縣高山生態有機茶葉形象的經典產品并不多。大多數企業在包裝、營銷等方面,管理相對落后,市場開拓力不足,發展緩慢。部分產品,有牌無貨;部分品牌產品,只作為禮品推送,沒有真正進入消費市場,市場知曉和占有率低。

1.2.4 種植規模迅速擴大,加工能力滯后

茶葉種植規模逐年增大,廠房建設和加工能力滿足不了生產需要。特別是2009~2010年建設的新茶園,已逐漸進入采摘期,卻無法全部采摘加工。

1.2.5 市場建設滯后

納雍縣幾個茶葉主產區域目前尚無茶青交易市場,零星種植農戶茶青銷售渠道不暢,茶青下樹率較低??h城無專業茶葉批發市場,主要銷售城市無納雍茶葉專柜、專店等銷售窗口,尚未進入電子商務、電視購物等銷售領域。

1.2.6 茶業經濟鏈拓展延伸不夠

目前茶產業僅局限于加工綠茶,茶產業經濟鏈未得到拓展延伸,尤其是在茶飲料、茶保健品開發,茶文化挖掘,推動茶產業與旅游、文化結合等方面有急待開發。

1.2.7 扶持力度不夠

一是縣委、政府對農業產業發展的優惠扶持政策扶持面狹小。除苗木補助外,需連片133.3hm2以上,才能獲得3年的補助,對分散種植的農戶無法達到133.3hm2這個要求,農戶種茶積極性不高。二是扶持年限較短。對新建茶園,精耕細作,科學管理,3年可見效。但大規模農戶種植,要達不到這個管理水平,若不繼續跟蹤扶持,勢必影響農戶的基本生活,導致毀茶復耕。三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夠。主要體現在種茶土地流轉、加工廠房建設和設備購置方面沒有政策支撐,品牌宣傳和QS、有機認證等方面沒有政策扶持,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和減免力度不夠。

2 高山生態有機茶是提升黔西北山區經濟品質的生力軍

發展農業生產,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大力開發特色現代農業,是解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納雍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同時也是 “三不沿”的內陸農業大縣,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94.66%。農村經濟的發展關系到全縣國民經濟的發展,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農村的穩定,關系到整個社會的穩定。要實現納雍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離不開農業經濟的發展。從多年的實踐經驗證明,納雍縣農業的發展,必須走產業化經營、規?;a、市場化運作、科學化發展、生態化建設的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在納雍縣農業結構調整重點發展的茶葉、蔬菜、經果、生態畜牧業、馬鈴薯、中藥材 “六大產業”中,茶產業是首要和必須發展的產業,主要得益于茶產業不僅是高效產業,而且還是富民產業、生態產業、文化產業和朝陽產業。茶產業集生態、經濟、休閑、旅游、文化傳承 “五大功能”于一身,集中體現了經濟、社會和生態 “三大效益”,符合低碳經濟和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農業理念,對于深化產業結構調整、推動 “三化同步”、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生態文明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2.1 茶產業是一個高效產業

經調查,納雍縣標準化茶園進入正常采摘期,僅從生產春、夏綠茶計算:1hm2產春茶茶青375kg,可加工成品茶90kg,1hm2產夏秋茶茶青1 500kg左右,可加工產品茶330kg。春茶銷售價格3 000~7 000元,按最低2 000元/kg測算,春茶1hm2產值可達18萬元;夏秋茶銷售價格300~2 400元/kg,按最低200元/kg測算,夏秋茶 1hm2值可達6.6萬元,合計1hm2產值達24.6萬元以上。且茶產業是一個一次投入、常年管理、多年受益的產業。

2.2 茶產業是一個富民產業

茶葉種植以公司、合作社、種植大戶為主,在茶葉生產環節中,要雇傭大量的農民工,種植1hm2標準化投產茶園,需支付農民勞務工資13.86萬元以上:(1)1hm2標準化投產茶園采茶青工資9萬元(春茶:120元/kg×375kg;夏秋:30元/kg×1500kg);(2)茶葉加工工資2.46萬元(按產值的10%計算);(3)茶園管理工資2.1萬元(70元/工日×300工日);(4)土地流轉租金平均3000元/hm2。茶產業已逐漸成為推動納雍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產業之一,更是一項富民產業。茶產業為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作出了積極貢獻。

2.3 茶產業是一個生態產業

納雍縣地處長江上游生態保護區,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尤為重要。茶樹根系發達,固土能力強,四季常綠。如果能夠普遍種植,對于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優化生態環境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發展茶產業,既符合生態建設的需要、又符合農民增收的要求,不僅可以美化山川、而且可以防治水土流失,符合試驗區 “生態建設”主體實踐和 “生態立市”的客觀要求,是實現 “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必然選擇。

2.4 茶產業是一個文化產業

茶文化歷史悠久,它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特殊載體。茶具有 “和、美、清、敬、雅”的文化內涵。通過發展茶產業,弘揚茶文化, “盡茶之真、發茶之善、明茶之美”,可升華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

2.5 茶產業是一個朝陽產業

茶葉因其獨特的養生、保健、益壽、藥用價值,被推為三大健康飲品之首,并成為世界性飲料。全球飲茶人口約占總人口的50%,世界人均年消費茶葉近0.5kg,每年以3%的速度增長,近30年來,全球茶葉人均消費量增加了1倍。中國人把茶作為國飲,國內消費每年以4%~5%的速度增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茶文化的傳播,飲茶的人將越來越多。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2006~2011年,世界綠茶出口年均增長速度為2.8%。茶產業已成為21世紀最有發展前途的產業之一,被有關專家稱為永不衰敗的朝陽產業,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大力發展茶茶產業,可使納雍縣域經濟發展跳出靠資源過度開采→環境破壞→治理環境的惡性循環。

為進一步做好納雍高山生態有機茶的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工作,促進納雍茶產業持續健康高效發展,把納雍高山生態有機茶這一品牌盡快推向全國,與國際市場接軌,成為貴州及中國名茶,促進納雍縣廣大人民群眾依托茶產業脫貧致富,納雍縣人民政府聘請了全國知名資深創業教育專家、聯合國ILO國際勞工組織國際培訓師 (民革幫扶專家)任繼成教授為 “納雍縣茶產業發展特別顧問”。2012年,在任繼成教授帶領下,納雍縣組織了農牧局、茶葉協會、部分茶葉企業負責人,到安徽省黃山市、福建省武夷山、貴州省湄潭縣和鳳崗縣等重點產茶區進行考察學習,不斷開拓納雍縣茶產業管理層和生產者的視野,拓寬了思路。納雍茶產業一定會得到蓬勃發展,真正成為一項 “富民惠農、美化環境、改善素質、培養人才”,提升納雍縣域經濟發展品質的主導產業。促進納雍 “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助推縣域經濟向綠色經濟、可持續經濟發展,不斷提升縣域經濟品位和質量。茶產業是提升納雍縣域經濟品質的生力軍。

3 以高山生態有機茶為標準調整茶產業結構,提升經濟發展質量

茶產業是提升納雍縣域經濟品質的生力軍,納雍高山生態有機茶已初具規模,茶產業逐步成為農業經濟的主導產業??h委、縣政府要趁勢而上,強力打造高山生態有機茶,調整茶產業結構,充分挖掘黔西北茶產業潛在優勢,在整合茶產業經濟的同時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發展。帶動經濟向著 “綠色、環保、健康、持續”的方向發展。

3.1 解放思想,更新觀念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現有資源為依托,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科技進步為動力,產品質量為重心;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培育龍頭企業,發揮企業優勢,逐步建立和完善經營管理機制,以高山生態有機茶為標準,大力發展無公害、有機名優茶,開發高效特色品牌產品,發揮品牌效應,逐步發展各種類、各檔次茶葉產品,實現納雍茶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一是依托黔西北高海拔冷涼山區生產優質茶葉的先天優勢,獲得經濟的比較優勢。

二是堅信落后經濟的后發優勢。首先,經濟相對落后的黔西北,茶葉種植生產的勞動力和土地等生產要素價格低,具有低成本的競爭優勢;其次,茶葉種植、生產、銷售有先行者的經驗可借鑒,避免少走彎路,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具有是落后經濟的后發優勢。

再次是由于社會經濟、技術的進步,可以獲得較高的發展起點和有利條件。只要懷有強烈的上進心和積極的進取精神,必將取得茶業的后來居上和后發趕超。

3.2 出臺強有力的優惠扶持政策

縣委、政府在制度和政策上要為茶葉發展提供優越的條件和制度環境,打造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和技術隊伍,在財政、金融、稅收及土地流轉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要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出臺具體的、可操作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強對茶產業建設的跟蹤和督查,對茶葉企業實行動態考核管理,優勝劣汰,實施 “見了好苗就澆水、扶不起的阿斗就不硬扶”的扶持政策。

3.3 堅持走特色發展之路

一是充分利用黔西北無污染、 “低緯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霧”的山區氣候條件及微酸性的土壤條件發展茶葉生產,發揮地方茶葉特色,從 “高山、生態、有機”三要素上做文章,做大做強茶產業。

二是要壯大茶葉企業集群,推進茶葉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高茶葉附加值。要按照 “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積極引進和培育茶葉龍頭企業,壯大、聯合企業集群,大力發展茶葉深加工、精加工、儲藏、保鮮、運輸,拉長生產鏈。根據投產茶園面積和分布,合理規劃布局茶葉加工企業,建立一批高起點的茶葉加工廠(生產線)。在大力引進、扶持和發展茶葉加工企業的同時,鼓勵機關事業單位干部職工、返鄉農民工領辦創辦茶葉加工廠、銷售企業,開辦茶樓、茶館,并納入小微企業進行扶持。鼓勵企業開發多元化茶葉產品,延伸茶產業鏈,積極引導企業以市場為導向,進行生產和技術更新,推動茶葉加工業不斷上層次、上水平。積極引導企業從注重春茶開發向注重春、夏、秋茶均衡生產轉變,從注重發展高檔禮品茶向發展高、中、低檔茶并重轉變,從注重綠茶生產向注重綠茶、紅茶、黃茶、烏龍茶等多種茶類開發轉變,以滿足不同習慣、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加強各企業間的技術交流和資源整合,形成產、供、銷一體的產業鏈。充分發揮縣茶產業協會紐帶作用,加強聯系,統一思想,形成合力,共闖市場。

三是積極采用生物技術和工程化食品技術開發新資源、新產品,向綠色環保、天然保健等方向發展,挖掘發展潛力。積極加強與中茶所、浙江大學、貴州大學、省茶科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依托科研院所雄厚的技術力量和先進的設備,積極采用生物技術和工程化食品技術,開發新資源、新產品。如在畜禽糞便發酵上,引入昆蟲代謝技術,生產優質有機肥??茖W施用有機肥提高茶葉的氨基酸含量,減少茶葉質量安全環節的重金屬等污染,從而推動優質茶葉的生產,提高名優茶葉在國內茶葉市場中的地位,形成具有特色的支柱產業。

3.4 堅持 “合作共贏”,突出 “合作”開發

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實施開放帶動,借力加快發展。要堅持開放促開發原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各種審批環節,為投資者提供 “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的服務;制定和完善農業招商引資實施細則和優惠政策,明確補貼內容和補助標準,做到引資方有章可循、投資方有據可依,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實效性。一方面,要重點引進帶動力強、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場占有率高的項目,形成引進一個大項目、跟進一批配套企業,形成完善的產業配套環境;另一方面,要在自主創牌的同時,積極引進西湖龍井、鐵觀音等品牌企業來我縣投資新建原料生產基地,借力發展、借風揚帆、借船出海。

二是要加強與浙江、福建等茶葉生產大省以及省內湄潭、都勻等優質茶葉生產市縣溝通與合作,充分利用各自的資源優勢、品牌優勢、資金優勢,實施資源互補、資金互補。共謀發展、共商出路、共享成果。

三是加強與相關技術部門合作,推進茶葉生產、加工技術標準修訂,加快茶葉品牌培育。只有大力推進品牌培育,積極開展標準修訂,加快公共技術平臺建設,才能全面提升茶葉發展整體水平。才能實現茶葉走出國門,沖向世界的目標。

3.5 加快市場建設和培育

目前納雍縣尚無專業的茶葉產地交易市場和批發市場,在推進茶產業發展的同時,要加快推進茶青交易市場、茶葉產地交易市場和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加快建設納雍縣現代農產品物流中心項目立項建設。進一步完善茶產品銷售網絡,提高市場占有率。在抓好貴陽、廣東、浙江、北京、上海等市場建設的同時,積極開拓國內其他一線市場,逐步向全國鋪開,進而開拓國際市場。

3.6 加大廣告宣傳,提升產品包裝

茶葉品牌的展示宣傳已成為促進現代茶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茶葉廣告要從深度挖掘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等方面考慮,要整合資金,重點宣傳“高山生態有機”公共品牌和資源優勢,通過以獎代補方式,鼓勵企業在省級以上電視臺或主流媒體進行宣傳推介,進一步擴大茶葉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實施精品名茶打造,鼓勵引導茶企業與中茶所、貴大、省茶科所等高校院所科研機構加強合作,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和包裝研發力度,不斷提高納雍茶葉產品附加值。在產品包裝上要重點向精細、便攜包裝發展。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茶的發現和利用,已有5 000多年歷史,且長盛不衰。而近些年來,隨著健康養身理念的加強,人們對于茶飲品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大部分商務人士很少有時間能靜下來用傳統的方式泡茶、品茶;用傳統的茶桶、茶盒裝茶品,在商務旅行或居家旅行時很不方便攜帶,顯得比較笨拙。開發精細包裝、便攜包裝茶葉產品,市場潛力巨大。

3.7 加快茶葉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鼓勵開展科技創新,實施人才戰略是我國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經濟轉型與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茶產業的發展同樣面臨科技創新和人才建設。要圍繞品種改良、種植管理、茶園建設、鮮葉采摘、生產加工、特色包裝、新產品研發、市場營銷、品牌打造等環節,有針對性地招聘大學生、派駐科技特派員,加強技術力量和人才隊伍建設。結合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的實施,對重點產茶鄉 (鎮)、特色村技術服務人員,省市級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管理人員,以及廣大茶農開展綜合技術培訓,不斷提高廣大茶葉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加快推進茶葉標準化生產,提高茶葉經濟效益,實現茶產業可持續發展。為盡快扭轉該縣茶葉專業人才匱乏的現狀,一方面,政府可通過提供相應條件和優惠政策,從外引進一批急需的茶葉方面專門人才,充實到決策、管理等重要部門和重點企業;另一方面,對現有在職從業人員進行培訓、資格認證,大力培養高素質的茶葉專業管理人才。

[1]張文錦,翁伯琦,李慧玲.有機茶生產技術規程.江西農業學報.2009,(02)

[2]樊同熾.生態農業是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生態經濟.2000,(10)

[3]張少云.舒茶鎮生態農業試點的做法.安徽農業.1999,(04)

[4]張壬午,計文瑛,孫鴻良.生態農業與鄉村經濟持續發展.生態學雜志.1993,(02)

[5]樊同熾.生態農業是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生態經濟.2000,(10)

[6]徐超,曹曾.生態農業發展的若干思考──赴湖北京山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襄樊學院學報.2000,(02)

猜你喜歡
納雍納雍縣茶園
貴州納雍話的“橫xuan21”
茶園飄香
江蘇民革助力貴州省納雍縣豬場鄉脫貧出列
紅六軍團威震茶園渡
杜洛克與納雍糯谷豬雜交母系選育效果觀察
湄潭茶園
不僅人夸好顏色 更留香氣滿乾坤——黔茶香飄大灣區 納雍茶企抱團搶占粵港澳市場
茶園觀色
納雍縣委離退局開展“三愛一踐行”主題教育宣講活動
無怨無悔二十秋——記納雍縣關工委辦公室主任董穎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