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語文課內外作業的設計藝術

2014-08-15 00:51周成虎
語文天地 2014年30期
關鍵詞:語文課孔子作業

周成虎

一個好的作業設計,不但有助于學生理解、內化知識和發展學生的技能,還能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我們應講求作業設計的藝術性,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

一、設計具有基礎性和趣味性的作業

“萬丈高樓平地起”,任何事情都有個“基礎”。因此,語文課內外作業的設計必須擺脫“花里胡哨”,應圍繞“雙基”、緊扣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聽、說、讀、寫”來設計基礎性的作業,使學生都能“摘到桃子”,使語文課內外作業真正達到有效。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應運用多種策略來精心設計具有趣味性的課內外作業,如演一演、嘗一嘗、唱一唱、畫一畫、編一編等讓學生輕松、愉悅的理解、掌握新知。值得注意的是,課內外作業的設計必須要符合小學生的身心規律,還有遵循語文學科的特點。教學《螳螂捕蟬》一文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將課本改成課本劇,讓學生演一演,既培養學生加深理解文本的能力,又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真實的體驗,進一步體會文中少年的機智、勇敢、愛國。

二、設計分層性和探究性作業

教學活動應“面向全體,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這是不爭的事實。不同的學生,情況各異,他們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內外作業設計時,要緊緊結合學生的實情,不搞“統一式、一刀切”,作業應具有階梯性,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求,使每個學生都有發揮和鍛煉的空間,人人都能得到相應的提升。教學《孔子游春》時,我分層布置學生完成作業:學困生要求會寫生字,能夠背誦課文2、8 小節,中等生在此基礎上了解孔子論水的目的,言志部分與水有哪些相似地方。優等生在完成中等生作業的基礎上,去搜集孔子的言論,讀一讀《論語》,背誦孔子名言10 句,了解這些名言的含義。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他的優秀學生。搜集有關孔子的成語和故事。這樣的作業,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了最大的發展。

探究性學習是教學大綱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學生的內心深處總是具有一種強烈的發現、研究、探索欲望。鑒于此,在語文課內外作業設計中,我們應當給學生布置一些能開展自我探究、合作探究的題目,讓他們在探究的過程中激發自己主動探究、主動學習的意識,同時不斷升華他們的思維境界,提升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如學了《生命橋》后,教師可設計這樣的作業:我們生活中有沒有獵殺動物的現象,能舉例說一說嗎?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應該為保護動物做些什么事?有的學生說寫廣告語,有的說勸阻獵殺動物的人,有的說寫一封勸阻信,有的說在社區出一些櫥窗和板報進行宣傳。這樣的作業,目的只有一個:增強學生保護動物的意識。

三、設計開放性和實踐性作業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語文課內外作業設計時應注意增加開放性作業。這個作業,第一要有“大語文觀”,應立足于教材,放眼于課外;其次加強三個“對接”,即新舊知識對接、課內外對接、學習與活動對接保作業內容的開放性;第三完成作業的形式自由,即讓學生結合特長進行自我選擇形式。如摘、錄、寫、畫、唱、演等等。第四完成作業的方法要開放,查閱、訪談、觀察、實踐、操作,可獨立,可合作。如針對學生寫字不規范的現象,我設計了一個作業——《“小小啄木鳥”在行動》,讓學生走上街頭,去尋找生活中的不規范用字。學生在走上街頭以后,興奮地找出了商鋪店名的不規范,有的用上了繁體字,有的用上了簡化字,有的則是錯字和白字。在實踐活動中,大家都認識到:寫字要規范。同時也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會了學習,學會了合作,學會了創新。

為了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給學生布置實踐性作業,促進學生學用結合、學以致用,將書本知識社會化、生活化、實踐化,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如蘇教版第12 冊《廣玉蘭》一文,第三小節以總分總的構段方式,寫出了廣玉蘭花開的四種形態。我讓學生仿照此寫法,先在生活實踐中觀察一種花的形態。然后學著文中的寫作方式,寫一寫。學生興趣很廣泛,有的在生活中觀察,有的從網絡上搜集圖片了解,有的看報紙搜集資料。讓學生將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使學生學以致用,在實踐中發展語文能力。

總之,只要教師能夠深刻理解課改精神,積極尋求課內外作業的設計優化策略并付諸行動,就一定能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猜你喜歡
語文課孔子作業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可怕的語文課
語文課里掙分忙
語文課應該培養什么?
怎樣才能上好一節語文課
作業
我想要自由
如果孔子也能發微博
三十六計第七計:無中生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